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同孩子聊天

父母如何同孩子聊天

發布時間:2023-06-07 02:44:49

Ⅰ 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下面為大家帶來家長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快來看看吧。

循循善誘,充分說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說理不僅需要有耐心,還應結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徵,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技巧。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只有父母用心去學習,才能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下面給大家分享親子溝通的八大技巧,希望能幫助各位父母。

1、關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著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為,以適時給予輔導與協助,這也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並且要重復自己所說的話,直到孩子了解為止。

3、語調有變化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語調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來注意傾聽。

4、內容要具體

說話的內容要具體,而且是說現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

5、語氣要溫柔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使用溫柔、建議的語氣,例如「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一來溝通的氣氛才會好,孩子也更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帶微笑

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您面帶微笑注意傾聽,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後可能就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7、能發現優點

父母應該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要知道,獎勵往往比懲罰更有效,而且親子關系也不至於太緊張。

8、會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拓展: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技巧

一、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概況,要盡量避開「抽象」、「大范圍」的問題。不妨改問一些很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沒做什麼!」這樣會讓聊天很難持續下去。

你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國語的時候,你就有機會接著?:「喔!那自然課今天教什麼?」孩子就會接著回答你的問題:「教氣象啊!什麼氣溫、風向的,無聊死了!」「喔!那音樂課有沒有好一點兒?……」你就可以借機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孩子剛上學時,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營養午餐(或點心)有哪些呀?」「「你們班上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這些問題簡單易懂,孩子通常都會爭先恐後地回答,不會感覺到壓力。

二、從別人的事談起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三、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很容易發生的一個狀況,就是大人常常喜歡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說,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的時候,我絕對不會接著說:「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是一件很有趣的'東西……」

只要你這么一說,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當孩子覺得你並不認同他說的話時,他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了回去。

比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課很無聊啊,你可以告訴我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嗎?」

「因為我本來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之類的,結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無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語調、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進而幫助他解決困境。

四、只要「傾聽」、不要「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種話題的聊天,只要淪落到說教與聽訓,那就沒趣到極點了!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話題源源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XXX今天打我。」

「喔,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準我拿。」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是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肯定話題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後一定是緊閉雙唇,不再多說一句。此時不妨繼續詢問:「喔,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的話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氣啊!所以我就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五、注意肢體語言

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認真想要和他聊天。除非是在開車的時候,否則我在和孩子聊天時,都盡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著他。如果孩子還小,那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那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手邊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轉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說話。

孩子對於肢體語言很敏感,一邊跟別人談話一邊敷衍地說著嗯、啊、喔;或是眼睛一邊盯著計算機一邊聽他說話,都不是鼓勵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如果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抗議:「你都沒有在專心聽!」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發,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對有一定熟識度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都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Ⅱ 家長應該如何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跟孩子溝通有哪些技巧

為人父母,就有義務管束好孩子,因此和孩子如何溝通是一個無法逃避的課題。

結語:

為人父母不易,和孩子溝通是一門藝術,捧殺和棒喝都不是方法,要學習理性溝通,孩子就是孩子,他長大過程中必需要過的關口,你提早要有預判。

Ⅲ 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與子女保持良好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及時與子女進行溝通,才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走進他們的心裡,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下面我給大家帶來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父母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1、父母不要急躁,不要橫加指責

孩子發生爭吵,必然聲音大,態度不好,父母看,千萬要冷靜聽聽他們爭吵什麼,手裡拿什麼東西,在不了解原因前不要橫加指責,各打五十大板。這樣簡單、粗暴地處理,會使孩子產生抵觸情緒。

2、尊重他

人與人交流最起碼的是互相尊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尊重。他們此時的心裡會藏著許多的小秘密,對於他們的私人物品不要去亂翻,不要試圖偷窺他們的秘密,尊重他向你藏著有小秘密這件事。

3、用游戲拉近距離

與孩子一起做游戲或者趣味活動,能夠自然地營造出一種輕松歡樂、自由自在的家庭氛圍,是親子之間達成良好溝通的橋梁。孩子都是喜歡游戲的,他們能夠從游戲中找到快樂,也能從游戲中成長。家長則可以在與孩子一起游戲的時候重回孩提時代,找回童心的同時,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一起游戲還可以讓父母在孩子心中不再顯得過於嚴肅,進而能夠自然親近地相處。

4、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5、藉助他人的力量

父母在與孩子不能進行良好溝通的情況下,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交談中,了解到孩子現在的語文老師做過孩子的班主任,且孩子比較喜歡這個老師,所以父母要和這個老師聯系,讓老師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所想,並進行適度的引導

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 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 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徐教授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症結。

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女兒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

Ⅳ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重視孩子,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為大家分享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1

跟孩子的溝通中要注意言辭,避免威脅,嚇唬孩子的語氣,要多用贊揚、肯定話來激勵孩子,才會讓他們更願意跟我們溝通。

要想溝通有效,首先要調整好態度,不要板著一張臉,給孩子居高臨下的感覺,更多的應該是溫和,平等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視。

學會傾聽,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不要各種猜忌和不信任。

多去替換孩子的感受,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不要總用我們的視角去忽略孩子的感受。

學會跟孩子傾述,溝通是雙向的,自己要了解孩子想法,父母跟孩子都彼此了解各自的想法。

每個人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不要因為父母的一時的錯誤釀成大錯,要跟孩子好好的溝通個,避免出現偏激的行為。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2

一、父母和孩子溝通的原則

1、多與孩子交流。

有不少的家長由於工作忙,忽視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還有的家長認為:家長的觀點,孩子必須無條件接受。這樣,時間長了,在感情上孩子和家長就疏遠了。所以家長必須與孩子溝通,使孩子理解父母的愛,孩子才能接受父母的指導。

2、不要總是批評、指責、抱怨。

現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三多三少:看缺點太多,看優點太少;批評太多,激勵太少;訓斥太多,表揚太少。

在訓斥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愛譴責別人,這樣的人最不受歡迎。訓斥和指責往往收不到任何良好效果,只會使別人加強對你的防備,並想盡辦法來證明自己是對的;訓斥與指責,還會傷害一個人的自尊,而過分的傷害就會激起對方的怨恨。

3、學會傾聽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但在這種溝通中,我們做家長的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少說多聽。

有一位母親,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啞了。兒子放學回來後說:「媽媽,老師批評我了。」接著就訴說老師怎麼怎麼不對。當時,這位母親特別想批評兒子:你錯了,老師是對的`。可是因為嗓子啞,說不出話,就只好瞪著眼睛,看著兒子說。等兒子終於說完了以後,突然兒子又說了一句:「媽媽,我謝謝您。」她當時一愣,不知兒子是什麼意思。兒子又說:「謝謝您,今天聽我說了這么多話。」第二天,兒子又對媽媽說:「媽媽,你昨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是我已經明白了,我錯怪了老師。」這就是傾聽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評論,孩子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4、真心地欣賞和感激別人

人類本性最深層次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每個人都樂意跟欣賞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讓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真誠地欣賞和感謝別人。

美國一家超市的老闆,和兒子有隔閡,常批評兒子。有一天,他去兒子主管的店時發現,那家店從虧損變為盈利,而且顧客和店員都很喜歡他兒子。他把兒子叫到一邊,說:「你做得太好了,沒有人比你更能招來這么多的顧客!」沒想到,牛高馬大的兒子竟流出了眼淚,說:「爸,你從來沒有這樣稱贊過我,我很高興你對我有這樣的感覺。」這位父親後來對別人說:「這是兒子長大後,我與他的第一次真正的溝通。」

如果你希望孩子和丈夫喜歡你,你一定要對他們感興趣;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同學、老師的喜愛,一定要讓他及時去感謝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5、指導孩子與人相處。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大方有禮、開朗活潑的性格,鼓勵孩子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教會孩子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真誠地贊賞別人,當別人有缺點時,要善意地幫助,用適當的方法指出,使別人容易接受,加深友誼。當與他人發生矛盾時,不迴避矛盾,如果是自己受委屈,可以用適當的語言道出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對方理解,進而化解矛盾,絕不可以斤斤計較,耿耿於懷,要有容人的量度。如果是自己使別人受委屈了,應感到內疚、慚愧,要主動承認自己的錯,並賠禮道歉,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固執,不加深矛盾。同時家長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言傳身教。

6、多發現別人的長處,不說別人的閑話。

一位農民母親,很善於教自己的孩子去發現村裡和家族中的每一個人的優點,並告訴孩子說:「每個人都是一棵小草,每棵小草上都有一顆露珠。太陽底下,每顆露珠都會發光。」於是,她的孩子學會了善良。

我們有些年輕媽媽不太注意這點,常常在背後說別人的閑話,天長地久,孩子就容易學會說閑話。愛傳閑話的孩子,朋友最少。在這里,我尤其要告誡女孩子們,千萬注意不要在背後議論人。

7、理解尊重孩子。

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二、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

1、真是煩死人:孩子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

嘮叨和啰嗦的說教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父母的長期抱怨會傷害孩子的身心;「聽話教育」壓迫著孩子的心靈;父母罵得越多,孩子卻聽得越少;不要用孩子不喜歡的方式對孩子說話。

2、學會擁抱,學會耳語

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緒可由此緩解或平息。人在情緒平靜、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

耳語要比正常音量的表達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就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系了。

3、千萬別傷孩子的心:父母應當改變對孩子說話的不當方式

切忌用粗暴的態度對孩子說話;板著面孔和孩子說話效果會適得其反;隨意打斷孩子的訴說是溝通的障礙;要善於表揚孩子而不要總是責備孩子;不要看低孩子的能力;不要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想法。

4、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准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5、作為父母,你善於對孩子說話嗎:會說話的父母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父母會說話,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與孩子說話是一門很有講究的藝術,一句不經意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會說話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充滿自信。親子溝通有助於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三、怎樣幫孩子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1、讓孩子明理。

現在的孩子經常得到父母的寵愛,無論孩子有什麼要求,有多少要求,不少做家長的總是無原則的、盡量地滿足孩子,覺得這樣才是愛孩子。甚至孩子無理取鬧,家長也認為是孩子還小,不懂事,就這樣遷就、原諒了孩子。其實父母這樣溺愛孩子,只能造成孩子刁蠻、任性的品質,孩子也必然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樣怎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因此,家長很有必要使孩子懂得與人交往的道理,讓孩子自覺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2、讓孩子學習別人的長處,贊美別人的好處。

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善於取長補短的人是最有力量的;每一個人都有被人賞識的渴望,能夠及時地發現並真誠地贊美別人長處的人將受到大家的歡迎。

3、教育孩子關愛他人。

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中的一切都是圍著孩子轉。在孩子的心中:享受是自己的事,付出是他人的事。這樣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因此,家長更要讓孩子懂得關愛他人,幫助有困難的人,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義務感。教育孩子:在校要尊敬老師,與同學友好,多關心集體和同學;在家裡,要孝敬父母,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此外,還應支持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盡可能多一些給孩子關愛他人的機會,把孩子(「自然人」)培養成為「社會人」(適應社會的人)。

4、讓孩子尊重別人的意見,看到別人的作用。

讓孩子應該學會跟別人交談的時候,不要一開始就否定別人的意見,而應該先考慮別人意見合理的地方,從雙方都同意的事情開始。不要覺得只有你一個人重要,要認識到每個人都很重要,並且使對方覺得他自己是個「重要人物」。

5、為孩子創設交往的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領著孩子學習與人交往的機會。在公共場所,孩子可以學習與不認識的人交往,如買菜、購物、旅遊、聚會、遊玩等活動都能讓孩子得到交往的鍛煉。在居家也有不少讓孩子學習交往的機會,如鄰居、朋友、同事的友好往來,串門、聊天等都可以讓孩子學習待客和做客,從而提高交往能力,促進友誼。

6、讓孩子學會感謝別人的幫助,原諒別人的過失。

教會孩子在每次所到的地方,不妨多說幾句感謝的話,留下些友善的小火花。這些小火花會點燃起友誼的火焰;人無完人,誰都會有過失。讓孩子學會要多記住別人的好處,不要總把別人的過失記在心中。對孩子說真誠地希望你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擁有更多的朋友。

父母如何和兒子溝通3

一、多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傾聽孩子。

教育家周弘曾說過:要想和孩子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到: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它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

有很多父母跟孩子溝通時,並沒有真正傾聽孩子。當孩子一說出事情後,父母就急於提建議、安慰,或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感受。結果破壞了和孩子之間的溝通。

其實,如果父母能做到真正傾聽孩子,孩子會樂意向父母傾訴的。就如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這樣寫道:

「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所以,父母要傾聽孩子,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因為分析和評價妨礙了傾聽。傾聽不需要分析,用共情來全心全意地體會孩子的感受,平等跟孩子溝通交流。

二、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

父母跟孩子溝通時,如果談的總是學習的話題,比如:作業做了嗎?考試成績出來了嗎?為什麼不好好學習?等等,只要一開口,就離不了學習,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在跟孩子溝通時,孩子會選擇逃避,不願溝通。

所以,父母除了適當地關注孩子的學習外,還可以多關注孩子的其他方面,比如:孩子喜歡什麼運動?喜歡玩什麼游戲?孩子平時關心哪些話題?

當父母關注、了解了孩子這些方面後,跟孩子溝通時,就有了更多共同話題,孩子就會有興趣跟父母溝通,不會反感跟父母溝通。

三、接納孩子,尊重孩子,平等溝通。

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能夠對你無條件地積極接納,不帶任何評價地聽你說話,聽你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這就是愛,這就是溝通最好的、最高的境界。

有很多父母,跟孩子溝通時,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孩子動不動就批評、指責,導致孩子不願溝通。

而如果父母用平等、尊重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當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信任後,才會敞開心扉,跟父母暢所欲言。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要不斷反思自己,跟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讓孩子更好地獲得成長。

Ⅳ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人格的健全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寶寶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所有父母應當重視起對孩子的教育。下面跟大家分享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1

溝通時家長與孩子應該處於平等地位

很多家長在溝通時總是高高在上,拿著找孩子毛病的姿態與批評指正的角度,這樣孩子會感到很害怕與壓力,往往效果很差。孩子點頭同意只不過是迫於壓力的應付。事實上,家長與孩子之間應該建立起朋友的關系,平等互助。

溝通時應該切身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

孩子擔心什麼,最關心什麼,最抵觸什麼,如果別人這樣對自己說話,自己能不能接受,怎樣的態度最容易接受與理解等等,這些都應該思考,都是換位思考的內容。沒有換位思考,就沒有溝通的撼動力量。

溝通中要使用和藹的語氣與平和的態度

語氣要委婉,不要激動,不要恨鐵不成鋼的態度表現在臉上,事實上,你越是不委婉孩子越不喜歡,溝通越來越少,越覺得有代溝。娓娓道來比大呼小叫更有親和力與說服力。

溝通時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切入點

可以以周邊人的例子入手,也可以以一個故事入手,總之孩子要喜歡,不能反感,否則處於叛逆期的他們根本就不聽,甚至會適得其反。

根據溝通的目的設定溝通的相關細節

明確溝通目的,才會選擇合適的聊天題材切入,並且找最有說服力的論據。不要拿大道理指導孩子,他們根本體會不到,也不會思考。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嘚。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2

1、溝通沒有秘訣,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於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裡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可見,成功的親子溝通沒有什麼秘訣,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式。

2、要學會傾聽

與孩子溝通需要談自己的意見,但更需要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意味著避免打斷孩子的話、集中精力於交流的過程。為了便於做到這一點,溝通最好在安靜的地方進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擾。如果你正忙於做晚飯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要做到認真傾聽是困難的。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問題和觀點,有助於澄清事實,避免對孩子的誤解。經常傾聽孩子的聲音,你會發現,盡管你沒有對孩子提出許多要求和建議,你的孩子卻更多地向你提出問題。這是因為,善於傾聽的父母才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創造機會交談

與孩子溝通需要有恰當的機會。青少年不喜歡預約的談話。你想談的時侯,他們可能沒有興趣;只有他們想談的時侯,溝通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歡在晚飯桌上或睡前時間與孩子談話,有些父母則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遊的時間與孩子交流。不管選擇什麼時間,我們都要知道,最佳的溝通常常是在共同的活動中進行的。切忌不要總是試圖在臨時想起的、不固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4、討論相互間的差異

父母與孩子之間往往在觀念和意見上存在差異。比如,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回家,而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則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晚一點回來。如果不能有效地處理這種差異,溝通就難免失敗。父母應當認識到,這些差異實際上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養方式和限制措施,與孩子一起商議和制定新的制度,從而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會技能。由於青少年對事物的認識辨別能力以及考慮各種可能性或觀點的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商議是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間的差異比較大,一時難以協調,父母也不必著急上火,最好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對他的關心和期望,耐心地進行解釋,從而使差異限定在一定范圍內,而不至於演變成一場沖突。

5、避免過度反應

對孩子言行的反應過於激烈往往導致爭吵,使交談無法繼續。。為了使交談保持友好的氣氛,父母絕對不要帶著焦慮和情緒與孩子交談;同時,為了體現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問題時,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語氣進行,如「你這樣做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談談好嗎?」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3

1、用心傾聽孩子的訴求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對於孩子訴說的內容,一定要用心的傾聽,並且最好能夠給出適當且滿意的回應,這樣才是有效溝通的前提。

2、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

3、注意體會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孩子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這時候就很需要家長的關心,父母可以溫柔的話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讓孩子覺得父母在意孩子的感受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同孩子聊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傷殘養老金怎麼辦理 瀏覽:147
廣西桂平教師退休金 瀏覽:719
長壽梅的特點是什麼 瀏覽:729
咸寧教資體檢多久 瀏覽:939
退休年齡的英語 瀏覽:949
老人如何游鼓浪嶼 瀏覽:858
國內共有多少女嬰被父母墮掉 瀏覽:433
長壽路上海國際 瀏覽:132
老年書畫協會活動信息 瀏覽:337
社保交多年退休都一樣嗎 瀏覽:662
未成年非法長期同居父母該怎麼辦 瀏覽:420
老年人失聲 瀏覽:343
雲南2017年退休金預發 瀏覽:356
父母的啟示是什麼 瀏覽:969
燕郊老年文體活動中心 瀏覽:99
蘭州銀行養老金怎麼取 瀏覽:985
養生玉石加熱床墊廠家在哪裡 瀏覽:418
商業養老保險繳稅規定 瀏覽:404
九九重陽節爬山活動旗幟設計 瀏覽:49
50歲學金融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