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正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父母該怎麼做呢
引言: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總喜歡跟自己對著干,就要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如果家長不能了解孩子這么做的原因,就不能對孩子進行很好的教育。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正處於敏感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父母該怎麼做呢?
⑵ 孩子處於審美敏感期,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引言:如果一個孩子在審美敏感期的話,父母一定要學會引導孩子。
⑶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家長該如何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和訓練
引言:那麼如果想抓住孩派岩裂子的敏感期,一定要看一看孩子有何需求。
⑷ 孩子6歲前,哪幾個重要的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做你知道嗎
依照蒙特梭利的區劃,0至6歲是孩子語言敏感期,在這段期間,父母特別是在要把握3歲之前這一段時間。孩子從呱呱落地的哭,到3到6個月的咿呀學語,父母在守候寶寶時,一定不要吝嗇細碎的絮叨。父母在醫護寶寶的吃喝拉撒睡時,一邊做要一邊用言語跟寶寶溝通交流,不要擔心寶寶小聽不明白,實際上寶寶對媽媽的語言表達是是非非常敏感的。
哪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都特別頭痛,因此不少家長都為此感覺孩子執著、不聽話,這其實是孩子發育正常的全過程。
法國兒童早期教育權威專家瑪利亞·蒙台梭利覺得,少年兒童成長的經歷必須規則感,錯亂和放滿物件房間會使孩子覺得壓抑感,並且會在孩子嘗試整理房間時造成刁難心態。
⑸ 爸爸媽媽在應對小孩敏感期的時候,如何做是正確的
在孩子的敏感期爸爸媽媽應該多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陪伴,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好好地度過這個敏感期。小孩子的敏感期如果沒有被關注的話,那麼小孩子很有可能就孫敗會覺得非常的惶恐,而且也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本末衡慧倒置的行為。如果爸爸媽媽沒有重視孩子的敏感期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問題,爸爸媽媽在孩子敏感期的時候一定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除此之外,在孩子敏感期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出門玩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能夠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不要總是在家裡面玩手機不理孩子,這樣都會加劇孩子的不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將自己封閉起來,從而離爸爸媽媽越來越遠了。
⑹ 敏感的孩子怎麼引導
問題一:對於比較敏感的孩子應該怎麼引導 這孩子傾向於負面認知,大人一定要早點糾正他的認知習慣。教他如何從正面的角度,思考任何問題。建立正面積極的世界觀。不然以後。。。。他很容易有心理問題的。
日本教育大師七田真,教人幫助小孩開發右腦時,都會要求父母多贊美孩子,少批評孩子,更不能用罵和打得方式。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孩子就會勇敢地探索這個世界,成長得非常健康,發揮出巨大的生命潛能。
問題二:四歲孩子太敏感怎麼引導 過節的時候主動找老師溝通下,以後什麼好事情都有你孩子的!
問題三:孩子太敏感了怎麼辦 也許孩子的天生氣質就有些敏感,心重,不知道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是否有過對他說「你再怎麼怎麼樣,就不喜歡你了或者別人就討厭你了」之類的話呢?孩子如此關注別人對他的態度確實會讓他生活的很累,如果一直下去,會影響他正常人格的發展。
幸虧寶寶有位細心的媽媽,及早發現了孩子的特點。媽媽平時要盡量多地為寶寶創造增強自信心的機會,讓寶寶在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平時家長要多鼓勵寶寶,告訴寶寶他是最棒的,同時他如果有任何的進步,都讓他自己說「我很棒」並頃。如果寶寶犯錯誤了,批評他是可以的,但過後一定要跟寶寶解釋「雖然他犯了錯誤,但每個人還是都很愛寶寶的。」
快三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去寬容別人的行為、接納別人與他不同的想法。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懂得這些道理。如果他喜歡天線寶寶,家長可以把這些人物加進自己編的故事中吸引寶寶。
另外,雖然孩子的性格上有一些特點,但數蔽差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出來,如果給孩子貼上了這樣或那樣的標簽,孩子自己是沒有分辨能力的,他就會從此認為自己就是大人所說的那樣的人,無法改變。
實際上,敏感是把雙刃劍,既有他的不好,又有他的優勢。很多的藝術家、心理學家都是心靈敏感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敏感才能夠讓他們感知到別人無法認識到的
哲理、感悟和一切美的事物。所以,既然孩子有這方面的特點,那家長能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特點,千萬不能排斥,並幫助孩子也去接納自己。否則如果孩子連自己的人格特點都無法悅納的話,那他的一生將會排斥自我。
不知道我說的這些對你是否能有所幫助,祝願你的寶寶早日擺脫別人的眼神,從而獲得最大的自由,一定可以的,加油!
問題四:4到6歲兒童的敏感期闡述如何引導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4-6歲的孩子處於幼兒期,處於發展自主性階段(2~5歲)和學會勤奮的階段(6~11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希望能夠主動地接觸外部世界,對外界比較好奇。作為薯皮家長,對孩子的提問,可以盡可能真實的回答,即使是關於性教育方面的問題,父母最好不要迴避,可以用含蓄的方式回答,但是不要誤導孩子,讓孩子在合適的情況下認識世界。
問題五:5周歲的女兒太敏感,心理容易受傷害怎麼引導? 大哥,我覺得吧,小孩子要多多引導,對他凶的話,他總會感覺是自己的錯,孩子都是鼓勵出來的,你們夫妻兩應該多拿出時間來多陪陪孩子,你看你從兩歲就放在幼兒園,她一定是在幼兒園的成長環境下影響才會變成這樣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一定要拿出耐心,拿出愛心,拿出細心,和老婆一起想想,該怎麼樣引導女兒,記得,多多鼓勵,少責罰,責罰一定要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才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的東西下手,看看孩子喜歡什麼,然後從喜歡的東西上面啟發,引導......加油!
問題六:如何有效引導心理敏感的孩子正視生活或是學習中的困難 首先父母親要做好榜樣,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不斷學習的精神,給小孩傳播正能量的東西。如學習中遇到困難,要和他一起來學習解決南題,便鼓勵他多向老師和同學問問題,問懂為止。要給小孩一個溫馨的家,讓小孩的心裡得到關愛,充滿愛心。這是我的育兒經應,希望能幫到你。
問題七:對於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應該怎樣引導 對於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建立秩序感,而不是為了讓他改變「任性」,刻意地去自以為是地破壞他們的秩序感。在秩序敏感期得到正確的啟發與鍛煉的孩子,會較其他秩序敏感期遭到破壞的孩子具有更強的自理能力、更強的規則意識,同時養成更多良好的習慣。
建立秩序感
孩子以體驗秩序為快樂,捉迷藏的游戲之所以會讓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東此不疲,就在於孩子們希望通過這種不斷重復的方式來體驗秩序所帶來的 *** ,並在不斷重復的游戲中,體會游戲與環境的關系。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關小窗的思思,她所選擇的游戲是「關小窗」,不停地讓媽媽將小窗打開,再由她將小窗關上。在這個不斷重復的過程中,她體驗到了「開一關一開一關」之中的規律性,明白了窗子是能打開,也能關上的,而且只有在打開後才能關上,關好後才能打開。在這個體會秩序感的過程中,她感覺到無比的快樂,並有很強的成就感。
孩子體會秩序感的游戲有很多,比如一遍又一遍地壘積木,不停地爬樓梯、開關燈,還有故意把東 *** 起來,再假裝突然發現了它,等等。這些舉動在我們成年人看來,既沒有意義又浪費時間,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樂趣無窮。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應該在孩子愛上這些「無聊」游戲的時候,及時地把握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盡量抽出時間來陪他一起做一些游戲,陪他一起在具有「安全感」的環境中,用重復的方法來感知秩序的存在,並認識周遭的環境。
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媽媽每天為孩子穿衣服,先穿內衣,再穿外衣,最後穿鞋子,這個順序在孩子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如果某一天先給他穿了鞋子,再給他穿外衣,他就會非常不滿,而且將鞋子甩掉,穿好外衣後也要很長時間 *** 鞋子,直到「消了氣」之後才會同意把鞋子穿在腳上。
媽媽每天給孩子做好可口的飯菜,然後盛到一個漂亮的小碗里,再用一把漂亮的小勺子,盛一小勺飯,放在嘴邊吹吹,喂到像小鳥兒一樣張著小嘴的孩子嘴裡。這個順序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安全的。但如果某一天挨一個碗給他盛飯菜,或者換一把小勺子,又或者在把飯喂到他嘴邊之前忘了吹吹,都會讓孩子「很不高興」。他要麼閉著嘴拒絕吃飯,要麼吃到嘴裡再把飯一點一點噴出來,或者乾脆直接吐出來。
這些情況常發生在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身上,父母不應該對孩子的行為過於責怪,只需要情緒平靜地將一切恢復常態即可。
但隨著敏感期的進一步發展,孩子對於秩序的關注便不僅僅局限於「要求他人」了,他們會主動嘗試著按照秩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時,父母應該盡量不要過於「規范」他們的行為。
當孩子自己用稚嫩的小手練著系扣子、系鞋帶的時候,媽媽卻趕快沖過來拉開她的手,對她說:「你還不行,來,媽媽給你弄。」每天都用同樣的小勺子小碗,用同樣的方法吃飯的孩子,在對這個順序認可之後,逐漸地會產生自己吃飯的念頭,盡管他們拿勺子的方法還不是很標准,甚至不能准確地將勺子中的飯送到嘴裡,吃得滿身都是飯粒,但他們仍舊特別努力地練習。但在這個時候,媽媽卻會驚呼著沖過來,嘮嘮叨叨地責怪孩子吃得太臟,並且用最快的速度將孩子整理得乾乾凈凈,然後拿起孩子的小碗和小勺子,一口一口地喂他吃飯。
這些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用這種方法培養出的孩子在自理能力上都會有所欠缺,有的很久學不會自己穿衣褲鞋襪,有的沒有人喂就不吃飯,自理能力較其他在秩序敏感期內被家長許可「放手一搏」的孩子,要差很多。
所以,父母們在孩子嘗試著做一些他能夠明白順序及規律的事情時,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盡量放開手,讓他自己試一試。不要過多干涉他,也不要責怪或否定他,要知......>>
⑺ 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時,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我很認同。在孩子開始咿呀學語時,父母適時引導,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語言天賦,非常重要悄逗明。讓寶寶根據語言提示,指自己的身體部位。寶寶在這種有組織有規則的游戲中,自然能快樂地學習語言。所以,身為父母,要像重視孩子的健康一樣,重視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
和孩子一起探索這個世界,與孩子處於同一世界,說孩子的話,想孩子的問題,和他一起進步。你要教孩子會說蘋果,怎麼教?拿起來摸一摸,再聞一聞,看一看,嗷~這就是蘋果。並將其運用在兒童教育上,對提升兒童的智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⑻ 父母在應對寶寶敏感期的時候,該怎麼做是正確的
寶寶在處於敏感期的時候自我的意識會不斷地增強,在這個時候會逐漸的對父母產生一些抵抗的心理。在寶寶3~4歲的時候敏感期會突然爆發,在這個時間段內寶寶對於身邊人的任何指令都會非常的抗拒,而且對於身邊人的約束也會非常的抵觸。如果說身邊人的所作所為沒有達到寶寶的預期的話,那麼寶寶甚至可能會大哭大鬧好仿,直到身邊的人將事情處理的滿掘喊足寶寶的意願,寶寶才會停止這種哭鬧的行為。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產生了一判襪野些破壞性的情緒的話,爸爸媽媽需要及時的轉移小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小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就會被轉走的,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寶寶消除這種壞情緒。爸爸媽媽要用最正確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隨隨便便的就像自己的孩子妥協,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⑼ 孩子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比方說認生、喜歡咬東西之類這代表孩子比較敏感
梁體超對他的孩子們說:「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 情感 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將面對各種成人無法想像的困難環境。他寶貴的敏感期應在2-5歲之間。
我們的家長在喜悅之餘可能從未真正想過這個嬰兒的內心精神世界是多麼的掙扎!
當2歲孩子不停的哭泣時,孩子看似無理取鬧的淚水,其實是孩子在敏感期表現出來的內心掙扎。孩子這時需要充分的安慰、父母的擁抱和關愛的語句,需要一個穩定、讓孩子感到心安的環境。
梁體超在寫給次女梁思庄的信中溫情地寫道:「小寶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碧茄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成人少一點指責,要完全克制我們的壞情緒,敏感期的孩子是根本來不及消化大人強壓給他們的精神壓力。這會導致孩子像餓過了頭或者吃得太撐時那樣放聲大哭,感到消化不良。而這種來自父母的指責對孩子來說是在經歷一場滅頂之災,他們敏感的靈性被由此壓抑了!
孩子在敏感期,成人要幫助孩子發展社交能力。孩子細膩、純真、敏銳的 情感 天賦會在大自然的野外環境里得到釋放,會在各種集體自由活動中,得到社交能力的發展。每當孩子告訴我們哪件事情讓他們覺得不愉快時,我們要對孩子說:「沒關系,不要緊,繼續活動吧!」 我們絕不能否定孩子的感覺,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
家長要注意在敏感期內,要幫助孩子在 情感 上與家長產生共鳴。這樣做不但能鼓舞孩子面對困難的情緒勇氣,同時還能引導孩子自己排解緊張情緒,增強自信。
孩子在敏感期中,家長要有三不做:
不做一:盡一切可能不幹擾和隨意阻斷孩子的各種行為和活動。
不做二:不對孩子的情緒做太多議論。不說打擊、指責和傷害孩子的話。
不做三:不偷懶,每日主動陪伴孩子到戶外的環境里觀察周圍的事物,自由地體驗生活。
在敏感期中的孩子有一種強烈的自尊感。通常情況下,由於成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長期隨意輕率的指責、抱怨、叫罵等祥慧此一切壞脾氣,使兒童在敏感期內受到傷害和壓抑,導致孩子開始認為自己是平庸的心裡構建,在面對各種困境、問題、學習和交往時習慣性的選擇放棄,避免指責。這是我們成人要認真思考學習的。這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展是有害的。
1928年梁體超在《致梁思順》里,給女兒寫的信是這樣寫的:
「庄庄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要著急,因為本勉強進大學。你們兄妹各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於你們的功課絕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
梁公為父之大愛,我們要多多體會其深意。
3歲以前的孩子似乎還是在無意識的生長,但他們的敏感期一直存在。3歲之後的孩子被賦予了神秘的能力,開啟了屬於人類的生命意識,通過有意識的觀察周圍環境開始形成記憶,一個趨於完整的有存在意識的生命體再次被升華了。
兒童進入3歲,大腦潛意識的開關被准時激活,不以任何外界因素為誘導和干涉,造物主賦予兒童極強的吸收和學習能力,是孩子探尋生命世界的發啟之時,是孩子認識自然,發現一生興趣的重要時機,家長要積極觀察把握,並細心呵護長期培養。
梁啟超曾在《人要生活在趣味之中》說,他以為: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謹迅之中,生活才有價值。在對 社會 有用的基礎上,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興趣非常重要。
謝謝!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短暫的時間里,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在這期間內,對某一種知識或技巧有著非常感覺。敏感期的出現使孩子對環境中的某個層面有強烈的興趣,幾乎掩蓋了其它層面,並且在這期間的孩子會出現大量的、有意識性的活動。在敏感期內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發展。
敏感期很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技能感興趣,然後經過這個時期就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同一個時期對相同的興趣點有同樣強烈的興趣感。
敏感期來臨時,要有相應的活動來搭配或培養他們,使得這種能力真正的發展起來。例如:繪畫。如果繪畫敏感期到來時,孩子喜歡用鉛筆塗塗抹抹,但大多數大人會從潔凈的角度出發,不讓他們亂塗抹,阻止他們。但如果過了這個時期,讓他畫也沒什麼興趣了。
作為一位蒙特梭利老師,對於敏感期是比較熟悉的了,這里我整理了一份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的敏感期分享給大家,家長可以具體參考每個敏感期的特點給與的相應建議,協助孩子敏感期的發展。
孩子成長過程主要的31個敏感期
1 . 光感的敏感期 0-3個月
(1)特點:剛出生的寶寶對光感非常敏感,這時寶寶需要適應白天和晚上的光線差異,所以白天要拉開窗簾,晚上要關燈睡覺,讓寶寶適應自然的光線變化;
(2)建議:可以給寶寶多看黑白圖;
2 . 味覺發育的敏感期 4-7個月
(1)特點:寶寶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覺到甜、咸、酸等味覺;
(2)建議:添加輔食的開始,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清單,保護好寶寶味覺的敏感程度;
3 . 口腔的敏感期 4-12個月
(1)特點:這時寶寶喜歡吃手,他在用口進行嘗試、感覺,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2)建議:請媽媽們給寶寶口腔發育的機會,讓寶寶吃個夠,不要無情地把寶寶的手從他嘴裡拿;
4 . 手臂發育的敏感期 6-12個月
(1)特點: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這時最早的手眼協調發育的標准;
(2)建議:請看護者不要管制寶寶這個行為,在安全范圍內,支持孩子扔個夠;
5 . 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其中,小肌肉1.5~3歲
(1)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
(2)建議: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是活潑好動的時期,此時給予他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作許多 游戲 運動,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增進親子關系,並且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在動作敏感期,精細動作的訓練不僅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還可以增長智力。
6 .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 4歲
(1)特點: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的奧秘。他常常會做出一些我們不理解的細小動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葉子不停地往花盆裡插,或是擺弄著花手絹怎麼看也不煩,我們不明白的他們卻能從中看到更多的奧秘;
(2)建議:此時期正是我們培養孩子對事物學會觀察入微的好時機,帶著疑問和想法去認知世界,再好不過;
7 . 語言敏感期 1.5歲-2.5歲
(1)特點:語言的啟蒙始終伴隨著嬰幼兒,甚至是胎兒期。對著胎兒說話,嬰兒的咿咿呀呀學語就開始了語言敏感期;
(2)建議:大自然賦予了孩子這種能力,從觀看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型直到突然開口說話,這個過程就是語言敏感期積攢的力量。有些孩子說話晚,如果不是病症,那麼就有可能是環境的影響所至,不管他會不會說話,我們都要不斷給他注入「養分」,多和他說話、講故事,當他需要表達自我感受時,自然就開口說話了。同樣,良好的語言教育會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增強,學會與人交往;
8 .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1歲6個月-3歲
(1)特點:區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
(2)主要表現:從開始說「我的」到開始說「不」到開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意識,這時的孩子出現的最多的現象是劃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時通過說「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覺,我說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發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孩子們的表現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出現的年齡2-3歲;
(3)建議:當孩子打人咬人的時候,我們只需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去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我們就讓孩子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吧;
(4)注意事項:不要和孩子較勁,這是一個孩子形成自我地過程。自我意識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因為我們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未來是不是很強大,是否具備一個強大的能力,首先就來自自我意識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護這個自我意識形成的敏感期,就等於保證了這個孩子未來人格的強大、人格的和諧和未來在 社會 上立足的這樣一個能力;
9 . 社會 規范敏感期 2歲半-4歲
(1)特點:開始喜歡結交朋友,喜歡參與群體活動,這就說明孩子進入了 社會 規范的敏感期。 社會 規范敏感期的教養有助於孩子學會遵守 社會 規則、生活規范,以及日常禮節,抓住時機教養,有利於將來遵守 社會 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輕松交往;
(2)建議:和更多的孩子接觸。一般2歲半的孩子家長就可以准備入園了,幼兒園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環境;
10 . 空間的敏感期 3-4歲
(1)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鑽箱子等;
(2)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後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
11 . 色彩敏感期 3-4歲
(1)特點: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開始在生活中不斷尋找不同的色彩。人類認知的發展正是從感覺訓練開始的;
(2)建議:給孩子提供多彩的顏料,及相關書籍,如繪本《中華德育故事》,為日後繪畫興趣奠定基礎;
12 . 邏輯思維敏感期 3-4歲
(1)特點:不斷追問「為什麼?」「天為什麼黑了?」「為什麼會下雨?」「小朋友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等等。這些問題總是讓家長感到應接不暇,可是孩子卻不管不顧地打破沙鍋問到底。當我們一次一次地給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了邏輯思維。孩子正是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也發展了思維能力;
(2)建議:保護好孩子這份珍貴的好奇心,如果家長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時家裡有一套網路全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時認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13 . 剪、貼、塗等等動手敏感期3-4歲
(1)特點:孩子從這時開始真正有意識地使用工具,這又是大多數孩子建構專注品格的最好機會。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家裡,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選擇剪、貼、塗等等這些工作。從身體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孩子訓練小手肌肉和手眼協調的一項重要工作;
(2)建議: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並勁量不要打擾專心工作的孩子;
14 . 藏、佔有敏感期 3-4歲
(1)特點:開始強烈地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 探索 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佔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與此同時,也就拉開了人際關系的序幕;
(2)建議: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15 . 執拗的敏感期 3歲-4歲
(1)特點:同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樣,這個敏感期對家長比較挑戰,3歲至4歲的幼兒進入執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歲就提前進入這一敏感期。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發脾氣,哭,鬧。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但我們覺得,用「執拗」這一概念來得更准確一些。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我們並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們確切知道,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
(2)建議: 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理解不是特別難,但變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變通得好,才能成功解決問題,才有隨之而來的快樂。怎樣掌握變通的技巧是我們一直研究的課題。要注意的是,幼兒對秩序的要求起初並未達到執拗的程度,一開始他會不安、哭鬧,隨著自我的逐漸形成,他將這一秩序上升到意識層面,才開始變得執拗、不妥協;
16 . 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歲-4.5歲
(1)特點: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時灑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蘋果上不能有斑點;廁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黃漬;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著又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須扔到垃圾桶里,沒有垃圾桶就必須拿著;紅燈亮了,即使馬路上一輛車、一個人沒有也不能過馬路,已經過了必須退回來,退回來也不行,誰叫你這樣做了;
(2)建議:依然是尊重孩子。這時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個整個的餅子是否能吃掉,是否會成為他浪費的喜歡,等等,孩子的問題不要擴大化,在什麼時間只針對什麼事;
17 . 詛咒的敏感期 3歲-5歲
(1)特點:「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這些聽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辭,總是出自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嘴裡。因為孩子在這時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就是詛咒,而且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
(2)建議: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語言,這並不是他真的想表達的,慢慢等待這個階段過去;
18 . 打聽出生敏感期 4-5歲
(1)特點:孩子往往在這個時期開始詢問自己從何處來,並且一遍又一遍地問。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絲的馬虎,因為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來源,也是人類最古老的一個哲學問題:我從哪裡來?
(2)建議:家長們認真地拿出網路全書,將生命形成的全部過程科學地講給孩子聽;
19 . 人際關系敏感期 4.5歲-6歲
(1)特點:從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開始,到尋找相同情趣的夥伴並開始相互依戀,從和許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經歷了人際交往的全過程,而這種交往智能是與生俱來的;
(2)建議:家長可以給一些人際關系相處方法的引導,不過身教大於言傳;
20 . 婚姻敏感期 4歲-5歲
(1)特點:在人際關系敏感期後,孩子便真正展開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時候孩子會想要和爸爸、媽媽「結婚」。之後,他們就會「愛上」自己的老師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歲左右,他們才會「愛上」一個小夥伴,比如只給自己喜歡的孩子分享好吃的東西,而且經常在一起玩,產生矛盾時也不願意讓其他人干預等等。總之,他們想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2)建議:無論孩子想結多少次婚,喜歡多少朋友,家長都一定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21 . 審美敏感期 5歲-7歲
(1)特點:審美是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審美標准,尤其女孩子對自己的衣著和服飾產生起濃厚興趣。
(2)建議:孩子到了審美敏感期時總是喜歡化妝。當然,在成人眼裡這些「妝」化得很離譜,但是這些女孩子們總是熱情不減,並且總在所有人面前走來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誇獎之後,她們才會帶著滿足的神情離開,轉身又會到別的老師面前展示。除了化妝,女孩子還喜歡漂亮的裙子和鞋子,並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著和打扮。在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時,我們無需對美做任何評判;
22 . 身份確認敏感期 4歲-5歲
(1)特點:孩子們會給自己一個又一個身份。這種現象是因為孩子開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個偶像。在幼兒園里,經常有穿著白雪公主服裝的小朋友,你必須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應你。孩子在這個身份確認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開始透過自己的偶像來表達自己;
(2)建議:可以在家裡進行角色扮演 游戲 ,孩子會很感興趣,說不定你就培養出一個著名演藝家呢;
23 . 性別敏感期 4歲-5歲
(1)特點:大概4歲時的孩子最重視的就是誰是男孩誰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間,他們一定要跟著去,原因是想觀察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
(2)建議:孩子對身體的 探索 和認識來自於觀察,成人在給孩子解釋時,態度必須客觀和科學,就如同認識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樣。當然網路全書這時是最好的工具了;
24 . 數學概念敏感期 4.5歲-7歲
(1)特點:孩子到了4歲多時,總是喜歡問:這是幾個,現在是幾點,有幾個人?這是因為孩子對數名、數量、數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這時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邏輯,他們只是能夠將數名、數字、數量配上對。
(2)建議:這是孩子數學智能的最初發展,而只有三位一體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數的概念。這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家裡買一些日用品,通過花錢鍛煉數字能力及經濟能力。
25 . 認字敏感期 5歲-7歲
(1)特點: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符號,我們的方法是給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讓孩子把動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來去學習文字;
(2)建議:在這個階段,孩子只能宏觀地認識文字,也就是一個整體的形象,還不能夠分解字的筆畫,也達不到書寫。孩子也會對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興趣,比如他們會發現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別的地方出現;
26 . 繪畫和音樂敏感期 4歲-7歲
(1)特點:這是人生來俱有的智能。繪畫是孩子最會使用的一種語言,他們從塗鴉開始一直到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整個的過程都是一種自然的展現。而孩子在媽媽的肚子里就開始了聽覺的發展,一歲多的孩子就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扭動自己的身體,音樂是人類的語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級的藝術欣賞能力;
(2)建議:在這個敏感期的發展上,我們只要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高品質的環境就可以幫助孩子的發展了;
27 . 延續婚姻敏感期 5歲-6歲
(1)特點:5歲以後的這個敏感期是前一個婚姻敏感期的延續;
(2)建議:這個時候的孩子選擇夥伴的傾向性非常明顯,並且知道了一些簡單的婚姻規則,比如只要相愛的人才能結婚等;
28 . 社會 性興趣發展的敏感期 6歲-7歲
(1)特點:孩子0~6歲的發展是一個人宏觀發展的微觀縮影,到了6歲他們就開始積極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守和共同建立規則,形成合作意識。比如選舉班長,實現自我管理,監督上課的時候誰沒有進教室,吃飯前誰沒有洗手,哪個孩子沒有遵守幼兒園的規則……這些都是他們十分關心的事情;
(2)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 社會 活動,包括公益性的活動,比如:撿垃圾活動、自己做手工義賣捐助活動等,培養 社會 責任感的良好時機;
29 . 數學邏輯的敏感期 6歲-7歲
(1)特點:數學邏輯的敏感期和數學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區別的。孩子們在完成了對數字、數名、數量的認識之後,開始對數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間的關系產生興趣;
(2)建議:比如通過蒙特梭利的數學教具讓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法,這種方法學習的是數學的邏輯,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30 . 動植物、科學實驗、收集敏感期 6歲-7歲
(1)特點:孩子開始熱烈地吸收一切來自自然界的知識。孩子們對自然的 探索 興趣比我們想像得要強烈的多,孩子在六歲前,總是能保持好學、好奇的品質;
(2)建議:給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觀察大自然;
31 . 文化敏感期(6 9歲)
(1)特點: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起於3歲;而到了6 9歲則出現想探究事物奧秘的強烈需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准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
(2)建議:家長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展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以上31個敏感期基本可以涵蓋孩子成長中的主要階段。經歷敏感期的孩子,其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僅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期,也影響其心靈、人格的發展。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機會。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孩子敏感期,建議家長做到順應孩子敏感期,引導而不幹預。
孩子在0—3歲,會出現很多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動作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細細劃分,會出現31個敏感期。
當孩子出現這些敏感期的時候,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敏感期,比如孩子在口腔敏感期的時候,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孩子喜歡咬手,喜歡把玩具放在嘴裡咬,這個時候家長順應孩子,不要干涉,給孩子把玩具和手消毒洗干凈即可。
當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一般會有2—3歲,而出現這個敏感期的時候,孩子稍沒順著他,就又哭又鬧。如果,不是原則上的問題,這個時候家長順著就行。
因為,孩子每出現一個敏感期,都是一次自身的成長,家長把握好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孩子的敏感期,家長要重點發展該項敏感的技能,例如音樂敏感期,讓孩子開始接觸音樂,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習,孩子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每一個敏感期也相當於一個窗口期,家長可以先了解孩子每個階段敏感期特點,然後尊重孩子的行為,並加以引導,便可順利渡過,快樂的成長。孩子敏感期,參考往期文章:知道寶寶處於什麼敏感期嗎?
敏感性孩子更是家長的講方法和孩子相處!不然就會引起他她猜凝和多慮!所以正確引導孩子認知一切以及辯別事區分!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少說「不要做什麼」,而是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為什麼要這么做。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要勉強孩子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兒童敏感期的理論是由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提出的。她根據實踐經驗結合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提出0-6歲兒童有一系列的發展關鍵期,即在某個階段兒童的某種感知覺、情緒、能力、品質等方面會獲得突出而迅速的發展。如果家長能把握住兒童敏感期,給孩子提供適當的幫助,將會促進兒童的快速成長。
那麼家長該怎麼做呢?我想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1、明確家長的角色定位
蒙特梭利說,孩子是不能被教的,他們有自己的內在發展規律。家長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做孩子成長的守護者、幫助者而不是主導者。家長不是權威,不能命令孩子做什麼不做什麼,要把成長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家長只需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地成長。
2、了解孩子及其成長規律
有些家長想幫助孩子,但不知從何做起,這就需要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在這里推薦家長閱讀蒙特梭利和孫瑞雪的書。你只有足夠了解孩子,才能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恰當的幫助。
3、多去觀察
孩子的敏感期都是有跡可循的,比如一個孩子進入言語的敏感期,他會特別喜歡說話,喜歡模仿別人說話,還會說一些奇怪的言語,你觀察到這種情況後,要鼓勵他表達,並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
4、跟孩子一起成長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跟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奇妙,如果你用心觀察和理解,會驚訝於孩子的智慧。當家長敞開心扉,去接納孩子,將孩子的成長當成一次自我審視、自我完善的機會,相信你也會收獲許多,實現自己的第二次蛻變。
如果你知道蒙台梭利的教育,他的教育理念都很重視兒童的敏感期。每個敏感期如果沒有給予合適的方式,會影響其幼兒一生。
什麼是敏感期?
它是幼兒在某個時間段出現短暫的、強烈的自然行為,它會讓幼兒有意識的去發生行為。(通俗易懂的說就是這樣)
敏感期有很多種,那麼我們最常見的有哪些?而且家長都知道的,卻不明白的。
一、口腔敏感期
表現:愛吃手。用嘴巴來進行感知,對事物的 探索 。(有很多種表現,還有 情感 寄託、吸允的需求等等)
建議:可以讓他吃手指,但是記得一定要觀察幼兒的手指形狀以免變形還會影響牙齒的發育。
二、語言敏感期
表現:嬰兒出現了咿咿呀呀的話語。
建議:多給幼兒創造語言環境,多和孩子說話,講故事,營造環境氛圍。
三、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表現:出現了自我為中心,什麼都是我的,如果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還會有打,罵,行為粗魯),直到聽從他的想法為止。
建議:只要孩子不做出過分、不失規則的情況下,就滿足孩子的自我行為需求。
三、空間敏感期
表現:愛鑽進櫃子里,桌子下面等等。
建議:買一些有關於空間玩具,讓孩子用手去觸摸,尤其現在有很多形狀的空間玩具。順便讓孩子也認識了形狀,同時也滿足了孩子的空間需求。
四、塗鴉敏感期
表現:到處畫,拿著畫筆在牆壁上,衣服上,紙上等多處畫。
建議:准備一些材料讓他畫,也可以家裡弄一些紙在牆上,或者也有專門的那種牆紙,讓孩子去感知。千萬不要扼殺。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敏感期,大家如果真的注重這方面可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的教育(幼兒敏感期的教育)知識。
⑽ 家長在應對寶寶敏感期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是正確的
引言:家長在應對孩子敏感期的時候,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對待孩子和孩子進行相處的時候,盡可能的去維護孩子的生活習慣,因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孩子有要求重新做的事情就重新做一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因為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會批評孩子,其實這樣是很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壓力的,而且孩子在這個敏感期也是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候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也要避免總是干涉孩子的生活,可以讓孩子放手去做一些事情,如果家長表現出溫和堅定的態度,也是能夠給孩子非常強烈的安全感。
最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敏感期是非常正常的,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也要多陪伴昌輪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快的度過敏耐隱信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