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年不回家了,突然回家,父母什麼反應
收拾行李。別回來了
❷ 回家過年看到爸媽你是什麼心情
回家過年看到爸媽高興,是他們給了我一個家,爸媽在,家就在,過年有家回,和爸媽在一起過年是最幸福的,因為我沒家了,爸不在了,媽媽去哥哥家了,去哥家過年幸福的感覺沒了,非常想念和爸媽過年的日子,現在只能當做一個美好的回憶了。
❸ 為什麼我一回家,面對父母,就覺得異常壓抑,心裡憋得難受,氣都出不上來
主要是你父母的責任,他們沒有為改善親子關系作出積極努力。
但是既然父母已經這樣了,作為子女只好盡量從自己做起了:
青少年的這些心理問題,來源於學校,來源於社會,但是,不能否認,也來源於家庭。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其主要表現在:
一、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目標過高與孩子的實際差距太大,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如今的孩子,從小學起就在家長望子成龍的「關懷」下,在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中,背負著沉重的學業,為了達到考上大學,甚至名牌大學的目標,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沒在無邊無際的題海里,學習早就不再是一種快樂。家長也紛紛從嚴要求自己的子女,殊不知這種對孩子的過分苛求,也成為不少青少年心理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有一初中女生,升入初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當老師向她了解原因時,她痛苦地說:「17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
二、父母離異或突然死亡,父母經常爭吵,父母性格不良,經濟困難等家庭變化和不良環境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
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不久前,北京電視台報道一個叫揚揚的孩子,因為無法忍受父母的離異,用她那稚嫩的手寫下絕筆書後,跳樓自盡,結束了自己剛剛開始的人生。這種看似故事的現實讓人觸目驚心。
還有位學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有一次母親出差時,父親竟帶了一個女人回來過夜。自此以後他再也不願呆在那個家裡了,恨死了父親,不願再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裡煩悶極了。覺得人活著真沒意思,產生了厭世的念頭,可見,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
三、父母愛將孩子與他人比較,從而不斷給孩子施加壓力。
不少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還習慣於把「眼睛」一味向上望,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考到第一、沒考到滿分就是做得不好,特別是和同事的子女比較時,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就會自覺臉上無光;回到家中,便把火氣撒在孩子的身上,狠狠地訓斥一頓,不管孩子的自尊心受不受得了。這種苛刻的教育方式作用到青少年一代身上,很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四、父母不願傾聽孩子的訴說,而以家長權威壓服孩子,從而使孩子變得缺乏主見或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做父母的,都是對孩子頤指氣使,覺得自己具有一定的權威。在中國的傳統家庭,特別是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封建家庭,家長的確有這種權威。在這種家庭中父母作為家長,掌管著家庭中其他成員,子女不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主張,完全要聽家長的指令。即使在現在的中國社會,人們心中依然或多或少的殘留著這些觀點,只是這些觀點不再那麼直白的出現,而是以利他的方式。他們會說:「兒子,你一定要學習鋼琴,而且要天天練,老爸要讓你成為鋼琴演奏家」。學習鋼琴只是滿足父母的虛榮,是實現他們自己的願望,對於孩子來講,這也許根本沒有興趣,甚至在以後也不會有太大用處。
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觀點、願望、想法強加給孩子,總是認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不懂事,必須有父母告訴他該做什麼、該怎樣做。父母一直認為,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一切都是對的,孩子就應該遵守,他們忽視了孩子有獨立與成功的願望。當孩子有一天違背了父母,父母就要強調「我們這是為你好」。長此以往,在孩子心中便會出現「我是錯的」,孩子沒有了主見,不能獨立去應付困難;孩子會依賴,會自卑。如果孩子的個性比較強,他們便會逆反,會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去做一些出格之事。
五、有些家長漠視孩子,從而使孩子感到孤獨、失落。
漠視孩子的家長一般有兩種情況:一、夫妻雙方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二、夫妻只知忙於自樂。在這兩種情況下又沒有人能照顧孩子,孩子就會陷入一種孤獨,失落中。此時的孩子所需要的便是關注,他們將採取各種方法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只是孩子,他們沒有很好的自控力,其結果是可怕的。過分表現自己、毀物這些不會有太大影響,嚴重的結果是他們可能形成偷盜癖、以及將在成年後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六、父母許多不良嗜好,使孩子的健康成長面臨危機。
現在一些家長都是「麻將迷」,整天忙於賭博,這樣就缺少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了。孩子天性是貪玩的,一離開父母的管制,他們就像出了籠的小鳥,自由自在地到外面去玩耍。漸漸地,忘記了作業,忘記了老師的教誨,也忘記了學習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厭學、逃學的現象。這不能不說是家長的責任、父母的失職。更嚴重一點的,有些父母由於賭博輸得傾家盪產,將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搞得妻離子散,這給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抹上了極大的創傷。
此外家長一些看似平常的舉動、微不足道的言行卻給了孩子最壞的影響。比如現在生活中婆媳關系,可以說是令人頭疼的。婆媳吵架、打罵、背後互說壞話,在無形中都給了孩子上了一節負面的教育課。孩子經常經歷著這種情況,整天看著活生生的打鬥場面上演,那麼即使學校的老師再怎麼教育他尊老愛幼、要互相幫助,也不可能給他徹底洗腦,這樣的孩子能期望他在公共車上給老人讓座嗎?能期望他關心愛護同學嗎?還能期望他將來善待他們的父母?答案當然是決不可能的。
七、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理解和溝通,這樣使孩子在遇到煩惱時難以排解。
一方面,有些父母平常對孩子很少過問,一旦出問題卻沉不住氣,採取簡單粗暴或放任自流方法對待,從而使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使不願找父母傾訴。
有關人士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當青少年遇到煩惱時,最有信心的傾訴對象是朋友者佔61.2%,其次是親友者佔11.1%,然後是同學、同事者佔8.7%,選擇心理醫生、輔導員等專業人士者只佔2.6%,老師僅佔了1.5%,值得注意的是,還有7%的青少年遇到煩惱事時,「不找人,自己悶在心裡」,6.1%的青少年表示遇到煩惱時不知道向誰傾訴。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同輩對生活的感知程度,以及生活經驗、背景等都大多相差無幾,當青少年遇到煩惱時,同輩間的朋友最多隻能表現出一種同情,而不能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可如果青少年能夠向父母,老師等長輩傾訴的話,他們反而能夠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們提供好的建議,啟發孩子的思維,「伸手帶孩子走一段路」。
在國外,青少年遇到煩惱時,首選的傾訴對象就是父母。但在我國,由於父母們更願意將自身定位於高高在上,或者由於平日里家長不大顧忌孩子自尊心,只是一味苛刻,所以很多的孩子寧願把煩惱積在心中,也不願向父母傾訴。
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的孩子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渴求獨立的他們不願再時時刻刻的窩在父母的臂彎下,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或埋在心底獨力承受,或找其他方法發泄。
由此可見,由於在遇到煩惱時得不到很好的宣洩,令青少年的心理壓力難以排解,一層層疊壓起來。長期的壓抑,終在青少年一代中釀成「壓力病」。
❹ 失散多年的兄弟突然回家認父母,你有何感慨
我會感覺到很驚訝,心裡也會有一份喜悅,自己又多了一個兄弟,但是我們好像又很陌生,有說不出來的感覺。
❺ 偷偷回家時長輩的反應是什麼你偷偷回家爸媽都有什麼表現
長期在外工作生活,突然回家後爸媽特別地驚喜和意外還有開心,給我做了很多好吃的美食。
❻ 突然回家發現父母病了,你有怎樣的感覺遠在異鄉你會想念父母嗎
為人父母本就付出很多,既是青春年華又是身體健康 ,每一個父母對自己孩子的付出幾乎是生命里的全部,然而孩子長大之後卻離父母越來越遠,父母老了之後容易生病,發燒 ,然而他們也不願意跟我們訴苦 。很多時候我們回到家裡發現父母生病了心裡非常不是滋味,出門在外受到委屈的時候,異常想念父母 。
我們怎麼可能不想念家裡的那兩個人呢?有時候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回家,就是為了看父母一眼 ,希望他們能夠身體健康,不要太想念我們 !
❼ 網友突然回家發現父母都病了,你什麼時候突然很心疼父母
我在父母吃剩飯的時候,我家裡很窮,父母很多時候都把好吃的給我,自己則是選擇吃剩飯,這樣的舉動讓我很心疼。
❽ 每次回家看到父母變得越來越蒼老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每次回到家,看到父母變得越來越蒼老了。我有一種心疼的感覺。去死。我們身為女兒。兒子。看到你。父母一天天的蒼老。看到自己沒有在他們旁邊盡孝。覺得真的很心疼。所以我覺得在有生之年,我們就好好的孝敬他們。給他們一點。就是子女身上得到的這種孝道。我相信父母也會心裡高興。或者暖心的。雅鹿,我們我們將來也會老。所以。當我們歲數大了。結了婚。有了兒女。才會知道。才會體會做父母的。堅信。和對我們的操心。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教訓教訓他們。
❾ 回家看父母的心情說說
1、也曾一直以為自己不會長大, 也無需長大,不用長大! 直到看見年邁的父母才明白, 我不得不長大。
2、你在享受青春的精彩的時候,也要時常回頭看一看日漸年邁的父母,多抱抱他們多跟他們聊聊天,因為他們的脆弱從來不會讓你看見。
3、看見年邁的父母、女兒不舍的眼神,讓你淚水在眼眶打轉。堅持住!今天的離別,是為明天更好地重逢。
4、常回家看看,多陪伴我們年邁的父母他們需要的不多,就想我們陪他們聊聊天,吃吃飯。
5、不要因為自己能力有限給不了孩子許多而懊惱,不要因為看見父母年邁還再為你忙前忙後而自責。成長,應該是帶著這些壓力前行的吧。
6、發我們看見年邁的父母都在辛勤的勞作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斗。
7、看見年邁的父母,生怕失去似的,在走前,媽媽抱著在哭,我難受極了,心裡在想後代再也不要有分城市居住了,每天陪在父母跟前那才幸福了!
8、這一刻突然很不放心,我不在家的日子,父母已年邁,眼淚止不住的想要流下來,對於沒有教養的人甚是無奈,想逃出去,不想看見這一切。
9、每次看見年邁的父母照顧生病的兒女,我的心就像卷著一層稀碎的玻璃渣子,來回的揉搓。
10、回家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每次的分別都是依依不捨的,不敢轉身,怕看見年邁的父母忍不住流淚,願新的一年父母都身體健康,姐妹們都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