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遺產繼承新規
這個是沒有什麼新規的,父母的遺產給不給孩子,由父母做決定,從古至今一直沒變
2. 現在父母的財產怎麼分配
法律分析:如果父母在世,父母名下的財產,父母可以自行處分,不受到子女的干涉。如果父母去世,那麼父母的財產就是遺產。如果父母去世留有遺囑,那麼一般按照遺囑的內容對遺產進行分割。如果沒有遺囑,依據法定繼承原則,第一順序繼承人原則上是平分財產,則該房產按照父母、配偶、女兒各人佔一份。若是父母一方去世,那麼夫妻共有財產則先需要析產,將房產的一半分給妻子,剩餘的一半再作為遺產重新分割。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3. 父母財產只給兒子不給女兒合法嗎
父母財產只給兒子不給女兒一般是不合法的,但是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父母名下的財產,父母可以自行處分,不受到子女的干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
4. 父母繼承子女遺產比例多少
法律分析:父母繼承兒子遺產,繼承的比例大概在八分之一。屬於夫妻共同財產的,有二分之一屬於其配偶的個人財產,剩餘二分之一按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平均分割,即:配偶,父母,子女。即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5. 怎麼理解父母財產的含義如何獲待該財產才合法
我國《婚姻法》第18條第2款規定:父母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繼承法》規定,配偶、子女、父母同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因此,我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遺產繼承權是一種相互的權利。父母死亡時,子女依法繼承父母的遺產;子女先於父母死亡時,父母依法繼承子女的遺產。作為法定繼承順序,只有在第一順序繼承人不存在的情況下,才能由第二順序的繼承人繼承。體現了養孝育幼的繼承原則。
6. 父母遺產多少被繼承
子女如果訂立遺囑將所有財產都給父母的,那麼父母可以得到所有的遺產,如果沒有遺囑的,按照法定繼承,那麼就需要根據繼承人的數量確定,用遺產的總額除以繼承人的數量就是每個繼承人可以分得的遺產,但是繼承人也可以協商怎麼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7. 父母財產全部分給兒子合理嗎如何告上法庭
父母是自願的話是合理的,如果父母受脅迫才給的,那麼是不合法的,但是要有證據證明的
8. 父母子女共同繼承財產比例規定是多少
配偶和子女的繼承比例一般均等。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遺贈撫養優於遺囑,遺囑由於法定繼承的順序辦理。且法定繼承人的第一順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同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份額均等,但繼承人另有約定的,也可以不均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9. 父母的遺產分配,到底怎麼分才能說是合理的
父母的遺產分配,我覺得只要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分配,那麼就是合理的,哪怕是捐贈給社會而不給兒女都是合理的。
現在好多家庭最後的紛爭都是因為父母所留的遺產份額不均而起,真是讓人唏噓。在財產面前,各位兄弟姐妹們都想多得一分,誰都不想吃虧。甚至在某些傳統地區,依舊是遵循古代舊例,父母的遺產只留給兒子,而不給女兒,造成了父母去世後兄妹反目的局面。所以,身為父母在分配遺產時,也要考慮事後的子女關系。遺產不均確實會造成兄弟姐妹的嫌隙。
我覺得,到我老了,不妨把話提前說到明面兒上,對老人幫扶多盡孝多的子女多得遺產,少給予關愛的人少得。這也是情理所在。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小對於子女的教養。父母培育出明事理的子女,就不會因為遺產不均而爭斗。身為子女,接受了父母的養育和關愛長大,那麼在父母年老之時給予贍養,這是一種反哺,別太在意所得的遺產份額。畢竟,父母也可以把遺產捐贈,那麼子女一分錢遺產都得不到也是合法的。身為子女,我們應該對父母心懷感恩。
10. 父母遺產繼承法新規定
法律分析:(一)繼承必須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開始。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如果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關系就不會發生,只有在被繼承人死亡以後,繼承權才會成為既得權。(二)繼承遺產的人,必須是被繼承人的合法繼承人,即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三)繼承人依法取得的遺產,必須是被繼承人生前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或者是依法可以繼承的其它合法財產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遺產是自然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根據其性質不得繼承的遺產,不得繼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