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叛逆,不聽父母的話,頂嘴,該怎麼辦呢
青春期孩子不聽話,叛逆,有的時候,家長的內心真的是非常的苦悶,明明知道孩子這樣做會走彎路,但是任你怎麼說青春期孩子都不聽。這個時候,家長們也是萬分的無奈。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走彎路。針對青春期孩子不聽話問題,家長們應該怎樣應對呢?
1、要理解、接納孩子。
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
2、家長改變自己的處理模式。
改變說話所用的語氣、措辭、態度及行為。過去的做法已經證明無效,所以無論你怎樣改變,都能比重復過去的方法多一個成功的機會。不要以為一改變孩子馬上就會「聽命」,他會用無數試探來看看家長是否堅持。
3、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信任。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真正需要處理的是導致情緒出現的事情或過程。作為成人,家長如果能夠跳出這種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怪圈,從孩子成長的長遠來看,做與孩子平等的朋友是更智慧的方式。朋友之間的平等,讓彼此的溝通會更流暢,因而就不會為「聽話與否」的問題與孩子產生分歧。
4、家長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家長的影響力來自:1、知識,2、榜樣的力量。所以家長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積累,通過淵博的學識讓孩子信服,此外,還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注重自身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成為孩子的榜樣。家長與孩子交流時,做到心平氣和,態度和藹。
5、適度忍讓。
青春期的孩子的比較叛逆,不要硬碰硬,不要跟孩子爭高低,認為胳膊總是擰不過大腿,適度忍讓,狹路相逢側側身,一定讓孩子先過去,因為這是他的人生必經路。
6、多贊美、少批評。
有個教育家曾說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7、給孩子留個自主的空間。
有時孩子們專注於感興趣的事情而忽視了父母的話,這完全在情理之中。父母應適當地多給孩子留點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這樣,孩子們才有時間或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能得到及時稱贊,還將有利於孩子將來的發展。
8、糾正孩子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青春期的孩子更敏感,不合適的方式、地點和時機會讓孩子尷尬丟臉沒面子,難以接受家長的意見。
提醒:多聽話便會少用腦,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的性格,無論對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是自主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都非常不利。所以,最好的辦法不是要孩子聽話,而是幫助孩子認識和感覺到什麼行為是他自己應該做的,而且從中有很多的樂趣。
人們由於自身的局限性,都會在人生不同的時期或多或少走一些彎路。而特別在青春期,由於思維和見識都比較欠缺,走彎路的可能性更大。一個人如果在青春期走過的彎路比較少或者不走彎路,說明他的人生缺少很多的體驗。因為做的越多遭受的挫折和面對的問題也越多,這種經歷會成為人生的一種財富。
⑵ 為什麼孩子總是與父母頂嘴我們該怎麼辦李玫瑾的建議是怎樣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總會義無反顧,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育娃中,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向發展進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需要無條件聽從父母的指導和安排,一旦孩子出錯就會訓斥或體罰。
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會讓孩子的性格更內向或更極端,到時候父母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孩子頂嘴並非就是頂撞父母,家長應該學會寬慰,了解孩子的訴求,並和他們一同解決難題,相信這樣孩子的成長中才會更快樂。
⑶ 李玫瑾教授:不是講道理沒用,而是你不會講怎樣講道理呢
不管當時自己多麼的生氣,還是耐著性子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講道理,「為什麼這樣做不好」「這樣做影響很大」「好孩子才不這樣做呢」。結果呢?效果不是一般的差勁,孩子在那裡聽著就夠好的了,更多時候是不耐煩的讓爸爸媽媽別說了,或者是出言頂撞爸爸媽媽。
很明顯,這樣的教育並沒有收到效果。
確實是這樣,有很多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總是感到無能為力,不是說了半天孩子依舊我行我素,就是被孩子的「神邏輯」說的啞口無言。
其實孩子們都是很聰明的,只要把「怎麼樣」擺在面前,他們完全可以知道為什麼,完全知道該怎麼做。但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讓孩子知道怎麼樣。
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缺少學習道理這一環的,道理能夠讓孩子沿著更加正確的方向長大。但是講的道理如何讓孩子喜歡聽,並且能聽進去,就是一項爸爸媽媽需要修煉的功力了。
最後其實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什麼方式都沒有嚴格的區分。
就像是講道理一樣,到底是講道理好還是少講道理好,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結論。事實上,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孩子能接受,能從中學到東西,使其成為自己成長的指導就是成功的。
而這一點,才是比講道理更難的方式。
⑷ 李玫瑾:父母的嘮叨,在孩子6歲之前是黃金,別把嘮叨用錯了時機,為何
這是因為孩子在6歲之前的可塑性非常的強,而且在這個時候應該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思想,這樣就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懂事優秀,並且也能夠培養孩子的一些能力和品德,所以希望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時期。
⑸ 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怎樣幫助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李玫瑾教授建議家長幫助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做到“兩不管三不慣”其中“兩不管”指的是孩子自己能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不要插手。孩子適當面對挫折,培養孩子的逆商。
⑹ 李玫瑾教授:讓孩子對父母有敬有畏,才會有愛,不能一味順從孩子,為何
因為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懂得進退,只有這樣在他們長大的時候才會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不會不知分寸。
⑺ 男幼師讓孩子自己「掌嘴」幼兒園事件頻發,李玫瑾為家長支什麼招
他支了三個招,第1招就是要學會模擬孩子在幼兒園的場景,方便家長了解。第2個就是要跟孩子做互動游戲,看看孩子喜歡哪些。第3個就是溫柔的詢問孩子一天中發生的事情,讓他慢慢的向你講述。
⑻ 學習親情和感恩兩節課後該怎麼與父母相處
學習親情和感恩兩節課以後,我覺得自己對父母的態度需要改善,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對父母一定要做到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講究文明禮貌。
⑼ 當我們面對父母的大聲呵斥時候,怎麼解決與父母之間的爭執
方法/步驟
1、在第一時間和爸媽認錯:
不管自己的觀點多麼的新潮,不管自己的觀點多麼的時尚,都不應該拿自己的觀點來否決父母的想法,畢竟父母是成年人,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自己解決事情!所以一定要向父母道歉!
2、要是自己不好意思向父母當年道歉,一定要發一條簡訊:
不管是發的什麼內容一定要讓父母的心裡能夠順暢,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父母,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多想想他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
3、父母是我們的大棉襖,怎麼忍心惹他們生氣?
父母用自己的一生來為我們而奮斗,用自己的積蓄幫我們上學,幫我們買新衣服,幫我們娶媳婦,不管這是不是他的責任,自己都不能不懂得感恩!
4、在你和父母大聲嚷嚷吵架時想想他們得有多難過,要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
要是自己的孩子總是惹自己生氣,老是不管不顧自己的感受,隨意做任何事情,自己的內心得有多麼的痛!
5、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隔夜仇:
自己一定要了解父母的內心,一定要知道他們說某句話得意義,想某件事情的含義,總之一切只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
6、懂得感恩,做個孝順孩子:
感恩對於我們來說必須被我們所理解了,我們一定要知道父母得良苦用心,為了對得起父母,我們必須做到父母安排的許多事情,讓他們開心,讓他們快樂,只有這樣你的奮斗和拼搏才更有意義!
(9)李玫瑾說孩子怎麼和父母溝通擴展閱讀
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1、理解孩子的感受,表現出共情。
長時間呆在家裡面不能出去,我們成人呆久了也覺得不好受,更何況是孩子,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躁動的年紀,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我們在這非常時期與孩子相處時,懂得共情,對孩子的煩燥情緒表示理解。
2、給孩子多一點自主的空間。
父母適當放下自己內心的焦慮,不必一直盯著孩子學習,多商量少管制,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生活與學習計劃。孩子除了學習,也需要一些時間玩耍放鬆,勞逸結合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效率。
3、父母過好自己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避免那些沒用的嘮叨。
中國公安人民大學李玫瑾說過,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講道理不管用,他聽不進去的,他覺得我已經長大了。
4、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讓孩子成為我們大人情緒的垃圾桶。
在網上看到一張關於疫情在家媽媽的一天,有不少網友直呼:太形象!人與人之間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怎樣,他就怎樣對你。試想一個人每天都處於被罵的氛圍中,怎麼會有好情緒,好好說話、好好學習呢。
5、時通過協商討論解決親子間的不一致情況。
針對家長和孩子對學習或其他要求和期待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嘗試使用家庭例會的方式來共同討論,鼓勵彼此自由表達觀點和需求,通過協商達成一致,慢慢培養孩子自我表達、學會傾聽他人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親子發生沖突的時候,可以互相表達真實的感受和情緒,彼此坦誠溝通。
6、沖突發生時,按下暫停鍵,事緩則圓。
當與孩子發生矛盾沖突時,家長不要跟孩子爭論不休。李玫瑾教授說,家長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就得忍,過了就好,這個階段你不要跟他急,你跟他發生沖突的時候,三到五句走開,他會調整的。
等孩子情緒平穩下來,家長自己也冷靜下來後,再來跟孩子談這個事,事緩則圓。都說「沖動是魔鬼」,家長不要在氣頭上非要跟孩子爭個誰對誰錯,以免一發不可收拾。
⑽ 李玫瑾告誡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才不會讓孩子一直否定自己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多去鼓勵孩子,讓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這樣做,才會不讓孩子一直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