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女騙年邁的父母的錢,構成犯罪嗎
現實困惑
吳超結婚後在縣城裡找了一份維修家電的工作,雖然每月的工資不高,但足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在縣城裡生活久了,吳超結識了一些同齡的朋友,這些人均喜歡賭博,時間長了吳超也漸漸喜歡上了賭博,從起初的娛樂到後來嗜賭成性。隨著賭注的不斷增大,吳超的儲蓄不斷地減少。一日吳超的賭癮又犯了,可是手裡已經沒有錢了,於是其給年邁的父母打電話稱得了重病需立即動手術,要兩位老人給其匯款2萬元,兩位老人得知此事後立即四處籌錢,次日就給吳超匯了過去,事後吳超的父母知道真相後向吳超要錢,可是吳超拒不承認。兩位老人無奈向有關部門求助。
律師答疑
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一個家庭的和睦建立在互相幫助、互相信任、互相包容的基礎之上。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為了使其財產權益得到確實的保障,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竊取、騙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家庭成員盜竊、詐騙、搶奪、侵佔、勒索、故意損毀老年人財物,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吳超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規定,並且性質惡劣,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條鏈接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老年人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以竊取、騙取、強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
第七十六條家庭成員盜竊、詐騙、搶奪、侵佔、勒索、故意損毀老年人財物,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理薈萃
欺騙行為是法律和道德所禁止的,無論這種欺騙行為發生在何種關系之中。
Ⅱ 孩子騙父母的錢是否構成犯罪
1、報假案針對報案人而言的,所以他的父母不構成報假案。既然實際上沒有確實的綁架行為,公安機關可以不偵查、移送,綁架案不成立。
2、屬於詐騙行為,已滿16周歲,應當負承擔刑事責任。根據高院司法解釋:第十七條 未成年罪犯根據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現好,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免予刑事處罰:
(一)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二)防衛過當或者避險過當;
(三)犯罪預備、中止或者未遂;
(四)共同犯罪中從犯、脅從犯;
(五)犯罪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
(六)其他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
上述案例是屬於第三款犯罪情形,所以可以免於刑事處罰,第三十七條: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Ⅲ 兒子以各種名譽騙取父母,爺爺和熟人的錢,請問這是構成犯罪嗎
如果騙取的是父母,爺爺奶奶這些直系親屬的話,如果要是,金額數不是那麼大,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如果要欺騙了其他親屬的話,就構成了詐騙罪。如果要是報警的話,警方會立案調查的
Ⅳ 已婚婦女騙自己父母的錢,犯法嗎公安局給立案嗎
已婚婦女騙自己父母的錢也算犯法,只要涉及詐騙就是違法行為,可以報警的
Ⅳ 有些人為什麼要騙自己父母錢
有幾種原因吧:
還沒有經濟獨立,直接要一是不好意思二是父母可能不會給,所以就用騙的方法了
本身就是個啃老族,要多了,父母也不肯給了,只能靠騙了。
與下面知友一個意見,就是騙別人的也騙不來,只能騙騙父母了!
希望幫到你哈
Ⅵ 成年人詐騙父母的錢是犯罪嗎
只要是詐騙就是犯罪,不管是不是親屬關系,如果父母願意起訴一樣可以被抓。
Ⅶ 幫朋友騙父母的錢犯法嗎
這是犯法的!
希望你停止這種行為
Ⅷ 騙取父母的錢財屬於詐騙嗎
詐騙罪(刑法第266條)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構成「詐騙罪」應當具備以下三個要件:
1:行為人主觀上是出於故意;
2: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
3: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如果詐騙數額較小,則不構成犯罪.
現在告不告他,不是主要的,應該先找到孩子,問問是怎麼會事,是不是他有什麼難處.要是他有難處,你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和他一樣面對.幫助他.要是他自己因為缺錢.我看你還是問問錢的去項再頂吧.要是他有悔改的意思,你就給他一次一會,下次注意.不要在上當了.要是沒有悔改的意思,你還是通過法律,讓國家幫你教育他吧.
你要是選擇告他了,他的一輩子可就毀了,是要蹲監獄的.檔案里也是有記載的.我想他應該不小了吧!!!
你還是好好考慮考慮吧.
Ⅸ 幫助一個騙父母兄弟30萬錢的人值不值
當然是不值得的。但是,要看看他現在是否改過來的。沒人幫助他的。可以幫他一把,但是不可以助他再去騙別人的錢了。
Ⅹ 和朋友騙自己父母的錢觸犯什麼法律,會得到什麼樣的制裁
詐騙罪,具體看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