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常罵父母去死,忤逆頂撞父母的人是不是會有報應會有什麼報應
凈空法師----不孝父母、不敬尊長,這就是阿鼻地獄的罪。五逆裡面,頭一個是殺父、殺母,不孝父母。你還沒殺父殺母,但是你對父母不敬、對父母不孝,那是殺父殺母裡面最輕的,就好像這八層地獄,大概頭兩層就有分。
第四種,「命無間。謂彼地獄,壽命一中劫。」你看看壽命長,壽命是一中劫,一中劫是二十個小劫。小劫怎麼演算法?佛經上也有不同的講法,過去我們學佛,老師講一個最簡單的說法。人壽,人的壽命最短的時候是十歲,我們講平均年齡,現在的平均年齡差不多是七十歲。這個十歲是怎麼演算法?十歲是最少的,每一百年加一歲,再過一百年又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是人的壽命最長的,這叫增劫,從少慢慢加多,加到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到頭了;八萬四千歲之後,每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我們現在是處在減劫,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我們現在是在減劫。釋迦牟尼佛出世那個時候人壽平均是一百歲,每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滅度到我們今年這一年是三千零三十七年,剛好減了三十歲,所以現在平均年齡七十歲。往下過一百年減一歲,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後面還有九千年,九千年再有多少年到十歲?現在七十,二、三、四、五、六、七,六千年,六千年之後就減到十歲。六千年以後,就是一年再增加一歲,還要增加到三千年,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佛法還沒斷,還在這個世間。所以,人家說地球毀滅這個事情,學佛的人不相信,佛的法運後面還有九千年,沒有這么快。但是災難肯定有,這是沒有法子避免,不會是地球的末日,佛的法運在此地。
一個增減叫一個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叫一個中劫,你看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二十個小劫。這個麻煩可大了,你要墮在這個里頭這么長的時間。你看看,一個小劫是從十歲增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再減到十歲,這一個小劫,一百年增減一歲。這個可以算得出來,可以計算出來的,我的算數不好,你們自己可以算算這個帳,你算這個你就害怕了。所以五逆十惡決定不能做!現在做的人很多,什麼人很多?不孝父母、不敬尊長,這就是阿鼻地獄的罪。五逆裡面,頭一個是殺父、殺母,不孝父母。你還沒殺父殺母,但是你對父母不敬、對父母不孝,那是殺父殺母裡面最輕的,就好像這八層地獄,大概頭兩層就有分。如果要是到真的把父母殺掉,那你就到無間去了,到無間地獄去了,你想想看這多可怕。
B. 看不起父母是什麼心理
看不起父母是貪戀虛榮、虛偽的表現,心疼是影射著內心的脆弱,俗話說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人立天地間,可以活得很卑微,但不能不孝,可以活得很貧窮,不能不報父母的生養之恩。我們不缺那點吃穿,母愛天性,父母不會要求兒女超限贍養,相反會節衣縮食,還會幫助兒女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有的兒女會因對象非常霸道,讓兒女們心疼又倍受煎熬,但也不會看輕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永遠的血肉親情,存在的事實是永遠摸不掉的,無論你帶著什麼面具,知情者一定會議論紛紛,父輩們會指著脊樑骨罵。父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麼可以如此看不起,心疼是有實際行動,不是用兩個字去冷冰冰的偽裝很孝順,這兩個字落到實處,是沒有看不起的心態。只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才會心疼。
看不起又心疼的人是一種偽裝心態,心疼的意思是喜愛、疼愛、失去了會痛的感覺、愛惜、惋惜、捨不得,看不起的意思是輕視、不重視、輕蔑、不認真對待、不尊重、看不上眼。對於心疼的是非常重視的,既賣矛又賣盾,真讓人匪夷所思;或許是假慈悲;或許是骨子裡怨恨父母,後來良心發現;虛榮心過重,掩蓋自己,內心冷漠,失去自我,後來良心發現,找到自我;嫌棄父母,後來良心發現;受到原生家庭傷害,裝作輕視,內心是原諒父母,開始心疼父母。
心疼父母就該放棄自我,行動起來孝順父母,盡自己的力量去善待父母,有一句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大意是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大多,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兒子長大了,希望能夠奉養雙親,報答養育之恩,但父母卻已經離世,子女的孝親心願無法實現,留下了令人傷心的過往,留下終生遺憾。
C. 你是如何看待那些嫌棄自己父母的人
誰都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誰都不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窘境和不堪。這是人之常理,虛榮心作祟,無可厚非。所以,在面對別人的時候,很多人會掩飾自己的另一面。這些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你嫌棄自己的父母,那就不只是虛榮問題,還涉及到人品問題。嫌棄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在向別人展示自己的最不堪的一面。你連自己的父母都嫌棄,那麼在別人眼裡,你這個人不可交,畢竟一個人連父母都嫌棄,我這個所謂的朋友,又怎能在他的眼裡?父母之恩,大過天。這是必須要記住的一點。你的嫌棄,是不孝!
D. 那些被父母長期嫌棄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那些被父母長期嫌棄的孩子,長大之後肯定會變得非常的懦弱,自卑,不自信,而且也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相信大家在小的時候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總是拿著你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說別人的家的孩子有多好,學習成績優秀,又會幫父母做家務。所以大家在長大之後,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都是非常痛恨的,並且表示自己一定不會這么教育孩子的。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可能會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性格也會比較極端,他們不會輕易的相信外人,當別人在誇贊自己的時候也會陷入懷疑的情緒。而且這樣的孩子也很容易出現反社會的人格,所以我認為家長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經常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也不要表現出嫌棄孩子的行為,
E. 如果母親瞧不上父親,這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父母的關系會影響都孩子對未來婚姻家庭的認知。
父母之間的不和諧、矛盾,會讓孩子對未來的親密關系產生恐懼。在這個題主訴說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強勢母親的表象,但根本上的原因還沒有理順。
我們需要知道,一,母親為什麼強勢?為什麼嫌棄父親?兩人之間的過往發生了什麼?二,孩子可以盡量不介入這個紛爭,或不要試圖替代父親去抵抗母親的情緒。因為一對夫妻多年形成某個奇怪的畸形關系,卻又不離婚,一定是有他和她之間微妙的平衡的。
F. 嫌棄自己父母的人是一種怎麼樣的心理
你來到這個世上,是父母給你的一條生命,父母生你養你把你養大很不容易,哪有嫌棄自己父母,這種心理可不怎麼好 你長大了,能賺錢應該孝敬父母,讓父母晚年生活過得美滿
G. 子女如果不孝敬父母會有什麼後果
不論誰看到這段話,都會變成孝順子女!!!
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麼也沒有。落生以後,只是赤條條的光凈身,連一根線也沒帶來。父母也不嫌我窮,也不是因為兒對父母很好,確是歡喜之至,對我這樣真誠,毫無貪圖心,可說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兒子長大成人,嫌父母窮,沒給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怎麼也能長大成人,沒受著飢餓呢?懷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臟。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臟,對嗎?
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者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抱在懷中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兒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父母告訴的話,當了耳旁風,說的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吊膽,惟恐傷著兒胎。兒子降生之時,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兒子的生日,俗雲『母難之日』,此之謂也。降生以後,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里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你想這是為的誰呢?當然是為的兒女。父母對待兒女,處處都拿出了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人子若想盡孝,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亦難報父母之恩於萬一,況黃泉路上無老少,老人的壽限,和自己的壽數,難以確定。
老人在世還有幾年?即能盡孝,又能盡幾年?語雲:『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想到這里,真令人心酸落淚。
既然明白了孝道,當拿出良心,去 找父母的心,及時盡孝,以補已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趕快補行孝道,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
推行大孝,孝於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孝於萬古,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範,留孝名於青史,遺孝風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圓滿處,便能救國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擴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遠孝。將身化行全球,歐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樂,中國的父母,全得歡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達到孝道圓滿的目的呢。
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福田
時代變遷,西風東漸,國人昔日三代同堂,含貽弄孫景象已不多見,且現代人崇尚自由,不喜與父母同住。由於父母過度關心,成為子女精神負擔,造成社會更多的孤獨老人,生活無人料理,病苦無人照顧。有些與父母同住者,由於父母久病卧床,也成為久病床前無孝子。甚至更嚴重者,有的不順己意,就忤逆父母,惡罵、毆打、甚至殺害父母,違背倫理,造下無間大罪。
在世為人凶暴、不孝父母、欺侮良善、不敬師長,必定常逢惡疾、衰惱、惡事,災難纏身。這時再四處求神、逢廟必拜,從南到北,日日月月,年初至年尾,殺雞宰羊,奉上豐富甘美飲食、牲醴求諸魍魎,祭拜諸天鬼神,以求福報終不可能得福。所謂日月禱祀如山,怎奈罪如江海,殺生求福,去福遠矣!
「孝順父母,世間第一福田。」若能孝順父母師長,不必四處祈求,則可得四種福報:
一者、顏色端正。
二者、氣力豐強。
三者、安穩無病。
四者、健康長壽,不逢災難。
古人雲:「孝為百善之首。」孝順父母為世間最大功德,
一篇好的文章或許能夠改變許多人的命運軌跡,感恩您的分享或轉載,得以讓更多的朋友看見,別人會因你而改變!也讓我們共同來傳承這慈悲與愛的正能量!
H. 兒子嫌棄父親無能,親手拆散家庭和父的婚姻,不讓父進門,兒行為會承擔什麼後果
兒子拆散父親家庭和婚姻屬於道德譴責,不贍養老人,就屬於犯罪了,可以找親戚從中調節,實在不行就民事兒子拆散父親家庭和婚姻屬於道德譴責,不贍養老人,就屬於犯罪了,可以找親戚從中調節,實在不行就民事訴訟
I. 對父母不孝之人會有什麼下場
對父母不孝,他的孩子也不能孝順他,這樣的人對朋友也不義,所以孤獨一生。
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所謂「百善孝為先」,反映清代極為重視孝的觀念。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9)嫌棄父母的人會有什麼後果擴展閱讀
中國歷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政治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孝」來作為其主流價值觀,從而隱蔽的利用情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策,所以而歷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戰國儒家便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的「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范疇的重要內涵一直發展傳承著。
直到21世紀的今天大陸依然稱官員「父母官」,君如父,官入母。這也是孝文化穩定社會的政治意義。
J. 河南一12歲女孩嫌爸媽偏心,報警要「換爸媽」,父母偏心會造成什麼後果
河南一女孩兒嫌父母偏心,報警要換父母,父母偏心會讓孩子非常失望。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會有這種現象,有兩個孩子,然後要麼是偏心大的,要麼是偏心小的。但是被傷害的那個孩子心裏面就會留下陰影,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會記得父母對自己不好的一面。即使有些父母在對待兩個孩子的時候是同樣的,但是有一些行為超出了平等的范圍之內,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父母特別的偏心。
大家應該明白,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是大的孩子還是小的孩子,其實他們都有被愛的權利。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自私的想法就是在愛孩子,因為他們真正的想法大人是不懂的。只有和孩子溝通,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後才可以對孩子進行下定義。要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逼迫孩子成長,相信在對孩子有了深刻認知的同時,也能夠讓孩子重新和父母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