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照顧智障兒

父母如何照顧智障兒

發布時間:2022-05-05 16:34:09

『壹』 弱智兒童怎麼教育

首先要帶孩子到保健部門做智力測驗,先確診他是否真是弱智。尤其是輕度弱智,診斷起來就更困難。
如果確是弱智(智商在70以下),第二步就要帶他去醫院小兒科檢查,看神經系統有沒有問題;視力聽力有沒有什麼毛病等。小時候患過一些什麼大病以一致有什麼後遺症,也要如實地告訴大夫,大夫可以從這些判斷孩子有沒有身體方面的疾病。如果有一些問題,像斜視、癲癇等,對智力有影響,應先治療或配戴適當的眼鏡,助聽器,有的也要做手術(先天性心臟病等)。第三步就是教育訓練。
從介紹來看,你的孩子可能有一點問題。建議先去保健部門做智力測驗,如智商在75以上,可以上普通幼兒園試試,如果在75以下,要看你想送孩子的幼兒園有沒有老師給他「吃偏飯」,多教他,成為「隨班就讀」的小朋友。但是,如果沒有,那麼最好到弱智兒童訓練中心或訓練幼兒園去接受早期教育,愈早效果愈好。
北京有幾家早期教育幼兒園或康復中心:
1、北京市西城區育紅幼兒園,在西城區新街口八道灣10號,電話:64732513
2、北京市新運弱智兒童養育院,在花家地南里8號樓,電話:64732512
3、朝陽區弱智兒童康復中心,在西壩河東里16號樓,電話:84516484
4、北京市東城區低智力兒童教育康復培訓中心,在安外,小黃庄路一區16號樓,電話:84276190
如果你想買書,在家裡訓練也可以。
1、《智力落後兒童早期教育手冊》可以寫信到:四川成都鹽道街三號,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張京社長 郵編610012。
2、《弱智兒童家庭訓練教程》可以寫信到:北京中關村18樓三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學王子純主任,郵編10080。
3、《弱智兒童的早期干預》可到:華夏出版社(東直門外,香河園北里4號)周國芳老師那兒去購買,郵編100028。

第一步:多給弱智兒童提供接觸周圍環境的機會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周圍的一些事物時,會發現出他的興趣和積極動作。如孩子看到一束鮮艷的玫瑰花,他會去注意它,伸手去拿到它;當孩子聽見一種非常優美悅耳的聲音,他會朝向它,尋找它在哪裡,當孩子嘗到一塊美味的點心,他就會高興得拿著不放,直往嘴裡塞。正是在他這樣不斷地接觸周圍環境的過程中(其中包括成人對他的教育指導),興趣和積極性不斷提高,聰明才智和動作能力得到發展。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和積極性都不是自發的,而是在人類社會提供的種種條件下逐漸發展和形成的,所嚇,讓孩子多接觸周圍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只有盡量讓弱智孩子多看、多聽、多聞、多嘗、多觸摸、多動手、多走動。讓他們對周圍環境中的人際關系和事物增加交往與接觸的機會,才能逐漸地豐富他們的認知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和積極性。千萬不能以為孩子智力低下,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認為不闖禍便行了。不考慮給孩子添置一些適合發展需要的玩具、讀物、生活用品等。也不帶他們外出去走走、看著,這樣對孩子的康復是極為不利的。更不要因為怕有失家長的面子。硬是把孩子外出參加活動的機會給剝奪掉,這在家庭教育中務必加以防止。

第二步:讓弱智兒童多獲得成功的喜說

每個人都會為獲得成功而喜悅,為遇到失敗而沮喪。這是人之常情,弱智孩子也不例外。每當弱智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事件時,或在學習、游戲活動中,有了一些成功,就會十分高興,並且願意再做一次。如當孩子能正確地穿好上衣、扣好扭扣,當自己畫的圖畫被老師貼在牆上,當他能夠自己用零錢去買小件物品等等時,他們都會顯得十分高興。如果這時候再給他們提出進一步的任務或要求,他們往往會樂於接受,並積極地去完成。因為當他們獲得成功後。看到了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力量,心中產生了自信心,並激發出繼續努力乾的積極性。又如有的弱智孩子過去不願意上學、怕上學,但進了弱智學校後表現出高高興興地來上學。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在這里經常得到老師的鼓勵與贊許,在課堂上經常聽到老師對他進步的肯定與全班同學發出的掌聲贊揚,使他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於是他就從不願意上學、怕上學變得願意上學了。相反,如果孩子經常遇到的是失敗而不是成功,那麼他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沒有勇氣再努力干,這樣就使孩子無法取得進步。 第三步:弱智兒童取得點滴進步時要多表揚,多鼓勵

當孩子對某些任務完成得比較好時,家長不僅需要及時肯定,並且還得大加表揚,以激勵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更大興趣

和積極性。如將孩子畫得較好的圖畫、剪貼得較完好的美工作品、寫得較好的作業貼在牆上,讓家人、親朋好友看到,並大

加贊揚。又知孩子做了好事,得到了獎勵和榮譽,家長就應當著孩子的面在眾多人前大加表揚,或稱頌他。這樣可使孩子親

身感受到被人尊重的喜悅,增強對學習和生活的更大興趣和積極性,有利於孩子自信心與自尊心的培養。

另一方面,由於孩子智能低下,行為表現上的反應遲鈍和某些差錯是常有的事,家長對此應正確處理,盡量避免因此而挫傷孩子對學習和生活的興趣與積極性。孩子雖然智能低下,但他也害怕丟臉,碰到使她丟臉的事,他們的心情就不愉快,會出現各種消極的甚至反常的表現。如退縮、不敢再做或甚至出現搞亂等行為。因此,家長千萬要注意在人前少談或不談孩子智能低下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當著孩子本人在場更要注意;當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時,也應該注意盡量在小范圍內進行,或不點名的暗示性批評。

『貳』 怎麼對待弱智兒童

弱智兒童與一般兒童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教育弱智兒童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對待低常兒童要抱有正確的態度。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由於偏愛,明知自己的孩子智力偏差,卻非要說成完全正常,採取不承認主義。任孩子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結果養成又懶又饞,什麼事也不會做的孩子。另一種是由於孩子傻,父母感到丟人,就把他長期隔絕起來,甚至還對他們使用「傻子」、「白痴」之類的侮辱性稱呼。這樣做不僅會加大他們的智力障礙,而且還會促使他們走上歧路:犯罪或者死亡。因此,家長對於低常兒既不要過分憐憫,也不要歧視、厭棄。
二、要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父母一旦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語言、動作及其他能力方面比同齡兒童發展得要差,就要及時送到有關的教育心理測量中心或醫院心理咨詢門診去檢查。如果論斷出孩子的智力的確是屬於落後,那麼要進一步確診是屬於重度、中度或者是輕度。這樣就可以按照他們智力障礙的程度實施必要的治療和適宜的教育訓練。需要防止的是,千萬不要把學習困難兒童和因頑皮而造成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兒童看作是弱智兒,如果把他們誤入弱智兒的隊伍,就會人為地造成教育上的失誤。
三、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據低常兒智力障礙的程度不同,可以把他們送到弱智學校或者普通小學辦的弱智輔讀班去學習。對於輕度智力落後兒童,從小就要培養他們獨立生活和處世的能力,使他們將來能通過職業訓練從事技術性較弱的工種,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對於中度不足的智力落後兒童,應培養他們生活自理和簡單的社會交往能力,教他們服從命令,懂得禮貌,長大後能使用一般的工具做工,如種地、搬運、挖土、洗衣等。至於重度智力落後兒童,因他們生活自理力極為有限,因此要派專人護理,也可以送到專門教養所或兒童福利院,以防意外。
四、靈活掌握
1、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殘疾人受法律保護,弱智兒童應得到社會特殊的關懷。應力求提供豐富的玩具、書刊、日常生活用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弱智兒童在良好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弱智兒童感性知識貧乏,因此教學活動要靈活多樣、生動形象。多聽多看、多動手、多參加活動,外出參觀、游園和做游戲、舉行各種比賽是不可少的,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頭腦。
3、對待弱智和智力中等落後的兒童,應當加強對他們生活護理,並耐心地訓練他們逐步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手把手地教他們進行自我服務性的勞動。從這方面進行訓練,不僅是為了減輕家長和社會的負擔,還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通過手的操作,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
4、要加強語言訓練。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因而促進智力發展必須重視語言的培養和訓練。語言訓練要從糾正發音開始,爭取讓他們有清晰的發音,讓人聽得懂他們的言語;其次要擴大詞彙量,結合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事物,教給他們認識事
物,叫出相應的名稱;在正確發音、擴大詞彙量的基礎上,教他們說完整話,學會表達自己的要求、願望,和他人進行交往

怎樣培養弱智兒童的好品德
要培養弱智兒童好的品德,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就必須重視對弱智兒童的品德教育。 弱智兒童的品德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課題,這是由弱智兒童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
對弱智兒童的品德教育,要著重從培養其好的習慣、克服壞習慣入手。許多著名的心理教育家早就指出,習慣的培養對於弱智兒童的品德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他們通過大量的科學實踐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培養好的習慣會促進弱智兒童向積極補償的方向發展,而自發形成的壞習慣卻會使孩子向消極的不好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弱智兒童認識活動方面的障礙以及很差的意識和自我意識,必須通過習慣的培養去補償,從而使弱智兒童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家長應在家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穿衣等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又如,要教會孩子自己收拾整理玩過的玩具,學會與其他孩子一起學習、玩耍及助人為樂的品質,防止自私自利思想的侵襲。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由於過於遷就、憐憫孩子,給他們制訂了許多有害的「過分照顧」的生活制度,不讓其參加勞動,整日無所事事;又有一些家長因孩子智力低下,而對其冷落,不關心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而採取放任態度,結果使孩子甚至連最簡單的家務勞動都不會,當然也就無法談起養成愛勞動和勤奮的品德了。
綜上所述,弱智兒童好的品德形成,是靠教育培養的結果。但由於弱智兒童在心理發展上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不但決定了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有其特殊的重要意義,而且也決定了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的內容、原則和方法同樣也有其特殊性。也就是說,這些內容、原則和方法,只有與弱智兒童自身的心理特點相結合,才更有針對性,更切實可行,更富有成效。具體地講,弱智兒童的家長和教師,在培養弱智兒童的品德時,在內容上應該有所側重,在品德教育原則上應該有最基本的特殊要求,在品德教育的方法上應該靈活多樣、因人而異。總之,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其好的生活習慣,然後再去要求孩子學會有遵紀守法等較高層次的道德修養
弱智兒童語言的訓練
弱智兒童的語言發育的原因有很多。弱智兒童語言的訓練主要分為三個方面:①發音;②語言理解;③語言表達。有了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完全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回歸社會。 一、弱智兒童發音功能的語言訓練
母語的最佳發育年齡是出生後9—24個月,故應十分重視嬰兒期的語言訓練。而弱智兒童的語言發育遲緩,多數不是由於發音器官的器質性改變引起,而是由於腦功能發育不完善造成的發音器官的功能障礙。
1.舌功能訓練伸縮舌頭,試用舌頭舔鼻子;舔上下口唇,可將白糖或果醬塗在其口唇,鼓勵他伸舌去舔,以達到訓練目的;4個月以後的嬰兒可以喂哺少量固體食物(糖塊、蘋果),訓練其咀嚼功能,
2.唇功能訓練①吹氣:訓練小兒開始張口哈氣,逐漸過渡到口唇縮小的吹氣狀態;吹氣的方法有很多,如吹蠟燭、吹紙條、吹泡泡,用塑料管吹紙團滾動等。②鼓氣:要小兒緊閉口唇,用口中氣流將頰部鼓起,可讓小兒觸摸訓練者雙頰,體會什麼是鼓氣。你可將口中氣團向兩側移動,造成小兒「鼓泡哪裡去了」的疑問,以誘發他的好奇心。還可訓練撅嘴、抿嘴,吧嗒嘴發出響聲等。 二、弱智兒童理解能力的訓練
弱智兒童語言理解能力是指對語言信號的接受與理解。
1.叫名字有反應平時有意識地說出人名,如你對孩子說:「把球給小光」,「你去叫小光」等,讓孩子知道名字與人的關系。
對孩子說:「寶寶叫李浩」。過一會再問:「寶寶叫什麼?」孩子可能說不對,他可能說:「寶寶」。你立即糾正說:「叫李浩,李浩。」讓孩子只重復說「李浩」即可。叫孩子的名字可以由近處0.5~1米,逐漸發展到遠處,可用大聲叫,也可以用輕聲說。最後達到生人叫孩子的名字時他也能轉頭找稱呼他的人。進行這種語言訓練效果比較好。
2.指身體部位孩子玩娃娃時,成人指著娃娃的各部位,教他說「眼睛」、「耳朵」、「嘴」等。開始他不會說時,先讓他聽也可。還可以讓他指你的「耳朵」,再讓他指自己的「耳朵」。以後你可以問他:「耳朵在哪兒呢?」讓他指出。當弱智兒童會指出5、6種以上身體部位後,訓練進一步延伸。可請母親或其他小朋友共同參加游戲,讓聽到身體部位的名稱後,指得又快又准,以此也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反應速度。
3.以動物叫聲教動物的名稱以明顯的動物叫聲教弱智兒童說出動物的名稱是讓弱智兒童學說話的一種好方法,用圖片或實物均可。指著卡片上的狗、貓、雞、牛、羊、馬等動物,一個個教孩子,學會一個再往下教。
指著狗對弱智兒童說:「小狗怎麼叫啊,小狗汪汪叫。」你重復著「汪汪,汪汪」讓孩子學「汪汪」,或你說「狗」讓孩子說「狗」。待他學會了說「狗」和「汪汪」之後,則由你說「汪汪」,他說「狗」,或你問「狗怎麼叫?」讓孩子答「汪汪」。
當孩子學會了說狗之後,再教孩子「小貓怎麼叫啊?小貓貓喵喵叫」。依此類推。 一個個教會再讓弱智兒童做比較,並讓孩子發出叫聲。「汪汪,汪汪叫是什麼呀?」讓孩子回答:「狗」。「喵喵,喵喵是什麼叫啊?」讓孩子回答:「貓貓」。這也是比較好的語言訓練方法。
4.找回指定物品 先將孩子喜歡的玩具放在室內不同的地方,然後說出這件玩具的名稱,並用手勢指點,讓孩子把他取過來。如「把球拿過來」,「把球給我」。當孩子取對了,就親親他,或抱抱他表示表揚,並讓玩一會兒這個玩具。玩一會兒後再用手指點要他取別的玩具。要求孩子能按要求走到所說的物品前,並拿到交給成人。
5.以手指表示年齡對於10歲以下的弱智兒童,以手指表示年齡是一種好方法,但大於10歲則比較困難。

『叄』 母子接力照顧智障孤兒64年,她們之間有怎樣的緣分

嚴格來說,他們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而唯一將他們維系起來的緣分則是唐粉英的責任感,以及她孩子的責任感。

那一年,朱小登六歲,唐粉英20歲。朱小登很早就父母雙亡,而唯一還在養他的爺爺也在他六歲那年永遠的離開了人世間。這對一個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在這時,當時的婦女主任唐粉英毅然決然的擔起了收養這可憐的孩子的責任。

為了自己的母親,唐粉英的大兒子朱登明接過了母親身上的擔子。他辭去了在外地的工作,安心的在家裡照顧兩位老人。這一點,當代許多年輕人都不可能做得到。這場跨越了60多年的接力,讓我們看到了人世間的大善!

好人定會有好報!

『肆』 如何關心智障兒童的成長

我們有緣,成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們有幸,成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每天接受那麼多純潔心靈的洗禮! 寒來暑往,我們送走了一批,又迎來一群。看著他們智慧的眼睛,天真的笑臉,我們更覺自己肩負的重任。 去年下期,我新接手了一個初一班。這個班在很多人眼裡被稱為「不讀書的班」,我也被同事們笑稱「維持會長」。當我對學生的情況基本了解以後,發現還不僅僅是同事們所說的一些問題,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我面前:我班有一個智障學生。 初看他還不怎麼象智障學生,當看到他的作業時,你才會相信。很少有一次看到他把自己的名字寫對,不超過十個字的一句話,你讓他一節課抄三遍,他不能完成任務,而且還會抄錯很多字,數學作業沒有做對過一次,其他的就不用說了。 是的,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往往是以教學成績去衡量老師。那麼,請問這樣的學生我們如何去提高成績。作為老師,我們又能將他拒之門外嗎?我做不到,盡管每次算人平成績都要拖我們班的後退。我想: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對他的學習雖然沒有很高的期望值,但為人父母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將心比心,我要讓他在其他方面想健康人一樣成長。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同學們很快就發現了他的智障,經常欺負他。剛開始的時候為他的事天天到我這里告狀。我覺得這樣的事單憑把那些學生批評一頓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仔細觀察了幾天以後,終於找到了突破口。一天的班會課上,我對全般同學說:「今天班會課的內容是,同學之間如何相處。首先大家覺得陳星光同學怎麼樣,你們相處了時間,找找他身上的閃光點。」 「他到校早。」 「他愛勞動,每次不但能自覺的完成值日,還能幫助其他同學值日,而且每次都是撿最臟最累的活干。」 「 他對人很有禮貌。」 「……」 看到同學們這么快就能找出他的閃光點,肯定他,我心裡也特別高興。趁此機會,我語重心長的對同學們說:「是啊,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我們只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怎麼能拿別人的短處來取笑呢,假如是你,你會怎麼想……」邊說邊用視線有意的瞄了瞄那幾個經常欺負他的同學,只見他們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我們有緣分才能成為同學。多少年後,當我們再回憶起這段純潔的時光,希望留在大家心裡的都是溫馨和美好!而這需要我們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 班會課後,他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了:見到老師,他很遠就會向老師問好,放學了,他會和老師再見;對同學,他總是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其他同學,對他不但不取笑,也漸漸開始關心他。 只要他需要幫助,哪怕再忙,我都要抽出時間幫助他,決不拖延,因為他更需要我的一份特別的關愛。我也希望他能象其他同學那樣,過正常人的生活。 老師,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任何學生,更沒有權利在已受創傷的智障孩子心靈上再灑一把鹽!

『伍』 如何培養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做!兒童習慣養得不好,終身受其累。」對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更是如此。學前班智障兒童進入學校前絕大多數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有的整天被鎖在房內處於半隔絕狀態。有的又受到家長的過分溺愛遷就。這種環境造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明顯不足,不會照顧自己。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是為了縮小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差別,使其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自立於社會,使之成為獨立或半獨立的社會成員。所以,培養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一、增強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意識
要讓智障兒童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其明確生活自理的方法。尤其作為智障孩子的家長,往往一心想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補償,很多事不捨得讓孩子親力親為,大事小事均為孩子包辦代辦,長久下去,自然讓他們形成錯誤認識:只要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爸爸媽媽都會幫忙做。對於這種現象首先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價值;其次還必須通過不同形式,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已經長大,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從入學那一天起,我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方面,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激發他們自我服務的願望。老師可以在幫助他們上廁所、就餐、睡前穿脫衣時,有意識地提醒他們自己去做,增強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我們要給他們提供獨立的機會,培養他們獨立生活自理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
二、反復強化是提高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智障兒童大腦皮層的神經聯系不穩定,而且容易乏化,因而對他們的訓練要採用強化的策略。根據智障兒童的情感不夠穩定、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遺忘快的特點,我採取了生活實踐活動的方法,創造各種情景,豐富生活內容,不斷地反復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讓兒童動腦、動手腳,然後邊訓練邊糾正錯誤。在情景教室中,可提供床、被子等模具,極力為兒童創設最真實的自我服務的空間,開展兒童按指令穿衣服、穿襪子等活動。這些活動讓兒童天天練,並且練得次數逐漸增多。兒童只有在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活動中,積極地參與活動,才能將許多的經驗付諸實踐,才能有力提高自理能力。經常開展「我最棒」、「我也能做」等各種生活自理游戲、比賽活動,進一步調動學前班兒童的積極性,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其自我服務意識。除此之外,我校還開展了相關談話活動,如「我學會了」、「爭當好學生」等,通過大家相互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身能力,讓孩子正確看待人和事,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
三、尊重兒童個體差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教育不能只顧著如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兒童,要了解這些智障兒童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智障兒童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障礙程度使每個兒童在生活自理方面也體現出不同的個別差異。因此,對不同層次的智障學生,要求就要有所區別。要重視兒童的感受、需要、興趣。尊重兒童的個別差異,重視個別化教育。對於各層次的兒童來說,要求就要有所區別,須因材施教。對於自我服務能力較強的兒童,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於自理能力較差的兒童,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准,不可強求,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應肯定。我們可以開展「強幫弱」的活動,如在午睡起床後,請自理能力強的兒童來幫助能力弱的兒童穿衣服、鞋子、疊被子等。使能力強的兒童體驗到為他人服務的樂趣,也使能力弱的兒童在內心深處播下了要學會自我服務的意識並逐步學會掌握自理方法。
四、體驗成功,進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智障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使是微弱的「一小步」,教師也不該忽視,應及時地給予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愉快。在孩子有了初步生活自理技巧之後,還應積極鼓勵他們更進一步地提高,如他們做事情的速度及質量的提升等。對他們行為的獎勵就是對他們行為的認可、鼓勵,體驗成功可對智障兒童的行為起激勵作用。如:兒童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卻扣錯了。我們首先肯定兒童的自理意識,表揚他:「真能幹,能自己扣上扣子。」接著糾正:「只是一顆小扣子進錯了門,重新扣一次好嗎?」使兒童產生良好情緒,提高自信心。但當孩子們限於自身能力而無法實現預想理想目標時,作為老師必須輔以鼓勵,給予相應的引導,必要時,還可以協助他們順利實現預期目標,以免挫敗其自信心和積極進取的精神。相信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們的自理能力定會不斷提高。成功的情感體驗,使兒童產生滿足、安全的情感體驗,這成為激勵他們自覺掌握自我服務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他們限於自身能力無法實現預期目標時,必須給予耐心指導,切忌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影響到他們的積極性。
五、與家長密切聯系,提高兒童自理能力
大部分家長不懂教育訓練理論、訓練不專業、不系統,不懂得與孩子積極交往的定義和重要性,平時極少與孩子交流或做游戲,沒有耐心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也從不給孩子以鼓勵和肯定。結果,孩子往往會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失去許多鍛煉的機會,更不可能學會生活的自理。因此智障兒童在學校學會的良好習慣以及生活技能,回到家中應繼續練習、鞏固,家長因為「愛」就把所有工作都大包大攬,這樣的後果只會是讓他們失去可以掌握的技能。因此這些孩子在學校學會的技能,回到家中,家長應積極配合和支持,給予同樣的鼓勵,讓孩子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與家長緊密配合,要告知家長:除了要具有不厭其煩的耐心外,還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方法。首先必須結合兒童自身能力情況,有的放矢地教育,其次只要沒有危險,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不強求,但也不溺愛。另外,家長對智障兒的教育應與學校保持統一思想,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學校、家庭雙方相互配合的基礎上,還必須堅持一貫性,即讓智障兒童長期堅持這種良好的習慣,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有效提高其動手能力。目前我校通過建立家校聯系卡、與家長面談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時向他們介紹科學有效的方法策略,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更好地實現學校與家庭的相互配合、支持。
總之,學前班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有效的,而是一個漫長系統的過程。只要他自己能做,自己願意去做,我們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並在此基礎上,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只有這樣,培養兒童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作為特殊教育行業的一員,我們應充當好智障兒童「拐杖」的角色,讓他們蹣跚的步履變得更加輕盈,讓他們的心靈開出絢爛的花朵。

『陸』 如何照顧弱智兒童

由於智障兒童的思維能力比較低,缺乏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要時時處處給他關心、幫助、指導,不要開口訓斥、閉口責備甚至動手打孩子,切忌傷害其自尊心。給孩子親情關懷、關注、微笑,通過摸摸頭、擁抱的方式給他們一種安全感。注意加強營養,讓孩子干自己喜歡的事情,鍛煉他的交流能力。

『柒』 父母是如何處理智障兒童的

還是撫養成人吧 ,畢竟是個生命啊。送他們去特殊學校帶他們到醫院治療,經過訓練 和葯物的治療讓他們盡可能的達到正常人的水平,再學一門手藝。。。以後會有出路的。加油

『捌』 智障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該怎麼辦

智障兒童,不僅獨得父母的疼愛,更得到社會的關愛。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好好檢查一下,給予相應的治療;社會也有好多救助式的培訓療養機構,他們有好多更好的理療方法和鍛煉技巧。如果經濟方面不能承受,找當地民政部門給予引導幫助。社會上有好多福利機構和組織及個人,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等。由於未取得以上機構的同意,不方便提供聯系方式,可以通過當地政府查找或者網頁搜索!

『玖』 家裡有智障怎麼辦

每一個小孩都是家庭的寄託,不管樣貌優丑,只要平安健康。說起弱智兒童大家都有所耳聞,可能除了一些遺傳因素外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可能對孩子的智力有了很大的影響,於是可能不太了解情況會弄巧成拙,那麼家裡有弱智兒童怎麼辦?

家裡有弱智兒童怎麼辦

1、到醫院向大夫求教,是否需要服用一些健腦葯品(有的兒童服用後有一定效果); 2、盡早對孩子進行教育干預。許多早期教育干預的事實都證明是有效的。如果居住的地方還沒有開辦訓練機構,這類兒童的家長可以組織起來成立游戲小組,幾個年齡接近、弱智程度接近的孩子在一起,由家長或撫養人輪流對他們進行教育,會有很好的效果。當地社區可以在場地、訓練員方面提供幫助; 3、家長也可以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從生活自理能力和語言開始。也可以請當地社區派訓練員來幫助訓練; 4、不要把弱智孩子隱藏起來,這是絕對錯誤的。弱智不能由孩子負責,應該讓他接觸他人。可在節假日帶他到公共場所去,到大自然中去,讓他們認識社會,認識大自然。一方面讓他們增進知識,另一方面讓他們與人交往,這對他們回歸正常社會有極大的好處。

怎麼鑒定兒童精神有障礙

1、運動機能方面:弱智兒童的運動機能,從嬰兒期開始就和正常嬰兒有明顯差異,其主要項目為:正常兒童會坐年齡:0.58,會站年齡:1.01,會邁步年齡1.12,會走路年齡1.23。弱智兒童會坐年齡:0.97,會站年齡:1.68,會邁步年齡1.89,會走路年齡2.08。

2、智能方面:弱智兒童感知覺速度緩慢、范圍狹窄、辨別能力薄弱,感知覺過程的主動性、積極性消失,他們不會主動地仔細地觀察事物,而是漫無目標地東張西望,或者「無所用心」,呆若木雞。

弱智兒童個性方面的特點,是缺乏精神需要,沒有什麼求知慾望,對事物缺乏正常的好奇感,意志薄弱,甚至看不出有什麼意志行動。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家裡的弱智兒童,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只要他們平安健康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照顧智障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2017養老金核定表 瀏覽:258
長春老年大學課程 瀏覽:990
吉林省老年大學和長春市老年大學有哪些 瀏覽:677
18和60歲 瀏覽:606
個體戶退休金的計算方法 瀏覽:129
老年大學芭蕾舞蹈我的祖國 瀏覽:126
安徽省阜陽市三區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333
大嶺山體檢是去哪個醫院 瀏覽:282
父母的房產怎麼加兒媳婦 瀏覽:206
歡慶重陽節新聞稿 瀏覽:150
湖北2017退休金上漲 瀏覽:524
台州職工養老保險2015發放 瀏覽:503
退休工資6000多什麼級別 瀏覽:618
公務員會計退休年齡 瀏覽:432
長壽區川維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瀏覽:265
農村輪流撫養老人 瀏覽:178
廣州養老院排名 瀏覽:930
70歲得了肺癌怎麼治療 瀏覽:668
企業職工在管理崗位上如何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19
蘇州退休社保哪多少錢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