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

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

發布時間:2022-04-30 22:16:28

『壹』 與別人交談時,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

這個和禮貌沒有關系,在我老家,這是一種習慣,尤其是比你大的,比如表哥表姐,堂叔表叔,比如說你二叔和你講你爺爺的事,當著你的面是說「我爸爸」呢還是稱「你爺爺」?還有媽媽和你談家裡說「我老公」「我婆婆」,還是說「你爸爸」「你奶奶」多呢?考慮考慮,別調理了,平輩之間別太計較,各地方習俗而已。

『貳』 古代人叫自己的父母怎麼叫

古代人如何稱呼自己以及家人

(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寫作「耶」。
(5)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後母、假母、續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後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字有外加、假、代、自願等意。
( 13 )義母:指是在自己的母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母

『叄』 我國古代對父母稱呼都是怎麼叫的

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對對方母親稱令堂、太君,對對方的妻子稱令正,對對方妻父稱泰山、冰翁,對對方兄弟稱昆仲、昆玉、令兄(弟),對對方的兒子稱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對對方的女兒稱千金、玉女、令愛等等,因多見於口語。

(3)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擴展閱讀:

相關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

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肆』 北京人怎麼稱呼自己的父母是「老間兒」嗎

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配偶稱呼自己的父母叫「老家兒」,意為「老人家=我們共同的父母」,不適合對其他人使用。要是尊重些,就稱呼為「咱爸咱媽,咱爸媽,咱父母」。

老北京也說「怹老人家」來形容自己的父母,多為過世後提到,以示尊重。當然這個話用在一些重要的過世老人身上也可以。

平時對平輩稱呼自己的父母「我父母,我爸媽,我爸爸,我媽媽」清朝也有「我們家老爺子,我們家老太太」的叫法。現在都不是大家族了,尤其獨生子女一般不會這么用。
對自己父母稱呼為「爸,媽,爸爸,媽媽」
對有身份的熟人或長輩比如岳父岳母或較嚴肅的場合,稱呼自己父母「家父,家母,我父親,我母親」以示尊敬。

庄嚴場合稱呼別人的父母為「令尊令堂」
不重要場合稱呼別人父母為「您父親您母親」
不想尊重對方,甚至有挑釁口氣的,就是「你爹你娘,你媽你爸」,註:北京人很少講爹娘,感覺不是那麼有禮貌,粗俗。

北京本地說話的規矩基本差不多。

『伍』 對母親的稱呼有哪些

如下:

1、漢朝時候,把母親稱為「姐」和「社」。

2、南北朝時期,母親又稱為「家家」和「阿家」。

3、唐朝的平民百姓在非正式場合,稱呼母親為「阿娘」和「娘娘」。在嚴肅場合,或者想要表達敬重,便可稱呼「母親」。若是王子或公主,也和百姓一樣的。當然在嚴肅的場合,就應該畢恭畢敬的稱呼「皇後殿下」。

4、明朝時期,一般是稱呼「媽媽」、「娘」或者「母親」。這時候已有「令堂」。提到已經去世的母親,則是「先妣」。

5、清朝時期,八旗官宦家庭,稱母親為「額娘」,有時候也用漢稱母親或娘。

其他尊稱:

令尊\令嚴:尊稱對方父親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女兒

令閫:尊稱別人的妻子

令郎:尊稱對方兒子

家嚴、家父:指自己的父親

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親

舍妹\弟:指自己的弟弟,妹妹

小犬:對自己兒女的謙稱

拙荊\賤內: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陸』 古代人怎麼稱呼自己父親的呢,有幾種稱呼

我了解到的,有以下的幾種方式:

  1. 「阿」類父親稱呼

阿父,《南史·謝誨傳》:「阿父!大丈夫當橫屍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阿公,對父親的方言俗稱。《南史·顏延之傳》:「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見呼為公?」

阿媽,女真人對父親的口語稱呼。特別是滿洲人的小說里,常有這樣的叫法。《元曲選·貨郎旦》:「阿媽有甚話,對你孩兒說呵,怕做甚麼!」這里的「阿媽」,即指父親。

2.「家「類父親稱呼

家父,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最為常見。

家翁,《隋書·長孫平傳》:「鄙諺曰:不痴不聾,未堪作大家翁。」

家尊,稱呼別人的父親。《世說新語·品藻》:「謝公(謝安)問王子敬(王獻之)『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家尊」,在這里是謝安對王獻之父親王羲之的稱呼。

家公,對自己父親的稱呼。,《孔叢子·執節》:「申叔問子順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論之矣。今子易之,是非焉在?』」

『柒』 比如把父母稱做高堂,要怎麼稱呼自己的父母

比如把父母稱作高堂,那麼稱呼自己的父母也可以稱作高堂!比如新人新婚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

『捌』 有了孩子後,應該如何稱呼自己父母好

我建議你還是在當面的時候叫爸媽,和老公和自己的父母談話的時候成孩子的爺爺奶奶,如四位老人都在跟前,那就稱呼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閱讀全文

與如何稱呼自己的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社保退休證辦理流程 瀏覽:67
建築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 瀏覽:923
養老金長繳多得 瀏覽:742
小學生講孝順 瀏覽:231
養老繳費處理中是什麼意思 瀏覽:864
孝敬父母心懷感激的詞 瀏覽:384
三群村養老院 瀏覽:230
輝山敬老院 瀏覽:826
單位和個人交養老保險有哪些區別 瀏覽:968
自收自支退休金一樣嗎 瀏覽:732
體檢哪個科目好 瀏覽:687
中國的養老保險為什麼一直在虧空 瀏覽:484
黃島開發區體檢多少錢 瀏覽:278
杭州餘杭老年大學報名2019 瀏覽:968
秋天養生男人該吃的蔬菜是哪些 瀏覽:800
長沙老年大學大學五一放假安排 瀏覽:52
父母懷了二胎大寶如何調節 瀏覽:6
養生堂之如何化解腰痛危機 瀏覽:360
湖南退休教師工資演算法 瀏覽:963
拌長壽菜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