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長應怎樣看孩子
我是這樣的心態去教育孩子:不要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要早早把他當大人看,在能力允許的范圍下讓他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也不要過於擔心他會被欺負,人天生是有自我保護意識,但如果你事事保護他,他這個功能就會退化。不要教他欺負人,也應引導他自我保護!
㈡ 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必修課!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所謂言傳身教就是這么來的,所以說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必修課,這句話說的是有道理的,父母的各個方面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父母又是孩子的影子
其實孩子和父母是一種相互成長的關系,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直接反映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存在的問題,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本身問題,比如說孩子情緒不好總是發脾氣,遇到事情不理智等等,那麼父母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制,而父母也是孩子的影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給孩子一個好的情緒,讓孩子養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㈢ 南京走失萌娃強調是媽媽走丟了,作為父母在外該如何看好自己的孩子
作為父母肯定是不能光看手機,要抓好自己的孩子的手,要讓孩子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視線范圍之內。
㈣ 家長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
您不妨思考兩個問題:
是滿載而歸的累累碩果最重要,還是披荊斬棘的探索過程更珍貴?
「釣」和「魚」究竟哪一個更值得我們關注?
1欣賞孩子學習的過程,淡化學習的結果
曾經看到網上有人說: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我歷來是不關注的。我很佩服兒子,他是一個出色的孩子,我看他寫的作業,考的試卷都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他寫的數學卷子特別干凈、整潔,我經常把這樣的試卷當作書簽。兒子喜歡閱讀,寫的文章既生動有趣,又充滿了真情。所以,我不關注結果,只欣賞過程。我感受著兒子的成長給我帶來的無限快樂。一個在非常寬松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個充滿了創造性的孩子所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是無以言表的。他無需家長的督促,他會自我教育,自我關注學習成績。
你會說,這樣的孩子畢竟鳳毛麟角,是所有家長掛在嘴上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之所以不關注結果,是因為完全不需要擔心結果。
你在嘆息「別人家」的孩子比「你家」的強的同時,可曾思考過,究竟是孩子與孩子之間差距,還是「別人」和「你」的差距?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卻在孩子失敗之後跳出來指手畫腳,他們只看到了令人失望的結果,看不到孩子努力的過程,更忽視了教育的失敗。
每一位家長都是從學生時代走來,經歷過寒窗苦讀,感受過黑色七月。有過輝煌傲人的戰果,也嘗過功虧一簣的苦楚。如今回望過去,恐怕那一張張試卷上的分數早已在記憶中模糊不清,甚至很多人連自己高考分數都忘記了,但當年點燈熬夜的情景,攻克每一道難題之後內心的成就感卻歷歷在目。最珍貴最動人的,永遠是歷練的過程。
體諒,寬慰,鼓勵,比取得了高分更能讓孩子歡欣鼓舞,家長們不妨將自己過高的期望暫時放下,帶著欣賞和感動,引導孩子享受快樂的學習過程。
2「被認可」和「被欣賞」對孩子尤其重要
以我自身的一個例子來說,我的字很醜,於是在工作之餘每天都會練習一篇字,堅持了兩個月,效果不盡如人意,於是放棄。可是突然有一天在填表格時,前台說了一句:你的字真好看,我以為僅僅是一句恭維,但聽到後面那句「你的字看著有一種字帖的感覺,是不是用字帖練過?」,我的眼睛突然放了光,瞬間覺得自己兩個月的努力受到了認可,於是拾起信心,重新拿起了筆。
一個人低落沮喪的時候,一句無意中的鼓勵和認可,都有可能給他堅持的動力,照亮他前進的道路。
我記憶最深的是我的一個學生寫的一句話:總有一天我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原來,家長在一起聊天總是會聊到孩子,尤其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向來都是茶餘飯後上好的談資。對成績的攀比往往讓一批家長無地自容。回到家一股腦的對著孩子去宣洩:你看人家的誰誰誰,成績出類拔萃,你吃的不比人家少,穿的不比人家差,怎麼一到考試就這樣不爭氣?
於是孩子有了心理陰影——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差距甚遠,給父母丟了臉。試想如果有一天,在孩子的眼中,自己成了家長的棄兒,他們還能看到什麼希望?
朱自清的《兒女》中有這樣一句話——近來與平伯談起教子,他卻答得妙,「總不希望比自己壞啰。」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壞」就行。(註:平伯——俞平伯)
教育不是禁錮,而是放手。我們無權將孩子塑造成另一個我們,而是引導他們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喜歡看書,我們可以不顧別人說孩子會「不務正業」之嫌,給他買大量的課外書閱讀;孩子對數學不是很感興趣,於是,我們也可以底氣不足地對他說,其實媽媽小的時候數學也不是太好……
或許由於家長的釋懷,使得孩子摘下「高分」的緊箍咒,從而減輕了考試帶來的壓力。家長們引導他們享受著學習帶來的快樂,體會著排除萬難暢快淋漓的過程,在下一次考試來臨之前,我們只需溫和的告訴他們:只要你努力了,不管成績怎樣,你在媽媽眼裡都是最優秀的。
相信我,這句話只會極大的調整他們的焦慮和緊張,不會導致他們放任自我,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在意自己學習的成果。
建議在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需做到:
1高分不「捧」,總結經驗
其實,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作為獎勵。這里一定要注意「合理」的理解,獎勵的目的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贏來了收獲和他人的認可,要恰到好處的去控制獎賞力度。同時我們還要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如果班內競爭氣氛很濃,我們應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試應挑戰自己,超越自我,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2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的進步更不容忽視。如:這次考試成績雖然不理想,但之前一直沒有掌握的知識或是一直做錯的題目這次竟然做的很完美。那家長就應該狠狠的表揚,這是給孩子自信最好的方式,也是激發他努力向上的有效途徑。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在學習上更是如此,這個世上沒有「常勝將軍」,偶爾的失誤也是成長的寶貴經歷。
3定下目標,鼓勵為主
每次考試後,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最近發展區」,就是說我們在幫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標時,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實際能力高出一點,引導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但我們應該明白這個目標不是「軍令狀」,不是死命令,平時應多在精神上鼓勵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過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學得愉快、考得輕松。反之,若不問青紅皂白就來一頓「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這種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家長應戒之。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與未來,望子(女)成龍(鳳)是每一個家長的最大心願,但我們應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良好、務實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每次考試分數,讓孩子在和風細雨中茁壯成長!
㈤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
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正所謂人無完人,就看人們如何去看待這些優缺點了。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
三、父母多和孩子溝通,讓孩子意識到應該取長補短才能更優秀。
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那麼,在以後的成長中,應該取長補短,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應該和孩子多溝通,去引導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盡量減少自身的缺點,對於自己的影響。
㈥ 年輕父母不懂如何照看孩子,有什麼比較好的帶娃方式
現在有許多的年輕父母,初次為人父母,還不懂得如何照顧孩子,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家長帶孩子帶出了新高度:又帶著孩子去買吃的,將吃的拿到手後忘了孩子的,有抱著孩子找孩子的,有想要吃飯把孩子放在一邊的,各種奇葩帶娃方式層出不窮。
那究竟怎樣的帶娃方式才是正確的?
1.不要讓孩子超出你的視線范圍
父母對於孩子而言,是具有依賴性的,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過短會導致孩子在安全感上的缺失,長此以往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這時候父母不論有多忙,對於孩子一定要抽出時間來給予他陪伴,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情感上的,多帶孩子去遊玩,帶他做一些互動類的親子游戲,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同時,父母還要多跟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㈦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績
分數,總牽動一家老少的喜怒;優劣,只看成績單上的分數;學習,只為父母臉上的笑容;戰爭,總在名落孫山之後——
成績單,家庭和諧「晴雨表」
現代家庭,基本只有一個「寶貝」,父母的榮耀與夢想都由這唯一的「寶貝」來實現。實現的方式,往往是父母在家長會上拿到一張閃耀的「寶貝」成績單。
很多孩子不明白,為什麼爸爸媽媽緊鎖的眉頭與開心的笑臉,總是在成績單面前頻繁變換。
其實家長也很無奈,面對千頃地里的那棵「獨苗」,有時無法享受耕耘的快樂,只能品味守候的恐慌。說到底,這是一場不能失敗的教育實驗。
孩子成績單,家庭和諧「晴雨表」
李楊樺繪
那個「一俊遮百丑」的分數
「如果去掉學習成績這個因素,我給孩子的綜合素質打分很高。」我的一位朋友說。她的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學習鋼琴、繪畫,堅持至今,小有成就。如今已上高中的女孩,藝術節上能給班級合唱隊伴奏,為班級出的每期板報都很精彩。而且孩子心地善良,路遇乞丐總是不惜掏凈兜里的零花錢。孩子還特別喜歡看書,小學畢業後就寫了一部6萬字的小說,發表在新浪網「原創文學」欄目,被多家網站轉載。
按理說,當媽的應該滿足了吧?但朋友卻一點兒都不,她認為孩子這是「正事不行,閑事有餘」。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朋友眼中的「正事」當然是文化課成績。在她的思想觀念中,文化課成績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
前幾天晚上,表妹焦急地打來電話,要跟我討論外甥女爍爍近來學習成績不佳的問題。
外甥女爍爍5歲半上小學,今年剛滿10歲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一直以來,她能歌善舞、禮貌孝順,經常被親戚們誇獎,表妹夫婦因此很自豪。但是近兩年來,爍爍令父母滿意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少。雖然能歌善舞依舊、孝順禮貌依然,但因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她原本的優點慢慢被表妹夫婦視而不見了。
表妹夫婦原是中學同學,在職業高中學了3年裁剪。畢業後,一個人從事汽車修理,另一人賣汽車配件。兩人在沈陽買了房子、汽車,生活水平不低,但因為沒有大學文憑,兩人事業的發展受到了限制。因此,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女兒考上大學,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人生目標。所以,從爍爍第一天上學起,表妹就每天檢查女兒的作業,妹夫負責周六周日送女兒補課。但是,雖然兩個人分工協作,從早忙到晚,女兒的成績就是不見起色。每次爍爍從學校拿回不理想的成績單時,就是這個家庭最沉悶的時刻。
新學期開始才一周,爍爍班裡就進行了一次數學考試,老師說是為了檢驗學生暑假裡的學習情況。這次考試,爍爍得了82分,在班上屬於中下等。這讓表妹夫婦無法接受。因為,這個假期,表妹夫婦給孩子補課花了不少錢,就是想讓爍爍在高年級開始時能站在較高的起點上。不料,升入高年級的第一次考試就考砸了,這帶給表妹夫婦的打擊很大。性急的表妹對女兒大發雷霆,甚至動了拳腳。妹夫心疼女兒,便攔著表妹,兩人因此爭吵起來。表妹告訴我,妹夫當晚一個人出去很長時間才回來,夜裡不停地唉聲嘆氣。因為一張成績單,一家人籠罩在沉重的氣氛中。
正因如此,小小年紀的爍爍最害怕考試了。每逢考試,她十有八九會感冒發燒、口腔潰瘍。直到成績單發下來,接受完母親雷霆般的一頓訓斥,然後,謹小慎微地度過半個月的「危險期」,爍爍臉上才能重現一個正常孩子的笑容。
我曾問爍爍:「你的同學也有因為成績不好挨打的?」爍爍那時已恢復了陽光少年的模樣,跟我繪聲繪色地說:「我們同學被老爸『竹筍炒肉』、被老媽『女子單打』的多著呢。」「那你恨媽媽嗎?」「不恨,媽媽都是為了我好。我笨,跟不上。」看著一手抱著毛毛熊,一手還在做著數學卷的爍爍,我眼淚難忍,拍了拍她的頭。這時,爍爍突然抬頭對我說:「如果我們學校沒有考試該有多好啊!」
㈧ 作為父母該如何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呢
家長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就要和孩子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很多父母和孩子雖然是朝夕相處,但是根本不了解孩子的那些想法,這就是因為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一條代溝,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父母的興趣愛好不一樣,所以家長可以培養一個和孩子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下棋聽音樂,看比賽等。
家長要學會鼓勵孩子,希望孩子是優秀的,希望孩子向自己袒露心扉,那麼就要鼓勵孩子。當孩子犯錯以後,不要著急批評孩子,當孩子取得優秀成績的時候,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孩子喜歡聽到父母的表揚誇贊,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久而久之。孩子發現自己的事情在家長面前都有正面的回應,自然就會和家長袒露心扉。
㈨ 孩子以後顏值高不高,父母應該怎樣看才知道呢
以前人們比較淳樸,相比起外在,更垂青一個人的內涵與修養,而現在的人則比較挑剔,想要搏得他們的喜愛,就得表裡兼修,哪個也不能缺,就像網上盛行的那句話一樣,「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忠於人品」。
這個時代許多人尋求高顏值,爸爸媽媽對孩子也有這樣的期盼,經過孩子的身體部位就可以看出孩子往後的長相,可是爸爸媽媽也不應該一味尋求孩子的顏值而疏忽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養。
值都是與生俱來的,可是顏值並不可以判定一個人的優異,在重視顏值的時分,更要重視內涵的品質。不論顏值的高低,只需內涵的品行端正,行為舉止優雅,那麼才能成為真正成為一個優異的人!
㈩ 家長該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呢
引言:家長一定要學會理解孩子的情緒,如果家長不理解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很厭惡家長。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對自己有負面情緒,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對父母有負面情緒,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痛苦。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家長該如何讀懂孩子的情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