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怎麼放下父母

怎麼放下父母

發布時間:2022-04-29 01:46:29

1. 怎麼才能原諒父母呢

把自己發展起來成為父母的驕傲,用你的成就去攻擊他們。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可以隨心所欲的,父母也是,他們不是教育家也不是心理學家,他們不會用我們期待的方式來善待我們。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父母或許是可恨的,但他們一定也是可憐的,他們不是故意為之的,所以面對這樣的父母,我們只有接納,因為他們對我們是有恩的,她們把我們生下來養大,這已經是他們對我們最大的恩情。

而你自己也會越來越不喜歡自己,一直的需要依賴別人的巨嬰,只能讓你自己越來越萎靡不振,越來越退縮,你人生也越來越黑暗。所以我認為放下父母怨恨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他們,他們不是完人。他們就是普通的父母,不要要求他們100分及格就可以了,因為當你成為父母之後,你就會意識到,父母是不容易的。

只有用寬容包容的心,有感恩的心,你才能夠知足常樂。

2. 我想知道那些嫁到外省去的女人些是怎麼放下自己父母的以後父母老了不能陪在身邊怎麼辦。我是個單親媽媽

自古忠孝兩難全,女人就像蒲公的種子,飄到哪裡就哪裡。遇到好的一生幸福,遇到差的,一生也就完了。如果這個男的家庭條件非常好,那就可以考慮,將來可把父母接到一起住,養老,是不是,可以支撐你經常遠去看忘父母的費用!如果這些條件都不能保證,那有什麼用,如果只是感覺他人好,好人到處都是,都是有經歷的人了,這些事情該拎清楚了,都不是小孩子了!!人家嫁到外地的,都是經濟條件很好的,父母才放心,有一定的事業基礎,不然誰嫁啊,你好好考慮吧!這僅是我的個人意見

3. 看透紅塵的人,是如何放下父母的

父母,生我骨肉,視為恩,是為緣。
出家為僧,看破紅塵,是脫離苦海,亦是為家人謀福蔭。既然看透,也就無所謂放下,如若沒有放下,又怎能看透。
所謂,沒有放下,皆是以為出家唯異類,乃不孝,是不樂。真正赴心於佛國凈土,便沒有所謂牽掛,若為牽掛,天下蒼生皆為牽掛。
今生與此,往生何處?為此是岸。若抱以這樣的意志,對於生身父母而言便沒有了所謂俗世的內疚,與困頓。

4. 如何放下父母對我的傷害

德芬:無法放下對父母的怨恨,對你和父母來說,尤其是對你自己,沒有一點兒好處。你是否曾經承諾或承擔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卻做得很糟糕呢?考慮到你父母當時的生活狀況和知識能力,你覺得你會是一個比他們更好的父母嗎?你這一輩子都不會犯下和他們同樣的錯誤嗎?天下的確有不夠格的父母,但你要相信,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最大的努力,很多人自顧不暇,甚至完全無力顧及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如果你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你的父母,就會瞭然於心。
你說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其實是違反天性的。我並不是說你不對,而是你壓抑了對父母的愛。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不愛自己的父母,愛父母是人類的天性。不過,小孩子並不知道如何愛自己,通過與他人(通常是父母和小時候照顧他們的人)的互動,才漸漸學會看待自己、對待自己和愛自己。這方面你可能有所欠缺,所以潛意識中,你不知道如何愛自己。而由於失望,你否認了對父母天生的愛慕和渴望——在這種壓抑和否定的情緒中,你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內在的平安喜悅要由自己負責,你還是可以在內心平靜理解的情況下知道父母當年的所作所為對你是不好的,在這種狀態下與他們互動,會比心裡帶著怨恨去盡義務好得多;也就是說,區分是非不必和負面情緒摻雜在一起。然而人生的秘密是,你越是能與自己的源頭和睦相處、就越能愛他們,你的人生就會越順遂。做不到沒關系,但要察覺自己沒做到。不要以別人的作為當借口,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
你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渴望父母呵護的孩子,而是個成熟的大人了,但你內心深處還住著一個缺乏關愛、非常不滿足、不快樂的內在小孩。請你在每次察覺到他的時候安撫他——你可以成為自己想要的那種父母,關愛、接納並包容你的內在小孩。
馬丁納:認為自己的父母很糟糕是一種舒適區,一種你賴以生存的心理模式。你在內心編造了一出父母害你受苦的戲,這樣你就能不停地重復播放,然後利用它作為借口,說你的生命被困住了。你到底還要為了自己的不快樂怪罪父母多久?這一切必須有個停止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回顧過去,為自己現在的不幸找個借口:如果過去一切都好,如果我接受適當的教育,我就會很快樂;如果我沒有遭受情緒上的虐待,一切都會很完美。我不認為世界上有很多人接受過完美的教養,因此,也許這種養育環境上的不完美、父母的不完美和你的不完美,對靈性而言正是完美的設計。
至於父母的問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的愛,而這種對父母的愛的需求,最終必須被愛自己的需求取代。如果把對於父母的愛的需求,替換成對孩子、伴侶、家人或朋友的愛的需求,我們就把力量移到自己之外,交給其他人了。即使面對神,如果你只要神愛你,卻忘記尋找讓自己更愛自己的方法,你依然在尋求外部力量。所以在某一刻,你必須開始成為自己的父母,成為你想要的那種父母。
事實上,我們是自己的壞父母,所以別再責備父母親了,你應該看看我們是怎麼批判自己、打擊自己、說自己壞話的。即使在大庭廣眾之下,我們也會貶低自己、愚弄自己、不尊重自己,變成自己的壞父母,這樣更糟。你可以怪罪父母不完美,但你沒有借口不成為自己的完美父母,不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那個始終愛你、給你忠告、安慰你、支持你的好朋友。我從我父母那裡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不能依賴他們,而必須依靠自己,成為自己的父母。
因此,我停止怪罪他們,不再當個受害者。我原諒了我的父母親,因為我從靈修中了解到,父母對我的生命目的而言是完美的,我選擇了這兩個靈性存有,而基本上,他們就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我最終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命道路,而父母是我計劃中完美的一部分。我認為大多數人都要充分地了解到,我們現在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了。此外,當我們為人父母時,要接受自己不可能完美,也不該完美,沒有任何事物應該完美——死的時候你就完美了,而在那之前,你必須找到方法持續練習。
德芬:小時候我們弱小無力,所以覺得父母無所不能,「應該」有能力對我們好——我們的怨恨就是從這里來的:「既然生了我,就應該對我好(這句話是真的嗎?);你有能力對我好,卻不這么做(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我們都太高估父母了)。」我們必須看見自己內在有個無辜、柔弱、幼稚的小孩,這個孩子一直想得到愛,然而,他總是會失望,因為他將希望寄託在一對無法付出愛的父母身上。
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成長負責。正如馬丁納所說,而我在《活出全新的自己》這本書里也提過,我們會將父母的聲音內化,變成自己內在的批評者。如果仔細聽就會發現,那些批判自己的聲音,和父親或母親在批評我們、指使我們的聲音很像,連語氣和用詞都一樣。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內在成人,也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父母,如此一來,每當感覺很糟時,內在成人就會出現。我們的內在父母會批判我們,內在成人則會出來調解。別忘了,我們還有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他一撒野,內在父母就會出來管教,於是我們會因為內在的沖突而感覺很糟。這時,內在成人會出來調解,要內在小孩別無理取鬧,要內在父母別那麼嚴厲,這樣就能確保內心的和諧。所以,我們要試著成為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培養內在成人。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你最愛的孩子在哭泣,而你處於自己最好的狀態,你會如何安慰他?請你就用這種方式來安慰自己,做自己的父母。

5. 教育孩子時,你是怎麼放下做父母的架子的

父母為什麼會有價值呢?父母比孩子多什麼嗎?孩子出生到這個家庭並不是來看父母臉色的。我們作為父母,應該要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出氣筒。孩子雖然是晚輩,要尊重長輩,但我們也不應該把自己所有的氣都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如何教育孩子

剛才小編說到了,不要恐嚇孩子,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作出伸手打孩子的樣子,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跟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 我們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進行交流,如果孩子剛開始不願打開心扉的話,也不要著急,慢慢的感化孩子。

6. 怎樣才能放下父母離婚對自己得傷害

一、無論發生什麼事,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愛不會改變
父母剛離婚的時候,大多數孩子嚴重缺乏安全感,他們內心是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離婚。
他們認為離婚後,父母就會拋棄他們,從此以後,他們很難團圓,家也不完整了。覺得離婚後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心裡也不平衡。
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內心感受,要安慰孩子,當孩子感到孤獨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對他的愛是不會改變的,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他的,假如離婚後孩子有段時間看不到你,見面後抓住你不放,這個時候要擁抱孩子,告訴他下次你什麼時候來看他,要和他一起做什麼。

二、用真誠坦白的方式,告訴孩子父母離婚的事實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難免的。作父母的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點,同孩子面對面坐下來,告訴孩子父母離婚雙方都是有過錯了,而不想再繼續錯下去了,父母才選擇分開。
千萬不要隱瞞父母離婚的事實,如果孩子那天從別人嘴巴得知後,這個傷害會更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在沒有做足心理建設的情況下讓孩子直面父母離婚的事實,會讓孩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孩子腦部發育還未成熟,對事物的認知有限,不善於正確的歸納因果關系,他發現父母離婚後,比較傾向於認為是自己不好,父母才會離婚,會產生強烈的自責。
一旦知道父母離婚後,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最親的人都欺騙自己,不尊重自己。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真相告訴孩子。其實只要家庭氛圍好,父母處理得當,孩子也是很快的會度過這個調整期。
三、離婚後要保護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父母因為各種原因選擇分開生活,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詆毀另外一方,也不要拒絕另外一方看望孩子,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撫養問題,更加不要逼迫他們選擇立場。

離婚後,無論工作或其他什麼原因都要盡量抽空去陪孩子,也可徵求孩子的想法,如探視時間、地點等,讓他體會到爸爸媽媽的愛,也是尊重他們的。
無論何種原因,夫妻之間選擇離婚,但是孩子是無辜的。希望所有離婚的父母都能正確處理好彼此的關系,把孩子的健康成長放在第一位,友善的與對方達成撫養協議。

7. 想出家又放不下父母,放不下慾望我該怎麼辦

阿彌陀佛


問:凈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若發心出家者,是否就不具足?如何才能圓滿其義?

凈空法師答:發心出家是大孝,這是諸位要知道,所以出家必須要顧慮父母的生活。如果父母沒有人奉養,我們出家時節就要晚。如果你兄弟姐妹多,父母有人奉養,或者家裡生活環境很富裕,不需要自己照顧,這個可以。如果家庭生活很清苦,沒有兄弟姐妹,這個必須要盡孝道,在家學佛是一樣的,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如果父母有人供養,沒有後顧之憂,你就可以出家,出家還是盡大孝,因為你一出家,你要是往生極樂世界,你的父母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東西我們世間人講人情,六道里頭還是講人情的,如果他造作罪業,死了以後見閻羅王,閻羅王一看,他的兒女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也都特別優待他,這是菩薩的眷屬,怎麼可以怠慢?不能怠慢。所以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就是福報,這是大孝。



凈空法師---什麼是出家。所以佛講到出家,講四種出家,這四種都是對學佛人講,不學佛那就不說

所以佛講到出家,講四種出家,這四種都是對學佛人講,不學佛那就不說,對學佛的人講的。第一種:「身出,心沒出」。像我們現在出家人,身出家,但是心裏面還有名聞利養、還有貪瞋痴慢,沒出。在家的心,出家的相,所乾的事業還是干在家的事業。本來自己那個家不大,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不多,小家,房子也不大,現在一出家搞了一個大廟,出了小家就入了大家,麻煩就大;小家造業少,大家造業就大。所以古德才講,「地獄門前僧道多」,誰墮地獄?身出家心不出家幾乎沒有能夠逃過地獄的,很難逃過,這個我們要懂。出家真的要像釋迦牟尼佛一樣,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全心全力為佛法、為眾生,那就功德無量。罪福之報就在一念之間,不能不提高警覺。

第二種是「身不出家,心出家」。身在家,在家居士,你們在家學佛的,但是心出家。李木源居士心出家,身沒有出家,這個好,他不造業。在家學佛成就的人多,往生瑞相希有,我們這些年當中所看到聽到,站著走、坐著走,都是在家同修,出家沒聽說一個。而且都是在家的女眾,男眾說站著走坐著走、預知時至少,我們聽到看到,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說走就走,女眾,在家的女眾。黃念祖老居士曾經很感慨的說:古時候我們修道成就順序,是出家男眾第一位,成就的最多,第二出家女眾,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現在整個顛倒過來,最有成就,人數最多是在家女眾,其次的在家男眾,再其次的出家女眾,最糟糕的出家男眾,現在叫顛倒,我們不能不警覺。但是確實這是事實,事實真相如是不能否認,所以出家的意思要懂得。

第三種:「身心俱出」,這是真正好的出家人,身出家心也出家。這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佛真實弟子,能夠擔當起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如來家業,要這樣的人。

第四種是「身心都不出」。這是指在家居士,在家居士身沒出心也沒出。雖然學佛,學佛是附帶的,搞世間名聞利養是主要,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還是要搞世間法,佛法搞一分就不錯、就很好,這就是身心都不出。

8. 如何放下對父母的虧欠感

兒女的對父母的虧欠感。應該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一是情感上報道。多和父母溝通。領著父母去旅遊。並在物質上滿足父母的要求。二是要孝順。先孝後順。只要母父母說什麼。我們都點頭答應。不讓母親父親不高興。

9. 我該如何對待拋棄自己的父母

似乎流行過那麼一句話,「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然而沒有人會永遠不犯錯。我想這句話大概是想說明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辛勤養育了子女,是天大的恩情,就算他們一時犯錯也應該被體諒和包容。

不過還有那麼一句話叫做「養恩大於生恩」,就算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那他們也算不上稱職的父母,不配得到子女的原諒。

現實中也有太多不稱職的父母,在孩子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不管不顧,在多年後自己垂垂老矣,無依無靠時又跑到兒女身邊聲淚俱下表達悔恨。

他們是真的覺悟到自己犯下的錯了?也許是真的。但他們此時更看重的可能是晚年的一個棲身之所,一個自己生病之時病床前端茶送水的免費義工,或許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現實中見過不少類似新聞,孩子年幼時遭父母拋棄,父母年邁需要贍養時子女卻不願意了,只能對薄公堂。

生活中,沒幾個人能像盲俠那樣大度。

願天下父母子女,都能盡自己本分,慈祥,孝順。

10. 怎樣放下對父母曾經不公平待遇的心結

1、與弟弟搞好關系。不要一開始就對弟弟產生仇視,因為你弟弟並沒有錯,錯在你的父母,你都這么優秀的話我想你弟弟也不會太差,至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你和你弟弟關系還不錯的話,我想你弟弟在你父母面前說的話比你管用,弟弟在父母面前自然會多幫你說話,這也能從根本上改善你們的關系。

2、保持距離。俗話說距離產生美,這句話用在家庭里也是一樣的,保持適當的距離後你眼不見心不煩,他們也不好意思找你麻煩讓你心裡不痛快。

本來都不說安慰你的話,但是情到深處還是忍不住想說兩句,換個角度的話,很多事情還是很容易就想通的,不過都是些往事而已,再計較也不能改變啥了,還是往前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天降大任於斯人。

閱讀全文

與怎麼放下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市養老金是什麼 瀏覽:117
樂清男孩父母為什麼要報警 瀏覽:219
退伍軍人到四川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15
互聯網對養老服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3
葫蘆島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197
父母離婚不久怎麼處理 瀏覽:561
父母房產拆遷兒女怎麼分 瀏覽:38
異地養老轉到咸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292
退休幹部工資待遇標准 瀏覽:972
補交二年半養老金需交多少滯納金 瀏覽:468
四年級關於孝順的作文 瀏覽:632
外地養老金提取 瀏覽:569
差額體檢測什麼 瀏覽:531
女兒回門父母需要穿什麼 瀏覽:312
山西省太原市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55
養老退休金公式 瀏覽:279
敬老院畫冊圖片 瀏覽:768
長沙婚前體檢多少錢 瀏覽:331
養老保險提檔補差怎麼交費 瀏覽:706
南京換駕駛證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