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孩子成長的黃金7年,父母應該怎樣陪伴呢
有一句俗話,不知道咱們聽過沒,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分,我感覺這句話好乖僻,一個人的娃娃期竟然能決議這個人的終身,可是查了相關資料,才發現這是關乎教育的問題,孩子本身才能的培養的問題。
著名兒童心思研究專家早年對幾千名孩子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跟蹤調查,得出一個定論,幼時的每個階段包括言語、行為、情緒、思維等都是可以精確預測出來,若是一個孩子在七歲之前沒有得到足夠的心思養分,那就會直接阻礙他未來學習才能的前進。父母們應該怎麼陪孩子度過哪些黃金七年?
讓孩子去編故事、畫彩筆圖、揉泥巴,並給予他鼓動,是培養他創造力的好辦法,可以給他講故事時成心不講結束,讓他自己來編;把雜志上好玩的圖片剪下來,讓他依據圖像自己編故事等。這些做法都有助於孩子積極思考,從而開發他的想像力,尤其是增強他的邏輯觀念。種種花草、養養小動物,常常帶他去郊遊,相同也都能很好的啟示孩子的創造力。
『貳』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真心陪伴孩子多少時間
陪伴,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很多家長跟我說,自己一有時間就會陪著孩子,我的孩子不缺陪伴。然而,很多家長口中所謂的「陪伴」,只不過是讓孩子在一邊玩,自己坐在那裡玩手機。
這樣的行為根本不能稱之為陪伴,只能叫「陪著」,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的正面作用微乎其微。
很多父母因為過度的關心孩子,幾乎每時每刻都想圍繞在孩子身邊,幫他解決問題。不能這樣、不要那樣、別往那跑、別動這個、渴不渴、餓不餓……
一天下來,孩子不勝其煩,父母也疲憊不堪。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在保證孩子安全的范圍內,不去干涉孩子的選擇,不影響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這樣,孩子每一個靠自己解決的問題,都會成為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
『叄』 母親應該陪伴孩子到幾歲
你好,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那麼作為父母的應該陪伴孩子到幾歲呢?
兒童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段是2~7歲。
也就是說兒童這段時間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然而,現實中不少父母認為整天被孩子纏著很煩、親子活動很無聊等,把對孩子的陪伴當成一種負擔。
其實,父母與孩子真正親近的階段只有孩子的胎兒時期,當孩子開始學走路、說話時,就是為了能離開父母去看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人交流;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生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離別,所以我們不應該把父母對孩子的陪伴當作一種任務、一種付出,而是一種福利,且這個福利是有期限的,當孩子慢慢長大,他會一次次掙脫,去尋找他想要的世界,變得不需要你的陪伴,所以陪伴孩子是每對父母都要爭取的權利。
3~6歲的時候:
這幾年孩子要正式離開爸媽的臂彎,踏上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媽媽在高興之餘,又忍不住擔心你他能否適應幼兒園生活,萬一被老師責怪、被同學欺負該怎麼辦?送他去學校的路上,媽媽嘲笑這么大了還哭鼻子,其實告訴你一個秘密:在回家的路上,媽媽也哭了好久,整整一個星期,媽媽都沒辦法好好工作,滿腦子都是他的影子。
後來你終於適應了幼兒園生活,每天上學都特別積極,有時還會高興地對媽媽說在學校的故事,並且把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小錦旗拿給媽媽看,一臉驕傲的樣子真的特別可愛,你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人,嘴中出現了其他人的名字了,媽媽已經開始悵然若失了。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父母究竟能和孩子在一起多少年呢?還能陪孩子多久呢?下面我們來計算一下:
孩子出生後,如果媽媽選擇全職在家帶孩子3年,也就是365天/年×3年=1095天;
3歲到6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這期間父母每天早送晚接,算上周末和節假日,實際上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能佔三分之二就不錯了,所以也就是365天/年×3年×2/3=730天;
6歲到12歲是孩子上小學的時間,加上周末孩子還要學習特長,父母和孩子待一起的時間算三分之二,也就是365天/年×6年×2/3=1460天;
12歲到16歲是孩子上初中的時間,就算孩子還是住在家裡,父母大概能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算三分之二,也就是365天/年×3年×2/3=730天。
到了高中也就是他們住校的時間多一些了,那麼陪伴他們的時間也會相對減少了。
到了大學就基本上他們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時候了,需要獨自面對一些事情和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了。
所以我們要珍惜真正陪在孩子身邊的那段最美好的時光。那也是我們終身難忘的一段美好時光。到老了,我們每當想起那段時光的時候,也會感覺到非常的甜蜜和幸福。
愛他就要抽時間經常陪他,讓孩子能夠每天開心快樂。
『肆』 誰知道我們還能陪伴孩子多久
當寫下這個題目時,我不由得也在問自己,?或許有人會說,那肯定是一輩子,在我們有生之年一定會陪伴著孩子。沒錯,哪怕孩子活到一百歲,在我們的眼裡,他依然還是孩子,依然會牽掛著他、關心著他。或許,這些只是我們大人想當然的想法,那麼孩子呢?當他們還在孩提時代,會整天纏著我們要抱、要背、要親、要喂,大人嘴巴里吃了塊糖,他也會把你的嘴巴給扒開,看看吃的是什麼,然後會張著小嘴巴讓你把糖給他。那會兒,他不會嫌你臟,不會嫌你抱的沒力氣,不會嫌你穿的衣服不好看,不會嫌你的工作不好,不會嫌家裡沒有錢……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朋友,你很希望能加入到孩子的群里,陪著他們一起玩小時候玩過的游戲,但孩子會認為你太幼稚,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玩伴,不會有事沒有事再纏著你。那一天的到來,或許就在明天,亦或許是在下一個明天……昨日跟弟妹聊天,說起了三歲的侄女。談起了寶貝最近的表現,不肯吃飯,出門有時會讓大人抱等問題讓弟妹他們很頭疼。我說,寶貝實在不願意自己一個人吃的時候,偶爾就喂一喂吧,不肯走路的時候,也抱一抱吧,因為再有兩三年,她長大了,你想喂她,她都不願意;你想抱她,也抱不動了。看著坐在旁邊的兒子,快要跟我一樣高的個頭,雖說想要抱抱他,但是有心無力;偶爾想要再親親他,他也會嫌你的口水。兒子才十歲,還是個孩子,但已經不是小小孩,曾經跟我們父母間的親熱現在卻讓他覺得別扭。還記得六歲那年,一起外出遊玩,孩子走累了,想要我們背他,但我們都嚴厲的拒絕了,現在想來,真是後悔。那會兒是他想要我們背,我們沒背,而現在我們想要背,他已經不讓我們背,而且也背不動了。有人說,錯過的就錯過了,或許錯過了就是一永遠無法改正的錯誤吧!曾經,兒子讓我跟他玩挑花線游戲,讓我陪他去這去那玩,而我都是以不高興、沒時間為理由給拒絕了。或許,我今天的拒絕就是一個無法改變的錯誤。想起兒子小時候的點點滴滴,發生的事情猶如在昨日,兒子的第一次咿呀學語、第一次叫媽媽、第一次會走路、第一次會自己動手吃飯……許多的許多,如放電影般從腦海中走過,甜蜜、快樂中間卻夾雜著絲絲悔意,我知道自己做的太少,錯過的太多。孩子偶爾也會跟我發嗲,向我撒嬌,我也會稱他為「小心肝」,當孩子長大了、上學了、工作了、結婚了、生子了,雖然他依然是我們的孩子,但我們還能算是真正地擁有他嗎?我不知道孩子真正屬於我們的日子還有多久,我們還能陪伴他能走多遠,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要再發生讓自己後悔的錯誤……
『伍』 父母一生中真正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有多長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04
『陸』 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你用心陪伴孩子的時間有多少
許多的年輕父母們在有了小寶寶後依然會為了帶孩子的問題而發愁。因為爸爸媽媽們的工作都很忙,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只能將孩子交給他的爺爺奶奶來帶。可是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孩子的爺爺奶奶雖然也能在生活中照顧好孩子,可是他們的思想畢竟都是老一輩的思想了,有些時候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而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很多家長都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快樂的成長。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⑻努力配合學校、社區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
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和教育,可是孩子更多的時間會待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在一起。所以家長只做好家庭中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家長應該時時刻刻了解孩子的狀態,並且能夠積極配合學校、社區對孩子的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孩子能夠得到全面的教育,而不是利用家長照顧不到的死角。
每個孩子都想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每個孩子都想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每個孩子都想擁有一個受益終身的家教。而這些事情的基礎就是孩子擁有一對優秀的,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是孩子成就的基石。為了孩子,家長們也應該努力一把,去追求一個理想家長應該有的標准。
『柒』 父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嗎
父母不可能陪小孩一輩子,人自古都要生老病死,那既然不能陪孩子一輩子還不如從小培養他獨立生活的能力!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遊,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通過一樁樁、一件件都在鍛煉磨礪著孩子,使他們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使他們能吃苦。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捌』 父母的陪伴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
父母的陪伴對一個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孩子的成長階段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就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和缺失愛。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關鍵期,父母要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適時給予孩子肯定,陪伴孩子探索未知的世界,感知世界的溫暖。
3.情感給予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陪伴孩子需要父母付出一定的時間、精力,感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點點的微小變化。當父母能夠長期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其實是父母在向孩子付出情感,孩子能夠深刻感受到父母陪伴帶來的那份親切感,由此也會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當孩子長大後也會去陪伴父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會給予父母情感付出,讓父母感受到來自孩子的關懷和溫暖,父母會倍感欣慰。
『玖』 別讓時光匆匆,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幾年了
是的。這一生當中能夠陪伴孩子的也只有那麼幾年,從懵懵懂懂到逐漸懂事到叛逆期。很多時候我們會有困惑,會有生氣,會有傷心,會有失望,但是從長遠考慮。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孩子帶給我們的,應該感到慶幸。
反過來考慮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等到孩子一旦上大學了,追逐陪伴我們的只有暑假和寒假,等到他們畢業工作了,也許假期都沒有辦法回來看我們一眼,等到他們結婚,有自己家庭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時間就更少。
所以當孩子還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好好的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自己以後有任何的遺憾。不要再能夠好好的鼓勵孩子一句的時候,而去打擊孩子,不要在孩子自己失落的時候還去譏諷他們,所有的時光讓我們用愛來包圍孩子吧!
『拾』 我們還能陪伴孩子多少年反思
如果孩子沒有錯誤的話,為什麼要反思呢?除非是出現了錯誤,要根據他的錯誤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