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
第一:努力求學,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的功課、自己的課業、自己的成績,盡到做學生的本份的話,那就不會讓父母親擔心了。
第二: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感染了疾病,這樣子,才不會使父母操心你的身體,晚上睡覺時,不要把父母幫你蓋的被子踢掉,這樣不僅回讓自己受涼,還會讓父母再起來幫你蓋被子,這樣會把父母累垮了。
第三:不要學壞,一些壞孩子教你抽煙、喝酒、殺人、放火,你絕對不能跟他們學,自己被警察抓是自己的事,更何況還要拖累自己的父母,讓父母沒面子,實在是太不孝順了。
第四:要幫父母做家事,在家裡的時候,要幫父母做一些事,分擔父母的工作,例如:幫父母洗洗碗、拖拖地、掃掃地、擦一些傢具……等,這事情不必等到以後在做,現在小學生時就可以做了,當然不只是這樣幾項而已,要當個孝順的孩子不只是做這樣的工作而已,還有很多事情你都要自己去做喔!
最後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做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雖然我自己不是那麼的孝順,但是我想我只要在更孝順父母,不再跟父母親頂嘴,那就好了。
『貳』 如何接受父母的愛
我知道,這世上沒有不疼愛兒女的父母,我也不例外,一直是父母最心愛的女兒。但生活畢竟不是童話,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讓你和你的父母產生那樣這樣的矛盾,每當遇此,又當如何正確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呢?
在我准備把懷孕的消息告知父母之前,我似乎隱隱能猜到爸爸媽媽的態度,不希望我在沒有房子的奮斗期做母親。理性的說,我是認同的,正如第一天知道自己懷孕時的反應一樣,認為孩子的到來打破了計劃中的一切,我還完全沒有做好迎接他的准備,再加上一直頭疼的公司裝修問題,想迅速打掉他讓一切恢復平靜。但猶豫中我又開始想那是我們創造的生命,是有感情的,何況三十歲的我打胎也是要面臨風險的。
舉棋不定中,我想爭求父母的意見。
我選擇讓心直口快的媽媽來第一個聽這個消息,這樣我也會明白媽媽的真實態度。媽媽反對的原因沒有出乎我的預料,但態度卻大大超出了我的預估。媽媽口氣極為不滿,「以為你是最放心的孩子,什麼都不用我們操心,怎麼還出了這樣的事?」爸爸可能在一旁問起是什麼事,媽媽很不耐煩地對爸爸說:「貝貝懷孕了!」似乎那是個大麻煩一樣。我說出我的擔心:「媽,做流產多疼啊」「不疼,輕輕一鏟就下來了」看來那隻是個長在肚子里的異物。「那要是以後變成習慣性流產怎麼辦呢?」「這種機會很小的」我已經不大想聽媽媽說什麼了,「媽,我爸的意見呢?」「你爸說想想,我的意見是現在還沒到時機,看你二哥他們准備得多好,你不知道帶孩子多麻煩,我這回是深有體會,現在養孩子不像從前,幹嘛一下子就給自己帶上夾板……」喋喋不休,讓我煩了。「行,我知道了媽,我到時聽聽我爸的意見吧。」
放下電話想想媽媽的幾句話,真的有些傷心。媽媽竟把我的健康當作芝麻大點兒的小事兒,原本設想的局面是媽媽會大吃一驚,有點高興但會拿不定主意或者有點不高興但又不好表現太過明顯,安慰幾句再和爸爸有了統一意見再打給我,唉,雖說沒企盼能有對新生命的祝福,但也沒想到卻視自己女兒肚子里的孩子為鄙夷。想想朋友也是意外懷孕,不但沒房還因此需要失業待產,條件遠比我們艱苦,但她的父母高興地迎接女兒回娘家,精心照顧。唉,這樣橫向對比而對父母生出不滿之前也有過幾次,但每次都責怪自己不該有些念頭,但我也的確常常在想,我該如何理解父母的愛?
下午又接到爸爸的電話,我知道爸爸說話會講求些技巧的,不像媽直筒子讓人聽著就火大。果然,「爸先問你,這是計劃好的,還是意外的?」「意外呀,要不也不會這么猶豫了。」「那意外就要用意外的處理辦法了。」心中僅存的希望也完蛋了。爸爸的原因和媽媽是一致的,還講到了工作的問題,當我想解釋時,爸爸嚴厲的打斷我「我說的是你有可能失業,知道不?啊?」不了解局面又那麼武斷,我心情差越解釋越亂,還是聽著吧。當我提到有可能會習慣性流產時,爸爸提的是另外一個問題「你自己先選拿定主意,決定不要了先不要表態」「為什麼?」「這孩子沒腦子,這里有個最壞的可能,就是你提出不要,但最後懷不上,他家又是單傳,以後可能會離婚,我說的是最壞的可能」爸爸想得又全面又有遠見,滿心為我好,為啥我聽著那麼的不舒服呢。爸爸從我的語氣里聽出了不同意見:「怎麼?你還想要是嗎?我聽你這語氣是想要?」「我想想」「這完蛋!」爸爸只有在很不滿,很嚴厲的時候才會說這三個字,我真是覺得有些惱火,這算辦錯了什麼事嗎?用得著這樣嗎?「那我不得想想呀!真是的!」「你知道了就不應該先告訴之琦,應該自己先去醫院,有了主意再定」爸爸怎麼也和媽媽一樣,說這些對現有局面有一丁點幫助嗎?
兩個電話下來,我真是想做了算了。但我更擔心真的以後懷不上我豈不是後悔?父母真的不擔心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到底該如何正確理解父母的愛?
晚上老公問起父母的意見時,我也不能和盤托出破壞他們的形象,明天還不知道怎麼和他們說我准備要孩子的事,他們還以為老公不知道我打電話問他們意見呢,爸爸還准備了一套說服老公的詞等著傳授給我呢,真是煩死,自己幹嘛那麼欠嘴說給他們聽了呢?扇自己一個嘴巴子先!
『叄』 我的父母有很多壞毛病,如何做才能接納不完美的父母
大多數的父母,話不多,但是卻為了整個家庭付出了太多太多。父母難免有些壞毛病,但是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人。作為孩子的你,是否有時覺得你的父母沒給到你想要的而埋怨他們?或是因為他們做出的某些舉動自己不能理解而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
當自己小的時候,父母是怎麼有耐心的教自己走路、教自己說話的,在自己不會用筷子時候,父母餓著肚子先喂我們吃飯,現在我們長大了,什麼都會了,難道就要嫌棄自己的父母了嗎?
我們要體諒父母,長大了,能掙錢的時候,好好孝順他們,多給他們自己的愛,讓他們覺得溫暖。
『肆』 父母思想傳統,觀念陳舊,那麼,如何與父母溝通他們最容易接受呢
如果你與父母當面交談,不能得到父母的諒解,你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與之交流。事實上,父母都是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的,他們不會無端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我認為父母愛聽什麼就說些什麼,你小時候他是怎麼哄你的,他老了就需要你那麼哄他們,用心溝通,無需改變什麼,你優秀不讓父母操心,你才有改變的權利,你事兒事兒不行,拿什麼溝通呢?是不是這個道理。
『伍』 在青春期如何接受和理解父母之間的關愛和教育方式呢
我也是經歷過青春期的,以前青春期時刻還是比較叛逆的,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關愛都是不理解的,現在想想也是比較後悔的,不然我會比現在更優秀。對於青春期的人如何來接受和理解父母之間的關愛和教育方式呢?
1.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對自己的父母發火。青春期的我們經常做到的就是與父母吵架吧,總感覺他們一點小事就嘮叨,什麼都管著我們,當時恨不得離家出走。但是,親愛的,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那些嘮叨都是滿滿的關心呀。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沖突不斷升級。
『陸』 我們應該學會接受父母的愛,那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又該怎麼辦呢
父母自己經歷過痛苦的經歷,經歷過很多痛苦,所以父母的本能是讓孩子不再經歷痛苦,不再經歷自己經歷過的痛苦。父母的本意是愛孩子。但是這份愛太過分了。你感到的是窒息。父母對你的愛太多了,壓力很大。父母愛你是讓你幸福幸福的事,但你感受到的是負擔。請好好梳理一下。父母對你的希望和愛本身就好,應該是你想要的。只是面對父母的太多希望和愛,你心裡湧出了不同的感情。
可以和父母多溝通。誰的人生誰負責,他們對你的愛,你已經感受到了,但你會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活,更愛他們自己,你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負責,工作的時候,行動上讓他們安心,當父母看到你的自信、獨立性和對自己生活的責任時,他們也會慢慢放手事實上,表面上父母的希望太高,可能會受到壓力,但實際上是因為你自己的對抗、糾纏和懷疑情緒讓你的心不舒服。壓力也是一種感情。不怕有感情。任何感情都可以改變思維方式來解決。就是在任何讓你不舒服的感情來的時候,提醒自己要成長。需要改變。壓力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長期存在會損害自己的健康,所以有壓力的時候要學會及時解決。
『柒』 如何接受父母不愛自己
每一個人生出來就不是被動接受愛的,別人愛你,你就對他們好,不愛,那就當他們是空氣。
我有一個朋友,她家裡重男輕女,從大學到畢業工作,她就根本沒有回過家,假期就申請留校打工賺學費,連年都不回家過,她父母也從來不去學校看她,她媽媽生病了,她根本一眼都不回去看,到最後甚至電話號碼換了都不通知她家裡人。按她的話說,父母不愛她,他們也別指望我會養他們,大家從此行同路人。據說她媽媽前年過世,她也的確說到做到,連奔喪都沒去。
在我朋友看來,人都是相互的,既然他們不愛你,那也別想得到她一絲關愛。
『捌』 我該怎麼接受父母其實沒有我愛他們一樣愛我呢
就面對現實就好啦。親人畢竟是親人,愛也不是可以相比或者衡量的,他們是父母,於你是一輩子還不了的養育之恩,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可以了,不要執著虛無的東西。
『玖』 如何接受自己心裡不認可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是誰,我們不能選擇,也無法更換或者改變,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樣的事實。作家楊大俠說道,直面事實就是最大的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