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方法
1、家長給父母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不管是同學、鄰居、教師還是英雄模範人物,都應該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言行。
2、給予一定的環境熏陶:家長要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一定感染和熏陶。家庭作為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其中成員間的關系,生活方式等等都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3、用好批評和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以及做錯的事情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事件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是否需要用到懲罰,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孩子的思想行為,使孩子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1)父母怎麼教導孩子擴展閱讀:
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
人在其中,慢慢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到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貳』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學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不能夠接受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話,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孩子行為習慣上的問題,還有可能是孩子會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那麼關於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父母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孩子
一些父母完全就不懂得去尊重孩子,去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種不懂得尊重孩子,不懂得傾聽孩子內心想法的父母,也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孩子,多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關於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以上是我的看法。那麼你覺得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歡迎留言交流。
『叄』 作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是有天然的社會客觀分工的。人生無時無處不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父親天然適合教育孩子應付各種人生挑戰,母親天然適合教育孩子面對各種人生機遇。為人父母者,只有在充分學會育兒知識,並身體力行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擔當自己教育孩子的職責。
人生中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各種挑戰,無時無處不在。作為孩子父親要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以身作則地給孩子做好榜樣和示範,教育孩子積極勇敢地面對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和失敗。人生各種挑戰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於進取的信心和毅力,父親天然是孩子這方面模仿和崇拜的偶像。
同樣,人生中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各種機遇,也是無時無處不在。作為孩子母親要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充分發揮女人的天然優勢,在做好榜樣和示範的前提下,事無巨細地教育和指導孩子,在順境和機遇面前,要更加謹小慎微,因為「真理哪怕往前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就會是謬誤」。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尤勝於父親,為人母親者,須更加甚之。
教育孩子,絕不是簡單地陪伴,和吃好、穿好、玩好;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和示範;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人生機遇和挑戰面前,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肆』 家長怎麼正確教育孩子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實際鍛煉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煉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煉,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煉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煉。
『伍』 家長該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
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這是每個家長心目當中的心願。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有些家長的教育孩子的措施完全就是錯誤的,同時還有可能還會影響到孩子自身的性格。所以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做好理論和實踐。有些家長從根本上的方法就是錯誤的 ,他們比較奉承棍棒下出天才,所以孩子也教育不好。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會將他們送入補習班,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孩子在學校當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就已經足夠了,平時只要認真努力就可以。額外的進行補習,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學心理。同時也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家長應該平時多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想要什麼,不要壓抑他們的天性。
『陸』 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環境熏陶
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系,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准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批評懲罰
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了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指導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說服教育
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柒』 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開始分享之前,咱們來看看,孩子有沒有以下現象:
1、作業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想玩玩具,想上廁所,想吃東西,一會心煩了就開始亂做!家庭作業是重災區!
2、等地鐵,孩子總是一遍遍問:「爸爸,地鐵什麼時候來啊?」
3、家裡做飯,她隔一會就跑過來一遍遍催著問:「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吃飯呀?」
4、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哭哭啼打鬧,打滾耍賴,或是發脾氣,比如要家長買東西,不馬上買就哭鬧。
5、給孩子買的書,從來不認真看,經常是跳過大段的文字,問孩子講了什麼,一問三不知。
6、咱們教育的時候,孩子心不在焉,左耳進右耳出。
……
以上都是孩子沒有耐心的表現,耐心是一種珍貴的品質,有耐心的人才會注重細節,做事有始有終,這是現在很多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孩子缺乏耐心,容易帶來4大問題:
1、隨時變身「霸王龍」
有些時候,只要孩子不願意做某些事情或者他想要什麼東西咱們不給,孩子就會非常生氣,動不動就大哭大鬧。這個時候不管父母怎麼勸導,孩子聽不進去,依然我行我素。
2、孩子做事情三分鍾熱度
一會兒想要學鋼琴,一會兒想要學美術,一會兒又想要學書法。但每一件事情都沒辦法堅持下去,變得三心二意,這樣孩子很難認真完成一件事情。
3、無法獨立
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只要稍微有一點難度,自己就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立馬找家長。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自己做,喜歡偷懶,以前讀大學的時候學院有一個同學。每周都會往家寄一次衣服回去洗。
4、容易患上拖延症。
因為孩子沒有耐心,做事情往往會拖得很長,一件事情做了一會兒,然後放一會兒,等一段時間再接著做。以做作業為例,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就會做作業磨磨蹭蹭,經常在做作業的時候做其他事情,一個作業要做到11點。
所以培養孩子的耐性,避免孩子形成以上的四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怎麼培養孩子的耐心好習慣呢?我總結了4種方法:
1、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讓孩子了解等待和不等待的結果的不同。
讓孩子了解從開始到結果之間,還需要一個過程。咱們先來看一看一個家長的做法:
這個家長正在做晚飯,還沒有到飯點,小女孩就嚷著餓了。家長說:「那媽媽先給你煮兩個雞蛋吃,好嗎?」
孩子非常開心,說:」好!」
結果家長剛把雞蛋拿出來放到鍋里,小女孩又跑過來問:「媽媽,雞蛋煮好了嗎?」
家長尷尬的回答:「這個鍋又不是帶著魔法,不可能把東西放進去,立馬就煮熟了,咱們先看看書,煮好了之後媽媽叫你好嗎?」
孩子不情願的點了點頭,去找了一本書開始看,結果沒等到兩分鍾,把書一扔,又跑到廚房裡面來。
她看著鍋裡面的水燒開了,急忙說:「媽媽雞蛋煮熟了,你快給我吃吧!」
家長這個時候是哭笑不得,「還沒熟呢!」
孩子癟了癟嘴,「哼!」 就走開了。
家長就陪孩子看了看書,結果沒到一分鍾,孩子就拉著家長的手,要去拿雞蛋。家長就按孩子的想法,把撈了一個雞蛋出來。孩子二話沒說直接用手拿起了雞蛋。突然「哎喲!」一聲,叫了出來,「好燙!」。
家長連忙讓孩子的小手在冷水下沖洗了一下,告訴孩子不要著急,等雞蛋冷了,慢慢剝皮。孩子把雞蛋放到冷水裡洗了洗,就迫不及待的開始剝。很快雪白的蛋清就露了出來,孩子很開心,然後一口咬了下去。沒嚼兩口,突然一下子就吐了出來。原來裡面的蛋黃還是液體,黃色的蛋黃順著蛋清流了出來。
孩子說:「媽媽,雞蛋還沒熟。」
家長這個時候蹲下來對孩子說:「現在相信了吧,那為什麼雞蛋沒熟呢?「
孩子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家長引導道:「煮的時間不夠呀。那咱們是不是需要耐心的等水把它煮熟?」
孩子點了點頭。
接下來家長把另一個煮了很久雞蛋放到冰水裡面,冰了一段時間,把雞蛋遞給孩子,孩子就吃到了煮熟的香香的雞蛋。
趁著孩子高興吃著,家長跟孩子說:「咱們以後再煮雞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耐心的等待呢?如果不耐心的等待,只能吃到生雞蛋,熟雞蛋需要耐心的等待哦!」
孩子,開心的點點頭。
以後每當孩子沒有耐心的時候,這個家長就會跟孩子提起那一個倒霉的沒有熟透的雞蛋,接下來孩子就會非常有耐心的去做一些事情了。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小的事例,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才能夠得到滿足,否則就是那一個沒有熟透的雞蛋。
可以讓孩子養花,讓孩子養花就是養心,常年和孩子一起養花,心態會變得平和而有耐心。讓孩子看著花骨朵開放,體會延遲滿足的好處!
2、父母做出表率
父母自己先要耐心下來,放慢腳步,對孩子多了一份耐心,以身作則、持之以恆,督促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比如當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時,咱們要保持耐心;
2、當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時,保持耐心等他,不代勞;
3、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時,抽身陪他玩;
4、當孩子要你再講個故事時,不找借口推脫。
3、建立積分兌換制
咱們可以採用積分制來對孩子的行動進行積分。比如做某件事需要耐心,一旦孩子耐心的做,就獎勵積分,讓孩子每天做一件耐心的事情。
當積分積攢到多少個的時候,可以滿足孩子一些小小的願望,這也是讓孩子延遲滿足!在孩子靠著耐心去積累這些積分,來實現自己的願望的過程,本質上也是對耐心的訓練!
4、玩耐心游戲
愛玩愛打鬧是孩子的天性,用游戲寓教於樂是最好的培養孩子耐心的方式。這里舉出2個培養孩子耐心的游戲:
1、照片還原。
先列印一張照片。咱們指導孩子運用剪刀,把圖片剪碎(不要太碎)。然後讓孩子拼圖。
孩子完成可以結合第三種方法積分法,給孩子積分。同時讓孩子明白 「破壞容易,補救難」的道理。
2、尋寶游戲。
這可以在家裡面玩的游戲。家長把孩子最喜歡的東西藏在某一位置,同時給予孩子一些紙條提示,讓孩子找到這個東西。通過孩子尋找中,訓練孩子的耐心!
上面4種方法,大家可以結合起來做,沒有一定之規,只要孩子喜歡,咱們都可以嘗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