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和家長吵架後,孩子不願和家長說話,怎麼解決呀
孩子情緒上還沒有緩和過來,家長暫時就擱置一邊吧,順其自然就好
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了,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和家長走到了這一步。但是不論怎樣,按照常規情況來理解,十有八九都是因為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您的孩子身上,而孩子又不願意接受,一來二去,這種結局就難免了。
作為家長,大家首先必須要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見,不能因為他們是您的孩子,家長就拿他們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從而肆無忌憚地對他們口無遮攔,美其名曰都是為了你好,強制他們必須要按照家長的意圖來做事,否則就是不孝之子,就是上不得檯面的人。
有的家長雖然出發點是好的,確實是期望著孩子能夠學有所長,但是他們說話的時候,常常是言不由衷,心裡想的,嘴上說的卻都是兩碼事,讓孩子無法感受到家長們真正的心意,家長們反而在不斷否定孩子努力的同時,也把孩子越推越遠,彼此之間的嫌隙也越來越大了。
家長怎麼做才是比較合理的呢?
家長首先必須要清楚一點的就是,在一個家庭當中,家長作為家庭的組建者和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天然地佔據著優勢,這就讓他們無可避免的在心理上充滿了優越感,也讓他們在孩子面前表現的說一不二,自認為自己已經為家庭為孩子盡心盡力了,孩子就得要俯首帖耳,對自己恭恭敬敬地,對家長的話全盤接受下來,才是為人之子理應如此該有的品格。
許多家長恰恰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孩子們現在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太多太多了,有很多家長沒有教授過他們的內容,他們自己實際上都已經瞭然於胸。這就導致他們在面對家長的高壓態勢的時候不以為意,反而據理力爭,試圖為自己辯解。
一旦發生這種事,家長必須要主動冷靜下來,主動向孩子示好,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既然大家都清楚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期盼著孩子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那麼作為行走職場幾十年的家長們,自然也清楚和孩子進行口舌之爭能有什麼意義呢?家長不妨主動放低姿態,緩和一下彼此關系,或許就能柳暗花明了。
哪怕現階段孩子的態度還是不冷不熱的,沒關系,我們等得起,情緒的緩和和化解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讓孩子自己慢慢消化適應,要不了多長時間,彼此之間的信任又將重新回歸,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其樂融融了。
B. 成年兒子不願與父母溝通怎麼辦
有些孩子之所以關上那扇溝通的門,就是因為家長對他說了不該說的話。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怎麼辦呢?
1、少說「一定要努力」,多說「盡力了就是好樣的」。「一定要努力」,是在向孩子施壓,這往往會把孩子推得更遠;「盡力了就是好樣的」,是在向孩子傳送愛與理解,這會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當孩子聽到從家長口中說出「一定要努力」這樣的話,會感受到家長對他們成績的重視多於他們自身,以及無盡的壓力,因此會拒絕與家長溝通。倘若聽到的是「盡力了就是好樣的」這樣的話,感受到的則是家長對他們的愛與理解。
2、不說「爸媽希望你過怎樣的生活」,要說「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爸媽希望你過怎樣的生活」,是家長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做法,這會使得雙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你希望過怎樣的生活」,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這往往能夠增進雙方之間的溝通。大人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無論正確與否,例如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爸媽希望你過怎樣的生活」這句話,就是一個強加在孩子身上的錯誤想法。
3、要多用「我覺得」,而不是「你應該」。「你應該」,體現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責備和支配,孩子往往不吃這一套;而「我覺得」,體現的則是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孩子往往會變得非常合作。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盡量少說諸如「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此類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式口吻的。而如果家長改用「我覺得」「我認為」這樣的話,孩子則會接納家長,聽家長的話。因為從家長的語氣中,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尊重。
4、少教訓,多指導。家長若想使青春期的孩子樂意與你合作,平時少教訓,關鍵時刻多些指導就可以了。進入青春期之後,這些初中孩子會發生很大變化:他們的行為會變得奇怪,情緒變化無常,心理變得無法猜測……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總想通過教訓孩子使孩子發生改變。但事實證明,家長們的這一做法不僅是徒勞的,而且勢必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5、少一此「廉價的誇獎」,多一些「具體的表揚」。家長「廉價的誇獎」,孩子感受到的是敷衍以及虛偽,而只有「具體的表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真心。
C. 兒子不理父母怎麼辦
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目前兒子的年輕是多少,要解決這個兒子不理父母的問題還需要了解到具體的原因,給這個問題合適的解決方案,既然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應該積極解決,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情緒或者溝通,希望從心理學角度可以幫助到你
D. 面對孩子不理解父母,你會怎麼做
孩子不理解父母,可能是父母的一種誤解,其實孩子的三觀與父母是有很多不同的,畢竟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之間有代溝很正常,兩代人之間觀點不同,父母應該換位思考,將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到底誰的觀點正確,如果確實是孩子正確,那就要支持他,改變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與看法,如果孩子確實是有問題,應該合理的引導他教育他,而不能對他蠻橫,耍家長脾氣。
E. 20歲兒子不理父母可以把他告上法庭嗎
20歲正是青春期,有一些叛逆,不理父母是可以理解的。再說子不教父之過,這和平時父母的教育也有關的,是自己的教育和溝通方式方法不當,才使得孩子不理你的。應該反思自己本身的問題,才對。不要好不好就想到法院,一旦你做父母的把孩子告上法庭,事情就鬧大了,對孩子是更大的傷害,他反而更加恨你們,不理你們了。再說法律也只是做一個調教,如果孩子心裡的結解不開,對你們依舊不理的,還是好好和孩子溝通交流一下,不要把事情搞得上綱上線的,畢竟血濃於水。
F. 家長和孩子說話他總不搭理你,應該怎麼辦才能讓孩子更聽話
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
所以父母們在這一點上一定要說一不二,當孩子犯錯誤了,就必須要付出代價。比如孩子不吃東西浪費食物,你第一次可以警告,第二次就可以拿走,讓他餓半天,下次他一定就不敢了。
G. 孩子頂嘴,不理睬父母是什麼情感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頂嘴都存在過,其實這是孩子的「心理斷乳期」,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了,極易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對社會、對人生有著與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處處管自己,於是與父母時時頂嘴,事事抬杠。
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問題是,什麼叫作「不聽話」和「頂嘴」。
6、適當懲罰
對待粗魯行為的理想方法就是馬上予以處罰。例如,當你和孩子打球時,孩子對你的球技予以諷刺的語調說「呸」,你就可以時候「你的行為太令我失望了。你自己找別的事去做吧。」
另外,處罰孩子還包括:做額外的家務活兒,禁止看電視,不許會朋友等。當然,在實施處罰前,你也可以讓孩子有所選擇:「你可以向我道歉並按我的要求做,也可以呆在家裡不許去看今天下午的電影。」但不要採取傷害太重的手段,因為那樣可能會引起孩子的憤恨,啟動抵觸情緒,同時,不要發出含糊的警告:「如果你再說那種話,你就真的有好果子吃了」。空洞的威脅只會使孩子更加固執,從而增加他們的壞毛病。
7、退讓法則
生氣地或冷漠地回答孩子頂嘴只會使事情更糟,因為這樣會使雙方陷入一場舌戰。我是花了多年時間才弄清這點的。過去,當我的孩子魯莽地對待我時, 我會生氣地說:「不要那樣對我講話!」直到有一天,我的女兒頂撞我時,我一言不發,這是因為我當時氣得無力反駁了。過了一會兒,她向我道歉了,並說明她在學校碰到的問題是她發火的真正原因,我對此表示理解,我們又重新站在一起。
取代怒氣沖沖的答語是:「你似乎喜歡爭吵和解釋,但我不會那麼做。」當孩子的怒氣消退時,你要讓孩子告訴你氣憤的原因,同時幫他找打表達其感情的較好途徑。
當頂撞開始腐蝕你和孩子的關系時,它就會具有傷害性。樹立好的典範,使你們擺脫對立的局面,讓孩子發泄,這些方法都能以比較健康的方式交流,這些方法也能增強每個家庭成員間的和睦關系。
H. 20歲的男孩叛逆,不理父母怎麼辦
現在有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比較叛逆,可能是與現在的學習壓力大,所以造成孩子叛逆的行為更加嚴重。這個時候父母就要多關愛孩子,多和孩子溝通,盡量的不要刺激他。如果孩子在叛逆期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教育溝通,孩子很快就會走出這個叛逆的階段。
I. 叛逆期的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怎麼辦
一、多和孩子交流。當然,處於叛逆時期的孩子實際上不願意與家人交流。然而,他們不能只是不與他們的孩子交流。最好的方法是把握尺度並及時與他們溝通。最好的方法是營造一種交流的氛圍,比如餐桌等,人們可以輕松地敞開心扉。
二、通過孩子親密的朋友去了解孩子。父母總是不知道孩子的真正需求,但他們仍然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這將引起孩子的反感。通過他們親密的朋友,你可以知道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當然,孩子的密友必須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如果他的朋友不是很好,你的孩子也不會更好。
三、放低身段,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沒有人喜歡被凌駕於自己之上的人訓斥,他肯定會感到不舒服。如果你能讓你的孩子覺得你是他的朋友,而不是凌駕於自己之上的老一代,他會更多地展示他真實的一面,更容易與你相處。
四
J. 父母對小孩太凶,小孩煩了,不理父母了,怎麼辦
首先家長教育方法不正確,第二小孩承受不了,成長階段應該耐心教養,否則會造成孩子心理障礙使他們心靈受到傷害。第三家長應該心平氣和跟孩子多交流,光靠凶?是沒有用的。多跟他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