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可以擁有孩子多少年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還會抱怨。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後,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孩子會不停的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斷奶後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卻為要不停的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❷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其實仔細的想一想,擁有孩子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從剛出生到孩子上小學以後,慢慢的就會脫離我們的生活,孩子長大之後,有自己的同學和交際圈子,一點點的就不會再需要你了,所以在這一段時間要好好享受這樣的時光
❸ 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前幾天看見一篇文章,是寫我們還能擁有孩子多少年,看了以後不盡感概,反過來想想呢?當我們呱呱墜地,第一聲啼哭響徹父母心底的時候,我們毫不吝嗇的開始了我們的索取行動,搜刮的不僅僅是父母的心血,還有父母沒日沒夜因照顧我們換來的辛苦。而我們的父母呢?開始為我們擦屎擦尿,沒有怨言。 3歲,我們上幼兒園,離別了一整天,換來的沒有對父母的想念,而是揪著父母的頭發,哭著喊著不要在上幼兒園,打著鬧著要糖塊吃!8歲,我們上小學了,已經對離開父母一整天習以為常,對於上夜班回來的父母沒有問候,有的只是我們明天要交xx雜費,伸出要錢的手。14歲,我們上初中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青春的叛逆。回到家,不耐煩地聽著父母的嘮叨,偶爾和父母頂上幾句,狠狠的摔上自己屋的門,留在門外的是父母的嘆息。 17歲,我們上高中了,喜歡打扮,喜歡攀比。和父母的溝通僅限要錢,從不考慮父母下崗有多難,也從沒看見父母的雙鬢已悄悄添了白發。20歲,我們上大學了,一年回家兩次。回家之前的幾天,父母的電話響個不停,喜歡吃的東西已經塞滿了冰箱。而我們呢,一回家和父母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聚會去了。我們可曾想過,父母最怕聽到一句話:「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吃吧。」 大學畢業後,我們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難得回家一次,回家幾天就又走了,留給父母的就是擔心,再擔心。而我們卻不知道,父母最盼望的就是我們打電話,哪怕是一句:「我很好,你們放心 」,父母也知足。 我們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公婆家,回去的更少了。父母已經習慣就老兩口在家了,但是,我們還渾然不知,父母最希望聽到我們對他們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我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已經不算家庭成員了,我們一家三口裡已經不包括父母了,我們留給父母的依然是牽掛,擔心,卻仍不知我們的父母老了,眼花了,背駝了,走路氣喘吁吁了。…… 生活中變數太多了,我們一生留給父母的只有擔心,牽掛,還有父母的衰老。父母的一生都毫無所求的奉獻給我們,當父母漸漸變老時我們在哪裡?
❹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
而我們和他們在一起時卻會因為孩子的哭鬧,孩子的生病,孩子無數的小事煩惱。看完有些感慨,不過我仍然沒有覺得翹正在一天天悄悄長大。而最近發生的幾件事讓我深切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上個周末,我想帶翹回老家種玉米,這是我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打算了一周,等要去的時候,翹突然說作業寫不完不想去了。我很惱火,怪翹不抓緊時間寫作業,當時想,自己惱火的原因是覺得種玉米很有意思,自己也很想去。後來老公拉著我回到了鄉下的老院子里,我才發現翹沒回去,一切都對我沒有意義。兩個大人種玉米?開玩笑,哪裡有那心情?沮喪之餘,我在想,為什麼沒有翹在身邊,我就這么沒有熱情,原來種玉米對我不重要,帶翹去體會種玉米對我才有意義。我第一次意識到,對我有意義的事情,對翹未必那麼重要。 更深切的體會是在這個小長假。30號翹就和同學約好中午一起去吃飯,下午一起去公園玩。整整一個下午都不在家。晚上有一場姜育恆、李宗盛、趙傳的演唱會,都是我們大學時代最流行的歌手,我非常期待。老公拿回來三張票,價格不菲,帶翹去是一定的了。誰知給翹打電話時,翹不肯,說正和同學玩的開心。「媽媽,我下午把公園里幾乎所有的游樂設施全都玩了,我跟著你就不敢玩,同學們鼓勵我,我就敢了,媽媽,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動。」電話那邊翹的聲音充滿著難以掩飾的興奮。「可是這個演唱會真的很好,是媽媽非常喜歡的歌手,還有韓國的什麼歌星,一定是你喜歡的。」「是誰?」我說了一個名字。「我不認識,我不喜歡,我不想去。」翹一連三個「我不」讓我有點失望。「媽媽,我一個下午都很興奮,你要讓我去,我覺得我的開心一下子就被你沖沒了,我不去。」我只好放棄,覺得翹不能和我們分享演唱會的快樂,心裡很失落。去了演唱會的現場,幾千人的看台座無虛席,場面很熱烈,我還是很遺憾翹不能來。演唱會開始後,看到那些大學時代喜歡的歌手,我激動地把手中的喝彩棒拍得啪啪作響,跟著那些熟悉的旋律放聲高唱,彷彿回到了二十年前。演唱會結束後,我想,如果翹真的來了,一定體會不到我那種快樂,沒有那樣的共鳴。就如上次我陪翹去看李煒演唱會時翹說的「媽媽,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動。」而我的快樂也已經影響不到翹了。 回老院子里去種菜種樹是我計劃了好久的事,上周老公買了幾棵小樹苗,也准備趁著五一帶翹回去種。誰知今天翹一早起來便說,她不想回去種樹了,要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那我們中午之前趕回來,一定不耽誤你參加生日會。」「可是我上午就要去和同學去玩。」「可是你每天都和同學在一起玩,種菜種樹只有這么一次機會,你種了看著它開花結果多有意義。」「可是我種過一棵小桃樹了,我只想有一棵樹是我最喜歡的,我不想種那麼多。」「你再想想,自己定吧。」我很無奈,希望翹能改變主意。可翹很堅決「媽媽,反正我要去同學那兒,我覺得我的選擇是對的。」說真的,這次我很失望,種菜是我想著給翹安排的很有意義的事情,翹很少有這種體驗的機會。可我知道我不得不放棄了。翹長大了,我的意願已經不能強加給她了,她有自己的選擇,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可即使我是對的,我也無法改變翹的選擇。 回去的路上我很感慨,不知不覺中翹已經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觀點,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審美,自己的需求。我的不是她的,她開始在思想,心理各個方面漸漸離開我。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媽媽,你不要進我的房間來。」即使在自己的房間,翹都要在床上拉一個簾子,在裡面獨自享受屬於自己的小小空間。翹總是和同學打電話聊得很久,聲音里充滿著快樂。睡覺時我會習慣性地問「要不要媽媽陪啊?」「不用了。」而陪睡覺這個對我來說曾感覺非常沉重的負擔,如今我想要也沒有了,甚至老公出差時,我倒覺得是自己想要翹陪我了。翹開始有了越來越多和同學相處的機會,三天假期翹和同學一起度過了幾乎兩天的時間,一起吃飯,一起去公園,一起去逛街購物。而我陪翹的只有去動漫節,還是因為翹沒有約上同學,我去了,跟在翹後面看著翹選那些五顏六色的動漫產品給翹買單。翹熟悉的,喜歡的,對我已經有些陌生了。「媽媽,你太OUT了,連這個都不知道。」翹開始對我的觀點,行為甚至發型衣著表示異議。聽了一位專家的說法,我才知道,這個年齡的女孩子是通過否定父母來確認自己的存在,這是她們成長的必然。我一度自豪的以為自己和翹一直以來如朋友般的關系也受到了挑戰。「媽媽,那天老師問我們,誰和媽媽是朋友,我沒有舉手。」我知道翹很多逆反的表現讓我們那段時間相處的不大融洽,而我也只能接受並努力做出改變。翹在長大,我也需要跟著翹一起成長。 三天假期里,翹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一天,甚至翹在家看電影時也不再需要我陪著了,翹獨自看戰爭片,我忙著做家務,這在從前幾乎是不可能的。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識到,翹已經不那麼需要我了。想起那個「」的PPT,我深有感觸。是的,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而他們長大的過程也是一天天遠離我們的過程,我們卻還有些不自知。翹現在上初一,如果高中能夠進入實驗中學,住校是一定的,到那時也就一周見一次,等五年後上了大學,也就半年見一次,大學畢業留在外地也就一年見一次了。的確,我們真正擁有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多久,我身邊的同事朋友已經有很多開始過著空巢的生活,孩子去外地上學了,夫妻倆吃飯便在食堂湊合,再也沒有孩子在身邊時絞盡腦汁地要給孩子變著花樣做飯的心情了。做父母多少年已經習慣為孩子活著了,孩子不在身邊,覺得很多事情都沒有了意義。而孩子在身邊時,如我們這般,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很快就會離開我們展翅高飛。 作為父母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孩子,不要對他們那麼苛刻,不要對他們常常責備,和他們在一起不要總是「學習作業」的沒有溫情。他們做為我們的兒女是上天的恩賜,而這恩賜其實也是有時限的。不要等他們遠離我們的時候去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給他們留下更多幸福的回憶。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個瞬間。因為他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長大。而我們也要學著享受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為孩子活著,也為自己活著。在老院子里種樹時,翹不在,我種了兩棵黃瓜苗,還和老公合種了香椿樹苗、黑棗樹苗和石榴樹苗,我們挖坑,種樹,填土,澆水,我非常享受種菜種樹的樂趣,覺得非常快樂。小姑子的寶貝可愛的小寧蛋兒也和我們一起種樹,我雖然還是一直在念叨著翹,不過也開始習慣翹不在身邊時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 一位英國心理學女博士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尊重孩子的性格,愛好,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空間,讓孩子獨立,讓孩子成長,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
❺ 為人父母,你究竟能擁有孩子多少年呢,該怎樣對待他們
其實說實話,在人的一生當中,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並沒有很長。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論是對於大人來說,還是對於孩子而言,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待在一起的,尤其是隨著孩子年紀的長大,他們自己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多,跟家長在一起待的時間也會越來越少。
所以說在父母和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父母一定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想法,盡量跟孩子處成朋友的關系,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多跟你分享一些他們自己的事情。如果說父母一直以長輩的姿態去要求命令孩子做很多事的話,他們的內心是十分排斥十分抗拒的,這樣一來他們的心裡就會有隔閡,他們會離孩子越來越遠,這樣的情況下擁有孩子的年數怕是更少了。
❻ 我們能陪孩子多久;你能被父母擁有多少年
聖經里說:「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 我們只是代為撫養。他們總會長大,總會離開,有他們自己的家庭。只是我們不曾想過,原來,我們擁有他們的日子,其實是那麼少。 3歲,他去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得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里。跟你說:媽媽,我想你了。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了整個世界。 6歲,他上小學了,孩子終於走進校門,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他已經對與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他喜歡每天去學校,這是他更喜歡的生活。甚至,他有時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12歲,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者幾個月回一次家,見上一次面。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他們喜歡和你對著干。你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突然覺得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18歲,他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回來的好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了,為他准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可是一回來打個照面,他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大學畢業後,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的回來一次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幾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孩子結婚了,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孩子回來的更少了。你已經習慣就老兩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過年我回家過啊! 當孩子又有了他們自己的孩子,你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里,已經不包括你們了。 而我們也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習慣在閑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冊,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無論孩子身在何方,他卻永遠是我們家庭中無可取代的一員。 是啊,其實當孩子在身邊的日子,我們是多麼幸福。可是有時我們卻還會抱怨。抱怨因為他,你做了太多的犧牲。抱怨他晚上老醒來,讓你睡不好,抱怨他無理取鬧,抱怨他愛撒嬌長不大,抱怨他生病,讓你操碎了心,抱怨為了培養他,花費了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後,就算你想要,也沒有機會了。孩子會不停的長大,過了這個時期他就再沒有這個時期的習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斷奶後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卻為要不停的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是不是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時間無法倒流,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了。孩子能呆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因為這一點,我更加的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也讓我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心存感恩。謝謝上天給我這么一個孩子,讓我分享與見證他成長的每一刻。無論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他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讓他覺得幸福,也是讓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回憶。我不會給他太多壓力與束縛,更不會給他牽絆與阻擾,但是我會適時管教,也會做量力而行的投資,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好讓他來日自由快樂的飛翔。同時,我也會告訴他,他未來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時,還有一條路你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❼ 中學生作文《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最近看了幾篇「我們還能擁有孩子多少年」類型的文章。頗有同感。是父母對孩子的寵愛與困惑所致。可是,倒過來呢!當我們立業成家,當我們身為父母,當我們步入不惑之年的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正在老去,無法停下腳步。
是啊,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呢?!
父母70歲了,如果身體健康的話能夠過百年,這是我的願望,希望父母能夠健康長壽!
剛在網上搜了個帖子,說是現在的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是80-85之間,如果父母真的能夠活到100歲,那麼作為自己擁有家庭的子女來講,又能夠拿出多少時間來跟父母在一起呢!
結婚後,基本平時工作不會回娘家的,看望父母的事情不過是節假日而已。春節是回婆家過的,回娘家只有一天而已,五一十一清明放假,都是帶著孩子出遊,也很少回到父母身邊。偶爾有事情會回去,例如每年父母的生日,也不過是當天返回,最多小住一宿。
有了女兒後,因為給父母買的房子比較方便,也減少了路程。於是去的多了些,兒子暑假寒假時候可以會父母家小住幾日。偶爾他們想我了就來青小住,也不過是來去匆匆,從來沒有超過一個禮拜。
這樣算下來,每年能夠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過是一個多月而已,就多算些吧,每年40天大約。那麼在父母100歲的時候,還可以有1200天也就是三年零三個月而已。那時候我也年近古稀,身體狀況如何還不知道,加入身體不再靈活,就連每年40天也不能保證,就只好再減掉大約400天也就是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那麼即便是父母活到100年,能夠陪伴父母的日子也不過只有兩年多而已。
因為有了兒女,就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兒女的身上,很少去算算每年能有多少時光能與父母共處。這樣的結果讓我有寫黯然傷懷。
可是這是最理想的演算法,如果按照平均年齡來算呢!我不敢算,也不願意算。我希望那與我無關。
我們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
不要再算了,就從即日開始吧,每年多抽時間回家陪著父母聽他們嘮叨體會擁有父母的幸福,如果有條件,讓父母多些與自己同住的日子,在有生之年,為父母多做些事情讓他們開心幸福。並且自己好好生活別讓父母再來擔心吧。
我們還能有有父母多少年?!
不管還能擁有父母多少年,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不要在父母離開的時候才去想起:沒有好好的為他們盡孝心,沒有給她們買過愛吃的食品,沒有給她們買過喜歡的衣服,甚至沒有好好的給父母講一通電話噓寒問暖。好好對待我們的父母吧,因為人生不長。記住所有的與父母有關的日子,這樣會提醒自己多些回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