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與家長正確溝通演講稿600字左右
一、明確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目的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最終目的是形成合力讓學生往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老師一味的向家長告狀,家長一味的指責老師,家訪、開家長會的目的都是這樣,而不是開成家長指責會和學生錯誤匯報會,這樣往往適得其反。
學生李某是班裡比較調皮孩子,他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在幾年前因故去世,母親艱難的帶著他生活,因為他母親不識字,家裡又忙,因此對他管教很松,久而久之李某養成了懶散的學習習慣,經常不交課後作業,學習態度極不認真,這天李某又沒有完成作業,我便把他母親請到學校。見到他母親的時候,他母親急著問:「李某是不是有沒有做作業啊?」看著她著急的樣子,到嘴的話又咽了回去,我說:「不是,因為這段時間李某表現得不錯,所以我讓您過來跟您商量一下能不能給他買點復習資料?」聽完李某的母親一下子高興起來:「真的嗎?老師謝謝你,我不懂字,麻煩您多費心。」我接著編下去:「雖然這樣,但這孩子基礎還比較弱,需要多補補,只要基礎打好,這孩子成績肯定能上去。」……最後李某的母親若有所思的離開了學校。這之後李某有了明顯的變化,交作業積極了,而且字一天比一天寫得好,我也抓住機會對他進行對此表揚,到期末考試時他的語文成績竟然達到了七十幾分。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從此事中,我感受到了做家長工作的不易,也開始感受到與家長交流時,要用平和的心態。試想,假如那天我一上來就批評李某的母親對孩子不盡責任,李某的母親能不與我產生對立情緒嗎?那後面的談話效果肯定不會好。因此,作為教師,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平和地與家長交流。要知道與家長溝通的目的是希望學生狀態好,而不是讓家長和老師一起來壓制學生,與家長的有效溝通能讓家長幫助我們的學生更好成長,讓學校教育順利進行,如果一味和家長頂牛,造成班級散亂,心情煩躁,職責就更不能有效履行,因此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有利於教師工作的開展,最終受益於我們的學生。
二、不同家長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手段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都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在跟不同類型家長溝通的時候必須講究方法。
對於講道理,有教養的家長,可以在交流時把學生的情況如實反應,主動提出教育措施,傾聽家長的意見,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長一起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對於溺愛型的家長,溝通時要先肯定學生的長處,進行表揚和贊美,再適時指出學生的不足。要肯定家長熱愛子女的心情,用誠懇的態度指出溺愛對孩子成長的危害,啟發家長實事求是的反應學生的情況。
對於放任不管的家長,進行交流時要多報喜,少報憂,讓家長知道孩子的發展前途,改變家長對子女放任不管的態度,讓家長增強對子女的關心程度,為學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對於不講道理,氣勢洶洶的家長,要做到以理服人,誠懇相待。有些教師遇到這種不講道理的價值也會氣憤,但一定要沉得住氣才行,面對這樣的家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微笑面對,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在面對家長的惡意刁難和指責時,要剋制自己的怒氣,盡量不和家長爭執,更不能在其他家長面前挖苦其子女,無論在多麼尷尬困難的場合,微笑都能輕松渡過,贏得家長的好感,最終才能消除矛盾和誤解。
對於成績稍差學生的家長,要讓家長樹立起對孩子的信心,學生行為不論好壞,都應該向家長說明。對於後進生,不能用成績作為唯一標准而否定學生,溝通中盡量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進步的地方。對於孩子的缺點分時間段來說,一次說一點,這樣有助於家長配合教師協助學生改正,只有讓家長對孩子有信心,家長才會主動與老師交流,配合教育工作開展。
三、溝通中應注重的其他技巧
怎樣才能溝通老師與家長的聯系,調動起家長關心孩子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地、愉快地配合教師搞好學校工作呢?在實際的溝通中教師還應注重一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自身修養,樹立教師形象
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正人者必須先正己。教師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徑就是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師德師風。師德的最可貴之處就是要為人師表,身正為范,不僅感化學生的心靈,而且通過學生作用於感化家庭和社會。
作為一名教師,在與家長的接觸中,與每一位家長的談話中,要始終反映出我們老師是「一切為了學生」的信念。讓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老師教育能感覺放心、安心,讓家長充分信任你。新上任的老師剛開始帶班時,總會有家長不放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甚至有的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比如反映作業多,學生放學晚,有的`家長要求增加題量等,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種現象基本能夠杜絕,偶爾和家長進行電話溝通,能讓彼此做到心中有數,全程把握學生的情況。
(二)尊重每位家長,做到以理服人
尊重家長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引以為榮的孩子,老師絕不能居高臨下的訓斥家長,不能一見面就告狀,埋怨數落。這樣很多家長會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著干。教師要認識到教育是理性的,與家長之間更要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盡管在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中教師起到了主動作用,但教師必須尊重家長的人格,特別是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學生家長的人格。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客觀的評價自己的工作,找出問題所在,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方法。
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成績、個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著邊際,甚至聽不懂,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一定要對症下葯,切實可行,讓家長信服。如果我們的建議不科學不合理,在家長心中的威信就會大打折扣,因此要做到以理服人。
(三)合理利用家長,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一個班集體要充滿凝聚力,要讓學生有充足的學習勁頭,光靠教師一個人的工作是不夠的,需要充分利用家長進行側面教育。比如聘請家長擔任我班同學的課外輔導員,不定期地將家長請進教室,為學生上課,帶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假日活動,是搞好學生與家長、老師與家長工作的方法之一。家長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在家長的配合下,學生的學習生活能變得多姿多彩,也增進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了解。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全、全面發展,僅僅依靠學校或者僅僅依靠家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老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因此需要教師和家長兩者之間交流配合形成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這是校園人際關系中難度較大的一種關系,由於家長層次不同、職業不同,教育觀念也不盡相同,要讓所有家長都能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確實很不容易,更需要我們教師掌握更多的溝通技巧,為培養創造性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與教師能夠相互配合,和諧施教,孩子才會健康成長,成材又成人!
2. 演講稿 尊重父母老師
感恩父母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銘記感恩》。 每年秋天,候鳥勇往直前地循著心中的路,朝南方溫暖的濕地飛去時,我總望著天空發的呆,總在想:南方的候鳥,它是否忘記了那片出生的樹林和那片遺落在巢中的羽毛。可是,來年的春天,它又出現在枝頭呼朋引伴。 這時,我想到了感恩,難道候鳥的回歸不是對樹林的感恩嗎?是的,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他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他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他高聳。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世界,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親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從嬰兒的「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使我們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會著人生的冷暖,享受著生活的快樂。父母的愛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到多少呢?我們又報答了多少呢? 當我們用很酷的方式把吃剩的煙頭彈出時,當我們用很輕松的口吻說自己蹉跎時光時,當我們用很浪漫的心情與朋友閑逛時,當我們用很自豪的態度逃課上網時,當我們用很瀟灑的姿態應付生活時,而我們的父母呢?總是以很富裕的方式給我們掏錢,總是以很輕松的口氣對我們說上班不累,總是以很奢侈的方式讓我們吃頓餃子,總是以一種很幸福的口吻對我們說擁有我們這樣的孩子,他高興。 翻開歷史的畫卷,感恩的故事舉不勝舉:古有子路養親遠負米,陸績念母懷丹橘……今有田世國為母捐腎臟,鄒尊喜背父上大學…… 這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慚愧。 朋友們,感恩我們的父母吧! 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談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不願在眾人面前誇贊炫耀;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的就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就是這樣的雙親,在你跌倒的時候,扶你起來,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朋友們,讓我們銘記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風雨人生路,讓感恩與你我同行! 謝謝大家!
滿意請採納
3. 如何感恩父母演講稿
同學們:
你們好!
我們都有自己的父母,都感受過父母對我們的愛:清晨,當我們匆忙的從被窩中爬起時,是誰為我們做好了美味的早餐?當我們遭遇傾盆大雨的時候,是誰撐著傘在校門口焦急的等待?當我們受到委屈時,是誰能耐心的聽我們訴說?當我們取得成功時,又是誰會為我們衷心的祝賀?是父母,是我們那最平凡、最普通、而又最偉大的父母。
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更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從他們焦急的眼神里,從他們細心的呵護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父母對我的愛。父母的愛如涓涓細流,滲入我的心田。
可是,幼嫩的我們,卻曾經因父母的批評而不解;因父母的嘮叨而厭煩;還會因焦躁與父母頂撞。我們從來沒有設身處地的為父母想一想,他們的嘮叨是為了提醒我們,他們的批評是為了教育我們,他們的辛勞付出全是為了我們的健康和進步。一張自己親手製作的賀卡,一杯溫暖人心的濃濃熱茶,一盆熱氣騰騰的洗腳水,都讓我們的父母感動、欣慰。我們應該把對父母的愛貫穿在每時每刻,落實到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讓我們用一個個細小的進步,一天天長大、懂事,一次次優異的考試成績來回報父母,因為我們永遠是父母老年後的支柱,我們永遠是父母的牽掛。
所以我呼籲大家從現在開始學會感恩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
4. 關於父母的演講稿
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於不會,不願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我不會忘記不久前的一件事情。那天我和同學逛街,一個也就四五歲的小男孩,從前面跑了過來。因為已經是冬天,羽絨服把小男孩撐得圓嘟嘟的,像個小皮球滾動了過來。他問我到動物園坐哪趟車,我告訴他就在那邊坐4路車。他高興地又跑了回去。我和同學就往前走。我們都走得挺遠的了,聽見小男孩在後面「哥哥哥哥」的叫我。我不知道他要干什麼,便站在那裡等他,看著他一腦門子熱汗珠兒地跑到我的面前,我問他有事嗎,他氣喘吁吁地說:「我剛才忘了跟你說聲謝謝了。媽媽問我說謝謝了嗎?我說忘了,媽媽讓我追你。」我不會忘記那個孩子和那位母親,他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學會感謝,對世界上不管什麼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幫助和關懷,也不要忘記了感恩。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在人生道路上幫助過我們的朋友,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5. 「如何正確處理與父母的關系」演講稿
青春期和父母吵架是正常現象。因為父母總是用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們,而孩子們已經長大了要靠自己的思維去處理問題,接受社會,因此有矛盾,意見不一致是很正常的。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悉心聽取父母的意見,權衡利弊再做決定,父母總是對自己兒女非常關注的,一片愛心的,因此不要和父母吵架,尊重他們的意見。
6. 《孩子如何與父母溝通》演講稿(學生向家長作演講)
1. 一定要先理解對方,再進行溝通
作為中學生,學習、感情上都存在著多方面的壓力,我們總想尋求理解,家長應該看到這一點;但事實上,家長在社會、工作、家庭中的壓力遠比我們大的多,我們應該學會感激、學會理解。
2. 要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資料顯示:「在我國,約32%的中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別來自家庭、社會、學校。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而在這其中,學習壓力感是造成此問題最主要的原因。
有一位女生說道:「我覺得自己很無能,一看到父母對我充滿希望,就非常難過,總覺得對不起他們。我也在努力,可不知如何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現在我一看到書本就煩,不想學了。」
你有和這個女生一樣的感覺嗎?是什麼讓你有的這種感覺?你覺得這是家長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希望或要求,往往會形成很大的壓力。然而家長的希望確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再正常不過了。只是,家長應該把自己美好的願望表示為對孩子的一種鼓勵、期待。讓我們覺得家長對自己有信心,即使暫時的失敗也不會畏懼。這就需要我們掌握良好的溝通方法。
你認為什麼才是良好的溝通方法?
3. 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一招:「讀心」術。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送點禮物表達心意,或一同外出聯絡感情;多利用言語表達你的關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說聲「早晨好」,外出時要向父母說聲「再見」並交代預計回家的時間等。
第二招:「出擊」術。每周主動跟父母一起做幾件事,邊做邊交流;每天可在飯前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讓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第三招:「責任」術。除讀書學習外,還要積極協助父母做家務,主動分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術。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道歉,這樣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寫信」術。如果直接和父母對話,可能會惹他們生氣,或者沒有和父母對話的機會,你可以用寫信的方式,在信中寫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對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協議」術。與父母協商簽訂溝通協議書,在協議書中,除了對自己提出要孝敬、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對父母正確養育教導孩子的行為做出要求,並隨時在家庭生活中進行監督。
第七招:「傾聽」術。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急於反駁,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人的事,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這樣也許會真正理解你的父母。
同學們,讀了以上七招你是不是心裡有底了呢?是不是掌握了和父母溝通的方法了呢?【作業】:和父母相約開展一次家庭活動,向父母訴說自己的心裡話。
4. 雙方都要主動溝通
對於主動溝通,許多學生或家長都覺得「難以開口」,總想等待對方先說,這是不正確的。設想一下,如果雙方都這么想,那麼即使知道溝通很重要,或是了解方法、方式又有何用,心裡許多話,卻從不說,這樣是不會進行溝通的,雙方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然而如果一方主動,則稍好一點,但主動方不免覺得有點「冤」,「為什麼總是我先說,是不是他不愛和我溝通」,則使溝通很難維持,所以雙方都應主動一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的溝通才更長久。
5. 溝通需要時間,不能急於求成
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不要「急於求成」,溝通需要很長時間,不是通過一兩次的談話就能解決問題的。如果你認為短期沒有效果,就覺得這辦法「不靈」,就不再繼續溝通了,這顯然是錯的。這樣會使你之前的辛苦白費,也會使你不信任「溝通」,不再溝通。這樣問題將永遠得不到解決。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因此溝通需要時間,要慢慢來。
常言道:「快樂與別人共享,快樂可以增加一倍;痛苦與別人分擔,痛苦可以減少一半」,其實說的就是溝通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與家長溝通呢?其中最冷靜的辦法就是找到分歧的症結所在,尋找解決問題可能涉及的多種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換位思考」,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尋找「共同語言」。另外,溝通中還要懂得並善於「妥協」,退一步海闊天空!掌握了溝通的竅門,那你還等什麼?趕快向你的父母說說心裡話吧
7. 我們應該怎樣感恩父母演講稿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同學們,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學生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長大了,我們知道該懷毒害一顆感恩的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回眸我們的人生,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永遠沐浴在父母的愛河裡。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為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為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舔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會地位、知識水平以及其它素養如何,他們都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你讀過那寫在老人贍養院牆壁中的那段話嗎?「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筷子、吃東西;教你耐心系鞋帶、扣扣子;教你梳頭發、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讓我懷念不己。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會的第一首兒歌嗎?還記得每天總是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你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問題嗎?只要和你在一起,就會有許多溫暖湧上忙著,陪著我,慢慢地。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每當我讀著這段感人至深的話,我就不由得汗涔涔而淚潸潸,催我去感恩父母。
然而,同學們,你們是否捫心自問過:我對父母的掛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生日呢?民間有諺語:兒生日,娘苦日。當你在為自己慶賀時,你是否想到過用死亡般的羥基,讓你降生的母親呢?是否曾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但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學們,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吧!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不要再認為父母是理所當然幫我們做任何事情的,他們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是足夠的偉人,且將我們養育成人,不求回報,默默的為我們付出,我們就別再一味地索求他們的付出,感恩吧,感謝父母給予的一點一滴。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懷毒害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一切吧!也許記憶中的面容會模糊,的名字會塵封,但記憶中的快樂永遠不會褪色,讓我們帶毒害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吧!一生一世牢記父母的恩情,我愛我的父母,願普天下的孩子都能愛自己的父母!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自己的父母說:「爸,媽,我愛你們!」
8. 關於怎樣對待父母和老師的批評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
您們好!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參加今晚的家長會和長期以來對學校、對我們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我們今天能有機會坐在一起,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的進步、為了孩子的明天,我們召開這個家長會,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長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加強你們和學校之間的聯系,希望家長進一步配合老師,做好一些工作,讓孩子們學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一方面:班級介紹
半個學期以來,整體看來,學生進步都很大,從剛入學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到現在基本能跟上老師的思路或者說能積極動腦,特別是學校開展班級評比,大家集體榮譽感都增強了,衛生紀律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學習也認真了,作業完成也得又快又好,還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第二方面:說說期末檢測。
當家長拿到試卷的時候,有喜有憂,喜的是孩子考到了好成績,憂的是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其實這正是有關專家早就預料到的,新課程改使孩子的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當你看到孩子的成績時,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你為孩子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少心血,當然,現在的社會並不是一味地看分數,他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教師的目標也是一樣的。不過,從這張試卷上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很多孩子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還有待加強。
第三方面:經驗交流
1.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
現在有不少家長已經發現生字教學越來越難,如何讓孩子對學習生字感興趣,不僅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平時,隨時隨地都可以讓孩子識生字,比如:上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路邊的招牌;逛商場,認識商品標簽上的事物名稱等等。這樣,孩子識字的興趣可能會更濃。
2.關心孩子的學習。
有的家長總說孩子在家不肯讀書,反映的家長很多,我知道,現在都是獨生子女,都非常的溺愛孩子,事事都順著他,使他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人,我想,你肯定不希望這樣,所以我想告訴你們一句話,教育孩子也是要有手段,有方法的,要有一定的獎罰制度,培養孩子積極的、健康的成長。
這就是說,達不到某個標準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懲罰,這個懲罰一定要剝奪他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不能心疼孩子,這沒關系。但是他達到這個標准之後,你就得獎勵他最喜歡的事情。孩子通過這樣的調整,慢慢地就習慣了。習慣培養的奧秘,可以總結出一句話: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正壞習慣用減法。
3.有些題目孩子不懂,家長要耐心地解釋題目的意思,鼓勵孩子不懂就問。
但是家長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訴他,我想只要你把題目解釋清楚,孩子是能夠自己解答的。我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賴性比較強,不願獨立思考,課堂上要麼等著老師講解,要麼轉來轉去偷看。這幾個同學在家裡做作業也肯定很拖拉。家長要注意正確引導。
4.家長對孩子拿回家的單元檢測卷不要只看分數,有時卷子難一點,可能大家都考得不好,要認真檢查,幫助找問題,幫助孩子弄懂,督促孩子訂正好,然後簽好字。
孩子動作慢,怎麼辦。
首先要分析原因,是孩子不會做,還是懶得做。
我認為是孩子自己的事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做,家長不要包辦。有些家長看孩子動作太慢,就幫孩子做,這樣他永遠也快不了。從慢到快肯定要有個過程,家長不要太著急,要多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家,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好並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環境,而是指家風好。心理學家講: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2)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鬥;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家庭環境從一出生就影響著他們的心理發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環境使孩子能保證健康成長。有些孩子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如:任性、易發脾氣、激動、挑吃挑穿、不愛惜東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關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為中心,自卑、等等。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我們白天工作,晚上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好多家長晚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再怎麼忙,也不會忘記對孩子的教育和輔導。看到孩子一點點地長大,一點點地進步,內心是非常開心的。
各位家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了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重視和改進家庭教育,已越來越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共識。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容避諱的是,許多家長對怎樣當好父母的緊迫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對待孩子,或重智輕德,只關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奉「棒頭出孝子」,教育孩子簡單粗暴;或對孩子過度溺愛,百般呵護……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個個誤區,由此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誤。高爾基曾說:「愛自己的孩子這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們,卻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今天,我們召開本次家長會,就是希望家長們能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幾點:
1、思想上要繼續引導孩子。作為家長,我們平時要教育孩子愛勞動,講文明,尊敬長輩,待人有禮。教育孩子該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則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發現一些孩子的壞習慣其實就是跟父母親學的。試想一個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長,他的孩子一定是個認真細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個關系不和睦,環境臟亂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為也是粗魯、暴躁的。「小樹易直也易彎」,家長們,只要我們從小教育引導好孩子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什麼有利的。
2、行為要繼續輔導孩子。比如,要積極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我發現班裡有一些孩子到現在書包都不會整理,自己的鞋帶鬆了,也不會系,這可能與家長的包辦有關系。其實在很多事上,我們家長只要多引導孩子,多輔導孩子,他們能做的很好。在學校里,我們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布置教室,自己去整理教室,有時還自己去排練節目,這樣一點點放手鍛煉,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3、學習上要幫助孩子。有些家長總以自己忙找借口,對於孩子的學習很少過問。其實現代社會人人過著節奏緊張的生活。同樣作為家長,我們身有體會。但是孩子的成長是我們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天抽出5-10分鍾,還是可以的。如在飯後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學校的情況,問一問最近的學習的內容,然後幫助他默寫一下詞語,背誦一下古詩,出上幾道數學題,甚至和他們一起讀讀課外書籍。這樣既可以增進與孩子的親密關系;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好處是多方面的。
以上就是我提出的一些要求,說的不妥之處,懇請家長們批評指出。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有什麼不合理之處,也歡迎家長們能坦誠與我們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