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如何與父母辯論

如何與父母辯論

發布時間:2022-03-02 19:06:33

❶ 如何從正方辯論辯題:中國式父母的付出是否值得

主要觀點:父母的付出,助力孩子的成功!
孟母三遷造就了亞聖,岳母刺字成就了南宋中興名將,母親陪孩子練琴,造就中國鋼琴家郎朗。孩子成才不易,需父母艱辛付出和...

❷ 關於「如何對待父母」的辯論會

如何對待父母,?可能很多人都會說,可對待父母卻不只是說說,。俗話:「百善孝為先」。何為孝呢?如何對待父母,?就是用實際行動來說事,無需做的驚天動地,只要家常的關心,暖暖的問候,出於本能的負起這份責任,就足以了。

❸ 辯論 與父母溝通的好處和壞處 我是正方

應該。
1.從家庭氛圍角度,和父母溝通可以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在家庭中可以有更多交流,使家庭氛圍更融洽。
2.從發展角度,「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和父母溝通可以了解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彌補我們缺少的人生經驗,盡管不一定全部可取,可是仔細分析也一定會有道理,善於利用可以幫助我們個人少走彎路,少些波折。
3.從情感角度,和父母溝通可以讓父母更簡單明了的了解我們的內心想法和思想角度,「在父母眼裡孩子總是孩子,長不大」,父母如果不了解你的思想情況,可能就會一直認為你還沒有長大,就會用他們的手段給予強硬的安排,不如直接透露我們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現在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較為成熟。這樣可以讓父母放心,也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
……

❹ 辯論和父母吵架對不對怎樣才能說服應該

沒必要的辯論或者是爭吵,包括與父母以及其他任何人,只能是傷感情,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每個人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總認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百分之百的正確,毫無瑕疵完美無缺。
當與父母意見不統一達不成共識的情況下,就選擇閉嘴,選擇認真的傾聽,讓他們去說,去辯解,說夠,說得暢汗淋漓。然後,自己用行動事實結果證明給他們同時也證明給自己。

❺ 關於如何回報父母的辯論

第一 隔代人之間有代溝,年輕人有自己對社會的見解,老人也有多年對社會累計的建議,新的思想都集中在年輕的一代,但經驗卻是歲月累計的,對錯的事要看問題了,堅持意見的好,順著老人也是好,孝順
第二 家庭之間也有矛盾,社會就是個矛盾體,各種矛盾充斥其中,人聚集的地方就有矛盾,家庭也不例外,當然如何處理好這些個矛盾是我們首要的題,各人的處事方法不一樣,矛盾的處理方式也就不同
三 就是人的性格問題,有人委婉,有人僵硬,中國的老人對待子女態度大多是以上對下的感覺,你是我兒子你什麼都應該聽我的,年輕人有叛逆心理,你讓我做的不管對錯我都不會做,為什麼,就因為態度不好,欺上凜下,如何回報辯論,沒有好壞對錯,只有好的態度
四 從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父母怎麼說都是父母,他們都想子女好,這是事實,我們就忍受父母又如何,嬌慣的未必就好了,子女呢,雖然他們吃喝靠父母,父母生養,但從人性講,他們是獨立的,他們對應該對自己做的事負責,承擔後果,現在年輕人的壓力很大的,老人也應該體諒子女的

❻ 辯論是否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是反方

我認為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咱們在身邊能有個照應!而且現在的父母都是很心疼子女的,有事也不會主動和子女說,總是自己默默地扛!父母當初含辛茹苦的養我們也是希望老了不孤單,有人陪伴!一家人住一起,其樂融融,父母心情也好,身體就會好!

❼ 辯論 與父母溝通的好處和壞處

與父母溝通的好處就是彼此互相了解,讓父母了解到我們的狀態,心理狀態和工作學習狀態等,並且我們的不好的情緒也會得到釋放。

而相反,父母知道的多了,那麼就可能參與的更多等弊端。

❽ 有關孩子與父母之間矛盾的辯論會材料~急

暑期漸深,中學生與父母的「爭吵」越來越頻繁。「爭吵」的導火索大到學習、小到吃飯。「爭吵」有時也會演變成「冷戰」,嚴重的還導致了「家庭暴力」和「離家出走」……

孩子們對此滿心的委屈,覺得家不是家,是一個牢籠;父母對此滿腹傷心,覺得孩子不是孩子,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狼」,「爭吵」要到何時結束,他們看不到希望……

同齡觀點:

·我的父母,他們管得太多了,我挺煩的。

·我覺得父母太霸道了,他們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這話也叫講 理嘛。

·成天老叫人學習,我覺得他們除了學習,好像什麼也不關心我。

·他們給我的壓力太大了,而且還總是對我大喊大叫。

·他們對我不信任,從來也看不到我的進步,就知道打擊我。

·我每次跟父母爭吵完,心裡都挺後悔的,不過我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

他們不需要管的。

專家點評:

平心靜氣地想一想,孩子和父母的「爭吵」其實是一個必然。因為孩子和父母有兩顆不同的「孝心」。

在父母們的小時候,聽大人的話是一個好小孩最重要的標准。因為自己的吃、自己的穿都是大人給的,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所以跟父母頂嘴吵架的孩子,是會被眾人所指責的「不孝之子」。而且,大人的權威是不容置疑的,有哪個孩子吃了豹子膽,敢和父母平起平坐地吵呢!

現在的孩子長到了初中以後,接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道德觀念」:他們越來越強調家庭關系中的平等地位,要求父母尊重自己的平等權利,父母偷聽自己打電話不行,偷看自己日記那是犯法!隨便打自己,那也是「犯罪」!孩子們不僅要平等的「尊重」,甚至會把那個「自我的感受」高高地舉到父母的面前。說起他們的「孝心」,那就是———我長大了,我把我的好東西都給你,而現在你不能幹涉我的權利。

這就是兩代人不同的「孝心」,兩代人不同的道德標准。所以,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吵」得都那麼理直氣壯。

樣板模式:

兩代人的兩種「孝心」,帶來的不斷爭吵,誰對誰錯、誰勝誰敗不能說清,但結果是雙方都有些受傷。作為孩子身份的中學生,此時該是學習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時候了。當孩子的不該等到父母都老了以後,再拿出自己的孝心。有一種方法,現在就可以讓父母舒心,讓自己也不再傷心。

這種方法就是「溝通」,它是每個家庭合力產生的凝聚劑。

上海市曾把一例名為「圓桌會議」的「親子活動」加以推廣。其大致的內容是孩子和父母在每天晚飯前,各自疏理一天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然後在晚餐桌上有條理地暢所欲言。每天的「圓桌會議」首先由父母談一天工作最重要的事情,提出一些問題,同時請大家說說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逐步引導孩子參與大人談話,然後請孩子談談一天中有趣的事、新聞或不快樂的事,當需要解決時,父母給予確切的答復和忠告。

「圓桌會議」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雙方都應該尊重對方的觀點,作為中學生,應該尤其注意不能因為自己在某一個問題上講得有「道理」,就目空一切,看不起父母了。

「圓桌會議」始於家庭,但是會對你的一生都有幫助。因為,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由一個個家庭所組成的,中學生只有學習了良好的「溝通」,能夠處理好家庭內部的矛盾,將來才能在家庭以外的大社會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表現出高超的社會適應能力。

中學時期,是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的時期,但也是一個該學習「理智」和「冷靜」的年齡了。他們也已經懂得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使父母更多地忙於工作,疲於家務,現在的家是由他們支撐著,他們很辛苦,所以把那份「孝心」現在就給他們吧。在氣急敗壞的時候,沖上去,給他們一個擁抱。

❾ 怎麼跟父母辯論

對他們闡述什麼是尊重,尊重就是將他人所認為的好視為絕對的好、看重、重視他人的選擇。若你已做出尊重他人之行為,但他人卻不尊重你,那麼此時可推得他人不夠理性、想把你當工具、手段達成他心中的目的,然而你卻不應該被僅僅視為工具或手段,你也是(確實是)目的本身。(在他將你當工具之前,他依然要詢問你的意見。他人對自己能夠作的僅僅是提供選擇,選擇權依然在自己身上。)若他人不夠理性,那麼講理是無用的,然而我們也是要要求自己把他人當目的本身,所以問題還是只出在你自己身上,你要瞭解到你是自由的,若你很想做出兩全其美的方法,你可以試試看跟家人討論為什麼他們覺得那樣「比較好」,你也可以想想為什麼你覺得那樣」比較好「。也許根本的問題在於你沒有主見、必須依靠爸媽背著你做決定(權威教育)、此時你還沒有勇氣替自己做決定、讓自己對你的世界負責。我不瞭解你的狀況,我對你狀況的猜測很可能錯一堆,參考就好,加油囉。

❿ 辯論賽一辯稿 大學生過得不開心應該和父母說

我覺得應該說,可能有些同學會說讀大學在外地就要給家裡父母報喜不報憂,不要讓他們擔心。可是你在外地,你覺得你的父母真的會放心嗎?其實他們一直都會擔心你,還不如把你現在的真實情況告訴給他們,畢竟他們比你年長是幾歲,他們有更多的人生經歷。可以給你一些指導,即便這些指導對你來說並不管用,但至少也是一種抒發情緒的管道,讓你能個人訴訴苦。同時也讓你的父母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還是有用的,和孩子的心還是在一起的。要知道,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在孩子面前會越來越沒有自信,這不正是溝通的很好的機會么?

閱讀全文

與如何與父母辯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