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智慧父母講座聽後感
做智慧父母講座聽後感範文如下:
首先,感謝鄭州大學幼兒園能夠為我們家長提供一次寶貴的聆聽教育講座的機會。
今天有幸在鄭州市科技館聆聽了支艷強講師《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教育講座,讓孩子成為健康、快樂的好孩子,讓父母成為輕松、快樂的好父母。聽後很有感觸,現將自己的一點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1、要發揮家庭環境的作用。孩子的教育因素大部分都歸結於家庭,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帶給孩子身體、性格等多方面的養成。
2、要發揮家長言傳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必須首先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也要多注意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禮儀和規矩。
3、要關注孩子的健康。身體健康與否很好辨識,也是最受我們做家長所關注的,可是心理健康與否,只能通過孩子日常舉手投足間進行細心分辨,而這恰恰是最容易忽略的。放下家長的架子,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從她們考慮問題的角度,真心為她們答疑解惑。
4、觀國學經典,聞古典音樂。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一不可,物質食糧能夠讓孩子身強體健,精神食糧能夠讓孩子知行合一。
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希望,真心希望每一棵柔弱的小樹苗都能夠成長為參天大樹。孩子是我們的影子,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除了學校,就是家庭,希望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陪伴下,成為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棟梁!
(1)如何做一個新時代智慧型父母的觀後感擴展閱讀:
普通的父母跟智慧的父母區別有:
1、關於溝通
普通父母:這類父母主要屬於是控制型的,他們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正確的,孩子們也應該跟著他們的思維,所以他們往往不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智慧父母:智慧型父母就屬於合作型,他們每當遇到問題時會首先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並且和孩子們進行溝通,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和自己的關系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關系就應該去溝通交流。
2、關於視角
普通父母:這類父母在看待問題時總是會放大,比如說:孩子這次的成績排名有沒有提高、今天練的鋼琴次數有沒有練夠……但其實父母這樣的關注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緊張、焦慮。
智慧父母:但是智慧型父母就剛好相反了,他們總是習慣性的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會糾結於一個小問題,比如說:他們認為孩子的興趣比孩子短暫性的學習成績要重要的多……這樣的話,孩子也會更加的輕松。
3、關於孩子的特質
普通父母:在他們的眼裡孩子的缺點永遠多於優點,總是習慣性的把孩子的缺點放大化,並且揪住孩子的一個缺點不放。
智慧家長:他們看來,不管孩子身上是優點也好,缺點也罷,都是孩子的特點,他們總是會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把孩子身上的缺點看做是優點。
㈡ 雙減背景下如何做智慧父母觀後感
摘要 雙減政策落地,不單單是學校的事,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協同推進。三者之間要相互支持,共同配合,才會形成合力。不能缺位、錯位以及越位。不能學校"雙減",家庭"加負"。
㈢ 智慧型父母的看法和感悟
每個時代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獎勵那些不斷努力的人,但是恰巧也在變相懲罰那些不求上進的人。有些人直到為人父母,才懂得柴米油鹽、衣食住行的悲哀。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評判。地圖准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清除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以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托升幼,幼升小,小升初,最近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大部分的家長是不是,對孩子,對教育,充滿焦躁呢?
那麼,為什麼許多家長沒有確信與篤定?
從大學畢業到走向工作崗位,再到成家立業,有了可愛的寶貝,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圓滿」,生活追求的是「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得,生活穩定。其實,很多人生議題都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裡。對於自己的人生,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有底。因此,對於孩子的未來發展走向,缺乏一份自信,多了些許彷徨。
其實,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但所有的問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量變到質變,是日常迴避和遠離而產生的錯覺罷了。
我們的人生地圖,到底如何搭建而成的?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麼,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退縮,並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迴避了這三組關系。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麼,孩子的到來,則讓父母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親子教育,拼的到底是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於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誇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並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會變得更通透,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㈣ 如何做新時代智慧父母的收獲反思怎麼寫呢
摘要 講座中講到「寧靜致遠,智能生慧」讓我感觸很深,並告訴我家庭教育是根本,培養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品德修養,行為習慣,身心健康,規則意識的重要性。作為孩子最親密無間的人,更要學會怎樣讀懂他,這需要我們與孩子建立和諧關系。
㈤ 做智慧型家長讀後感例文
我們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我們只是平常人。 所以,我們需要承認自己:
●會勝,也會敗。
●有心情好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比一些人聰明,也比一些人蠢。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不能永遠沒有錯。
㈥ 做新時代父母心得怎麼寫
7月16日下午6點半,我應邀參加幼兒園中班家長會,聽了曹園長和兩位中班班主任尹老師和韓老師的的發言,深有體會,受益非淺。
作為一名家長,深感自己有許多的不足,作為媽媽我也深感愧疚。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聽了三位老師的講解,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應從點滴開始,小到一個動作掛小毛巾、撿地上的紙片、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跟別的小朋友一塊兒玩、同大人簡單的交流,能夠傾聽等,都是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地去引導和重復示範才會取得成效,並強化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習慣。這一點,我深感自知不如,我性子急,遇事不夠冷靜,一旦孩子做事磨蹭我就不耐煩了,就幫孩子做了,其實這都是不對的。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後,馬上叫醒孩子,讓他洗臉刷牙,孩子還有些犯困,做事磨蹭,為了趕時間,就為孩子一一代勞,每次都因孩子要自己做,而我要強求為他做弄得不高興。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做的不好。
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能因此大動肝火,甚至暴跳如雷,畢竟他們還是孩子,我們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勸說、身體力行、鼓勵模仿、適時誇獎。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天天有一段時間,每天都不願到幼兒園,後來我將此事反映給了尹老師,就當天說完後,老師就對天天進行了耐心地教育,也找出了天天為什麼不願到幼兒園的原因,第二天就高高興興地到幼兒園了,以後也沒有說過不想去幼兒園的話。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聽到老師的誇獎、老師的懇定。老師的一個微笑、老師的一句安慰話、老師的一個手勢,對小小的孩子來說,那是無與倫比的,摔倒了對他說天天真堅強,他會含淚爬起,強做小男子漢。當然,「賞識」要適度、適時、適量,一味的誇獎,也會讓孩子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同時一味的批評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在韓天薦上幼兒園的這段期間,我發現他確實懂事多了。懂得幫媽媽洗碗、拖地,雖然弄得滿身是水,甚至還打了盤子,但我還是發自內心的高興,兒子真的懂事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形象誇張的肢體動作,能很好的帶動幼兒學習模仿的興趣,這種方法用於天天身上特別有效,因為每次只要學了幼兒歌曲,都會給我連比劃帶唱,而且記憶深刻,不易忘記。也減少了他的學習負擔,培養了他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的效率。因為孩子自身的動作語言最能直接反映兒歌中豐富多變的動作。這種教學方法希望老師們繼續發揚。
作為本幼兒園的家長,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各位老師的亮點,各位老師的愛心與耐心。體會到了孩子對幼兒園的留戀和喜歡。每每開玩笑換幼兒園時,兒子都會說我喜歡我們老師,喜歡某某好朋友。以此看得出老師只要付出了愛,每個幼小的心靈都會感受到的。老師的愛得到了孩子的肯定,我作為家長在此謝謝各位老師,謝謝你們給予孩子們的無私愛。作為媽媽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天天現在最大的缺點就是膽小,不敢見生人,還希望各位老師給予鼓勵、引導,讓孩子成為大方活潑的陽光小男孩兒。
這次的家長會,讓我感觸很深,希望以後能多開這樣的家長會,以便我們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㈦ 觀看做新時代筲慧父母心得體會怎麼寫
你太棒了,給你點贊!我也是今晚剛剛看,做新時代智慧父母的視頻,很有必要寫個心得體會,等明天寫了與你分享,也請你分享一下。
㈧ 做一個懂情感智慧的父母讀後感
「做一個有智慧的家長」,接下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情感是母親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核心內容,今後孩子回到家...有的家長說:「我弄不懂我孩子,但他對我門兒清」
㈨ 如何做新時代智慧父母收獲
如何做新時代的智慧父母,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過去時代的父母,對孩子管教死板,只要求孩子如何做到,教育方式家長式,命令式,對於這些教育的方法在新時代需要調整和改進,新時代的父母要與孩子心貼心地交流,避免家長式,一言堂,家事要防止一個人說了算,只有這樣才能使家庭成員和諧相處,因為只有家和才能萬事興。
㈩ 科學教育做智慧父母聽後感
作為父母應該變教育孩子的觀念,應該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教育孩子時,多採用激勵措施,發現孩子的缺點時,耐心指出即可,會起到很好的效果,這就是智慧父母的做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