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在不遠游是什麼意思

父母在不遠游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2-23 22:09:11

❶ 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當然不適用於現代生活,因為這句話是建立在古代交通、通訊閉塞的基礎上的。在古代一旦遠游,那就跟失聯沒什麼區別了,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回去。

現在的交通條件、通信條件完完全全可以支持子女遠游,就算是去很遠的地方,幾天之內也可以返程,就算是無法返程,也可以通過手機聯系。所以現在我們已經不強調“父母在,不遠游。”這種說法了,我們只需要“常回家看看”,多多關心老年人,這也是我們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突破。

❷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的意思是什麼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方"指"一定的去處、方向,更重要的是指「方法」。意思是父母身體健康時外出,要讓父母知道你的去處是安全的。如果父母的身體需要照顧,而自己又需要外出就「必須」安排好照顧好父母的「方法」,以盡孝道游「必」有「方」。

孔子所著重的,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不遠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

作品背景:

《論語·里仁篇》是《論語》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內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系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乾重要范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作品賞析:

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敬父母(遠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去奮斗。

❸ 父母在,不遠游是什麼意思

孔子曰:「父母在抄,不襲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意思是說,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出遠門去求學、做官,萬一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在這里,孔子所著重的,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不遠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對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時,子女的義務,便是在家陪伴父母,與父母共同生活。這里的在家或不遠游可以有多重意義:或是以農耕贍養父母,或是照顧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遠游而擔心,等等。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別強調「遊必有方」。其重點是對父母盡責。

(願我的答案令您滿意。)

❹ 父母在 子不遠游 什麼意思

父母在,不遠游」,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但很多人都誤解了,認為父母在世的時候,子女就不可以遠游,只能在父母堂前盡孝。其實這句話只是半句,它還有下半句,並且下半句才是關鍵。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原文出自《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傳統文化的基礎,父母在世的時候,盡心盡力孝養父母,這是理所當然,這是子女的本分之事。所以孔子他老人家說,父母在世的時候,兒女不要無緣無故的遠游,並不是說一步也不可以出門,可以出門,但是要「遊必有方」,關鍵就在這個「方」字上。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把「方」批註為方向。父母老了,我們出門不可以輕易改變方向,為什麼不改變方向?因為古代沒有電話,信息溝通不方便,萬一父母在家裡發生什麼情況,他派人來找我們,就能很容易找到我們。做子女的要處處想到父母,這才是孝道。

為人父母,哪個不牽掛自己的兒女?「父母一百歲,常憂八十兒」。即使父母一百歲了,兒女都八十歲了,一百歲的父母還是常常擔憂自己八十歲的孩子。在父母眼裡,兒女無論多大歲數,都是孩子,父母永遠都放不下兒女,時時刻刻都在掛念,都在為兒女操心。

所以做兒女的,要體諒父母的這種心情,不要讓他們太憂慮,要多為他們著想。所以說「父母在,不遠游」,不是不可以出門,但不可以無緣無故地出門,如果你無緣無故的就離家出走,就放下父母不管,那就是大不孝。

所以說「遊必有方」,父母在世的時候,如果我們有正事要做,確實需要出門,出行前一定要徵得父母同意,要把我們去的地方和要做的事情都詳細交代給父母,讓他們心裡有數,知道我們做什麼去了。並且要把家裡的事情安排好,讓父母衣食無憂,這樣才可以出門。

什麼是「正事」呢?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有利益的事情,這是正事。如果是去做違法亂紀、傷天害理的事情,就算告訴父母了,那也不行,那還是大不孝。

以前通訊不方便,給家裡寫信的話,要一兩個月才到,現在我們打個電話就行了。不管我們到了哪裡,都要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先給父母打個電話,報個平安。我現在在哪裡,我在做什麼事情,好讓他們心安,不要掛念憂慮,這是養父母之心,這是遊必有方。

孔子當年周遊列國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十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世的時候,他沒有遠游,母親走了以後,他才遠游的,所以說「父母在,不遠游」這句話,孔子是真做到了。如果父母在世,孔子還會不會遠游?也會,但是一定要得到父母同意。

其實無論父母在世與不在世,我們都要做到「遊必有方」,就是出門的目的,一定是要做正事,都是符合道義、符合正法的善事,這樣才對得起父母。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不符合道義,有辱門楣,有辱雙親,這就是「沒有方」了。

❺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的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回出遠門答,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5)父母在不遠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這里的在家或不遠游可以有多重意義:或是以農耕贍養父母,或是照顧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遠游而擔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遠門而又沒有一定的去處,那麼父母的牽掛之情勢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別強調「遊必有方」。

其重點是對父母盡責。 也可表明孔子既強調子女應奉養並孝順父母(遠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對一個人在有了正當明確的目標時外出奮斗。

❻ 父母在不遠游的意思

父母在不遠游,
意思是說父母還健在,
做子女的就不出遠門,
盡可能陪在父母身邊。

❼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是什麼意思啊

孔子說:父母在世,做兒女的要有孝心,不能去太遠的的地方游盪或者工作,因為父母無論是上了年紀還是由其他事情,都需要你在父母身邊盡孝道,為他們盡力,讓他們安心。遊必有方:是說,如果在事情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要不許去另一個地方,那麼一定要讓父母知道你的位置,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安心,有事情也能有地址找到你!

❽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是什麼意思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的意思是:孔子說,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父母在,不遠游」常常被人單拎出來使用,以為孔子此言是在說父母還在就待在家裡不要出去。事實上「父母在,不遠游」後面還有「遊必有方」四字,即指父母在時,不要遠行,就算要去遠行,也要有一定的方位。這才是孔子的原話。


《孔子家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去齊國,途中聽到哭泣的聲音,上前看到一個身掛鐮刀、戴著白帶的人,孔子便問他是誰又為何而哭。那人回答說自己名叫丘吾子,之所以哭是因為他的人生有三個過失,到了晚年才發覺,追悔莫及。「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後,還喪吾親,是一失也。

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韓詩外傳》也有相似記載,只不過丘吾子變為了皋魚。

在這個故事裡,丘吾子所說的「三失」,第一就是因少時遠游、回家時父母已去世之「失」。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過去了就不會再回來的是年歲,再也不能見到的,是父母。這是何其悲哀。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亦是希望子女能好好侍奉、孝順父母,不給自己留遺憾。

但需要注意的是,他並不反對出去游學、遊宦。只要安排好父母,告知自己的去處,在有事之時能聯繫上。正如錢穆在《論語新解》中所說,「今雖天涯若比鄰,然遠游者亦必音訊常通,使家人思念常知其處。則古今人情,亦不相遠。讀者於此等處,當體諒古人之心情,並比較今昔社會之不同。不當居今笑古,徒自陷於輕薄。」

閱讀全文

與父母在不遠游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