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復雜性體現在哪
一、人物的性格
第一層的復雜性,是指人物的性格應該是立體的。想想為什麼某些宣傳稿的人物我們記不住,或者難以對人物產生情感,因為人物的樣貌太過於扁平,讓人有距離感,不像日常生活里的人,沒有生命力。
我是一個美劇忠實擁躉,我發現美劇中的人物從來沒有完美的。就像《行屍走肉》這部劇中,所有的角色都能找到缺點。比如第一男主角,警長瑞克·格萊姆斯,整10季看下來,每一季的劇情中,他都會讓人失望幾次,做出道德上有瑕疵甚至極具爭議之舉。
美劇里沒有完美的好人,也沒有完美的壞人。《越獄》里的T-bag夠壞了吧,但在劇集熱播之時,許多觀眾都追捧他,表達對他的喜愛,模仿他的一些小動作。
寫人物也是一樣。即使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難免會有些小毛病;一個壞蛋,可能非常孝敬父母,講究個人衛生。「我喜歡帶有沖突特徵的角色。有的有爭議,有的面臨挑戰。」科幻作家郝景芳在談及如何選擇角色時曾說過,「我認為好角色不是純聖人或魔鬼,而是那些難以判斷的人。」郝景芳寫的是虛構作品,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創作類型里,對人物的塑造方法是共通的。
我在寫作人物特稿時,往往要至少呈現一個該人物的缺點(或者說不那麼完美之處)。這聽起來像是刻意去找對方的不足,像是雞蛋裡面挑骨頭。在實際操作上,只要你對他本人的采訪量足夠大,有一定的外圍采訪,並且放棄粉絲對偶像的仰視視角,你就能夠看到人物的光環之外的東西。
即便有時找不到缺點,還有一個小技巧是,你可以在寫作中的某些時刻,稍微帶點「貶損」意味,以拉近人物與讀者的距離。比如,外媒經常形容名人「長相普通」。紐約時報在描寫某位政治人物時,使用的表述是,「輕言快語、頗為詼諧,他稱贊了外國記者的漢語能力,還提到了流行文化,雖然稍微有點過時,比如引用了勵志暢銷書《誰動了我的乳酪》的說法。」
二、主角的特質
第二層的復雜性,是指主角的同一個特質從不同角度看、在不同位置的他人眼中,是有不同意味的。比如一個極限攀岩的健將,他對這一運動的熱愛,對危險的置之不顧,從親人的角度來看,可能是自私的。
其實,所有的特質都是一體兩面的。比如一個極度努力的人,換一個角度看,他可能也是偏執的。一個對每處產品細節都用放大鏡認真審視的企業家,換個角度看,可能是暴戾的控制狂。一個情商高的人,往往過於圓滑,不夠銳利。追求好笑多過意義的脫口秀明星,可能流於膚淺。所謂優點缺點,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在采寫時,要注意對人物的多維度呈現。
如果說前面兩點是采寫人物的基本常識,那麼做到以下三點,則相對困難,也需要采寫時有更強的主動意識。
三、人物性格與想法的變化
第三層的復雜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想法是變化的。記者所要描寫展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靜態雕塑。時光會改變每一個人,新的際遇也會改變一個人。在采寫的過程中,記者要注意每件事發生的時間,盡量不要混雜到一起、過於輕率地堆積某人的過往素材來佐證他的現在。
比如羅永浩,他引入注目的一個特點是,對商業道德的堅持。而當我們仔細去觀察他的言論,會發現細微的變化。比如剛做手機時,他形容自己「有商業道德潔癖」,在2017年接受羅振宇采訪時,他不再使用「潔癖」這個詞,但依然強調「道德」。這不禁讓我想去探索,隨著語詞變化,這裡面割讓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看過一篇寫鄒市明的特稿,對於他在職業拳擊領域未能取得真正意義的成功,文章中有句很重要的評語,「鄒市明喝太多的酒了」,指向是鄒市明不夠自律。但散布於文中的幾處關於喝酒的描寫,有的發生在他退役後,有的發生在賽後的慶功宴上。
特稿沒有一個句子是該被浪費的,擺在那裡一定有意義,但我認為,這幾處喝酒描寫是值得商榷的。不同的人生時刻,喝酒的意義以及它對運動生涯的影響是不同的。人是處於流動的河水之中的,我們應該更謹慎地處理信息,以及它所帶給讀者的暗示。
寫人物的變化,還要注意一點:假設有個坐標系,人改變的過程一定不是一條筆直上揚的斜線,這中間難免有反彈,如果能寫出這種波動,才更接近真實。
這當然需要敘事技巧來支持。
比如描寫一個暴躁的人慢慢變得溫和,如果模糊時間,先堆積一些反面例子,再另起一行,堆積一些正面例子,改變理所當然地完成了,這樣處理最簡單。
但一個人改掉壞脾氣的過程里,進退往復,終於到了一個階段,他變得大致接近現在的樣子,但某些時候,他又再度失控了,而這一系列變化還要穿插到另一條主線情節里——比如他的創業之旅,又該怎麼寫呢?素材處理上就變得復雜多了,但我們還是應該用後一種方式去呈現故事。
四、矛盾的人
第四層的復雜,主要因為人是矛盾的。不僅人物的話可能是自相矛盾的,感受也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剛做記者時,我但凡發現受訪者前後表述不一致,會很輕易地感到挫敗,甚至會感到憤怒,覺得對方在誤導我,欺騙我。但慢慢我開始理解,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的自洽。有可能,不自洽才是這個世界的常態。
當我能夠理解到這一層復雜,對於受訪者邏輯不自洽的地方,我不再定性為謊言,或者強行給出解釋來彌合它、讓邏輯變得順滑。
我採取的方式是,讓邏輯裂縫暴露出來。我曾采寫的《俞灝明:一絲萬幸》一稿中,直白地在結尾處寫出了我的困惑,就像電影里有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將如何理解的權利交給讀者。這樣做,恰恰是對於人性與世界復雜性的敬畏。
五、人物群像的復雜
第五層的復雜,呈現人物的復雜不應止於主角,而適用於所有的出場角色,其他人亦不應該是單一臉孔。相對於主人公,周邊人物在特稿中的關系圖譜上有著不同的位置,有的近、有的遠、有的在對立陣營。我認為這些人物也是復雜的,而不是用來反襯或者佐證的某種人設。
比如一個精緻的功利主義者,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所以,寫作中選擇直接引語時,要考慮完整語境;選擇素材時,也不要去做有針對性的篩選,否則對其他人物就不公平了。
『貳』 被「十萬個為什麼」轟炸的父母,這樣做才正確
不可能每個問「為什麼」的孩子都會成為科學家,但科學探索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不妨讓科學的方法論成為一種有趣的親子生活方式。
具體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力呢?我覺得至少有三個層次的遞進:技能、知識和方法論。這其中,技能是最沒必要去學的。比如,學會用手機支付寶買單,弄清楚家用電器如何操作等,因為現代科技的趨勢就是越來越「界面友好」。就像二十年前國內還到處都是電腦培訓班,從五筆輸入到文件編輯一應俱全,但今天拼音、筆畫乃至語音輸入早已把問題解決了。技能是隨時會被迭代和淘汰的。
一般父母提到科學教育,就會想到知識層面的內容。我的大女兒現在六歲多,從小在科學繪本堆里長大:拉魯斯小網路、神奇校車、加里古子的科學繪本??女兒蠻喜歡看,但比起真正的故事書還是相距甚遠——雖然已經比我們小時候看的乾巴巴的《十萬個為什麼》有聲有色多了,但這些書的科學內容,還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不是有人物、有情節、有起承轉合的豐滿故事。
孩子們既不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發現的,也沒機會來判斷下這些知識到底對不對。因為孩子們其實並沒有發自內心的提出問題——更多時候是書中人物在提問;也沒有真的特別熱切地希望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血管是有兩種還是五種、太陽系有八個還是八十個行星,對他們來說真的有趣么?
那為什麼我們希望孩子懂一點科學?除了因為我們自己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科學之外,是不是還隱含著這樣一個想法:用科學的邏輯思考,用科學的方法驗證,這樣的科學方法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力的生活方式。我們真正該花時間和力氣的,是對方法論的學習,而非捨本逐末。
可能你會忍不住要吐槽:難道要讓孩子們學會點科學方法論,還得上天入地,把家變成實驗室才行么?這個臣妾做不到啊!
大可不必。科學方法論不需要動用什麼高大上的科學儀器,只要稍微轉換一下視角,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東西,可以借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了。
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科學思維
比如,分類。你可能覺得孩子們早就會把玩具按顏色分類,把垃圾按能否回收分類了,太平淡無奇了,但分類,是所有科學分析的基礎。分類本身就意味著我們對事物有了某種程度的觀察和總結。這種觀察總結可以非常粗淺,但這種思考方式無疑有著巨大的力量。
就像我和大女兒玩過的一個游戲:每周會有幾天,大女兒在幼兒園放學後到我辦公室來玩。這段親子時光我們總會安排得滿滿的:到樓下草坪去跑步捉迷藏、看書講故事、畫畫、做游戲、吃水果點心等等。於是,有天我就建議大女兒畫一個表格,總結一下每天我們倆到底在一起都幹了什麼。大女兒就開始掰著手指列舉上面所有事項了。不過我的要求更難一點,我希望她能總結出我們做的是哪幾類事,而不是把每件事情單獨列出來。
大女兒首先按地點把事情分為室內做的和戶外做的,那麼能不能繼續分呢?大女兒又把室內活動分成了「吃」、「看書」和「玩」。隨後我們就把所有事件分別放在這四個筐里,喝水、吃水果、吃蛋糕都算「吃」,捉迷藏、跑步或者在草坪上飛無人機也都算「戶外」。接著我們商量了一個計劃,用四種顏色來代表這四大類活動,然後我們記錄一下,看看是不是每天來爸爸這里,都能把四類事情做一個遍。
此後的幾周里,大女兒果然很開心地記錄了她的活動,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她在記錄時發現哪一大類的活動還沒做,就會趕緊要求補上!這當然沒有物種或者粒子分類聽起來那麼「科學」,但它需要孩子們更細致地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理解哪些事情是相似的,哪些有很大的區別。這不就是建立科學思維的第一步嗎?
和分類相輔相成的是比較。分類往往來自於比較,多少、大小??有了不同類別,能幫助我們看到某些被忽視的差別。比如知道熊和熊貓是不同的物種,我們就可以繼續分析兩者之間的食譜差別是什麼導致的。
還是舉我和大女兒的例子。我們給一家四口的食譜用不同顏色來分類畫成表格,紅色、綠色和藍色分別代表肉蛋奶、蔬菜和主食。我的一欄只有綠色和藍色,大女兒的一欄三種顏色俱全,而妹妹的一欄只有紅色。這么一畫,誰吃飯吃得更健康,誰特別挑食就一目瞭然啦。
看完這張圖後,大女兒甚至自己就會做分析了:嗯,爸爸的特點是不吃肉食,因為他想減肥;妹妹之所以每天都是紅色,是因為她還在吃奶,別的東西她都不吃??這張小小的家庭成員膳食分析圖,不就是一場微科研嗎?
讓科學思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有了分類和比較兩大思維利器之後,我們更想理解事物背後有沒有神秘聯系。比如,大家現在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而這一認識的起點是我們發現抽煙人群肺癌發病率高,這就是吸煙和肺癌之間的聯系。
去年冬天杭州一度嚴重霧霾,家裡總會討論起空氣質量、身體健康之類的話題。有一天我們就開始了監測室內空氣PM2.5濃度的「課題」。每天大女兒都會用墨跡空氣果檢測下每個房間的空氣質量,再看看我手機APP里的室外空氣質量,一起記錄下來。必須得說,這事情有點無聊,大女兒能堅持兩周已經讓我很吃驚了。
然後,我根據她的記錄結果,畫出了一張柱狀加折線圖。我嘗試誘導了下,大女兒馬上就看出了幾種有趣的聯系,比如,室外空氣和室內空氣是不是一致的,要高一起高,要低一起低?餐廳的空氣是不是總是最差,這個和餐廳沒有空氣凈化器有關嗎?還能發掘出一些更復雜的:比如對於同一個房間,開不開凈化器似乎和空氣質量聯系不太大?那這是否說明空氣凈化器用處不大呢?等找到這些聯系之後,是不是可以回過頭來分析,室內空氣到底由什麼原因影響的?
科學方法論遠不止分類、比較、聯系,還有數字、因果關系等等有趣的內容。如果孩子們能把這樣的科學思維變成生活方式,不時做一些微調查,總結出一些微理論,用不同的視角審視習以為常的東西,是不是就能因此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呢?
去年,好友郝景芳囑我給孩子們開辦一個小小科學夏令營。在「尋糖大偵探」一期中,我們一起用科學的眼光去審視日常中司空見慣的糖。
仔細琢磨一個有趣的問題,通過思考和實驗,觀察和總結,每多一點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我們就多一些美妙的體驗。而當孩子們熱情擁抱科學思維,真正放飛他們的好奇心時,他們真的會比我們探索到更遠更美更神奇的世界。
『叄』 孩子上網課聽不懂,大聲朗讀能不能提升理解力呢
一方面,對於剛剛上小學的孩子而言,他們的詞彙量非常有限,如果是自主閱讀,孩子只能讀一些簡單的故事和繪本。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們的聽力詞彙發展遠超他們認識的那些字,從上圖中我們能看出,那些有閱讀習慣的學者家庭中,孩子在3歲掌握的聽說詞彙量就能達到1116個。因此父母的閱讀,可以很大程度上擴大孩子的詞彙量,幫助他們盡快掌握“學業語言”。
另一方面,聽父母讀書的理解過程,和聽老師僅僅是講課的理解過程非常相似。孩子必須將耳朵聽到的語音解碼成大腦可理解的語言,這是一種對語音符號的解析能力;而自己讀書,則是對視覺符號的解碼。經常聽父母讀書,可以有效的鍛煉孩子對聽覺信號的理解能力,從而更迅速地對老師講課的內容做出反應。
『肆』 頭發起了皮炎怎麼辦
1.一般治療。避免誘發因素,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緊張,少吃多糖類食物與脂類食物。忌食辣椒,酒類,咖啡等。避免洗頭次數太多。2.內服葯物。補充b族維生素能減少皮脂分泌。如果頭皮瘙癢,劇烈者口服抗過敏止癢葯物。常用撲爾敏,賽庚啶,氯雷他定等。如果頭皮屑特別多,可能伴隨有真菌感染,可口服伊曲康唑膠囊。3.外用葯物治療。可以採用復方酮康唑洗劑,或者煤焦油洗劑外洗。吡硫翁鋅氣霧劑外用,每天兩次,能抑制馬拉色菌生長,抑制皮脂分泌,減輕炎症反應,起到治療頭皮脂溢性皮炎的作用。
『伍』 構建制度搭配對嗎
A.正確;
B.語序不當,「不僅…更…」所帶的兩個分句成遞減關系了,將「不僅」和「更」後的分句互換;
C.不合邏輯,「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說《北京折疊》對我們是非常陌生的」主客顛倒,將「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說《北京折疊》對我們是非常陌生的」改為「我們對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說《北京折疊》是非常陌生的」;
D.搭配不當,「發生了影響」不搭配,將「發生」改為「產生」;
故選:A.
『陸』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抓住0-7歲關鍵期培養一生的優勢》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郝景芳)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
作者:郝景芳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0
頁數:356
內容簡介:直擊中國家長痛點,面向未來的家庭教育必備寶典!科技前瞻思維的教育家媽媽郝景芳、科學家爸爸王立銘,與童行學院攜手鉅獻!楊瀾、李開復、徐小平、劉慈欣、魏坤琳、吳軍、陳忻重磅推薦!
作者簡介:童行學院」創始人、作家、經濟學家,兩位孩子的媽媽。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物理學碩士,作品《北京折疊》榮獲世界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2018年當選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
王立銘
「童行學院」教研總監、聯合創始人, 得到App大師課主講人,兩位孩子的爸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神經生物學家。26歲在世界頂級學術刊物Nature上發表封面文章,不到30歲成為博導。
童行學院
「童行學院」是由「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發起的教育創新、教育共享計劃,旨在給孩子高質量的通識啟蒙教育,全面提升兒童人文科學藝術素養,幫助孩子建立全景知識體系,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方法,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未來時代的核心素養。
『柒』 想要激發孩子興趣,父母需要做到哪5點呢
一、 興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求知慾。但曾有一項調查發現我國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
對孩子來說,永遠不會因為懲罰、批評而喜歡學習,關鍵還是在興趣上面。
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阿德勒也指出"老師和家長難辭其咎,他們沒有找出使孩子產生興趣的正確方法。我們應該利用孩子的某種高度發展的興趣,鼓勵他在其他方面發展興趣。"
可以這樣理解,通過培養孩子的興趣,還可以逐漸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意志力,而在這樣的力量的支配下,會使他們並發出無窮的智慧。
5.不要把父母意志強加給孩子
當父母對孩子抱以過高的期望時,心裡就覺得孩子要做得很好,一旦沒有做好就是沒用心的表現。
這種心態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會使孩子把興趣當任務,只是機械地完成,時間長了會喪失興趣。
父母要學會不把自己的目標不要強加到孩子身上,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有耐心的陪伴和等待,而孩子的能力也會逐漸熟練和提高。
這是因為在最開始的時候,孩子一定會有很多感興趣的地方,所以父母要學會傾聽,而不是想要讓孩子把什麼都做好。因為每一個項目都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所以過多的項目反而容易讓孩子分散精力和時間,不利於培養。
結語
興趣確實是孩子選擇方向的驅動器,但興趣也有可能成為障礙。因為有時候,興趣會變成固執。這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去進行正確的引導,在他們的興趣范圍內柔和地調試。
父母也可以給予孩子更好的精神獎勵,就是對他們的努力給予肯定,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嘲笑孩子的努力,更多的還是鼓勵,讓他們始終滿懷信心地堅持下去。
『捌』 從算命里看你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嗎
2016年4月天津籍女作家郝景芳的《北京折疊》入圍雨果獎,她用科幻的筆法和灰色的視角寫了一個殘酷的北漂故事。主人公老刀是北京郊區的拾荒者,為了給養女糖糖交學費便穿越物理空間去給上層社會送信,從而目睹了新興資產階級的腐朽奢華,揭示了大城市生活的殘酷競爭。北上廣深生活壓力大的主要是人才質量高,例如北京的海淀區集中了大量的985、211院校,源源不斷為北京注入新鮮的血液。其次人口紅利大,例如華北地區、東北地區的農民工為了就近擇業,就在北京做瓦木油電等行業的小工。如此數量龐大的高能量的人群都集中在一線城市打拚,必然造成了人人都有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集體焦慮感。
選擇在一線城市漂泊的人大多數是因為老家的就業環境不好,就近擇業的話找不到體面高薪的工作,還有的人選擇漂泊的是因為自認為能力強,想通過個人奮鬥成為人中翹楚。八字的前兩個字是年柱,代表根基、父母宮。如果年柱全是忌神,說明自己的出身不好,在老家不得志,更容易被周圍人裹挾到革命隊伍里來,不出去漂泊是死路一條,漂泊他鄉說不定會吃上頓飽飯,於是乎趁著暮色踏上他鄉,以為那裡有你的理想,看著周圍陌生目光,清晨醒來卻沒人在你身旁,人靜的雨夜想起了她,她的挽留還縈繞耳旁,想起離別她帶淚的臉龐,你忍不住地哭出聲響。
個人要強,心氣高的人八字通常是偏強或者從格八字,從格是極品富貴命,個人更渴望在大舞台上展現風采。八字偏旺的人,性格強勢倔強,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容易屈服,喜歡接受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
八字的第5個字是甲、丙、戊、庚、壬這五個字的其中之一者也嚮往大城市,因為他們喜歡獨立奮斗,個性較強,寧折不彎,有幹事創業的沖勁,想在一線城市成為挑大樑的大拿。
從八字的流動性情況來說,八字帶有驛馬者,一生多外出奔走,喜歡異地定居。八字里水多木浮,身如浮萍無根基,這種八字也適合北上廣深。因為他們的運勢是隨社會發展的洪流不斷變革的,一線城市是宏觀經濟的排頭兵、晴雨表。水多木浮的八字沒有靠山,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被時代潮流卷進去,很難獨善其身。八字的第4個字是傷官者,在家裡呆不住,心裡躁動,喜歡旅遊、文體項目。男命喜歡戀愛玩車,光顧夜店,對工作、家庭都不上心。女命傷官格則對婚姻異常排斥,這也成了一線城市大齡女青年扎堆兒的原因。
有些人的八字只有當大運拱局,貴人提攜或時代機遇出現,用神變得有力,才能富貴可取。有下列特徵的屬於大運拱局:
命里喜金,八字里有丑、巳、辰其中一個字的,大運巧遇酉字。
命里喜水,八字里有申、辰其中一個字的,大運巧遇子字。
命里喜木,八字里有亥、未其中一個字的,大運巧遇卯、寅字。
命里喜火,八字里有寅、戌其中一個字的,大運巧遇午字。
再說一個北漂里混得還可以的命例吧!
劉強東:甲寅丙寅丙戌甲午
大運: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簡批:八字偏強,是個專旺格,木火通明,寅午戌三合火局,力量強大,用神有力。偏印為喜用神,劉強東喜歡研究,擅長技術工作,在中關村賣盤的時候就給政府機關編寫辦公系統程序,獲利豐厚。偏印代表洞察力強,敏銳的把握市場動態,劫財、比肩喜用,喜歡重用自己的親戚。劫財屬於異星,有女貴人,得到在國務院任職的前妻龔小京鼎力合作。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的拱局大運里京東集團迅速擴張,劉強東成為福布斯富豪榜的新寵。2019年以後,傷官破格,官司是非不斷。
大城市打拚對個人的能力提高有幫助,發展事業不光需要能力還要趨利避害,把握事態發展的大方向。遭遇挫折不要心急,給夢想一點時間。
『玖』 為什麼提高孩子的眼界,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就是提高孩子的眼界
旅行,似乎變成了這個時代最流行的事情。
很多爸媽們意識到旅行是可以幫助孩子開闊眼界,認識世界的方式,於是將旅行從孩子抓起,帶著孩子國內國外地去旅行。
眼界就是,在別人只看見一棵棵樹木的時候,你看到了鬱郁蔥蔥的森林;在別人只看到一朵朵浪花的時候,你看到了蔚藍浩瀚的大海;在別人只看到一顆顆星星的時候,你看到了廣袤無垠的宇宙;在別人只看到一塊塊鋪路磚的時候,你看到了通往前方的大道。
只要父母多帶孩子看世界、給孩子提供內容豐富的讀物、並放心讓他自己去感知這個世界,他一定會在眼界這條大道上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