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一、關注孩子心靈成長
很多知識很重要,但家長卻沒有能力什麼都教。家長的重要職責在於:教孩子課本上沒有的而生命中又很重要的東西。
(一)心理素質與知識技能
1.情感重要還是記憶重要?
一個費盡苦心將孩子送出國的家長,除了要錢的信息,收不到任何孩子離家在外的信息反饋,這說明為什麼?
2.行為習慣重要還是知識技能重要?
孩子而言,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比什麼都重要,因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學習習慣從生活習慣中來。一個吃飯需要人追著喂的孩子不會養成對於學習負責的習慣的。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也難以成為自學能力強的人
3. 人際交往重要還是知識學習重要?
人的一生,什麼決定成功?是能力,還是交際?當前孩子的一個問題是沒有了兄弟姐妹,導致其人際交往差
(二)今天的孩子怎樣成長
1. 經歷單純→缺乏意志力→過於自我
2. 交往簡單→不理解人→人際沖突多
3. 壓力增加→學習挫敗(不成功)
(三)今天的孩子有何特點
頭腦聰明,心靈脆弱
人際不良,極端自我
二、做好自我角色定位
(一)家長要承認教育的艱難
家庭教育並非簡單的事,非自發產生。當家長,首先要承認自己的無能
(二)要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一個人心理和人格形成過程中,起過巨大影響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的人物。
人生階段四人物:家長→教師→朋友→戀人→„„
家長定位:從專制到權威,從權威到朋友
專制型家長:對孩子限制。代替孩子選擇他們自己的願望,以「為你好」行「殘害孩子」之實,「通往地獄之路常常由善意多鋪設」
權威型家長:與孩子商量。與孩子溝通多,對孩子有具體要求,可以和孩子討論,要求可以修正。
要想教育措施得法,必須做他的朋友→他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去了解他。這是家長教育措施得法的重要前提。
三、營建有效教育環境
(一)理解尊重:請站在孩子的視角
1.充分理解:你們的孩子,從你們而來,但不是為你們而來。
2.充分尊重:孩子的成長成今天的樣子有他的道理,有你的責任怎樣才能尊重?→說得容易,做起難?是不是每天都問學習成績怎麼樣?
(二)懂得欣賞: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每個人都對自己有良好期待,如果當自己的行為影響到良好的自我形象時,人們會感到認知失調。許多問題兒童的原因在於自我認識過低,破罐子破摔,我不好,做蠢事很正常。
教育對策:通過贊美等手段讓孩子提高自我認知,然後讓其感覺做了蠢事。
重點在於培養其自尊心與自信心。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做壞事也壞不倒哪裡去。
家長挖掘出孩子的特長,並鼓勵其自信、自尊→找到學校中的位置→更多發展。
(三)學做表率:讓孩子有個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行為的天然榜樣,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怎麼估價都不過分。
「一個懦弱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能乾的家長」
孩子的考試焦慮哪裡來?→家長焦慮是重要原因
(四)善於溝通: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圍
1.父母彼此要有良好的溝通
2.要和孩子有朋友般的溝通
3.與學校有良好的溝通
總結:如果一個孩子身邊,有尊重他的人,欣賞他的人,有值得學習的人,有可以溝通的人,那麼他會怎樣?
四、掌握心理影響策略
(一)情緒感染:充分利用生理喚醒
人並非時刻理性,更多時候用心生活而不是用腦生活。情緒過程分兩階段:一是生理喚醒的體驗;二是對生理表現的歸因。
青少年情緒特點:易激惹,兩級化
現在的孩子,只講道理不足夠,讓孩子心跳加速的時候,也是實施教育的最好時機。
多和孩子一起活動,在活動中適時教育,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與他共享成敗,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性。
(二)行為塑造: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行為受到強化(肯定)就增強,受到懲罰就減弱。
要想建立一種新行為,必須找到合適的強化物;
要想避免一種問題行為,必須思考在問題行為中,孩子得到什麼好處。
② 「我們為什麼做父母」「我們怎樣做父母」「我們為了誰做父母」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成為父母的一天,然而教育孩子做一個好父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事情。
③ 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做父母
想當父母的都不是好東西,自私的生物,這個中國教育的道德綁架,真的太多人被洗腦了,可憐呀,父母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悲劇,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父母這種東西從世界上消失,畢竟父母本來就不是好東西,你們這些人,活在世上,全靠自我欺騙,創造父愛,母愛,這種東西,無非就是不肯認清社會殘酷現實,在自我欺騙。父母本來就是一種殘酷的存在,自作多情的十月懷胎生你養你,只是為了等父母年老了,孩子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罷了,父母現在的付出,供書教學,說是為你好,讓你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最終的源頭不是等你找到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給父母養老嗎,父母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存在。世界上的父母都是,無不例外,好比說,那些人經常說,等兒女長大了,就享福了,這話沒毛病,體現出,兒女就是父母利用的對象。相當於一份保險,等到期了,就能享受待遇了。所以,我也不會讓自己成為父母的。
④ 我們為什麼做父母我們怎麼做父母我們為誰做父母
為什麼做父母呢,因為這個是要讓自己的下一代有生命的延續吧。怎麼做父母這個學問就太大了。
⑤ 我們應該怎麼做父母
我們應該要做那種非常有責任心的父母 這樣子的話才能夠教育好非常棒的小孩 不然的話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⑥ 我們該怎樣做父母
我覺得這個問題太泛了。
在撫養孩子方面,不僅要注重他的身體健康,還有心理健康,還要兼顧學習,德智體美勞,很多父母都是沒有仔細研究過如何撫養孩子,就匆匆忙忙當了爸爸媽媽,然後忙手忙腳的照顧孩子。
比較簡單地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不聽他的意見,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覺得是你生得他、你養得他,就有權力控制他的一切;不要隨意打罵孩子,心靈比較脆弱的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比較叛逆的可能你越打罵他越會逆反;父母也要做孩子的榜樣,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最初都是跟我們學得,所以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臟話;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的過分溺愛會使孩子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很多人都說這是比較棘手難辦的事情。作為父母要跳出懼怕的心理狀態,要嘗試觀察孩子形成這類習慣的思維模式的原因,要耐心的對孩子進行教導,循循善誘,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習慣是不正確的,逐漸養成一個好習慣。尤其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因孩子做的不夠好,就肆意責罵他們,這是不利於孩子心理發展的。
除了這些還要在教育方面上點心培養孩子。早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也不要過早的去教孩子學一些東西,要在適當的年齡去教學,比如說教孩子學習漢字,有的人會吹噓自己孩子2歲就認識多少字,這樣過早的學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最佳的識字敏感期是3—6歲,家長要在這時候教孩子學習漢字最好了,可以在手機上下一個貓。小。帥的學習漢字的軟體,親測好用,孩子非常喜歡這種邊學邊玩的學習方式,而且還能聽童話故事,激發了他對漢字的喜愛。現在小傢伙每天都能學十幾個字,在街上看到不認識的也會主動問我讀什麼。
⑦ 今天的我們怎樣做父母
一、關心孩子,愛孩子
愛是人類的無性,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愛,同時也向別人付出自己的愛。在所有的愛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自然的,也是最為牢固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令孩子感到『快樂,感到安全,同時也培養、引導著孩子愛別人的天性。一個沐浴著父母真誠的愛的孩子,一個熱愛父母,也對別人抱有愛心的孩子,永遠不會悲觀;不會覺得孤獨,不會寂寞、傍徨,他們將會適應社會、適應人際間的交往,他們能造就和諧快樂的氣氛,給家庭帶來幸福。
所謂父母對孩子的真愛,必須符合以下的原則:
首先,不論在任何時間都要始終不渝地關心孩子的成長,關心孩子的健康、情緒、精神。不論你是得意還是失意,是躊躇滿志還是焦頭爛額,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得堅持對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你在關心他。支持他,你是他堅實的後盾,無論發生什麼情況,你都不會改變對他的愛,更不會遺棄他。
其次,注意觀察孩子的表情、行為。認真及時地發現、解答孩子的困惑與疑難,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參與分享他們的快樂。對於歡快中的孩子,父母盡量避免干預,對於傷心的孩子,您絕不可掉以輕心,即使他一時不願傾訴,等他平靜下來,仍要與他交談。傷心的孩子最渴望愛。
再次,真正的愛不是無原則的愛。對孩子的
教育固然應以鼓勵、表揚為主,但應該批評的地方必須批評,只要你說明批評的理由,把握好批評的尺寸與份量,孩子是會接受的。不顧原則無條件的愛不是真愛只是「溺愛」,過分的關心,過分的保護都屬此類。
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說到父母要愛孩子,許多人都會齊聲贊同,可要他們去了解、理解並尊重孩子,有些人就會不以為然,「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什麼」,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只是等待父母、老師去灌輸知識、經驗的空殼。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以及隨著環境的變化,他的生理、心理、愛好、需要都有顯著的不同與差別。不了解這些,父母的愛多少有點盲目性。有時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孩子的童年期,他的一切行為中最為強烈的動機就是尋求歸屬感、安全感。像幼嬰哭鬧的時候,只要抱起他,讓他垂直地伏在胸前,他便會安靜下來。這是因為當幼嬰被母親抱起擁在胸前時,母嬰之間建立了一種「胸對胸」的接觸。這是人類所有身體接觸中,最具安撫功能的一種。其次,幼嬰在未能蹲坐或直立步行之前,對於「空間」的感覺限於平卧的平面。一旦身體在直立狀態下,幼嬰本能地對四周的環境作出更敏銳的注視及留意。他們之所以變得安靜,是由於整個精神都集中於適應「直立」位置帶來的新奇經驗。這個時期,孩子渴望父母時時在身旁。
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12歲~18歲),特別是在十四歲後,與父母的關系發生變化,進入所謂的「對抗期」,他們不願聽父母的囑咐、告誡,不願與父母在一起,而喜歡與同學、與朋友相處。這是因為孩子在同伴之間感覺輕松、自由,相互之間可以進行平等的交往;可以一塊去探索、嘗試未知的世界;還可以在遇到麻煩時獲得及時的支持。這樣的階段,父母應及時地變化對待孩子的方式,不是予以各式各樣的限制,而應鼓勵孩子發展獨立性,幫助他結交品行好的朋友,給他自由活動的時間、空間。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行為在大人看來經常顯得幼稚可笑,但是它們與孩子的年齡、意識、思維的發展階段是吻合的。他是一個獨立的人,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個性、興趣、需求及其感情表達方式,同時根據孩子的特點、條件予以恰當的指導、引導。當與孩子發生沖突的時候,父母不可搞一言堂,只是自己發布命令,不讓孩子表達他的意見。正確的做法應是在作出判斷前,先讓孩子表明自己的想法、理由,然後再與孩子商討合理的解決辦法。只有了解、理解、尊重孩子,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才能建立堅實的基礎,才能使教育孩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⑧ 我們怎樣做父母
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就比較多了,也比較大了。必須要有責任感。必須要言傳身教。嗯,父母對孩子影響很大的。
⑨ 我們為什麼做父母我們怎樣做父母我們為了誰做父母
我們做父母是為了感受不一樣的人生。如果不做,父母就感受不到有孩子的快樂。
⑩ 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
今天做父母和從前我們的父母是不一樣的,從前的父母,只怪王寶,而現在我們做父母不在王寶上做文章,而是望子成龍,把孩子教育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樣對孩子是有很大好處的,不僅要求孩子有吃好喝好,而且要求孩子各方面都有做的出眾,並且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特別是一些品德方面的事情,更是要讓孩子做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