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父母要怎麼營造,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幸福感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心所在,對於父母來說,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想要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光是一味的報以希望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的成長變得更加的積極。
要知道,人生的發展方向是有很多樣的,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唯一的。如果孩子沒能在一個優秀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話,那麼孩子的人生也將受到影響,尤其是家庭幸福感,對於孩子來說,可是非常的關鍵的。
父母三觀積極向上
父母的三觀會直接的影響到孩子的三觀形成,如果說父母能夠有一個合理正確的三觀,那麼相信這樣的家庭也能夠給孩子一個更加光明和積極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希望各位父母能夠明白這一點,並且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打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
❷ 父母如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引言:讓孩子擁有幸福的技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多多進行正向的語言教育,可以通過一些肯定鼓勵贊美的方式,能夠提升孩子的幸福感,在家庭教育當中不要總是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也不要總是說教和命令。少用一些否定性的語言,可以多用一些肯定性的語言,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也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家長心目當中是優秀的。父親也要多跟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因為父親對於孩子成長道路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在跟父親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是能夠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有自信,也會讓他變得更加聰明,情商更高。
最後家長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物質條件上的滿足,就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父母做到高質量的陪伴,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樣才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
❸ 父母怎樣愛孩子
真愛孩子的人,一定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具體怎麼做,我說一說我的經驗供參考。要有三點,其 一,捨得花時間和孩子游戲、閑談、共度時光,讓孩子經常享受到活生生的親情。其 二,盡力抵制應試教育體制的危害,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長。其 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精神,不是給孩子准備好一個現成的未來,而是使孩子將來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 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個靈魂,亦即一個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的個體。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時候就應該這樣,我們無法劃出一個界限,說一個人的人格是從幾歲開始形成的,實際上這個過程伴隨著心智的覺醒早就開始了,在一兩歲時已初露端倪。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教養,愛就是去了風格,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 任何一個孩子都絕不會因為被愛得太多而變壞。相反,得到的愛越多,就一定會變得越好。當然,我說的「愛」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之類。但是,不管怎麼界定,基本的內涵不容懷疑,就是一種傾注全部感情的關心、愛護、鼓勵、欣賞、理解和尊重。只要是這樣,就怎麼愛也不過分,怎麼愛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中國人總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稱贊孩子時也多用這個「乖」字。「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乖順,就是溫良、聽話,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機敏,把這兩個含義統一起來就比較全面了。不過,這兩個含義也可以從壞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順是循規蹈矩,乖巧是察言觀色,二者的結合就令人討厭了。 仔細分析起來,孩子真正可愛的和值得鼓勵的「乖」,其實把包含了三個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關心和體察他人的感受,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達理,就是講道理,懂道理這是理解力是智慧。三是在通情達理的基礎上,能夠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這是自製力,是節制。所以「乖」應該是善良、聰慧、節制這三種積極品質的綜合表現。倘若抽取這些品質,只要求孩子盲目的聽話,訓練出來的就不是通情達理的乖孩子,而是逆來順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壞孩子了。 親子之愛是愛的課堂,不但對孩子是如此,對父母也是如此。 黑格爾說:「通過對孩子的愛,母親愛她的丈夫,父親愛他的妻子,雙方都在孩子身上使各自的愛得以客觀化。」泰戈爾也說:「我的孩子,讓他們愛你,因此他們能夠相愛。」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體之愛的產物,更是彼此的心靈之愛的載體,通過愛孩子,這種愛才不是飄著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獲得了穩固的基礎。請注意,這兩位賢哲都認為,對孩子的愛是實現男女之間超越於肉體的愛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對此也深信不疑,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過愛孩子,我們才領悟到了愛的無私之本質,從而真正學會了愛。 如果說,生命早期的精彩紛呈對於做父母的是寶貴財富,那麼,對於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渾然無知,尚不懂得欣賞和收藏它們,而到了懂得的年紀,它們早已散失在時光中了。為孩子保住這一份財富,這只能是父母的責任。孩子長大後,把一份他的孩提時代的完整記錄交到他的手上,他會多麼欣喜啊。這是真正的物價之寶,天下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比這更貴重的了。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長相當可憐,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僕、下屬,始終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處的位置。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讓孩子也肯把自己當朋友更難。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瞞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話,最不想說的也是父母。 有一些正經的父母,自己十分無趣,看見孩子調皮就加以責罰,聽見孩子的有趣話語也無動於衷,我真為他們的孩子感到冤枉。在乾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過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悶屋中,孩子的靈性笑聲過早的暗啞了,如果一個孩子天賦正常卻不會幽默,責任一定在大人。 現在有一些父親或母親以自己的孩子為題材寫書,寫的是他們很特別的育兒經歷。他們有宏大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從零歲開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終於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在我為女兒寫的書里,沒有一丁點兒這樣的東西。事實上,我也不是這種目光遠大,心思縝密的家長,而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罷了。對於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的生長,絲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圖。 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從不作具體的規劃,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讓他成為一個心身健康、心智優秀的人。給孩子規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將來具體的職業路徑,是一種誤導。我只關心一件事,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自由地生長。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他將來做什麼,到時候他自己會做出最好的決定,比我們現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許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長大,我相反,多麼願意孩子的童年時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留戀這樣的一種天然的可愛,這樣的一種純粹的親情,這樣的一種簡單的幸福。在時間的洶涌波濤上,我留戀一滴晶瑩的水珠。 然而,一切皆逝,無物長存,我應該和能夠做到的是,再另一種形式中守護這些珍貴的價值。我不是指寫作,寫作是容易的,難的是生活本身。我願意孩子在因閱歷和教養而成熟以後依然天真。我願我們的親情歷盡歲月的磨難始終純粹。我願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蝕永遠簡單。
❹ #父母怎樣做可以讓孩子有強烈的幸福感
先學會當「父母」,自然能給孩子「幸福感」。
幸福不僅是一時,要給就給一世!
常識、民俗、家規、自我保護、自我節制,要趁孩子3歲前就開始教。淺顯的法律、交通法規、垃圾分類等,幼兒園開始就要牢記。
對於家庭內的抉擇,也聽聽孩子們的意見,接受要給予贊同,不接受要給出理由。可以舉手錶決,也可以匿名投票,甚至抓鬮。不要無視孩子的參與權,不要浪費了學會「選擇」的機會。
對於孩子的要求,詳細解說合理合法的利弊再決定,孩子聽不聽得懂都要說。
對於孩子的無理取鬧,請不要考慮自己的面子問題,給予訓斥和教導要及時,但請考慮地點、場合與措辭。過了時間點,孩子既聽不進去也記不住。
家長要會聽懂哭聲再做反應,反應過度就會被孩子用哭作為要挾的手段。比如飢餓、大小便、身體不適、求關注等,此處重點是求關注……
孩子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動手就不要插手。摔了跤才知道怎麼保持平衡,吃了虧才能長記性。家長等收到求助再給予幫助,而不是代勞。手把手的教與口頭的建議,比越俎代庖好得多。
孩子想找家長說話,盡量看著對方的眼睛,仔細聽,心平氣和的發表反饋。好事跟著一起開心,壞事跟著一起面對。不然將來孩子有事要找人商量,絕不會先找家長。真的出了事,家人反而是最晚知道的。
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別人,特別是家人的壞話、嚼舌根、傳瞎話等。也不要讓孩子轉達抱怨和投訴。孩子爆粗口或言語不當,要及時指出,但要慎用打罵懲罰。
為孩子買的東西,無論是衣物尿片還是玩具書籍,甚至課外培訓。請不要相信朋友圈和網路。問問身邊有同年齡段孩子的親戚和朋友,再親自試用一下。雖然眼見不一定為實,但總強過吹噓誇大的廣告和軟文。
素質教育要適量,貪多嚼不爛,面廣藝不精。
棍棒教育要適度,把道理說完了再動手。
家長言出必行,孩子有樣學樣。
給予孩子足夠的獨處空間和時間。自主、自理、自立,很難教出來,都是被逼出來的。
給孩子零用錢可以,金額再議,但是要讓孩子自己做流水賬。月底親口解釋支出賬目。提交下月預算,然後家人一起商量撥給額度。
就算離了婚,家散了,愛不減。不用強裝圓滿,不要貌合神離,該離就離。不要拿孩子當借口,不要拿孩子當分家產的籌碼,甚至以拒絕會面當做懲罰對方的手段。
創造一切機會,陪伴孩子長大!
❺ 想要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父母怎樣做才使正確的呢
在孩子漫長的一生中,最彌足珍貴的禮物就是來自父母的愛。愛能讓人充滿勇氣,抵禦一切困境;愛能夠照亮黑暗,讓一切變得溫暖。想讓孩子真正幸福,不僅要給他足夠的愛,更要教會他如何去愛。
想要孩子獲得長久的幸福,智慧父母一定要做到下面4件事,快看看你做到了嗎?
4. 教孩子學會感恩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本能。但怎麼愛,是父母的智慧。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愛,還要學會感恩。因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真正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
學會感恩,孩子才能明確責任與擔當,體味真情、感受幸福。
家長要引導孩子參與到感恩的行動中來,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中互道感謝,到幫媽媽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幫爸爸捶捶肩膀,日常的小事中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真正的愛是給予、是引導。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他們感受愛、付出愛。這樣在以後的生活中,他們也能夠感受到別人的付出和愛,內心才會知足;才會懂得只有對他人也付出愛,才會獲得相應的需要、感激和贊美。
❻ 《父母怎樣愛孩子》
很喜歡周國平先生的文字,建議學員們都能讀讀周國平先生的文章和著作。 今天早上起來,我用一個清晨的時光把周國平先生的文章逐字敲擊到電腦上,我太喜歡這篇文章了,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篇文章值得家長們讀個幾十遍,同時不斷的拿出來思考思考。 周國平先生說自己不是什麼「教子專家」,實在是太謙虛了,一個每天不斷思考人生哲學的哲學家和一個每天不斷書寫人生感悟的著名作家說自己不是「教子專家」,那還有什麼人敢說自己是「教子專家」,周先生的這份平和、謙虛彰顯著人性的光輝。而這一篇《父母怎麼愛孩子》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典範文章。 我這一生都不會成為「教育專家」,即使很多媒體和很多人都這樣稱呼我,而我內心一再的告誡自己,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眾多先賢和大師面前,我只能感到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我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當做一種修行,目的就是通過做這些事情能夠一生追求「明明德、親民和止於至善」,僅此而已。 實際上,我剛從事這個行業的時候,根本不是這個想法: 最初,覺得這是個商機,通過幫助家庭幸福可以成就一個商業的帝國; 然後,找到很多專家想把他們的知識包裝起來,利用他們的知識去實現我自己的商業理想,和各種專家接觸的時候,他們的知識和人格點亮了我的智慧,讓我慢慢發生著改變,因此從我的理論裡面大家可以看到至少有十幾位專家的影子,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滋養為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商業帝國漸漸消失,自我修行之路漸漸成形。 之後,直到我通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之後,我發現我要做他們這樣的人,他們高尚的人格和人性的偉大為了指引了人生的方向,直到我讀了孔子和老子之後,我發現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哲學意義,我漸漸扔掉了自己的全部商業追求,從事了一份教育的事業,享受著一生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是教育改變了我的人生,回憶8年走過來的路,我在教育行業中只做了三件事,其一,不斷和先賢和前輩學習;其二,不斷地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自己身上;其三,用我的專業「物理學、數學建模、工程學原理」重新解構先賢和前輩們的知識,用老百姓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而已。我從來都沒有創新過知識,我創新的是知識的排列順序和知識的傳播方式而已。 不是「家」而是「匠」! 周國平先生是教育「家」,我充其到最後只不過是「匠」! 文:周國平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愛孩子的,但是,怎樣才是真愛孩子,卻大可商榷。現在普遍方式是,物質上無微不至,功課上步步緊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來。這樣做不但不是愛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愛孩子的人,一定會努力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此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具體怎麼做,我說一說我的經驗供參考。要有三點,其一,捨得花時間和孩子游戲、閑談、共度時光,讓孩子經常享受到活生生的親情。其二,盡力抵制應試教育體制的危害,保護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長。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精神,不是給孩子准備好一個現成的未來,而是使孩子將來既能自己去爭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難。 我肯定不是什麼教子專家,只不過是一個愛孩子的父親而已。既然愛,就要做到兩點,一是讓孩子現在快樂,二是讓孩子未來幸福。在今天,做到這兩點的關鍵是抵禦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給孩子提供一個得以盡可能健康生長的小環境。 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孩子,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個靈魂,亦即一個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的個體。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時候就應該這樣,我們無法劃出一個界限,說一個人的人格是從幾歲開始形成的,實際上這個過程伴隨著心智的覺醒早就開始了,在一兩歲時已初露端倪。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而如果沒有教養,愛就是去了風格,僅僅停留在動物性的水準上。 任何一個孩子都絕不會因為被愛得太多而變壞。相反,得到的愛越多,就一定會變得越好。當然,我說的「愛」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之類。但是,不管怎麼界定,基本的內涵不容懷疑,就是一種傾注全部感情的關心、愛護、鼓勵、欣賞、理解和尊重。只要是這樣,就怎麼愛也不過分,怎麼愛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沒有孩子的時候,生活多麼艱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做父母的總想為孩子爭取好一些的生活條件。一個人無論怎麼清高,在這一點上都不能免俗,我認為也是最可理解的。 中國人總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稱贊孩子時也多用這個「乖」字。「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乖順,就是溫良、聽話,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機敏,把這兩個含義統一起來就比較全面了。不過,這兩個含義也可以從壞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順是循規蹈矩,乖巧是察言觀色,二者的結合就令人討厭了。 仔細分析起來,孩子真正可愛的和值得鼓勵的「乖」,其實把包含了三個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關心和體察他人的感受,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達理,就是講道理,懂道理這是理解力是智慧。三是在通情達理的基礎上,能夠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這是自製力,是節制。所以「乖」應該是善良、聰慧、節制這三種積極品質的綜合表現。倘若抽取這些品質,只要求孩子盲目的聽話,訓練出來的就不是通情達理的乖孩子,而是逆來順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陽奉陰違的壞孩子了。 親子之愛是愛的課堂,不但對孩子是如此,對父母也是如此。 黑格爾說:「通過對孩子的愛,母親愛她的丈夫,父親愛他的妻子,雙方都在孩子身上使各自的愛得以客觀化。」泰戈爾也說:「我的孩子,讓他們愛你,因此他們能夠相愛。」 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體之愛的產物,更是彼此的心靈之愛的載體,通過愛孩子,這種愛才不是飄著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獲得了穩固的基礎。請注意,這兩位賢哲都認為,對孩子的愛是實現男女之間超越於肉體的愛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對此也深信不疑,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過愛孩子,我們才領悟到了愛的無私之本質,從而真正學會了愛。 如果說,生命早期的精彩紛呈對於做父母的是寶貴財富,那麼,對於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渾然無知,尚不懂得欣賞和收藏它們,而到了懂得的年紀,它們早已散失在時光中了。為孩子保住這一份財富,這只能是父母的責任。孩子長大後,把一份他的孩提時代的完整記錄交到他的手上,他會多麼欣喜啊。這是真正的物價之寶,天下父母能夠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比這更貴重的了。 做家長的最高境界是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家長相當可憐,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僕、下屬,始終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處的位置。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讓孩子也肯把自己當朋友更難。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瞞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話,最不想說的也是父母。 有一些正經的父母,自己十分無趣,看見孩子調皮就加以責罰,聽見孩子的有趣話語也無動於衷,我真為他們的孩子感到冤枉。在乾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過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悶屋中,孩子的靈性笑聲過早的暗啞了,如果一個孩子天賦正常卻不會幽默,責任一定在大人。 現在有一些父親或母親以自己的孩子為題材寫書,寫的是他們很特別的育兒經歷。他們有宏大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從零歲開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終於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在我為女兒寫的書里,沒有一丁點兒這樣的東西。事實上,我也不是這種目光遠大,心思縝密的家長,而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罷了。對於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的生長,絲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圖。 對於孩子的未來,我從不作具體的規劃,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讓他成為一個心身健康、心智優秀的人。給孩子規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將來具體的職業路徑,是一種誤導。我只關心一件事,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能夠快樂、健康、自由地生長。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他將來做什麼,到時候他自己會做出最好的決定,比我們現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許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長大,我相反,多麼願意孩子的童年時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留戀這樣的一種天然的可愛,這樣的一種純粹的親情,這樣的一種簡單的幸福。在時間的洶涌波濤上,我留戀一滴晶瑩的水珠。 然而,一切皆逝,無物長存,我應該和能夠做到的是,再另一種形式中守護這些珍貴的價值。我不是指寫作,寫作是容易的,難的是生活本身。我願意孩子在因閱歷和教養而成熟以後依然天真。我願我們的親情歷盡歲月的磨難始終純粹。
❼ 作為父母你怎樣使孩子幸福
幸福不是毛毛雨,也不靠父母短暫的恩施。
要使孩子幸福,不是靠物質、靠溺愛,那隻是一時的,而且是會適得其反的。
因為最終孩子(2.5歲開始上幼兒園)要進入社會的,而社會是沒有像父母那樣的物質和溺愛來對待他的。
幸福,其實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知足。而且旁人的感覺是沒有用的,關鍵是孩子自己的感覺。
要能感覺到幸福:
一是靠教育,從小要懂得懂得感恩和知足,不能在享受上攀比,那是沒有底的,一旦形成,那就終身不會有幸福。
二是要培養,從很小的時候起,就要培養孩子的自強、自尊和自愛,學會動手。能自己為自己造福,那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真正的幸福。
當然,現在的市場經濟社會,競爭激烈、物慾橫流,一切為了最大的經濟利益,許多商家、許多學校拚命鼓吹所謂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會跟著世俗的輿論而左右,買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小學給孩子,簡單的認為錢能買得來孩子的幸福。其實,錢只能買到物質享受,絕買不來幸福。
不信,你去問問貴族學校的孩子,能有幾個會說自己是幸福的?
當孩子有了樂觀向上、陽光朝氣的性格,有著優修的品行和積極的思維方式的時候,加上有父母的溫暖和支持,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感到幸福已經在他的身邊了。
❽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
一個家庭的完整和溫馨
就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的
孩子需要是愛和安全。
❾ 聰明的家長都是怎樣培養出幸福孩子的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幸福的孩子,一定要做到3點,早看早受益!
3、最好的家教是夫妻恩愛
一個甜蜜溫馨的家庭,可以讓孩子從小沐浴在愛與關懷之中,從而變得積極、陽光、正向,進而把自己的感受也投注到其他人身上,散發無窮的正能量。
而一個冷漠消極的家庭,會營造一種冰冷、缺乏生機的氛圍,抑制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擔或扭曲,讓孩子變得自閉、沉悶、孤僻、負能量纏身……
所以,教育家杜威說:“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個人的聲明成長中,沒有比家長更重要的老師。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愛。”
其實孩子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顆有靈魂的種子,他/她在努力長成自己的樣子!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給予孩子最適當的環境和條件,遠遠的看看他們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快樂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