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父母的房子,可以用很低的價格賣給孩子嗎
可以的,協商一致即可。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因此,如果這房子的權利人是父母,父母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處分該房屋。
父母將房產賣給子女的具體流程:
先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當地房地產交易中心可買到),在合同裡面都寫明雙方的約定,比如怎麼付款,分幾次付款,一般都是簽了買賣合同首付3成,然後去房地產交易中心過戶,過戶當日付6成,等拿到產證後給他最後的1成。(當然父母與子女肯定是不用給錢的,只是買賣合同是必須要的)。
過戶的手續不復雜,只要雙方的身份證原件以及復印件、戶口本、結婚證、稅費繳納憑證、合同還有房產證,就可以去過戶了。雙方當事人一定都要到場,要簽字,如一方不去的話要去公證處作委託的。
一次性付款就是在時間上比貸款要快1個月,其他無分別,總的時間是,簽好合同當天就可以去過戶(帶齊資料),過戶好後20個工作日拿到新的產證。
⑵ 父母房產怎麼給子女最劃算千萬別花冤枉錢
作為固定資產,房子是很多家庭傾注了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心血而購買的,而越來越多的房產在老一代人去世後也面臨房產轉讓的問題。那麼,父母的房產怎麼給子女最劃算?繼承、買賣和贈與三種子女取得父母房產途徑,需要哪些費用和手續?房子過戶後想要再賣出,又是哪種過戶方式要交稅最多?
繼承成本最低,但手續繁多
按照法律規定,繼承分為兩種,一種是法定繼承,一種是遺囑繼承。法定繼承意味房屋產權人只有一個子女,那麼產權人去世後自然繼承給下一代。但如果房屋產權人有兩個或以上子女,那就需要立遺囑明確房產由哪個子女來繼承,或者其他兄弟姐妹放棄自己的繼承權,才能由其中一個子女單獨享受繼承權。
優勢:子女以繼承的方式獲得父母的房屋,只需要支付公證費和工本費,沒有營業稅、個稅和契稅。
劣勢:
1、採用繼承過戶房產,繼承人需要辦理各種證明,期間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繼承人日後出售此房時,將被徵收20%個稅,如果房產證年滿5年且是唯一住房,可免徵個稅。
繼承公證費和房屋評估費是繼承過戶中兩項最大的成本。
繼承權公證費用主要按照繼承人所繼承的房地產的估價2%來徵收,最低不低於200元。對於父母明顯房產的價值,並非自己說了算,需經過具有相應資質的評估機構根據當前市場行情進行評估而定。通常情況下,評估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不大,所以該費用可基本確定為按市場價2%來收取。
此外,繼承過戶時應承擔過戶稅費,根據房屋評估價收取0.055%的合同印花稅,同時還有收取登記費和權證印花稅等,後兩項費用極地,可忽略不計。
贈與更自由,無需公正
房產贈與,是指一方當事人自願將自己的私有房產無償給予另一方擁有,對方當事人也願意接受的行為。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親屬或朋友之間。除了配偶、子女之外的其他親人,都不能採用繼承的方式,只能選擇贈與或買賣過戶。
房地產價值評估費用按照階梯式收費,按房產評估價的0.01%-0.5%不等。當然,評估價格越高部分,收費標准越低。
優勢:房屋產權人可以自主進行選擇,把房屋贈與任何一人,贈與無需公正。
劣勢:受贈人出售此房時,將被徵收20%個稅。如果房產證年滿5年且是唯一住房,可免徵個稅。其中,稅費收費標准為3%,個人名下的居住類房屋不收房產評估費用,非居類房屋需要收房產評估費用。
房產評估費一百萬以內按千分之五收費,一百萬以上的按千分之三收費,比如200萬的評估價,評估費就是8000(計算方式為:第一個100萬交5000,第二個100萬交3000).
買賣較為利索,稅費繳納較多
房屋買賣是指房屋所有權人將自己名下的房產買賣給他人的法律行為。在買賣方式的過戶中,不同的情況,費用也是不同的。
優勢:最常見的過戶方式,無需太多繁瑣的手續,操作便捷,安全省心。
劣勢:買賣過戶,需繳納較多的稅費,造成額外的經濟支出。
父母將房子「賣給」子女,與普通的交易方式完全相同,並無明顯區別,交易過程中所產生的稅費也與普通房產買賣方式毫無二致。房產買賣承擔稅費最高的形式為該房產購買時間不滿2年,且子女名下已有房產,那麼,交易雙方需要承擔2%的契稅、5%的增值稅以及全額1%的個人所得稅。
同樣一套房子、權利人人數、產證年份、房屋價格、份額比例,都會影響轉讓的選擇方式。繼承、買賣轉讓、贈與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建議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
⑶ 父母房子賣給子女可以按房產原價嗎
父母房子可以按房產原價賣給子女的。這個沒有什麼問題。
但如果這樣做會引發稅務和其他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1、從房地產的角度來說,子女可以任何價格把房子賣給子女。但如果此舉是用來避免贈與稅,就會白忙活一場。稅局會把房子的現在的公平市價和原售價之間的差額視為贈與,因此子女仍然需要在按贈與稅表申報。比如如果此房子值20萬元,原價是5萬,那麼15萬元的差額就被視為贈與。
2、子女以原價5萬得到該房產,如果子女馬上以20萬元價格的市值轉賣,就需要為15萬元付資本利得稅,有個例外情況是,如果子女住在房子至少兩年,這這樣轉賣時的利潤就不需要付稅
(3)購買父母房子價格寫多少合適呢擴展閱讀
房屋過戶分為繼承過戶,轉讓過戶,二手房過戶以及商品房過戶
繼承過戶
流程
一、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要到被繼承人戶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銷戶籍,辦理死亡證明;
二、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要到區或市公證處(原外銷商品房到市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房產繼承分兩種:一是遺囑繼承,二是法定繼承。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1、被繼承人死亡證明;
2、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需要該套房屋的產權證明或其他憑證;
3、戶口簿或其他可以證明被繼承人與法定繼承人的親屬關系的證明文件;
4、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需要繼承人的身份證件;
三、辦理房屋過戶登記,申請人是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
申請人應當向登記機構提交下列文件:《房地產登記申請書》(原件)、身份證明(復印件)、房地產權證書(原件)、 繼承權公證文書或者遺囑公證書和接受遺贈公證書(原件) 契稅完稅憑證(原件)。
四、遺贈和法定繼承、遺囑繼承不同,需要支付稅收。
房屋轉讓過戶
規定:
投入使用的房地產買賣雙方,應當簽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文本可以使用房屋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示範文本,也可使用自製合同。使用自製合同的,當事人在過戶申請前應委託經市房地局認定的法律服務機構進行預審,法律服務機構對符合規定的自製合同,提出預審合格意見。
市、區、縣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受理過戶申請後,應對買賣雙方提供的申請過戶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內容如下:
一、當事人提供的材料是否合法、有效。
二、申請書填寫的內容與提供的材料是否一致、無誤。
三、房地產的權屬是否清楚,有無權屬糾紛或他項權利不清的現象,是否屬於《房地產轉讓辦法》規定不得轉讓的范圍。
四、受讓人按規定是否可以受讓該房地產。
五、買賣的房地產是否已設定抵押權。
六、買賣已出租的房地產,承租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七、買賣共有的房地產,共有人是否放棄優先購買權。
八、房地產交易管理機構認為應該審核的其他材料。
⑷ 父母的房產怎麼給子女才最劃算
作為主要固定財產,房子是很多家庭傾注了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心血而購買的,而越來越多的房產在老一代人去世之後也面臨房產轉讓的問題。
那麼,父母房產怎麼給子女最劃算?繼承、買賣和贈與三種子女取得父母房產途徑,各需要哪些費用和手續?房子過戶後想要再賣出去,又是哪種過戶方式要交的稅最多?今天小編就為您詳細分析,不懂的可得好好看看啦!
同樣一套房子、權利人人數、產證年份、房屋價格、份額比例,都會影響轉讓的選擇方式。
繼承、買賣轉讓、贈與三種方式也各有利弊,建議根據家庭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式。
繼承過戶方式
存在一些限制,在父母在世時是不能辦理的,只有等到父母去世後才能辦理房產繼承。如果考慮為孩子就近入學急於落戶而父母健在,則無法通過繼承這種方式來完成過戶,必須考慮買賣或者贈與方式。
買賣轉讓
這種過戶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可自行確定合同價的城市,由於稅費大幅降低,不失為一種上佳選擇。
但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政策影響, 近期隨著調控收緊,部分城市名下已經有兩套及以上住房的子女,則會受到現有調控政策限制而無法實現過戶,因此在無法通過繼承方式完成過戶的情況下,則只能 通過贈與方式了。
贈與方式
簡單便捷,而且所需承擔的費用也不是很高,這種方式也值得考慮。尤其是在限購的大背景下,部分沒有購房資格的外地人或者境外人士,可以 通過這種途徑完成過戶。
不過這種方式只適合考慮將房產留作自用或長期出租,而如果今後要出售,這種方式就不太適合了,未來所需面對的高額稅費將會是一個不 小的負擔。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12-0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⑸ 我買父親的房子、價值30萬。需要多少稅
房屋繼承遺產稅
費用
1、繼承權公證費用;
繼承權公證費按照繼承人所繼承的房地產的評估價的2%來收取,最低不低於200 元。
2、房地產價值評估費用;
根據滬價房(1996)第088號文評估費用根據房地產價值的高低不同採用差額定律累進方式來計算,
房地產價格總額(萬元) 累進計費率‰
100以下(含100) 5
101以上至1000部分 2.5
1001以上至2000部分 1.5
2001以上至5000部分 0.8
5001以上至8000部分 0.4
8001以上至10000部分 0.2
10000以上部分 0.1
3、房地產繼承過戶稅費。
由房屋評估價0.05%的合同印花稅、100元的登記費、5元的權證印花稅組成。
1)繼承(直系親屬):(不納入限購)
營業稅:證過5年可免徵(未滿可在檔案館調前證是否過5年)
未過5年:估價×5.6%
個稅:證過5年且唯一住房可免徵(未滿可在檔案館調前證是否過5年)
未過5年估價×1%
2)遺贈(非直系親屬):(納入限購)
營業稅:證過5年可免徵
未過5年估價×5.6%
個稅:證過5年且唯一住房可免徵
未過5年估[2] 價×1%
說明:繼承房產過戶的權屬來源如果寫為「繼承、贈與」的是按贈與的方法計稅。
4、契稅
法定繼承人繼承房地產,免契稅,對非法定繼承人根據遺囑承受土地、房屋權屬的,需要繳納契稅1.5%。
如一套100萬的房子辦理繼承過戶,要承擔5000元的房屋評估費用+2萬元的公證費用+500元合同印花稅+100元的登記費+5元的權證印花稅=25605元,費用可觀,所以有的人在購買房地產的時候直接將房屋登記在子女名下。
但如果雙方申報的房屋價值符合市場價的,一般可以免掉評估費用、而且公證費用如果只公證簽名的,僅需要數百元,這樣費用就大大的節省了。
⑹ 買父母的房子,交易價格是否必須按市價
您好,根據廣州市2017年3月17日的樓市政策,廣州市戶籍家庭在限購城區只能購買兩套住房,在增城、從化城區不限購。因此,要看您父母的房子在哪裡,如果是在限購城區,您需要先賣掉一套才能購買。直系親屬房產買賣,價格可以低於市場價,但是具體價格多少房管局有核算部門核算,建議您咨詢房屋所在地的房管局工作人員。
⑺ 房產過戶成交價格寫多少都可以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35條規定國家實行房地產成交價格申報制度。房地產權利人轉讓房地產,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如實申報成交價,不得瞞報或者作不實的申報。
贈與主要費用 個稅+契稅+公證費,如果以贈與方式過戶,是沒有營業稅的,但因為贈與是被認為無償受贈的行為,所以需要受贈人繳納個人所得稅。
同時還需要契稅和贈與公證費,這些費用要遠遠高於買賣過戶的稅費。不過,對於贈與的房產,銀行一般會認定受贈方免費接受贈與的行為,沒有實際交易產生,因此受贈房屋不能辦理按揭貸款。
徵收方法:
按照基準稅率徵收交易總額的3%,若買方是首次購買面積不足90平的普通住宅繳納交易總額的1%,若買方首次購買面積超過90平(包含90平)的普通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1.5%。
首次購買和普通住宅同時具備才可以享受優惠,契稅的優惠是以個人計算的,只要是首次繳契稅都可以享受優惠。若買方購買的房產是非普通住宅或者是非住宅則繳納交易總額的3%。
測繪費1.36元/平米,總額=1.36元/平米*實際測繪面積 (08年4月後新政策房改房測繪費標准:面積75平米以下收200元,75平米以上144平米以下收300元,144平米以上收400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房產過戶
⑻ 父母房子怎麼給子女最劃算
父母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有三種方式,分別為贈與、買賣和繼承。辦理房產過戶手續都需要繳納相關費用,那麼,哪種最省錢最劃算呢?
結論是:理論上贈與最省錢,實際上買賣最劃算!
先說贈與。
父母將房產贈與給子女屬於直系親屬間的贈與行為,因此無論贈與房屋的面積大小,購買時間的長短,都需要繳納國土局評估價值3%的契稅。
再說買賣。
買賣過戶是房產交易中最常見的形式,就目前政策而言涉及到三個稅種,即契稅、個稅、增值稅。
契稅是由購房者繳納,具體分為兩種情況:(1)房產面積在90平米以下的,契稅為國土局評估價的1%;
(2)房產面積在90平米以上的,契稅為房屋評估價的1.5%。
(3)如果購房者名下已有一套房產,而交易的房屋屬於第二套房產的話,則不論面積大小,契稅均為國土局評估價的3%。
個稅是由售房者繳納,一般是國土局評估價的1%。
(1)如果售房者所售房屋已滿五年,並且是家庭的唯一房產,則不需要繳納個稅;
(2)如果未滿五年或該房產系售房者的非首套房,則需要繳納1%的個稅。
增值稅同樣是由售房者繳納。
如果售房者所售房屋的房產證未滿兩年,則需要繳納增值稅,稅費是國土局評估價的5.6%;
三說繼承。
繼承是不需要繳納任何稅的,憑遺囑辦理繼承權公證,憑繼承權公證書到房管局更名即可。補充一句,目前,繼承是否必須有繼承權公正一事頗有爭議,部分法院已有成功案例,繼承權公證書已非必須!
但房屋繼承有四個限制條件:
第一,需要證明自己有權繼承房屋,即屬於法定繼承人或遺囑繼承人之列。
第二,需要證明該房產系被繼承人生前的個人財產。
第三,需所有繼承人一致同意。
第四,繼承需在被繼承人去世後才發生法律效力。
通過以上對三種房產過戶方式的對比介紹,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三種過戶方式之中,因繼承過戶只需繳納公證費,其他稅費全免,故繼承過戶是三種方式中最省錢的方式。但由於繼承需在父母一方去世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故需要特別的前提條件。
2.五年以內的房產贈與過戶更省錢:根據國家政策,父母將房產贈與子女是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只繳納公證費和契稅即可。
3.五年以上房產買賣過戶更省錢:根據國家政策,如房產購買已超過五年,則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只需交納契稅,比贈與過戶相比,少交公證費。
為什麼說買賣最劃算呢?因為國家稅務總局有明確規定: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房屋後,如再次轉讓該房屋,將以財產轉讓收入減去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基數的20%繳納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雖然贈與發生時所交納的稅費比其他方式較低,但後期房屋再次轉讓時,需要交納的稅費會更多。因此,現實生活中父母房屋想過戶給子女選擇贈與的形式並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