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和父母說話的態度有哪些

和父母說話的態度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11 05:26:43

❶ 跟父母說話要什麼態度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文化都以孝道為先,身為子女應該尊重父母,說話時更要語氣緩和,不可冷言相對。

❷ 該如何端正和父母說話的態度

父母畢竟是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貴人,我們正是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在跟父母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態度問題,無論父母是一個什麼樣的性格,你一定都要保持最謙虛的態度和最懂禮貌的態度。

❸ 與父母聊天的最好方式是怎樣的

放下手機。現在的很多人都是手機控,離不開手機,和父母在一起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學會改變,放下手機,找一些切入口,比如工作上面的開心事情,生活中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故事說給他們聽。

❹ 和父母談話的時候要該怎麼說話

父母是我們最親最近的人,是最疼愛我們的人,跟自己的父母說話還有什麼方式嗎?該咋說咋說了,父母不會計較我們,只要不是故意耍混,不尊敬,正常,自然的交流,實話實說就行了。

❺ 和父母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在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學會溝通。子女逐漸長大,一些對人生的了解便會日益深入,性格也逐漸形成,會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甚至有可能某些觀點與父母的發生沖突,這可能就是許多人所說的產生了「代溝」。這時,如果溝通不善,就會產生矛盾,矛盾過激甚至會產生不良後果。遇到這種情況,溝通就得佔主導地位。父母得積極了解子女的情緒和想法,子女也得體諒父母的關心。做好了這個過程,好的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家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有效的溝通就能更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有一位單親媽媽,含辛茹苦,在一家服裝廠做工,月入不過千圓。但兒子不爭氣,花錢大手大腳,並屢屢違反班級規定,累教難改。於是,老師找到學生,並沒有再批評他,而是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周日休息的時候,到她母親工作的車間去看一看,並陪母親共進午餐。起初,學生表現極不情願,但聽說老師要陪他前往時,他勉強答應還是獨自前往。周一,學生主動找老師談心,他說當看到母親在狹小陰暗的車間內,趕制服裝時,他的鼻子不禁酸了,眼淚欲奪眶而出;當母親看到他時,是何等的幸喜與激動。此後,這位同學加強了自控,變得懂事了,不但節約了很多,而且在校表現良好,不再使母親操心。一次,媽媽生病了,他半夜三點鍾,將母親背下7樓,送往醫院就醫。

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階段,內心逐漸產生一種要自己支配生活和學習的慾望,而父母則希望在各方面指導你們,所以,怎樣和父母溝通就成了一個問題。

與父母的交往

中學生要了解父母,關心父母,不要迴避父母。平時要與父母多溝通,讓父母知道你的想法。在溝通的過程中,要多觀察,多傾聽,注意溝通的方式,尊重父母。要學會換位思考,體會父母的愛子心情,用溫和、委婉的語氣表明自己的想法,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

1.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獨立,渴望重視,甚至挑戰父母權威;

2.父母還把中學生當小孩,不放心、嘮叨、責怪,於是矛盾產生了。

與父母產生代溝和矛盾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與父母的代溝和矛盾:

1.要走進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2.學會與父母溝通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通過溝通,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變父母的意見。

3.把握與父母溝通的要領: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關鍵。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溝通的結果是求同存異。

與父母交往的藝術:

1.贊賞父母,交往起來無煩惱;

2.認真聆聽,交往起來免誤會;

3.幫助父母,交往起來無障礙;

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原諒。

如何與父母溝通

在家庭中,子女與父母之間難免會有分歧,而且中學生與父母的分歧會更多一些。這其中,有生活方面的,如晚飯吃什麼菜呀,今天穿什麼衣服呀,房間怎麼布置呀等等;有學習方面的,如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方法的採用等等;還有思想認識方面的,如對某種社會現象的不同評價,對某部電視劇的不同看法等等。這些問題上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代中學生和父母的各種心態。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沒有父母的愛所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中學生渴望得到愛,更渴望得到理解、信任和尊重,可現實恰恰相反,一些父母在愛的旗幟下,不約而同的推行「專制」主義。於是,兩代人在愛與被愛之間發生了無休止的「戰爭」。誰也不會否認,目前我們這個社會有「代溝」存在,互相不能理解、不能溝通的家庭也很多,個別家庭的矛盾還挺尖銳。

有些中學生會抱怨:「爸爸根本不理解我,還要常常管著我。」「我和媽媽很難好好溝通,說不到兩句話就會吵架。」「媽媽不說話還好,若她說話我便會覺得很煩。」乍聽下來,好像兩代之間真的很難去互相了解,有的父母是願意和子女溝通的,所以他們會去參加講座、閱讀書報,有機會時更會與其他父母交流管教心得和溝通秘技等,但為人子女的你們,相信亦不會只想和父母「一句起,兩句止」,若期望父母單方面改變以往的溝通方式,何不自己亦去多做一些呢?

相信下面的方法會對中學生有很大的用處。溝通是讓彼此明白對方的心意及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方法。而不同方式的表達會令人對你產生不同的看法。一般來講,與父母溝通可以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選擇與父母都高興的時刻與最適宜的場合。與父母溝通首先要注意「時空」因素,「時空」選擇適當,就已經有了好的開始。

2.蘇格拉底的秘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教人辯論,不是與對方針鋒相對,而是從讓對方說「是」開始,從說「是」到「不反對」,最後「同意」,用非爭辯性對話,獲得對方同意。

3.從父母需要什麼的觀點來達成自己的心願。中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總是想到「我要什麼」,沒想到對方要什麼,因此往往各說各話,找不到「交集」。例如,你想買一個游戲機,應該先說:媽,我下一次月考,一定每科都在八十分以上。這樣母親很高興。接著你說:我,每科都進步,要有獎品呀!「你要什麼?」「游戲機」。這樣願望可能就成真了。

4.相對付出與行為配合。要有好表現,在與你的要求相關的事物上,做出令父母信任的行為。例如你爭取隱私權,不希望父母拆看你的信,你要表現行為正常。沒有「神秘客」與你交往,沒有「怪」電話找你,按時回家,這些都是讓父母信任你的行為,在你做到這些之後,你要求隱私權,就可以如願以償。

5.藉助文字的魔力。有時候當面講不清楚,或父母沒時間聽,可以寫一封信,以打動父母的心。父母看到你寫的信,會有思考空間,想想是不是你說的有理。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節日,如母親節、父親節、父母生日,寫個祝福小卡片,討父母歡心,對溝通有很大的幫助。

6.「投其所好」。溝通需要先下工夫,先與父母把關系處好,做些對溝通事項有利的事情,了解父母的喜好。用父母喜好的方式表達,用父母喜歡聽的話講,溝通就容易達成。

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和父母溝通,發生爭執,要先想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有沒有做的不太好的地方或者是不對的地方,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自己反省改正錯誤。如果是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不要與其爭吵,要做下來與父母溝通一下,相信父母也會接受你的看法。而且在解決這個問題時要冷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加深彼此的理解。

你應該做到,誠懇的和父母說出你希望他們怎麼樣?你對他們不理解的地方是什麼?找個輕松的時候,與父母交心,在說明時,也許會產生這種情況,父母覺得你是小孩,對你的想法不屑一顧。這時你可以採取書信的方式來與他們說。你也要在與父母談心時,了解到父母的想法,指出他們讓你費解的地方。你也要力求理解父母的內心。只要你們雙方互相坦白,互相交流思想,實際上是沒有什麼代溝的。

人際交往心理輔導:

英國作家蕭伯納很形象地說道: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甚至多於兩種思想。有心理學家曾說過:「我們每一個人均有與他人溝通的需要,人類可利用溝通克服孤單隔離之痛苦,我們有與他人分享思想與感情的需要,我們需要被了解,也需要了解別人。」

❻ 和父母聊天應該注意什麼

盡量避免聊天的時候朝著自己的成績工資和對象上扯,因為聊天的話題但凡跟這幾個沾一丁點兒的邊兒,父母就會滔滔不絕。

長時間沒回家,偶爾有機會坐在一起聊天的話,盡量聊一些家常。問問父母身體狀況如何,這段時間在家裡是怎麼過的?有沒有遇到什麼麻煩或大事,身邊的鄰居怎麼樣?

跟父母坐在一塊總是聊他們的事,會讓自己很安全省的他們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就聽不下來。學生最討厭父母問成績,打工者最討厭父母關心工資,結婚年齡最害怕父母逼著找對象。

我是認為,這是當代年輕人最害怕的三大終極問題,碰者死。

❼ 當你的父母老了,你應該用什麼態度和他說話

尊敬他們,尊重他們,他們可能思想緩慢,做事遲延,事事不如我們,但也正因為如此,才需要我們去照顧,去贍養,溫柔謙卑細心的對待他們,相信我,這絕對是你這一生中最大的福氣,最美的祝福!

❽ 用怎麼樣的語氣和父母說話才算是、、「孝順」或者態度好

說話要發自內心的溫和,他人就會感覺到。

❾ 和父母說話也會很客氣,是正常表現么

我們在對待我們的陌生人是要有禮貌,所以是會表現的非常的客氣,但是我們一般在對待我們親近的人,是不會表現的非常的客氣,對我們的父母更不是如此,要是對我們的父母說話也是非常的客氣,我覺得這是有一點的奇怪的。

像是如果對父母說話也是非常的客氣,那麼我覺得子女和父母之間是有一點的距離的,因為一般子女和父母關系處的好的話,是不會有這種客氣的程度的,就比如說,要叫我們的爸爸媽媽吃飯的話,我們一般都是喊一聲爸爸媽媽,然後說吃飯了,但是如果表現的客氣的話,就比如說,尊敬的爸爸媽媽,請來吃飯,我覺得是一件非常不習慣的事情,父母與子女完全是沒有必要這么客氣的。

子女和父母說話更多的表現是一個平常態,因為如果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可能需要表現的有禮貌,表現的客氣一點,可能在古時候的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說話方式之間是需要使用敬語,子女說話是比較客氣的,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我覺得說話調皮,和父母說話的時候開開玩笑,反而是更加能夠拉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距離。

我覺得尊敬父母是要的,但是不用體現在說話的方式上面,我們和父母交流的時候還是用讓人覺得能夠拉近距離的說話方式比較好。客套話都是留給外人的,像是自己人的話,有什麼話是不能講的呢。

閱讀全文

與和父母說話的態度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班會題目 瀏覽:374
廣東退休財政發工資還是社保 瀏覽:274
乳糖不耐受體檢怎麼檢查 瀏覽:86
父母吵架孩子不問怎麼辦 瀏覽:302
遠古時期的歐美人靠什麼來養生 瀏覽:285
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小學主題班會ppt 瀏覽:335
河南什麼時候調2016年企業養老金 瀏覽:708
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 瀏覽:534
2017年廣州退休金政策 瀏覽:504
小班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有哪些 瀏覽:174
退休之後才交了十四年社保 瀏覽:433
老年人冬天怎麼搞鍛煉 瀏覽:635
養老院最低生活費是多少 瀏覽:289
老年痴呆查出血液里有癌細胞 瀏覽:97
外派養老是什麼意思 瀏覽:264
老人重陽節爬山吧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991
孝敬父母教育班隊會 瀏覽:853
參公事業編的退休工資 瀏覽:934
鞍山社保退休登記認證 瀏覽:885
北京最低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