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州有色金屬研究院
答:
1.簡介:
為適應我國有色金屬材料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提升我國有色金屬(特別是銅、鋁、鎂、鉛、鋅等大宗有色金屬)加工領域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綜合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同時圍繞中鋁公司「采、選、冶、加」產業鏈形成完善的科研體系,提高集團公司的整體研發能力,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聯合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蘇州有色金屬加工研究院(以下簡稱「蘇州院 」 )。上述單位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當前有色金屬材料及加工裝備產、學、研、設的最高水平,通過制度創新,利用各自的技術、管理和人才優勢,力爭用 5~10年左右的時間,把本院辦成具有優秀業績和國際知名度的有色金屬加工技術和裝備研發及產業化機構,並在時機成熟時,以本院為依託,爭取設立「銅鋁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蘇州院座落在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佔地 8公頃,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一期投資7500萬元,主要用於土地、建築和實驗設備建設。研究院下設材料、機電、信息、熱能、檢測、中試等研究機構,近兩年計劃編制200人,外加不定量客座研究人員。預計04年年底到位60人,05年年底以前增加100人。蘇州院將由工程院院士、中國有色金屬材料協會理事長周廉擔任名譽院長,工程院院士、有色冶金設備專家鍾掘擔任首席研究員。各合資合作單位派遣科研骨幹,同時招聘部分社會專家。擬定人員結構為:博士或正高級職稱15%,碩士或副高職稱45%,學士或中級職稱20%,專科或初級職稱(包括技工)20%。
��蘇州院成立後,近期擬開展以下課題研究:⑴ .熔體爐外連續(在線式)處理技術;⑵.半連續鑄造技術;⑶.高精度板材軋機過程自動化系統集成技術;⑷.汽車車身鋁合金板加工技術;⑸.雙金屬復合帶箔材加工技術;⑹.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高精度銅帶加工技術;⑺.鋁合金擠壓製品組織、性能的控制技術;⑻.新型銅及合金管、棒、異型材加工技術;⑼.特種合金線材生產技術;⑽.金屬表面處理技術研究。其中,板材軋機的基礎自動化技術已經有很好的開發基礎,水平處國內領先,國產軋機市場佔有率已達到80%以上。其它研究課題也都是當前市場和生產急需的,能基本反映當前有色金屬加工技術和裝備的發展趨勢,實現替代進口和國產化戰略目標。
��在中國鋁業公司、蘇州市政府和園區管委會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下,經過近兩年努力,蘇州院已順利完成工商注冊、規劃設計、 15000平米主體建築及輔助設施建設、關鍵及通用實驗設備和檢測分析儀器訂貨等前期工作,預期於04年9月初正式掛牌運營。
2.主要部門:
��• 材料研究所:面向國家戰略和企業對有色金屬新材料的需求,開展材料成分、組織、加工和熱處理技術與材料物理、化學性能關系的研究,為材料生產企業提供工藝規程、數學模型、工藝參數、工藝方法等產業化成套技術。
��• 機電研究所:配合新材料研發過程,為材料生產企業提供壓力加工過程的機、電、液成套裝備。同時,面向老企業,提供原有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及其配套自動控制系統的優化和升級改造服務。
��• 信息工程研究所:以壓力加工工藝規程和數學模型為基礎,為機電研究所過程式控制制提供參數設定計算結果和自適應、自學習模型等過程自動化技術。同時,結合生產企業需要,完成企業三級(生產計劃管理)和四級(企業綜合資源管理)信息化系統管理服務。
��• 熱能環保研究所:為有色加工企業的熔煉、鑄軋、加熱、熱處理、煙氣處理、廢液處理等生產、環保過程提供成套技術和設備。
��• 材料檢測中心:利用先進的檢測、分析設備,為材料和機電裝備研發提供材料成分、組織、性能的檢測和分析服務。同時,可以面向社會各界提供相關服務。
��中試車間:配合新材料及其加工裝備的研發,提供生產性中間試驗手段,摸索、總結合理的工藝規程、數學模型、工藝參數、工藝方法。同時可以為社會各界生產小批量、難加工的特殊有色金屬材料。
3.大事記:
2001年:
��12月6日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80004平方米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
2002年:
��7月21日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簽發 文,成立蘇州有色金屬加工研究院籌建處。
��9月16日籌建處在蘇州虎阜路31號掛牌辦公。
��9月26日蘇州工業園區經濟貿易發展局簽發蘇州院立項批復(蘇園經復字[2002]80號)。
��11月5日中國鋁業公司簽發蘇州院立項批復(中鋁資字[2002]265號)。
��12月2日蘇州工業園區工商局簽發營業執照。
2003年:
��元月以前完成勘測、規劃、設計。
��(4、5月「非典」停工)。
��7月以前完成招、投標,簽定施工合同。
��8月28日舉行奠基典禮,中鋁、市政府、股東單位領導出席。
��10月簽定通用壓力加工設備供貨合同。
2004年:
��5月專家樓、材料樓、特材樓、實驗廠房等15000平米主體建築落成,開始裝修及道路、管網、弱電等輔助設施建設。
��6月26日在洛陽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及一屆一次董事會。選舉王京海為董事長,任命王京海為院長,聘任周廉為名譽院長,趙解揚為副院長。
4.綜合評價
這個單位是非常有實力並且有前途的單位,是一家佔地相當寬廣的園區企業。其母單位為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屬多家實力強勁的企業聯合而成的。但蘇州院招收人才要求相當高,碩士以下的不要。職工福利按照國家及園區相關規定。蘇州院最近(應該在年底或明年初)准備投資二期工程,擴建辦公樓等設施。如果能進,應該可以考慮。不僅是求財,主要是考慮其工作環境和發展自己的機會。
㈡ 營口的經濟
營口1861年被辟為通商口岸,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匯」和「關外上海。也是中國最早興辦近代工業的城市和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營口是中國傳統輕紡工業基地和新興的冶金石化裝備製造工業基地。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9.6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797.7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605.9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4:52.72:40.0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1937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5%。 2013年,營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9%。其中,種植業增加值45.4億元,增長4.6%;林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3.4%;牧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5.1%;漁業增加值31.5億元,增長5.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6.6%。
2013年糧食總產量達67.9萬噸。蔬菜產量86.0萬噸,比上年增長4.2%。水果產量81.4萬噸,比上年增長10.9%。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5.5千公頃,比上年有所減少。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9.4千公頃;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0千公頃。
2013年肉類總產量22.3萬噸,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7.4萬噸,增長2.4%;牛羊肉產量1.8萬噸,增長1.1%;禽肉產量13.0萬噸,增長0.2%。禽蛋產量16.7萬噸,增長0.6%。奶類產量1.2萬噸,下降5.6%。
2013年水產品養殖面積達40084公頃。其中,海水產品養殖面積33978公頃;淡水產品養殖面積6106公頃。 傳統工業方面,營口市在輕紡、電子家電、樂器、機械、鋼鐵、印染等方面形成優勢;新興產業方面,在石油化工、造船海工、裝備製造、鎂製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動漫創意、食品酒水、科技研發等方面也已具有規模,成為營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主要企業國際知名 國際知名 國內知名 地方名企 民營名企 CATREPILLAR TATA塔塔 中海油營口石化 營口港務集團 嘉晨集團 Budweiser百威英博 KG 兼松 中海油營口瀝青 紅塔營口卷煙廠 盼盼集團 Evonik Degussa 巴斯夫BASF 鞍鋼鮁魚圈鋼鐵 新東北電氣集團 青花集團 coca cola可口可樂 Arcelor Mittal 米塔爾 石鋼京誠裝備製造 營口銀行 贏創三征 Fuchs福斯油品 日立HITACHI 五礦營口發展 營口沿海銀行 紅運集團 MAHLE馬勒 CNI長青 北方重工營口 中天企業集團 金龍集團 雀巢NESTLE 達能Danoer 康輝石化 益海嘉里 聖士食品 ABB 杜邦Du Pont 沈鼓營口 信義玻璃 向陽科技化工 2013年末,營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749所(含幼兒園),在校生30.03萬人,教職員工2.46萬人。其中,專任教師2.0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2.4%,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3.5%,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4.8%。高等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92.3%。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0.69萬人,在校生2.2萬人,畢業生0.62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0.59萬人,在校生2.19萬人,畢業生0.73萬人。普通高中(含完中)招生1.13萬人,在校生3.39萬人,畢業生1.1萬人。初中學校招生2.1萬人,在校生6.4萬人,畢業生2.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2.1萬人,在校生12.4萬人,畢業生2.2萬人。特殊教育招生60人,在校生74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74萬人。
有高等院校3所,本科院校一所-營口理工學院, 高職院校兩所-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92%。2012年普通高校在校生2.3萬人,畢業生0.4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2.52萬人,畢業生1.1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萬人,畢業生1.17萬人。
主要高中有:遼寧省實驗中學營口分校、營口高中、營口第二高級中學、營口市第三高級中學、營口市第四高級中學、營口市朝鮮族高級中學、營口開發區第一高中、營口開發區第二高中、熊岳高級中學、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大石橋市第二高級中學、大石橋市第三高級中學、蓋州市第一高級中學、蓋州市第二高級中學。 2013年完成專利申請1013件,比上年增長23.8%,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3件,增長39.5%;授權專利641件,增長16.8%。2013年獲科學技術獎40項,其中,省級科學技術獎6項,市級科學技術獎34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其中新組建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
2014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8.2億元。從事科技活動人員0.74萬人,其中研究與實驗發展人員0.57萬人。 營口市是文化部批準的國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之一。 2010年營口市文藝表演團體實行重大改革,營口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重點聯系單位。曾代表國家赴阿爾及利亞參加「第43屆國際演劇節」文化交流演出,獲得集體表演金獎,9人分獲表演金、銀獎。營口市戲曲學校培養的學員,多次赴法國、日本、北愛爾蘭、韓國演出並獲得國際大獎。
2013年末,營口有文化館、藝術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2013年接待讀者84.47萬人次,圖書流通68.68萬冊次。
2013年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2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25%。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0.5萬戶。農村數字電影放映8060場,觀眾達79萬人次。城市電影放映45000場,觀眾70萬人次,實現收入2200萬元。 2013年,營口市圓滿完成全國十二屆運動會馬拉松、成年男子籃球A組、沙灘排球三項比賽和火炬傳遞活動。2014年第十二屆省運會獲得金牌榜第四名。以「全民健身共享全運」、「全民健身與和諧營口」為主題,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300人,舉辦環明湖自行車賽、全民健身展示大會等比賽或市級群眾健身活動23項,承辦國家級賽事3項,省級賽事4項,在100處健身廣場安裝健身器材700多件(套)。
主要場館有營口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營口開發區奧體中心、營口紅運體育館等體育場館。 2014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0.1萬人,比上年末增長7.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9.9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5%;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7.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2.2%。失業保險參保人數22.8萬人,比上年增長1.0%。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5.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7.0%。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8.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0%。
2014年(新建)維修改造了中心敬老院9所,改造鄉鎮養老院2所。全市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01所,全市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11020張,收養5940人。6.2萬城鎮居民和7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全市共籌集扶貧(捐贈)款物1401萬元。全年福利彩票銷售總額9.94億元。
㈢ 西安哪家養老院比較好
西安養老院有很多,例如西安養老康復中心、西安青華山莊老年公寓、西安市長安區天下仁養老院、西安市未央區老年福利服務中心、西安頤和園老年公寓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
1、西安養老康復中心
院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精細。建有供養樓、居家養老樓、康復療養樓。供養樓(房間為標准間),居家養老樓是代養社會老人的家庭式養老。康復樓主要為入住老人提供體檢、健康狀況分析、康體訓練、養生食療及醫護服務。
4、西安市未央區老年福利服務中心
中心開辦了老年大學,設置了老年大課堂、道德大講堂,開設書畫班、手工藝班,老年合唱團、現代信息化課堂等20多個豐富多彩的文化文體團隊。院內生活設施配套,康復設施齊全,周圍配套設置了醫院、超市、酒店、幼兒園,24小時提供溫泉水,既養生又保健,真正實現了綠色養生養老。
5、西安頤和園老年公寓
院內配套設施齊全,管理規范有序,為入住老人提供膳食、住宿、醫療康復、日常生活護理和文娛健身服務。內設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多種規格,共有客房70餘間,床位150多張。為方便老人就醫,公寓24小時有醫護人員值班,為入住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
㈣ 大連這個城市怎麼樣啊
地理概況]
大連市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遼東半島最南端,位於東經120度58分至123度31、北緯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間,東瀕黃海,西臨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北依遼闊的東北平原。是東北、華北、華東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門戶,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
全市總面積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區面積2415平方公里。區內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個地形為北高南低,北寬南窄;地勢由中央軸部向東南和西北兩側的黃、渤海傾斜,面向黃海一側長而緩。長白山系千山山脈余脈縱貫本區,絕大部分為山地及久經剝蝕而成的低緩丘陵,平原低地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處及一些山間谷地;岩溶地形所處可見,喀斯特地貌和海蝕地貌比較發育。
[氣候資源]
大連市位於北半球的暖溫帶地區,具有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5攝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2500--2800小時。
[水利資源]
大連地區主要有黃海流域和渤海流域兩大水系。注入黃海的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贊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馬欄河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復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為碧流河,是市區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另外,還有200多條小河。大連地區淡水資源總量為每年37.8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34.2為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8.84億立方米,兩者重復水資源量5.8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現轄3個縣級市(瓦房店市、普蘭店市、庄河市)、1個縣(長海縣)和6個區(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金州區)。另外,還有4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先導區(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
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秦漢時期,大連地區屬遼東郡轄區。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通遼陽府的轄區。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窪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於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築炮台、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沙俄侵佔後,曾用青泥窪。1899年始稱大連市。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並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後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4年,國務院批准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經濟總量]
2004年,綜合經濟實力持續攀升。本市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評價中列第七位,並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4CCTV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同時榮獲「市民滿意獎」。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196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6.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1億元,增長10.4 %;第二產業增加值983.3 億元,增長19.9 %;第三產業增加值825.4億元,增長13.1%。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7.8:50.1:42.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9%、59.3 %和35.8%。
[財政稅收]
2004年,財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1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6.5%。其中,市本級56.3億元,增長17.8%;縣(市)區級60.87億元,增長15.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70.31億元,增長15.6%。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撫恤及社會福利救濟費、科技三項費和教育支出分別增長37.4 %、25.8%、18.4%和22.1%。國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18.6億元,增長6.3 %,剔除免抵調庫因素的影響增長10%;地稅局組織各項稅收102.78億元,增長15.3%,剔除取消農業特產稅和免徵農業稅的因素影響增長17.7%。海關代征稅收145.9億元,增長44.5%。
[價格指數]
2004年,生產領域價格漲幅較高。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指數為104.63%,比上年提高1.96個百分點,其中冶金、石油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117.03%和111.07%。原材料、燃料及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為116.67%,比上年提高8.28個百分點,其中燃料、動力類購進價格指數為113.13%,黑色金屬材料類購進價格指數為127.8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有所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品價格指數和服務項目價格指數分別為102.4%和103.4%。
[建築業]
2004年,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43.4億元,比上年增長28.1%。房屋施工建築面積2705萬平方米,增長19.6%;房屋竣工建築面積1255.1萬平方米,增長31.8%。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0.6萬元/人,增長18.7%。
[城市園林綠化]
2004年,新增綠地115萬平方米,植樹134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新建游園廣場25處,新建公園4處。
[人口和計劃生育]
2004年,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各項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國、全省先進水平。據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初步測算,全市年末常住人口601.5萬人。年末戶籍總人口為561.6萬人,比上年末凈增1.45萬人,機械增長佔主導因素。其中非農業人口為312.3萬人,比重為55.6%。全市人口出生率為 6.14‰,死亡率為5.46‰,自然增長率為0.68 ‰,出生及死亡人口數量保持正常年份水平。計劃生育率為99.8%,綜合節育率為86.71%,晚婚率為85.68%,總和生育率為0.77。年內遷入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口1.6萬人,占遷入人口總數的21.92%。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8.27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5.92歲,分別提高了0.36歲和0.34歲。沙河口區、西崗區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稱號,中山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和金州區獲「遼寧省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稱號。人口宏觀調控和綜合治理格局進一步形成。啟動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建立了人口預警預報制度。實施了部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首批4897名農民享受到扶助待遇。城鎮雙失業人員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全部兌現。啟動「健康家庭促進計劃」。進一步完善了「數字人口」建設,甘井子區、金州區通過了「全國計劃生育信息化百強縣(區)」評估。
[從業人員]
2004年,全市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年末從業人員89.6萬人,比上年增加2.4萬人,增長2.8 %,其中在崗職工82萬人,增長0.2%。離崗職工6.9萬人,比上年減少0.1萬人。鄉村年末實有從業人員128.6萬人,其中第一產業73.9萬人。
[城鎮再就業]
2004年,年內,大連市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政府評為「遼寧省社保試點和就業工作先進城市」。全市實現城鎮就業與再就業16.2 萬人,超過年初確定指標的32.9%,其中困難群體就業3.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累計有19.4萬人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全市就業培訓各類人員14.8萬人,培訓就業率達到81%。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收集崗位33.6萬個,介紹15.8萬人次就業。共籌集再就業資金1.4億元,撥付再就業資金1.5億元。發放小額貸款2.43億元,使11643人實現了自主創業。對82.3萬人次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6373萬元。
[居民收入]
2004年,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同步較快增長。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8元,增長14%,提高3個百分點;年人均消費性支出8672元,增長11.8%。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5106元,比上年增長13.1%,提高4.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444元,增長13.2%。城市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1.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46.8%。
[房改資金]
2004年,全市房改資金管理工作的統一性、規范性全面提升。當年歸集房改資金34.22億元,其中住房公積金27.5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8%和35.2%。運用房改資金41.25億元,增長20.1%,其中發放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18284戶、19.56億元,分別佔全市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含商業性貸款)總量的30.8%和17.3%。區(市)縣級當年歸集房改資金10.59億元,其中住房公積金9.73億元,分別增長20.5%和32.9%。運用房改資金12.81億元,其中發放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3.81億元,分別增長47.9%和65.7%。截至年末,全市房改資金累計歸集余額119.75億元,其中住房公積金余額71.06億元;累計運用房改資金余額54.55億元,其中個人住房政策性貸款余額49.46億元。
[社會保險]
2004年,全市養老保險參保達到120.1萬人,比上年增長6.8%;保險費征繳42.6億元,增長25.1%。其中企業參保107.1萬人,保險費征繳37.4億元,分別增長0.9%和20.9%。47.6萬名離退休人員全部按時足額領取了基本養老金,99.9%的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區管理。失業保險參保85.7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3.96億元,增長12.1%。醫療保險參保173.2萬人,比上年增長14.4%。企業工傷保險參保職工69.4萬人,增加6.4萬人。農轉城人員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推進,2萬多名鎮改街企業職工和農轉城人員參保。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004年年內,城市(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一次性提高19元。截至年末,城市(鎮)低保對象87393人,保障面3.12%,全年累計救助104.38萬人(次),發放保障金9803.2萬元,比上年增長25.3%。鞏固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放農村低保資金1322萬元,低保對象24696人,保障面0.9%。市縣兩級投入救災款物3222.7萬元,救濟災民3.14萬戶次、8.76萬人次。組織一次扶貧幫困社會捐贈活動,接收款物1425.6萬元。組織5582個單位、40655人參加包戶扶持活動,捐贈款物1750萬元,幫扶城鄉困難群眾3.73萬戶、9.96萬人。
[社會福利事業]
2004年年內新批各類社會福利機構19所,新增床位2512張,投資總額8900萬元。截至年末,全市社會福利機構達196家,機構床位數達17700張;各種形式的家庭養老院和居家養老服務對子1530對。歷時3年的「星光計劃」任務全面完成,共完成社區老年福利項目440個,投入資金2.2億元。「殘疾孤兒手術康復明天計劃」正式啟動。在瓦房店市建立了孤殘兒童農村家庭寄養基地,已有100名殘疾棄嬰進入寄養家庭。
[社區建設]
2004年,全市54個街道服務中心和530個社區服務站達到國家標准(年內進行了街道和社區合並),新建社區服務中心8個,社區辦公服務設施總面積由9.7萬平方米增加到15.06萬平方米,平均面積由165平方米增加到285平方米。
http://www.dl.gov.cn/gov/dlgk/zxsq/
大連是個很適合人居的城市。
首先,大連的環境優美、城市干凈、整潔這是共認的。
其次,大連的四季分明,適合居住。
第三,城市不大,竟爭不會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那麼激烈。
關於工作方面,大如果你有計算機方面的技能(軟硬體都行)工作很好找,且收入不菲;如果你有一定的專業技術技能,工作也好找,大型國企、外資企業都用人(你可以登錄大連人才網看看都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第四,大連住房(租房子)價格還可以。
大連的物價有點高。
總之看你和哪裡比了。
㈤ 上海大學到底怎麼樣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在上海大學待了四年的本科生,我也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吧。
從錄取線來看:上海大學作為一所「211」學校,應該算是很好的了,就拿在貴州(我來自貴州哈哈)的歷年錄取線來看,2015年高出一本線77分,16年高出109分,17年高出92分,18年高出96分。
4.上大實行短學期制。這種教學方法,一開始來真的感覺學習節奏特別快,適應的學生會感覺很不錯,還挺好的,能做許多事,效率也高。但對於不適應的,一開始真的學不動,我大一就是學不動,但後來待久了,也都習慣了。作為大四狗來說,這種制度比較講究規劃,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很重要。當然,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節奏呢,就是開學來選課,老師上課節奏很快,才過了幾周,到第五周就期中考試了(有些課沒有),然後才過了一兩周,到第6周或者第7周開始選下一學期的課了,然後開始好好看書了,才看了兩三周,十周滿了,進入為期兩周的考試周。終於考完了,好了,新學期開始了……
所以在短學期制這種體制下,平時還是比較繁忙的,但待了大學四年會對你很有好處,在這四年中能夠養成很多好習慣,以後在許多事中工作效率都會很高。
最後,歡迎大家報考上大,上大整體來說這幾年發展還是很不錯的,裡面學習氛圍好,教學制度不錯,玩的多,吃的也多。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