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敬老院內設為什麼要設置醫療機構
您好!所有經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養老院里的醫療機構都是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如果養老院里沒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根本就沒有人入住,因為所有入住養老院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疾病。謝謝閱讀!
② 養老機構有正規的醫療保障嗎
醫養結合」是指將老年人健康醫療服務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護老中心和老年醫院相結合,將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相結合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既包括傳統的生活護理服務、精神心理服務、老年文化服務,更重要的是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
醫養結合18種模式,你了解幾種?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
日前,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推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20年工作計劃》,各專項行動重點任務中,涉及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健康環境促進行動、婦幼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職業健康促進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等,有不少與大健康有關,在康養旅居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樣值得衛生行業之外的旅遊業界人士關注。
1 、「機構養老」醫養結合模式
(1)「大養老+小醫療」型
該模式是在養老機構的基礎上新建小型醫療機構、新增醫療服務,以養老為主、醫療為輔。
目前大部分養老機構採取這種模式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該模式存在明顯缺點:內設醫療機構只能開展門診業務,不能解決在養老機構直接住院問題;同時醫療機構運營成本高,僅醫務人員的工資就給養老機構帶來很大負擔,養老機構難以長期支撐。
調研發現,許多已經申請辦理了內設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醫療機構試運行一段時間內堅持不下去而「人走樓空」。
(2)「醫療、養老並重」型
這種模式多為新建的醫養結合機構或醫院轉型為養老機構或護理院,強調醫和養並重發展。新建的大型養老機構,同步配套建設綜合醫院或護理院,實現醫療、養老並重發展;一些資源閑置的醫療機構將富餘資源轉型為養老服務,以開設老年專護病房或者直接轉型為護理院、康復中心等方式提供醫養結合型的醫護服務。
調研發現,該模式將醫療與養老資源融為一體,形成以醫促養、以養助醫的運營態勢,能基本實現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機構內醫養共享。
醫養結合18種模式,你了解幾種?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
(3)「大醫療+小養老」型
這種模式多數是規模較大的醫療機構新建小型養老機構,通過配備相關設施、增加護理人員等舉措,在醫療機構內部又新建了一個醫院下屬的專業養老機構。
調研發現,此模式是利用高端醫療資源興辦養老機構,優點是養老環境條件好、醫療保障好,比較高端,但也存在明顯缺點:一方面對現有醫院資源的利用不經濟甚至浪費,另一方面是養老費用較高,經濟條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4)「大醫療+小康復」型
這種模式多數是規模較大醫療機構新建小型康復機構,如老年科室或康復科、康復中心,以醫療為主、康復為輔,多數是在原有的醫療機構新增康復、養護功能,構建醫療、照護、康復等相互銜接的服務體系。
調研發現,該模式多數發展較好,但在「醫、康、養一體化」體系中「養」的比重較小。
(5)「兩院一體」型
該模式多數是將地方政府建設的敬老院由當地鄉鎮衛生院託管運營,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實現「一體化」,或者由鄉鎮衛生院直接新建養老機構以實現醫養結合。鄉鎮衛生院利用敬老院的資源除照顧好「五保老人」外,還接納一部分社會養老人員。此模式是對既有養老和醫療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激活醫養資源供給引力,就近服務農村老年人群,幫助他們實現就地養老。
調研發現,與「公建民營」養老服務相比,該模式容易保持原有敬老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醫養結合模式。
(6)「醫康養一體」型
在醫院的基礎上,新建護理院和養老院,實施醫、康、養一體化運營。此模式優點是康復患者住院一段時間後,身體狀況大為好轉,許多患者由卧床不起到獨立行走,社會效益極佳;康復患者在住院期間既得到康復治療服務,同時又得到養老服務,康復出院後可能還會有一批人在養老機構長期住下,機構的經濟效益將大為提高,是資源配置效率最高的醫養結合模式。
③ 養老院裡面有醫療服務嗎
很少,除非是北京泰和養老院旗下的曙光街道養老照料中心那種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④ 養老院內設二級醫院如何設立養老院
三種方式,一是在養老院直接設立二級醫院!第二,設立二級醫院後開設養老病房!第三,成立護理院,護理院屬於醫療機構,可以按照二級醫院標准設立護理院,護理院介於養老院和醫院之間,有護理院的設立標准,可以查詢。
⑤ 養老機構是不是醫療機構,為什麼為什麼養老院里配給了醫師,合法嗎使用課堂講
養老院不是醫療衛生機構,但可和醫療衛生機構合作,醫養結合養老院可以整合醫院的醫療資源,提高為老人服務的能力,醫院可以樹立社會公益形象,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及醫療服務的覆蓋面;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養,可以減輕老人親屬及子女的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讓他們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一般來說,入住養老院的老人中,難免有各種各樣的老年常見病。為防止老人舊病復發或突然發生病變,按照民政部門的要求,是需要配備必要的醫生、護士值班或距離醫院、診所較近的地方。護理人員是養老院必備的。入住老人可分為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全護老人等三部分。自理老人雖然基本生活能自理,但仍需要護理人員經常探訪、交流、舉辦各種閑暇活動,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生病時,還需要特別護理。半自理老人因疾病或殘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這樣,必須有護理人員每天輪流照護。全護老人則需要24小時有人照看。一般要與老人同住。當然是輪流值班。有規模的養老院,還開辦上門護理、臨時托老等服務。
⑥ 三部門規范養老機構醫療服務
嚴禁無資質機構和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嚴禁違規使用名稱、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嚴厲打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為嚴禁養襪者老機構空唯違法違規開展醫療服務,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會同民政部辦公廳、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綜合司印發了《關於嚴禁養老機構違法違規開展醫療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嚴禁無資質機構和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無執業資質的機構以相關名義提供醫療服務。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無行醫資質的相關人員以相關名義提供醫療服務。要強化養老機構主體責任。
《通知》要求,嚴禁違規使用名稱、超范圍開展診療活動。
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規范命名醫療機構名稱。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超出登記或備案范圍。堅決杜絕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使用的衛生技術人員從事本專業以外的診療活動。
《通知》明確,嚴厲打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各地衛生健康、中醫葯部門要依法依規嚴厲打擊養老機構內的無資質醫療機構、無行醫資質相關人員擅自提供診療服務違法行為。
《通知》要求,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療衛生「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范圍,各地衛生健康、民政、中醫葯部門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切實提高相關機構人員依法執業意識。
養老服務都有哪些
1、基礎日常生活服務,是必需服務。
日常清潔打理,為老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也是所有養老院都必須提供的基本服務。
2、醫療護理,是第二必需的養老服務。
解決完老人的溫飽問題,自然需要考慮老人的健康問題,尤其是老人,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毛斗好培病,都需要有相對應的醫護人員專業處理,為老人診斷並且做出治療。
3、營養膳食。
老人腸胃都沒有那麼好,再也不能胡吃海喝,或是隨便應付,填飽肚子。在飲食規劃上,而頂尖的養老院,會針對每一位老人制定飲食的計劃,提供的服務無微不至。
4、養老配套設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也普及到養老院,打造專業的智能配套系統,老人身體狀況的一舉一動都能夠第一時間掌握,並做出對應的處理。
5、豐富的文娛活動。
解決了老人的身體上的所有問題,還需要照顧老人的心理問題,為老人打造一個愉快,舒適,且有意義的養老生態圈,各式各樣的老人活動室是必不可少的。
⑦ 中醫執業醫師可以到養老機構內設置的醫療機構開展的診療方式包括
醫療衛生機構可定期或不定期安排醫療衛生人員上門,也可根據需求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分院或門診部,安排醫療衛生人員常駐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在符合雙方意願的基礎上,養老機構可探索將內設醫療衛生機構交由簽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運營。
醫療衛生機構為簽約養老服務機構入住老年人提供的醫療衛生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診療服務、醫療康復服務、醫療護理服務、中醫葯服務、精神衛生服務、安寧療護服務、家庭病床服務、急診急救綠色通道服務、雙向轉診服務、葯事管理指導、專業培訓、傳染病防控和院內感染風險控制指導、遠程醫療服務等。可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類型與資質有所側重地提供相關服務,如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可重點提供疾病診療、中醫葯服務、急診急救綠色通道、專業培訓等服務,康復醫院(康復醫療中心)、護理院(站、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可重點提供醫療康復、醫療護理、安寧療護、專業培訓等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重點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病診療、中醫葯服務、家庭病床、專業培訓等服務。醫療衛生機構還可與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雙向轉診、遠程醫療服務。
⑧ 內部設立有養老機構的醫療機構能否做到醫養分區,要實現醫養分區要創造哪些條
1、定期巡診。
(1)應當根據老年人健康需求,安排醫師定期到老年人居住的房間巡診並做好記錄。
(2)醫師在巡診過程中應當記錄老年人血壓、心率等身體狀況,及時發現老年人的病情變化。
(3)在巡診過程中,可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服務。
2、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
(1)在診療前要詳細詢問老年人的病史,並進行仔細的體格檢查。在診療過程中,要進行必要的體檢和輔助檢查。
(2)應當評估老年人病情、過敏史、用葯史、不良反應史。
(3)給葯前應當核對處方和葯品,按照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相關規定協助老年人用葯,以免誤服、漏服。
(4)有條件的機構可開展遠程醫療服務,以輔助診斷與治療。
(5)參考已發布的臨床路徑和有關診療指南為老年人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服務。
3、急診救護服務。
(1)有條件的機構應當安排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及時提供急診救護服務。
(2)針對無能力處理的急危重症疾病,遵循就近轉診原則,立即呼叫120或電話通知上級醫院派救護車接老年人到醫院搶救,並通知其家屬。在救護車到達之前,現場醫護人員可根據老年人病情進行必要的處理措施,如心肺復甦、清理呼吸道和面罩給氧等。
4、危重症轉診服務。
(1)醫養結合機構可與周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建立簽約合作關系,開設轉診綠色通道,明確服務流程,確保實現及時有效轉診。
(2)醫養結合機構若在診療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或患者的病情超出了醫養結合機構的專業范圍或醫療水平,應當徵求家屬同意後,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轉診服務。
(3)可安排專門的醫護人員或熟悉患者情況的服務人員跟隨轉診或與轉診醫院對接,及時了解患者病情。
⑨ 有沒有文件針對養老院開設病區的文件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關於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
國衛辦醫發〔2017〕3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計生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加快推進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促進醫養結合發展,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醫療領域投資活力的通知》(國衛法制發〔2017〕43號)要求,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養老機構內部設置的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應當符合相應的醫療機構基本標准(見附件1),主要為服務對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預防、老年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療、護理,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急診救護,安寧療護等服務,有條件的可以採取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
二、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應當向所在地的縣區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含中醫葯管理部門,下同)備案,並提交設置單位或者其主管部門設置醫療機構的決定和設置醫療機構的備案材料(見附件2)。
三、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收到備案材料後,對材料齊全且符合本通知要求的,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應當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備案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及內容。
四、在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衛生計生監督機構每年現場監督檢查不少於2次,在開業後3個月內進行第一次現場檢督檢查。養老機構內部設置的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應當與周邊醫療機構建立轉診協作機制,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確保醫療質量安全。
附件:
1.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基本標准依據
2.養老機構內部設置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的備案材料樣式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2017年11月8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附:《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7〕38號)》及附件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