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醫生,肛門周圍長了一圈紅紅得火辣辣得疼。怎麼回事上火了嗎
有這種症狀的可能有四種疾病,最可能的時肛周膿腫。肛周膿腫只要早點切開放膿,就會馬上感覺到舒服。一般來說,肛門周圍突然腫脹、疼痛時,有四種病可以想到。若是痔瘡則有血栓性外痔、痔核嵌頓或是肛門周圍膿腫,再有就是癤腫。實際上,這幾種病的腫脹方式不同,只要觀察一下肛門就會馬上明白了。只是不論哪種疾病疼痛都是突然發生的。但是,血栓性外痔和痔核嵌頓,大多是在廁所用勁大便,或在運動場上用力活動時,伴隨著腹壓增加而發生疼痛。因而,和排便無關的、經常性的疼痛,就可能是肛門周圍膿腫或癤腫了。肛門周圍膿腫的特徵是在肛門附近形成彌漫的、不突出皮膚的硬性包塊,若用鏡子照一下就會明白,該包塊發紅、腫脹且發熱。不僅如此,還有跳痛或劇烈疼痛,按壓則疼痛加重。患病初期,疼痛並不那麼嚴重而是逐漸加重,到後期,別說坐在椅子上,就連在床上稍微活動一下都會感到劇烈的疼痛。和肛裂的一過性疼痛相比較,其長時間持續的劇烈疼痛,在痔瘡中是最嚴重的。肛門周圍膿腫在肛門周圍的皮下產生炎症,進一步聚積形成炎性包塊,在炎性包塊中形成膿汁。如置之不理,不僅疼痛加重,還會出現38~39℃的高熱。痔瘡中伴有發熱的只有肛門周圍膿腫。經過手術切開發放膿,就可治癒。但是,並不是說這樣就治癒了,肛門周圍膿腫幾乎沒有自然癒合的,往往反復發作,甚至發展為肛瘺。癤腫的表面有一膿頭冒出,即膿栓形成。靠外行進行區別是很難的,此時還是去看醫生為好。專家建議:痔瘡的疼痛多是通過熱敷能夠減輕,但肛周膿腫絕對不能熱敷,因為熱敷使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反而加重疼痛。用冷毛巾冷敷肛周,可以去除發燒,緩解疼痛。肛周膿腫時,最好馬上去醫院,請醫生處置放出膿汁。望採納
⑵ 內火大怎麼辦
內火 內火也叫內熱,中醫上又稱為「火熱內生」。顧名思義,內火(熱)是和內寒相反的一類由於人體新陳代謝過於旺盛、產熱過多所導致的疾病。產熱過多,對人體而言有絕對過多和相對過多兩種情況。絕對過多是指人體新陳代謝過於旺盛,導致產熱量超過正常的散熱能力所導致的疾病;而相對過多,則是指人體散熱能力下降而導致產熱相對過剩所導致的疾病。產熱的絕對過多引起的「內火(熱)」,也叫「實火(熱)」 ,既然是火,它的主要臨床症狀當然就是發熱,「實火(熱)」引起的發熱可以是全身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全身性的發熱,往往表現為體溫的升高,如現代醫學中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就屬於中醫「內火(熱)」中的「實火(熱)」范疇。局部發熱,如胃脘部的燒灼感,心窩部的烘熱感,頭面部的烘熱感,小便時尿道的熱燙感,大便時肛門的灼熱感,等等,它是過多的熱量聚集在某一臟腑內所引起。實火(熱)在臨床上除了發熱外,還往往兼有各種新陳代謝過於旺盛的症狀,如面紅目赤、心悸心煩、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大便干結、小便黃赤、多食易飢、脾氣暴躁、消瘦等。引起「實火(熱)」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莫過於元陽的運動、溫煦作用過於亢進,從而導致人體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活動過於旺盛,產生各種症狀。另外,我們在情志疾病中提到的各種過度的情緒活動也是導致「實火(熱)」產生的一個因素,這里就不再贅言。 人體的散熱體系,除了皮膚、汗腺、呼吸對熱量的散發外,體內各種液態物質如血、津液、元陰對熱量的吸收和儲納也是使體溫恆定不至於過高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當人體血、津液、元陰等物質虧損到一定程度,人體也會出現產熱散熱平衡的失調,從而出現各種發熱性疾病,這就是產熱相對過多的情況,在中醫上把這種相對的熱量過多引起的「內火(熱)」稱為「虛火(熱)」 。「虛火(熱)」的主要臨床症狀是自覺發熱,測量體溫往往無升高或有輕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過39℃) ,熱度往往在午後或夜間明顯,勞累後症狀會加重。除發熱外,另外還可以見到手足心發燙、心煩失眠、口乾目澀、咽乾咽痛、骨蒸潮熱、兩顴潮紅等症狀。人體內血、津液、元陰等物質,是人體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人在完成生理活動時要消耗這些物質,同時又從飲食中吸收營養,使消耗的物質得到補充和充盈。當人過度勞累、久病耗損、大量失血、飲食失宜等情況下,往往會導致體內的液態物質過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時的補充,這時,就導致了「虛火(熱)」的發生。另外,體內的液態物質在「實火(熱)」和外來的六淫邪氣中的「火(熱)邪」的煎熬下也會大量減少,從而出現「虛火(熱)」的症狀。這種情況多見於感染發熱性疾病的後期,患者出現低熱不退,熱度上午輕或無熱度,午後和夜間熱度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9℃,精神萎靡,知飢不欲食,口乾但不喜飲,心煩失眠,咽干齒燥,大便干結,小便短少,等等。對於這種疾病,就需要採用補養陰液的方法來治療,只有使體內損耗的血、津液、元陰等陰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熱才能逐步好轉。此外,對發熱性疾病的治療不當,比如說過度發汗,也會使體內陰液損傷,而導致「虛火(熱)」。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12歲的小女孩。感冒發燒後,家長自行給她服用了發汗葯和抗生素,服葯後出了很多的汗,汗出完,當時體溫是恢復到正常了,可第二天下午又發熱。家長於是又給她服用了發汗葯和抗生素,服完又出了一身汗,熱度也漸漸退下去了,但第三天下午熱度又上來了,比第二天還有升高的趨勢。這時家長開始不放心了,帶她到我這里來看。來的時候是上午,測量體溫37.2℃,小女孩精神狀況也還可以,面色不紅,她自己說,到下午熱度上來人就會感到沒力氣,不想動,這幾天吃飯也沒胃口。我問她,大小便怎樣?她說,大小便都還正常。我又問她,怕冷、頭痛嗎?她說,沒有,但喉嚨口感覺有痰,有時有幾聲咳嗽。這時家長說,這兩天下午在家裡自測的體溫都在38.5℃左右。我再看她的舌苔,舌苔顯得比較乾燥,缺乏津液,而且舌尖比較紅,診脈覺得脈象非常的細軟無力。根據各種症狀,我診斷為「虛熱」,病因是過度發汗,導致體內津液受損。給予處方:玄參6克,生玉竹6克,天冬6克,淡竹葉3克,銀花3克,鴨跖草6克,白薇6克,焦山楂6克,生甘草3克,牛蒡子6克。方子中玄參、生玉竹、天冬養陰生津為主葯,淡竹葉、銀花、鴨跖草、白薇清透邪熱而不傷陰液為輔葯,焦山楂、生甘草開胃助消化,牛蒡子化痰利咽,共為佐使葯。前後共服用了3帖就熱退病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