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關於財產分配和老年人權益保障的問題,很有意思的案例
這個案例的題眼你沒看到
回答1,2.這個合同仍為成立,因為缺少訂立的必要條款(但並未約定轉讓的價款),這時候只要甲不再和戊補充合同價款,又不實際履行(過戶),那麼合同無法成立。再加上該案例的特殊情況無法通過合同法六十一條救濟,那麼最多承擔締約過失。如果一定要從威逼利誘裡面講,那就是主張合同撤銷,依據是一方以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至於基本居住條件在民事活動中是沒有這個概念的。
回答3.第一問不構成妨害,因為戊只享有虛假的合同債權,並無房屋所有權,她的轉讓行為本身就是有巨大瑕疵的。如果過戶,其實際行為構成了履行,那麼我上述說的第一點不成立就失效了,你們只能主張撤銷合同,仍可保護。撤銷無關合同履行與否。
回答4,相關案例你可以搜索網路關鍵詞,這樣的糾紛很多了。
⑵ 最高法發布十件老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目 錄
一、唐某三人訴俞某某返還原物糾紛案
(關鍵詞:居住權保護、老有所居)
二、王某訴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某支行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
(關鍵詞:老年人理財、金融機構提示說明義務)
三、高某訴劉某、龍某確認合同無效糾紛案
(關鍵詞:以房養老、打擊「套路貸」)
四、陳某某贍養費糾紛案
(關鍵詞:「常回家看看」、精神贍養)
五、劉某芽贍養糾紛案
(關鍵詞:子女贍養義務、檢察院支持起訴)
六、郗某某、周某四人與凌海市某老人之家、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機構的合理注意義務)
七、賈某訴李某某繼承糾紛案
(關鍵詞:分配遺產中照顧老年人利益、優良家風家教、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八、於某某訴北京某旅行社及其分公司旅遊合同糾紛案
(關鍵詞:老年人旅遊、團體性維權)
九、周某訴龔某侵權責任糾紛案
(關鍵詞:「強行啃老」、保護老年人合法財產權益)
十、柳州市社會福利院申請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指定監護人案
(關鍵詞:社會福利機構、老年人監護)
⑶ 最高檢發布6件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起到了哪些警示作用
首先是更能夠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以刑事審判和打擊犯罪業務為基礎,順利結案多起涉及老年人的詐騙案件,從重處罰被告人,為被害人追回了數百萬元的損失,其中包括部分被害人被騙財物.利用與轄區、村共建的平台,積極向社區送法,發放上百張涉老詐騙提醒單張,講解反詐騙、反詐騙知識,解答提出的相關問題由群眾。
要知道的都是尤其是社區家庭醫生在跟進過程中,採取“講家人、常交流”的方式,真正起到了健康衛士的把關作用。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發放預防老年詐騙宣傳彩頁,現場宣傳和講解老年詐騙的概念、特點、表現形式和典型案例,加大了預防老年詐騙的宣傳力度。繼續掀起宣傳熱潮,切實增強人民群眾防範、識別和舉報養老金欺詐的意識和能力。
⑷ 老人買銀行理財虧18萬被判賠償,案件中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發布老年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既有財產權益糾紛,如老年人財產權保護、老年人委託理財,也有涉及人身權益的保護,如對老年人的贍養等問題。
但是,在二審判決中,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卻判決銀行賠償王某7萬元。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涉《資產管理合同》及《風險揭示書》等均系銀行依循的規范性文件或自身制定的格式合同,不足以作為雙方就案涉金融產品相關情況充分溝通的憑證。銀行對王某作出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為平衡型,但案涉金融產品合同中顯示的風險等級並非均為低風險,該行違反提示說明義務,未證實購買該產品與王某情況及自身意願達到充分適當匹配的程度;未能證明其已經對金融消費者的風險認知、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了當面測試並向其如實告知、詳盡說明金融產品內容和主要風險因素等,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同時,王某有投資理財經驗,應當知曉簽字確認行為效力;本案投資虧損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場的正常波動,並非該行的代理行為導致,王某亦應對投資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故判決銀行賠償王某7萬元。最高院認為,明確規則尺度,保護老年人金融消費安全,本案是《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發布後首批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案件之一,首案效應突出。銀行應就投資者的年齡、投資經驗、專業能力進行審查並考慮老年消費者情況等,對老年投資者應給予特別提示,結合民商事法律、《會議紀要》精神和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金融機構提示說明義務和金融消費者注意義務等判斷標准。本案對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合法、安全的投資理財消費環境,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