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吉盛大同養老院

吉盛大同養老院

發布時間:2023-07-26 11:50:53

① 我女朋友是定西的,我老家在天津,她在我們這邊工作,預計明年結婚。今年過年准備去她們家。討論一下

婚姻形式:定西民間婚姻自古受傳統的封建禮教影響甚深,普遍為包辦買賣婚姻,男人允許納妾,女人不得改嫁,昔日婚姻形式較多(現今已基本絕跡),主要有:

童養婚:即「童養媳」,或稱「小引媳婦」,多為家貧無力撫養,便將未成年女兒許配給人,男人也多未成年。女方去男方家其地位低下,基本是「雞叫頭遍就起床,掃院擔水整日忙」,只能等到成年正式完婚,其地位才會改變。

小女婿婚:男家寬裕而缺勞力,便託人將貧家十六、七歲左右女孩娶給尚小的兒子為妻,稱之為小女婿親。這種婚姻大多釀成悲劇。

指腹婚:多為兩家相處友好,妻子同時懷孕,相約如生一男一女者,成人後此二人便結為夫妻。

表親婚:為使血緣關系延續,姑表兄妹或姐弟由父母作主成婚。民間雖有此俗,但多被否定,因近親結婚不利於後代。

換頭婚:也稱交換婚。因男方兩家貧困或一方當事人有某種生理缺陷,雙方約定相互以女兒許配,被稱為」換頭親「。此俗至今仍出現。

入贅婚:俗稱「倒插門」、「入門親」、「招女婿」,或稱「招親」。舊時上門女婿多被輕蔑,今女婿入贅多視為光榮,且受法律保護。傳統上所生長子,一般隨母姓,以「頂門立戶」,其他子女隨父姓,也有皆隨母姓或父姓的。

轉房婚:婚後男女一方亡故,亡者兄或弟,姐或妹再續其婚姻,叫轉房親。此俗人多不以為怪,乃至贊許。

沖喜婚:也叫慌婚。訂婚後,男方父母或本人沉痾在身,便提前完婚,藉以「沖喜」,待其健康。

招夫養夫:婚後丈夫患重病或致殘、癱瘓,夫婦商定,讓妻再招夫以維持生計。此俗現已絕跡。

望門婚:婚前未婚夫夭亡,按封建禮教,女子從一而終,於是抱著公雞拜堂成親,稱為望門婚。此俗早就不受人贊許,今已絕跡。

冥婚:也叫「陰婚」。定婚後,婚前男女二人雙亡,兩家便議定合葬,作「陰間」夫妻。

嫁娶:舊時男婚女嫁均要遵循「六禮」規范。辛亥革命後,其禮儀雖有改新,然封建禮制仍被沿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的婚姻制度確立,但舊式禮儀的徹底革除還尚待時日。定西人民習慣例行的婚禮程序,因各地地域的不同,雖有差異,且基本上是一致的。

婚齡:舊時漢族婚齡一般偏小,男子15-20歲,女子15-18歲,富貴人家更尚早婚,十二三歲結婚並不罕見。《婚姻法》實施後,法定為男20周歲,女18周歲。1981年改為男22周歲,女20周歲,並提倡晚婚,早婚之俗被革除。舊時富貴之家納妾有多至二、三人者,貧者終身「打光棍」者有之,現今全部絕跡。

問親:即議婚,舊時,男女婚姻聽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由親友牽線,家長擇門選女,選准之後,男方便請媒人備禮物去女方家問親,進入相親階段。如果女方未曾謀面,男女相互見面,或由媒人帶男方到女方家去見女的一面,叫「納采」。女方同意,男方則請媒人向女方家索要女方生辰八字,叫「問名」。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在紅紙上寫成「庚貼」(有的地方從簡,只口頭表達),由陰陽先生按「五行八卦,相生相剋」的原理進行推算,謂之「合婚」,(也有叫「合肖」的)。如婚姻平順合上了,由男方通知女方,這叫「納吉」,如不合則原禮物退還作罷。然後,男方擇定吉日,請媒人正式告知女方定婚時間,並准備婚禮。此期間,雙方家裡如出現意外事故,諸如碰破碟碗盆杯,牲畜病死或家人患病等,則認為不吉不順,無緣成親,由媒人通知對方取消定婚之事。

訂婚:俗稱「攀親」、「喝酒」。定親之日,男方父親攜兒子和媒人一起,帶酒(2瓶,用紅線繩相系)、聘金、衣料、首飾、四色禮品(糕點、糖果、茶葉)等彩禮(有的地方裝入箱籠,或桃或擔),到女方家去定親,這叫「納征」。女方家備酒席招待來客,並索要彩禮,俗稱「要彩禮」,男女雙方與媒人經共同商議,最後確定彩禮。然後男女雙方在宴席上即向雙方長輩及親友敬酒,改換稱呼,長輩及親友則要向男女二人給「紅包」,錢多少各按經濟狀況而定。之後吃飯喝酒,盡興而散。男方離開時要把原帶來酒的兩個空酒瓶帶回(內余酒少許),女方則往酒瓶中裝米面少許,取「米面夫妻」之意,這叫「定親」、定婚。至此婚姻關系正式確立。

定婚後,每逢年過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男方要備禮到女方家「送節」,以示婚姻生效,俗稱「追節」。

結婚:俗稱「迎親」,也叫「引新媳婦」。男方請陰陽先生確定結婚良辰之後,便由媒人告知女家,這叫「請期」。結婚之日,男女雙方家都置辦喜宴招待親朋,飯菜格局視主人經濟狀況實際而定。親朋鄰舍都去幫忙,俗稱「代勞」。婚期將近,男家擇吉日與媒人一道去女家送彩禮,俗稱「歸禮」、「送禮」,也叫「清大禮」。有的地方尚有一同由男家送褲子布料的,叫離娘褲。這種行聘之禮官富之家較繁縟,通常備有禮單,男家按定期攜彩禮去女家,附帶大饃饃10個,鮮肉兩條及糖果等12品,稱「盒子」,女方家於院內設方桌,擺香案禮品置於桌上,女家子侄輩上香叩拜,祭天地,叫「掛盒子」;禮畢,男家給上香者「喜眉錢」,並呈上禮單,開盒「亮禮」,請親屬賓客參觀;接著女方向男家客人呈上加蓋水餃碗食之,稱「嘗湯」,女家並設宴待客。此舊禮今絕跡。最後商定迎親日期。

送女出嫁,稱之「發落」,「打發」。婚前一日男家往女家「穩席」(也叫「提話」),進一步落實送親人數及相關事宜。女家此日招待前來送賀禮的親鄰。親鄰送賀禮稱「添箱」。舊時女家為新娘陪送板箱一對或四角櫃一個。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則陪送大衣櫃、寫字台、音箱、電視、洗衣機、冰箱等,現代傢具無定數。此日要確定送親隊伍人員,並選一位兒女全、屬相相合的女眷作「伴娘」,即「女儐」。男方選兒女雙全、屬相不犯忌的男女各一人(再婚者不可)為「引迎親貴人」,另選一男性少年為新娘牽驢,在媒人的陪同下,由新郎、新郎之叔伯及兄長各1人,背箱者1人,組成迎親隊伍,(去為奇數5或7人,取去單來雙之意,)帶上禮物,各地雖有差異,基本是酒兩瓶、肉兩條、糖果點心、大饃饃10個、「針工錢」(有的地方叫「答謝」、「離娘錢」、「彩門錢」)及零用錢(俗名「耍笑錢」)紅包若干,便去女家迎親。有的地方,娘家緊閉門戶,向娶親者索要紅包利市,潑水藏物,取笑作樂。過去迎親時,男女雙方視道路情況,備轎或車或驢、馬(忌用騾子),現在城鎮多用小汽車,農村多用三輪車,由於經濟狀況的不同,差距越來越大,講究排場者檔次越高,車輛越多,攀比之風盛興。

迎親隊伍到了女家,先上香拜祖,再將禮品陳放於桌案上,向女方長輩「看盅兒」敬酒,以「答謝」錢酬謝女方養女之恩。隨即迎親者就宴,宴畢准備起程。舊時,由女儐為新娘梳妝上頭(即把新娘發辮梳妝成發髻),新娘身穿束衣,頭頂蓋頭,胸前置「護心鏡」,懷揣「幛連書」(庚貼)。此俗現已廢止。女方選親族之人將陪嫁之物裝於箱內,俗稱「裝箱」、「擺嫁妝」,有誇嫁妝之意。

新娘離家時,傳統上由家中兄長抱轎(馬、驢)上,新娘要哭泣,稱之「哭嫁」,(也有叫「趕煞」的)。表示不忍離開父母;新娘臨出門時將一把紅筷子拋在大門內(有的地方將兩把紅筷子兩手分別拋於門內外),兩家迎送親人共登驕、車及騎馬起行。花轎(馬、驢)在路途中,凡經岔路口、廟宇、大石頭和大建築物時,舊時要在其上貼上一小條紅紙或寫有「一路平安」、「鬼邪避之」之類的「路貼」,以圖吉利。現在多用車輛,此俗多不見。

轎至男方家門前,要朝當日喜神方位落轎,隨即繞轎鞭炮齊鳴。新娘臨下馬(橋、車),有的地方要先接「寶瓶」,內裝滿面米,插雙紅筷,用紅布包紮,婚後煮成稀粥,新夫婦共吃,意為「平平安安」;筷取「快生貴子」。此俗已廢。送親小孩索取紅包,稱為「壓轎錢」。新娘下馬後,由伴娘攙扶於地下鋪的紅氈(亦可用紅布代之)上緩行。舊時請賓客行「迎紅禮」,串紅氈至院設香案前,香案上放置香蠟、滿盛小麥的升(也叫斗),內插一個神牌,一桿枰,秤上掛鏡子、尺子、剪刀及紅布條等辟邪之物,紅線兩頭各系銅錢放於兩酒杯中,舉行拜堂儀式,俗叫」拜天地「(現在於廳房舉行),依次行拜天地、拜父母、新人對拜、吃「合心飯」,「飲交杯酒」,行合巹之禮(此俗現在多已從簡)。然後新郎新娘串踩紅氈,同抱麥斗(俗稱「滿斗」)入洞房,置麥斗於炕上之喜神方位,新娘將護心鏡置斗中,面斗而坐,新郎用秤桿(或擀杖)挑下新娘的「蓋頭」。現已廢止。此時男家設宴款待女家送親之人(尊客),上煙敬灑。迎親隊伍常有嗩吶吹奏喜慶樂曲,宴間鼓樂爭鳴,甚是熱鬧。送親者須於晌午前離開男家。有的地方男家要向送親者用錢贖回嫁妝箱(櫃)上鑰匙。臨行前,男家於大門前置攔門酒桌,上放酒與小花饃,用大杯斟酒,男家一一向送親者猜拳敬酒,輸者飲之,並讓尊客各拿小花饃數個。送親者出門前要到新房看新娘告別。整日凡來賀喜之人,席間新郎新娘逐一敬酒。年青人鬧洞房,俗稱「禳房」,「鬧新房」,給新婚夫婦出難題進行戲嬉,推、拉、抱、摸,花樣翻新,新娘盡力迴避、應對,鬧至夜深方散。然後,新房便要暖床,謂之「圓房」,主持人將核桃、棗子邊掃床邊往炕上撒去,意為「和(核)氣「早生貴子」之意,並念叨「雙雙核桃雙雙棗,養的娃娃滿院跑」。隨後新婚夫婦就寢,新房裡「長明燈」徹夜通明。有好事年青人伏於窗外偷聽新婚夫婦動靜,俗叫「聽牆根」。有的於當日或次日新娘下廚做「試手面」(試刀面),以款待親友。次日,新郎家須另備酒席招待婚期幫忙的親朋鄰里,有稱「扯後席」,也叫「謝勞客」。

初婚:成婚次日晨,新婚夫婦早起,拜祭祖先,拜見父母及親屬長輩,這是新娘與家庭成員正式會見的場合。也有於次日,女家親眷攜食饌赴男家來賀,男家亦邀親眷陪賀、認親,確定輩份關系,俗稱「看親」。此俗現已少見。第三天,小兩口備上禮物回娘家探望,回拜岳父母及其叔侄等,當日返回,俗稱「回門」。這是婚後第一次歸寧(回娘家),女家待婿之禮甚周。新婚夫婦接受招待後,及早返回。婚後十天新娘返娘家小住,俗名「轉娘家」,多住八九天返回婆家,但也有住滿十天的。有的地方在結婚一月後,新娘去轉娘家,俗叫「站對月」,「轉對月」,但一般都提前幾日返回,以示對婆家長輩的尊敬。

上述婚俗,今多已有變通,農村雖在延續,但多棄傳統之舊俗或簡化、通融;城鎮男女婚禮有新事新辦,移風易俗,或集體結婚,或旅遊結婚者巨額彩禮,高檔傢具,時髦嫁妝,隆重婚禮,上等宴席,千金小姐,所謂的新「六禮」之風近年盛興,但並不受廣泛歡迎。

新婚後的第一個正月初二日,由新婚夫婦到女方家拜年,稱「磕頭」或「拜年」,岳父母賞給「年錢」。有的地方第一個正月十五日婆媳相避,不許見面,稱「避燈」,否則,迷信認為婆婆要失明。

改嫁:舊時男尊女卑,男喪婦,可再續;女亡夫,不改嫁,稱「守節」。因而年輕女子失偶後終生守寡者比比皆是。尚有夫亡改嫁者,婆家往往索禮極苛,俗稱「賣寡婦」。有的被夜半劫持而去,叫「搶寡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男女平等,今多不守此規,改嫁受法律保護,現今較為普遍,特別是老年人,男女互找意中人組成家庭,「夕陽紅」已成時尚。

喪葬

漢族形式:養老送終,慎終追遠,既是人子的天職,又是家庭的重大事務。喪事,亦稱「白事」。定西喪葬一直沿襲木棺土葬,從20世紀70年代起,國家公職人員實行火葬。其習俗規格,喪葬儀式,一般視家庭景況和死者年齡身份而異。

舊時出生不滿月的嬰兒死亡,便搗入炕洞內燒之了事。2歲內嬰兒死亡,由鄉鄰以柴草卷屍,盛爛背斗中置於僻野溝澗內點火燃燒而棄之。12歲以上者,死亡後不擇吉地,只掩屍於偏僻地野外。12歲以上未婚者,可做簡易木匣裝屍埋於地頭地堖或野外山岡地帶。已婚男性和生育有孩子的女性屬正常死亡者,都可在宅內正寢、內寢舉行葬儀,並可埋入祖墳。其他非正常死亡如跳崖、投河、落井、服毒、上吊、難產、自殺、他殺、車禍等,只能在宅內偏室成殮以辦喪事;死於宅外者,只在宅外房、窯中或搭篷舉辦喪事,且不得進入祖塋。雖正常死亡,但死於宅外者,亦不進入宅內正、(內)寢舉辦葬儀。所以,病危之人,都要極力趕回家中,力求正(內)寢。

老人逝世,定西(各地大同小異)的喪葬習俗和喪葬禮儀,因受傳統文化、封建禮教和宮廷禮儀的影響,顯得隆重而繁瑣,肅穆而莊重,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喪葬文化。

定西的天氣不會太冷:但今年冬天截止到現在不是很冷,過年肯定要冷了。定西最低也就-8度撐死了。
結婚的講究和天津大不一樣,首先,定西結婚是中午而天津是下午。一般需要給女方禮金(3萬起)其他風俗基本一樣。

② 上海嘉定附近有什麼好的敬老院

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敬老院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寶安路寶樂路 郵編:201801 電話號碼:59156766

上海市嘉定區婁塘鎮敬老院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婁塘鎮小東街115號 郵編:201807 電話號碼:59543498

嘉定區封浜鎮敬老院
地址:嘉定區封浜街道星華路5號 59135967 201812

還有好多~
http://www..com/s?ie=gb2312&bs=%D1%D3%D6%D0%D2%FB%D3%C3%CB%AE&sr=&z=&cl=3&f=8&wd=%BC%CE%B6%A8%BE%B4%C0%CF%D4%BA&ct=0

③ 劉淑清吉盛養老院地址

劉淑清吉盛養老院地址在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方正村。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吉盛大同養老院成立於2011年07月30日,注冊地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方正村,法定代表人為劉淑清。經營范圍包括托老、養老服務。吉林省長春市長春市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方正村。

閱讀全文

與吉盛大同養老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怎麼開失能老人證明 瀏覽:618
2013年沈陽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瀏覽:160
你們有退休金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440
70歲的人刑事犯罪規定 瀏覽:223
國家政策對軍人父母有哪些好處 瀏覽:899
70歲老人手指抽筋怎麼辦 瀏覽:170
幼兒繪畫重陽節 瀏覽:603
豐富老年黨支部活動 瀏覽:328
養老保險新政策2016每月交多少錢 瀏覽:591
黃岡哪個地方有養老院 瀏覽:412
安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56
高考體檢檢查有紋身怎麼辦 瀏覽:476
孝順的感人 瀏覽:379
哪裡有養生葯貼 瀏覽:187
聘請退休人員用交社保嗎 瀏覽:502
廈門60歲以上 瀏覽:408
遼陽逸和居老年公寓離哪近 瀏覽:104
父母的親屬卡遺失怎麼補辦 瀏覽:989
60歲可以貸款 瀏覽:213
戴耳麥體檢能檢查出什麼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