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薇薇說出的中國家庭普遍痛點有哪些
主要是和家人打著愛的名義報喜不報憂,實際上非常的缺乏溝通和陪伴。
最近被《奇葩說》一期節目刷屏了,辯題是「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該不該支持」。很多人都說整場節目看下來記不得每個辯手說了些什麼,只知道自己從頭哭到尾。親情,和父母的關系,是大多數身穿堅硬鎧甲者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觸及,立馬潰不成軍。
別打著愛的名義報喜不報憂了,讓對方知道你真實所想,用更多的時間去交流分享,尋找平衡點何嘗不是一種愛呢?
別再用你所謂的愛和懂事來揣測對方的心意了,人生苦短,何必不選擇簡簡單單的相信TA所說即所想。
『貳』 為什麼要支持父母去養老院生活
支持的理由:
第一,養老院有更舒適科學的環境
現在的老人,無非是獨居、和子女一起住或者養老院。有科學預測到了2030年,空巢老人佔比會達到90%。很多子女去別的城市發展,老人留在老家,而養老院可以為這老人提供科學的照顧;對於和子女一起居住,兩代甚至是三代人的矛盾總是不斷,而當老人想要去養老院遠離這些矛盾追尋自由,為什麼不同意呢?
第二,應該相信父母的選擇:
要相信父母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老人一生經歷生活太多,當他們選擇新的生活、選擇去養老院的時候,子女不應該剝奪他們的選擇權。就像孩子希望父母尊重他們的選擇一樣,老人老了就和老小孩一般,他們也希望子女尊重他們的選擇。
子女承歡膝下一定是老人追求的幸福嗎?多少老人幫子女帶孩子、買菜做飯真的是她喜歡嗎?這只是長久以來社會造成的一種刻板價值觀,他們限定了老人追尋幸福的方式。所以當父母提出想去養老院的時候,不要用刻板的價值觀綁架他們,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第三,養老院不是監獄:
養老院不是監獄,不是只能買單程票。當父母提出去養老院,為什麼不支持讓他們嘗試一下呢?住的好可以一直住,住不好可以回家。這不是一條不可回頭的路,退路永遠都在,為什麼要決絕的堵死一條路呢?
不支持的理由:
第一,缺少陪伴與親情:
選擇結婚生子的人,都是重視家庭、重視親情的人。這是已經既定的價值觀,是不會在棗差梁老了突然改變的。這樣的老人提出去養老院,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再被這個家庭需要了。他們選擇不給子女添麻煩,選擇主動離開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家庭,去到一個不熟悉的、由金錢堆砌的養老院。就像是馬薇薇所說:「你把他送到養老院去,就是把他流放到家庭親情之外了。慶肢」
就和沒人能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位置一樣,也沒有人能填補子女所給予父母的親情。雖然養老院有護工、有同伴,但是他們知道這裡面沒有愛,只有足夠多的金錢。
第二,經濟負擔重、養老院條件差:
養老院的收費都很高昂,哪怕普通的養老院也要三四千一凳運個月。除此之外,還有打點護工、老人的零花錢等等,這對於一個中產家庭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頂級的富豪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他們可以請護工;真正的窮苦家庭也不會糾結,因為他們要生活。
『叄』 父母提出要去養老院兒女該不該支持
不支持。父母是看自己兒女壓力太大,不想讓你們那麼辛苦,才決定去養老院的,如果你們有能力照顧老人,老人也不會去養老院,養老院怎麼也不比家裡舒服啊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福田。孝順父母的人,人生一順百順。人活著是福報在支持的,行孝道就是培福報。把道理告訴父母,相信他們會理解接受的。
其實馬薇薇這段話也反映了中國式的親情模式,孩子在父母面前永遠報喜不報憂,父母在孩子也同樣如此。在家庭關系,我們都是撒謊精。
『肆』 奇葩說第4季父母要去養老院要不要支持,何炅為什麼哭
是被馬薇薇的反駁觀點所感動,所以哭了。
在奇葩說中,馬薇薇父母要不要去養老院的發言非常精彩,她說:老人就像孩子一樣,他們很敏感,就算你提供了在專業的護理,他們也會發現,這裡面沒有愛,只有金錢。
況且,對中產家庭來說,根本就沒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養老院,養老院的價格,遠遠比想像中高。
此時,她做了一個選擇的比較,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那段話: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兩個選擇都是錯的!那時候我們要選擇的是,我們更能背負那種錯誤,帶給我們的代價!
選擇一
如果選擇在父母老了的時候和他們住一起,需要承擔生活瑣事的磨難,可能會天天吵架;
但是,這並不難面對,父母就是這么過來的;
吵吵鬧鬧和父母過一輩子,等他們離開的時候,你可以和父母說:「你們這一輩子對得起我,我這一輩子,也對得起你們。」
選擇二
而如果選擇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呢?
你的中晚年會很幸福,家裡不會吵架,可以安心過二人或者三人世界,只要周末去看看父母就好。
但這個選擇代價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就會後悔,當初為什麼要因為一些瑣事,就離開他們了呢?
「孝順這個詞,就是由後悔構成的。」
說完這段話,何炅、馬東、蔡康永、小宋佳都已經淚眼婆娑了。
『伍』 《奇葩說》里的馬薇薇厲害在什麼地方
馬薇薇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是講話的語氣。因為平常大部分比賽的地方都是沒有話筒的。所以你會發現打辯論的人說話音調一般都比較的高,說話的時候會更多地用共鳴。大部分時候這種扯著嗓子說話的狀態是讓聽眾聽不進去的。因此如何控制自己的語調以及說話的節奏,使自己的信息更有效地傳達給聽眾就顯得很重要了。(哎呀,這點我也說不清,大概看個人的天賦吧。)你看馬薇薇的口頭禪「對不對!」「好嗷~聽懂了嗎?」「是不是~~~!」這種短句的插入,給聽眾思考的空間,同時強調自己的論點。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個辯論打得好的人,語速都是很慢的。因為在場上有效的傳遞消息比說太多的內容更重要。
在場上的攻防上,馬薇薇也是強悍到無以復加。任何時候只要她站起來,立刻就能擊潰對面的幾乎所有論點。范甜甜是那種包租婆類型的,上來拿著棍棒對你一頓猛打,用自己的情緒感染你。過一會你回過神來,發現剛才她說的全都不對。而馬薇薇像是一個勾人的小妖精,循循善誘把你的魂都勾走了。被她帶到坑裡了還啪啪啪給她投票。
以答主這種十八線學校的十八線學院的副隊長的水平,我們玩辯論真的是體力活啊。打正賽的時候經常需要花一周的時間全脫產准備。查資料,寫立論,練對攻。就這樣經常上場了就忘了自己的立論,正反雙方一起跑偏,在一些完全沒有意義的問題上糾結整場比賽。而馬薇薇這樣的對手,對你進行的是全方位碾壓式的攻擊。你連帶著她跑偏同歸於盡的機會都沒有。
馬薇薇的立論水平也是非常高。就拿決賽的辯題來說,「虛偽是一件好事」。大家可以先想想自己會怎麼立論。然後再看看馬薇薇和顏如晶的立論。
顏如晶是從真、善、美三個方面來論證的。
1. 虛偽引人向善,減少人與人的沖突。
2. 虛偽會產生美,美好的事物都摻雜了虛偽的成分。
小說的情節是虛構的,好吃的食物都是經過調味的。
3. 真實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真實
(顏如晶後邊沒論證出來,經過高曉松的補充)其實每個人以為的最真實的自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後天形成的。
發現問題了嗎?顏如晶的論是在偷換概念,把「虛偽」放在了「純天然」的對立面。導致第二段說完的時候被質詢得有點懵。而且把虛偽的定義擴展的太開,這要是在比賽中絕對會被揪著打的。
轉自知乎
『陸』 《奇葩說》的辯題中,有哪個是你最喜歡的
《奇葩說》的大部分辯題,我都是十分欣賞的。而其中,關於「絕症病人是否該鼓勵他繼續活下去」這個辯題,我有著較深的感觸。
在日常,對於死亡我比較多地進行思考,從這一點上來說,我也是個奇葩。而對死亡的思考中,我所得出的認知大多是比較悲觀的。特別是對於現代醫療而言,仍然存在著因為沒有錢而死去,在生命質量幾近於零的情況下還依靠各種醫療設施以及是葯物強行活著,痛苦地活著,這些都是與我的認知相背離的。
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論述了死亡與醫療之間,特別是在涉及安樂死問題的時候,史鐵生就是贊同在病人自主地希望放棄生命的時候,就應當有這樣的自由意志。
但我還是認為,沒有人有資格,讓對方忍一忍,不論怎樣,自己的生命自己應當有主動權。在生死的抉擇上,旁人應當選擇無私。
『柒』 《奇葩說》有趣且有深度的辯題有哪些
辯題:要犧牲賈玲救大家嗎?
馬薇薇在這一場女王氣場十足,並且貢獻了後來廣為流傳的金句:沒有霹靂手段,怎懷菩薩心腸。
高曉松:如果這116個人中的大多數人都選擇不去炸,其實我可以很坦然地和大家一起去死。我覺得人類還有最後一點光榮和尊嚴。
如果大部份人都選擇去炸賈玲,我還跟著大家一起卑微地活下來了,所以對我來說兩個選擇都可以,但反正我肯定不會按這個鈕。人都有一種從眾心裡,我一個人可能不敢,但我跟116個人在一起,最後懷著人類的尊嚴和光榮死去,這個我還是能做到的。
辯題:父母提出要和老夥伴一起去養老院,我該支持還是反對?
一道催淚的辯題。一旦出現這種辯題,邏輯就要往後退,因為情感和故事更容易擊中我們的內心。尤其是在《奇葩說》,畢竟它並不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
這集的最大看點就是馬薇薇的發言,尤其是最後被陳銘奇襲的時候講的故事,現場一度又變成了淚海。當然,她陳述的時候,也是金句不斷:
什麼是選擇,一個對的,一個錯的,那不叫選擇,因為只有傻X才會選那個錯的。兩個都是對的,那不怕選擇,選哪個都很爽。人生最痛苦的選擇是什麼,兩個都是錯的,這個時候,我們要選擇的是,我們更能背負哪種錯誤帶給我們的代價。孝順這個詞就是由後悔構成的,無數個我們做錯事的瞬間,無數個我們割捨不了的瞬間。
你把他放到老人院去,其實已經把他流放在家庭的親情之外了。真心說出的不一定是真話,那是情話啊。雖然這一集,又是情感打敗邏輯,但還是值得一看。因為看完之後,你會對你爸媽更好一點。
辯題:該不該向父母出櫃?
姜思達:我們說,歧視是什麼——歧視,不單單是永遠對你惡語相向;歧視,也往往是在劃分你我 ,所謂「異己」。平等遠遠不是當我說我出櫃的時候你們在那裡為我搖旗吶喊,反而是因為你們在搖旗吶喊的過程當中,把這種不平等顯示得額外的昭彰。
辯題:分手該不該當面說?
邱晨:可是真實的分手,不是發生在那個瞬間的,它往往發生在你們理性談判約法三章,可是最後卻不了了之之後,它可能發生在你們歇斯底里地爭吵,然後又疲憊不堪地和好之後,它可能發生在你們面對面地說了很多次分手,最後忍不住要藕斷絲連之後,然後在這一切一切之後,你選擇了一種最沒有儀式感的,最簡單的,最喪的方式,去切斷你們之間最後的信號。
辯題:人類知識共享要不要支持?
全程高能,神仙打架。尤其是三辯,傅首爾的也不錯。詹青雲:我們不是站在知識的對立面和知識為敵,知識只是工具,只有人才是目的。我們今天對待知識的態度錯了,我們就享受不了擁有知識的價值。」 大意就是知識獲得的過程很重要。當然後面還說了其他點,都挺好的。
後面跟陳銘開杠真的是神仙打架,那句「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剩下的只是裝飾工作,但是上面還有兩朵烏雲。」真的高潮了。我也好喜歡陳銘學長後面的結辯「不是沒有事情可以做,我們還有星辰和大海。」
辯題:我不生孩子有錯嗎?
馬薇薇:坦白講《奇葩說》打到現在,我永遠都是最後一個選持方。因為我覺得我選哪邊都可以。不是因為我這個人沒有立場,而是因為打辯論的人都應該知道,比較難的那個持方,比較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那個持方,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在攪局,不是在耍潑,而是在於讓你知道,少數派和異見者有自己的不得已,交鋒帶來多元。
辯題:時刻保持聯系時暴政嗎?
姜思達:朋友從來不會隨隨便便要和你時刻保持聯系。朋友非常有分寸,你們才能稱為朋友。
我忙我沒法回你信息,我不忙我更沒法回你信息,因為我就想不忙。
每次一坐飛機我們都感覺是上帝的棄兒,不是因為我們飛得太高,而是因為天上沒有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