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老人能不能看倆孩子
這得看老人的身體狀態,身體好的話可以帶櫻坦兩個,身體不好的帶一個都吃力,我媽以前就幫我哥帶三個小孩,三個都是培頌森隔年生的,第三個八個月斷奶,配畝我哥嫂就去廣東打工了,我爸過世的早,三個小孩全是我媽自己帶大的,在農村帶他們還要種田種地,真是累人,現在的老人帶一人就行了
『貳』 一個老人能不能看倆孩子
六十歲老人獨立帶兩伏梁個孩子出遠門一般是不可以的,因為六十歲老人一般都有一些老年疾病,比如老年痴呆症,此病可使老年人記憶力減退,還有老年人一般都有骨質疏鬆症或者下肢動脈硬化症,使老年人的腿腳不靈敏容易跌倒,首廳歷所以者搜建議盡量不要讓老年人帶兩個孩子出遠門,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叄』 全面兩孩政策效果顯著,二胎政策真的能拯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嗎
只要每一對年輕的夫妻都願意生育二胎,那肯定會極大程度的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現在的問題是生孩子容易,養孩子卻難,導致許多的年輕夫妻對於生養二胎是慎重又慎重。
但是,這絲毫都不影響生育二胎是緩解人口老齡化最根本的政策。放開了二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願意生的,只是一個早晚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日漸強盛以及國民收入的提高,相信許多人在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後,自然就想要生孩子。
『肆』 公婆想要二胎,天天教孩子說「妹妹」,該怎麼辦
公婆想要二胎,天天教孩子說「妹妹」,該怎麼辦?針對老年人的這些心態也是可以了解的,之前全是多子多福的觀念,而且如今對外開放了二胎政策,老年人很有可能也期望家中人財兩旺,許多的老人家是盼著抱孫女呢!可是針對兒媳與兒子而言假如確實並沒有這方面的計劃得話,聽著這種話真的是心理狀態挺難受的,而且老年人歸還小孩子加強這類定義確實便是不太好啦!
可以和老年人好好地的細膩溝通交流一下,把自己不要想二胎的念頭說一下,也期望獲得長輩的贊成,假如老年人確實不是贊成得話,也請老年人不必對小孩子加強,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小孩子決策的。婆媳關系有什麼問題好好地溝通交流,假如自身不想說可以讓丈夫和他媽媽溝通交流一下,也許實際效果會好一點!
『伍』 怎麼樣看待老人帶二孩這件事情
隨著「全面二孩兒」時代的到來,都市裡的年輕父母在工作和經濟的壓力下,不能全身心顧及孩子,本來處於「幫忙」角色的老人漸成孫輩看護的主力軍。這對於很多老人來說,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本是心甘情願承擔的「甜蜜負擔」,不過,因為兒女要求高、觀念跟不上、自身年紀大等原因,現實中很多老人深感身心疲憊,甚至陷入出錢、出力,還經常落埋怨的境地。
劉阿姨說,因為他們夫妻退休金高,一個月有15000元左右。想著自己花不完,將來都是他們的,將來給不如現在給。因此,他們搬到兒子家後,保姆錢,買菜、買東西都是他們花錢。兒子、兒媳主動給過,他們也沒要。
「老人都這樣,對兒女能幫就幫。我們一個同事,兒子要了二孩兒,經濟壓力大,他們身體不好,幫不了兒子,一個月補貼兒子1萬元。等於除了生活費和買葯錢,都支援兒子了。」劉阿姨說,歲數大了,他們對錢都看得不那麼重。
受累不怕,花錢也不怕,就圖個「順心」。但實際上,這樣對於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的兩代人來說很難。劉阿姨和兒子、兒媳住得時間久了,矛盾就出來了。
前幾天就因為「追著給孫子喂飯」這件小事,兒媳婦不高興了。「讓孩子自己動手,哪怕吃得亂七八糟,也是一種鍛煉。」兒媳從來不追著孩子喂飯,這頓不吃,只好餓到下頓,中間沒有任何零食。但劉阿姨不行,看到孫子不吃飯,心疼不說,還起急:「孩子才4歲,不吃飽了,不是影響發育嗎?帶孩子不能完全看書本。」
「我是親奶奶,帶孩子能不精心嗎?另外,我帶孩子覺得自己觀念挺新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還是達不到兒子和兒媳婦的標准,老嫌我帶得不好,看孩子累了一天,回來還得聽『批評』,甚至要看兒媳婦臉色。」這是當初劉阿姨沒想到的。
自己心裡不舒暢,劉阿姨忍不住會和老姐妹們嘮叨嘮叨,後來發現,很有共鳴。「微信里,我們有個群,都是幫兒子、女兒帶孩子的,幾乎每天都開『吐槽大會』,大家說說,心裡還舒坦些,不然,要憋死了。」劉阿姨現在覺得騎虎難下。
據了解,隨著二孩兒時代的來臨,因為職場競爭激烈,不少年輕爸媽因忙碌把孩子交給了老人,或是老人出於親情需要,主動和子女靠近,承擔起帶孫輩的責任。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因帶孩子引發的老人如何安度晚年和隔輩看護帶來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像劉阿姨這樣「痛並快樂著」的老人成為很多二孩兒家庭老人的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