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敬老院公開欄

敬老院公開欄

發布時間:2023-06-27 15:15:20

A. 有關敬老院的綜合調查報告有關敬老院的綜合調查報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康樂街道敬老院社會工作介入方案

機構養老是解決中國老年人養老問題的傳統方法,敬老院作為養老機構之一,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敬老院作用發揮的過程中,社會工作特有的價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可以為其提供專業的支持。基於這一前提,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赴萬載實習小組的機構養老實習分隊深入康樂街道敬老院,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社會工作的理念和專業方法,設計了康樂街道敬老院社會工作介入方案。本方案分為四個部分,第一是敬老院的基本情況,第二是敬老院存在的問題,第三是社會工作的介入,第四是具體的方案設計。

一、敬老院基本情況
(一)機構簡介(敬老院平面見第2頁圖1)
1.辦院歷史。康樂街道敬老院建院於1993年9月份,原坐落於萬載縣康樂鎮荷花塘,後因發展的需要,於2007年12月1日搬遷至康樂鎮福星村四組,已有15年辦院歷史。
2.地理方位。康樂街道敬老院正面向陽,正門接320國道,兩側有居民住戶,背面有樹林、竹林和居民住戶。背面和兩側已建有圍牆,正面圍牆待建中。
3.基本設施。整個敬老院佔地33畝,包括建築地、菜園、果園、魚塘、豬圈和綠化帶等。其中建築樓有七棟,包括四棟老年宿舍樓、一棟辦公樓、一食堂和一棟在建的三層老年公寓(將用於發展盈利性養老服務)。每棟老年宿舍樓分有兩層,一層有五套,每套四個單人房、一個公共客廳和兩個公共衛生間。每個房間配有一張床、一個床頭櫃、一張靠背凳及一個多功能衣櫃(暫時的情況)。
4.老人概況。院內現有64位老人,男女比例為42:22,年齡在40—90歲之間。60歲以下者皆為殘疾人,其中殘疾與孤老的比例為11:53。在院老人中,進院時間最長的達15年,最短的則半年。在院老人的整體身體健康狀況一般,2個患有較嚴重的疾病,其他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少部分老人為身體健康。在院的大部分老人

320國道 正門

圖1 敬老院平面圖
一年四季逢年過節會有親人(直系或旁系)前來看望或接回去過節,少部分老人沒有親人或有親人但常年也沒人來看望,這部分老人的情感特別孤獨。老人們的日常活動一般是房前走廊上坐坐、和其他老人聊聊天以及在院里閑逛,有少部分老人喜歡經常上街,這會對老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隱患。院內尚缺乏娛樂設施,老人在院內幾乎沒什麼娛樂活動,其中有兩位老人偶爾會拉二胡,部分人會打牌和打麻將,除此以外現階段院內老人無其他娛樂活動。
5.服務人員。院內現共有服務人員五名,分別為院長、副院長、報賬員、勤務工和炊事員。院長和副院長負責院里日常管理活動,如早晚檢查在院人數、督促老人的個人衛生和房間衛生等;報賬員負責管理院里資金運轉、財務上報和發放老人每月零用錢等;勤務工協助管理院里的日常事務、打掃衛生及負責給院里買菜;炊事員負責院里老人和服務人員的膳食管理等事務。

(二)社會效益
康樂街道敬老院是江西省鄉鎮敬老院中的第二大敬老院,在萬載縣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雖然現在院內設施不夠健全,但整體上能滿足老人們的基本需求,解決了康樂鎮部分老人的衣食住行難的問題,使老人們能夠在這安享晚年,也減輕了部分困難家庭的經濟負擔。
康樂街道敬老院建立了五保服務中心,為全鎮五保對象服務,不僅使在院老人安度晚年,也使散居五保對象的生活得到了切實的保障。院內已開始著手發展院辦經濟,將逐步改善院內居住條件,逐步提高在院供養人員的生活水平,並使院辦經濟的收入成為基層民政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康樂街道敬老院將接收社會老人自費入院供養,向著老齡事業社會化方向邁出新的步伐。
總之,康樂街道敬老院從辦院以來,已經產生了較大的社會效益,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因老齡化而給萬載縣帶來的社會問題,為萬載縣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出了很大貢獻。

二、現存問題
康樂街道敬老院雖已經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在院老人的生活需求,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和問題,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生產經營、老人的生活狀態、社會工作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基礎設施建設
由於主體工程竣工不久,配套設施需進一步完善。
1.正面圍牆尚未建成,造成院內管理上的嚴重不便;老人自由出入敬老院,加上正門前有320國道,來往車輛多,給老人們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圍牆沒有建成,外人也可以自由進入敬老院,也給院內財產安全造成很大隱患;
2.院內尚沒有小賣部、醫務室等設施。老人身體欠佳,加之距離縣城較遠且上街不安全,沒有小賣部使得老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無法購買;建院時間較短,目前尚未設置醫務室,也沒有配備專職的醫護人員,院內老人一旦患病不便醫治,平常也無法給老人提供例行的體檢服務;
3.院內尚沒有規范的晾曬衣被的場所,給老人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4.院內建築缺乏消防設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5.院內尚無綠化地帶和老人健身娛樂場所。

(二)環境衛生
院內缺乏明確的衛生管理制度,老人房間里有不同程度的異味,地面不幹凈,個別房內有蜘蛛;個別老人衛生很差,影響其他老人的生活;公共區域衛生無專門的衛生小組管理;院內打掃衛生隨意,沒有定期的衛生打掃制度和負責人。

(三)生產經營
院內有菜園、果園、魚塘和豬圈等,但生產經營分配不夠明確,個別身強力壯的老人的生產積極性不夠,生產效益不夠高。

(四)老人的生活狀態
1.個別老人缺乏精神動力和生活積極性,精神狀態不佳,過一天算一天,生活沒目標沒追求;
2.院內沒有可供老人娛樂的活動和設施,部分老人感到精神空虛;
3.少數老人認為在院里生活接受政府的救助,感覺自己是受人可憐和同情的對象,雖對政府有很大的感恩,但心裡存在一種壓抑之情,心理上有很大矛盾;
4.部分老人之間關系不夠融洽,個別老人之間會經常吵架甚至打架,破壞了院內老人的和諧氛圍;
5.個別老人對敬老院沒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希望回家居住。

(五)社會工作服務
雖然院辦公樓配有社工室,但卻沒有專職的社工人員和社會工作制度及社會工作方案。個別服務人員雖接受過社會工作專業培訓,但卻並沒有完全掌握社會工作服務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尚未將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和服務為人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當中,更沒有定期開展一些活動來提高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除了以上問題,敬老院還存在服務人員工資偏低及老人每月零用錢偏少等問題。這些都成為敬老院工作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需要加以解決。而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社會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介入敬老院,通過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將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內服務人員的工作,使院里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社會工作的介入
老年社會工作是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以老年人及其相關人員和系統為工作對象,幫助老年人特別是處境困難的老年人,改善社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會適應和福祉。康樂街道敬老院內的老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問題,院內服務人員在日常的服務中也存在不少問題。這就迫切需要老年社會工作的介入,來解決老年人問題及協助和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使院內達到一種和諧共進的氛圍,使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延年益壽。
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主要包括:社會撤離理論、符號互動理論、社會交換理論、連續性理論和活動理論等。在老年個案工作中需要堅持的原則包括:從價值觀上尊敬並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賴的關系、有耐心、多鼓勵、讓老年案主自我選擇、自我決定以及個別化的原則等。技巧主要有懷舊與生命回顧。懷舊是老人回顧他們過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難忘的事件或時刻,從回顧中讓老人重新體驗快樂、成就、尊嚴等多種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緒,幫助老人找回自尊和榮耀。而生命回顧是指通過生動緬懷過去一生成功和失敗的經歷,讓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勵老人將整個人生的經歷盡可能詳盡的傾訴出來,以達到內省的目的。與懷舊不同的是,它是對整個人生的回顧。因此,它更系統詳細,也更能讓老人面對自己的人生境遇,體味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老年社會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溝通: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老人的溝通,另一方面是與院方服務人員的溝通。與老人的溝通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小組開展前的個案階段,與老人談心,進行傾聽,建立情感;二是活動進行中,不斷徵得老人們的回應,並在每次活動結束後,詢問他們的意見,以便及時調整與完善活動。與院方的溝通則一直要貫穿整個實習過程的始終,不斷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使我們開展的活動不斷完善。除此之外,還要促進小組成員間的溝通,即老人與老人和老人與院方的溝通。
2.同理:在每次活動方案設計後,我們都將會親身將所設計的活動體驗一下,以觀察其效果,體會老人們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感受,這也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形式。除了自身體驗老人的感受外,我們也力求讓服務人員能有所體驗
3.觀察:工作人員要能夠靈敏、細致的觀察和判斷每個人所面臨的環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便得以確定適合的小組目標和解決問題的方案。由於老年群體的特殊性,觀察在小組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包括觀察老人的身體適應狀況、對活動的參與情況、老人的情緒狀態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建立關系的技巧,組織和介入的技巧、運用社會資源的技巧、評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開展老年社會工作,其對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里的服務人員,他們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案主群體,其中包括:
1.院內老年人。他們是敬老院的主體和服務對象,更是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老年人與服務人員的關系都是敬老院社會工作的重點。這三部分的關系處理和協調好了,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就會比較開心快樂,產生幸福感,同時對院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敬老院變成老人溫暖而幸福的家,從而實現構建和諧敬老院的目標。
2.院內服務人員。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是老人在院內生活幸福與否的關鍵。院內服務人員的服務理念和技巧直接關繫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構建和諧敬老院的關鍵。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理念,它是指在社會工作中,社工應用專業技巧和方法,利用一切資源,從而使案主能夠認識自身的問題,並在社工的引導下自己來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這里案主即是康樂街道敬老院的案主群體——老年人和服務人員,社會工作者利用院內和院外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引導建立和完善院內管理制度,幫助解決院內現存的問題,提高院內老人生活質量,使老人對敬老院形成較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敬老院真正變成老人幸福的家。
根據敬老院的現狀及問題,社會工作可以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入:
1.物質層面。協助院里制定院內經濟發展方案,合理發展院辦經濟,增加院內收入,提高院內老人生活質量。院內目前有豬圈、魚塘、菜園和果園等可發展的經濟,還有大片尚未開發的空地。制定合理方案,在院內因地制宜地發展各種經濟,使院內經濟循環發展,自給自足,解決院內經濟問題。
2.精神文化層面。通過完善院內各項制度和適時給老人開展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活動,調動老人積極性。通過活動讓老人不再無聊孤獨寂寞,讓他們再次認識和發現自己的價值,使他們重燃對生活的激情和信心,增強對院內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具體如下:(1)個案輔導。對院內個別老人進行個案輔導,運用專業的個案工作方法對院里的個別老人進行心理和生活技能上的輔導,化解其心理矛盾和問題,提高其生活能力,使老人有健康的心理和快樂的心情及提高老人自身的自信心,增強其對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構建老人的和諧家園。(2)團康活動。在院內舉辦一些團體活動,如:講故事說笑話比賽、個人才藝表演及各種游戲活動,使老人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增加院內服務人員和老人的交流和了解,增進相互之間的信任和理解,增強老人對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老人真正感受到政府的關愛和溫暖,使敬老院變成老人和諧而溫暖的家。
3.制度層面。完善院內管理。制定和懸掛、張貼院名守則和財務管理制度等;明確院務管理委員會、護理服務組等;實行院務公開登記制度,設院務公開欄、院務一覽表等。

四、具體方案設計
第一部分:敬老院院辦經濟發展方案
康樂街道敬老院遷至新院時間不到一年,院內設施尚不健全,老人生活水平不高,各項工作舉步維艱。為擺脫這一困境,院里可以走自我發展之路,大力發展院辦經濟,提高院內經濟收入,完善院內設施,逐步改善老人物質生活水平。
(一)經濟可行性
1.院內目前有豬圈、魚塘、菜園和果園等可發展的經濟,還有大片尚未開發的空地。4間豬圈,現有豬12頭。0.4畝魚塘,目前有草魚、鯽魚等。菜園5畝,上半年可種植辣椒、茄子、苦瓜、豆角、紅薯等;下半年可種植大蒜、白菜、胡蘿卜等。果園4畝,目前種有楊梅、桔子等果樹。
2.有足夠的勞動力。院內身強力壯者12人,平常有3人參加勞動工作,其餘9人暫處於閑置勞動力,只要改善勞動激勵機制,完全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參加勞動,幫助院里發展經濟。
(二)現存問題和解決方法
1.院內很多硬體設施尚未建成,如:院內尚沒有雞鴨圈,院辦經濟受到一定的制約。可以在院老年宿舍樓第四棟後面圈一塊空地養鴨,與魚塘連在一起,這樣即可以養魚又可以養鴨;在院後小門旁建一個雞圈進行養雞。
2.院辦經濟缺乏資金的投入,豬、雞、鴨的圈養需要一定量的資金投入,但目前由於資金的缺乏,尚未養雞鴨;豬圈有4間但只有利用了3間養了12頭豬,豬圈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前期需要政府增加資金投資,完善院內各項硬體設施,使院內經濟走上正軌;後期則投資少,收益大。如此,使敬老院走上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經濟發展道路後,將會提高院內老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3.院內資源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可以利用各種糞便、蔬菜葉子以及稻草,在院食堂後面建一個沼氣池,開發利用沼氣燃燒和供電,一方面減少了院內用電和燃料開支,另一方面也節省了資源、保護了環境。
4.良性循環經濟尚未建立。由於遷至新院,院內很多設施尚不健全,所以養殖和種植之間的互補規律和食物鏈規律尚未展現出來,循環經濟還沒有得到發展。院內要盡快健全各種經濟發展設施,如雞鴨圈、沼氣池等,利用生物之間的食物鏈,發展循環經濟,如下圖:.

(a)池塘中可養草魚、鯉魚。敬老院菜地中有相應的魚草,還可以利用一小塊空地來種植魚草,這樣就可以滿足草魚的食物需求;鯉魚則可食用草魚糞便和豬糞等。
(b)豬可食用院內所剩飯菜、蔬菜梗子、紅薯藤條、菜葉子等,另外可以購買一定量的飼料麥皮補貼,麥皮市場價格0.8元/斤,投入較小。
(c)雞和鴨所需食物為院內所剩飯菜,另外需要一定量的小麥皮和米糠補貼。米糠市場價0.5—0.6元/斤,投入也較小。
(d)所種植蔬菜給人提供食物,人所剩飯菜可以給雞鴨狗和豬提供食物。
(e)雞、鴨、豬糞便經過發酵後給菜園和果園提供肥料及給鯉魚提供食物。蔬菜葉子給豬提供食物。雞鴨給人提供食物,提高老人營養。種植魚草給草魚提供食物,草魚糞便為鯉魚提供食物。各種糞便等匯入沼氣池,產生沼氣,利用沼氣解決院內燃料和供電問題。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經濟。

第二部分:精神文化建設方案
為解決院內老人的問題,老人精神文化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針對這一目標,可以從文化宣傳和活動開展兩個方面進行。
一、文化宣傳
1.制定院民詳細檔案錄,包括性別、出生年月日、入院時間、身體和精神狀況、親屬關系、特長和興趣愛好等。比較全面地掌握院民的各種情況和老人的興趣愛好,有利於更加科學合理地為每一位老人服務。
2.在院內主幹道旁設立一個3米長、2米寬的院民文化宣傳欄,分配老人進行宣傳工作,宣傳院里老人的生活軼事及一些老年科學文化知識等。考慮到大部分老人不識字,所以宣傳欄以圖畫宣傳為主,文字宣傳為輔。
3.在活動室設立一個活動園地展板,張貼一些老人的活動照片和生活照,並將老人的照片製成相冊保存下來。
二、活動開展
1.「跨越年輪」心理輔導。對院里個別老人進行心理輔導,通過與其談心聊天,了解其心理矛盾和問題,進而運用專業社工方法和理念幫助化解其心理矛盾和問題,增強其對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構建和諧敬老院。
2.清潔家園。2008年8月2日星期六由江西財經大學05社工班和社會學班同學和院里老人一起進行衛生大掃除,清潔老人家園,幫助老人構建一個衛生健康的和諧大家園。詳細活動方案見附錄1。
3.「夕陽無限美」小組活動。為達到增強老人對敬老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等目標,我們策劃了「夕陽無限美」小組活動,詳細活動方案見附錄2。

第三部分 組織與制度建設方案
1.完善服務人員的組織建設,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與方法,轉變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
2.成立勞動生產小組,明確勞動分工,建立勞動激勵機制,提高勞動效率。
3.制定和懸掛、張貼下列規章制度:院民守則、財務管理制度、院民互助制度、服務人員「雙評雙掛」制度、工作學習制度、危病救助制度、五好評比制度、文體活動制度、外出請銷假制度、服務人員值班制度、衛生管理制度、衛生評比制度等;
4.明確院務管理委員會、護理服務組、膳食管理組、生產經營組、環境衛生組、安全保衛組、財務管理職責任務,並做到標榜公示;明確院長、護理員、醫務人員、炊事員、會計、出納員、保管員的崗位職責;實行院務公開登記制度,接受院民監督。設立院務公開欄,對衛生評比、院民一覽表、服務人員值班表、文體活動安排表、每周食譜安排表按時進行公示,並記錄在案。
5.建立激勵機制。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調動身體健康老人的勞動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對參加勞動的老人進行獎勵。具體如下:
(a)物質獎勵。適當提高老人的勞動報酬,如老人利用敬老院提供的菜種和菜地種植,將收獲的蔬菜賣給院食堂時,提高老人所獲報酬的分配比例,從現在的5:5提高至6:4,以此激勵老人,調動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從而促進院內經濟發展。
(b)精神獎勵。每月進行一次勞動評比,按勞動天數計算,記錄每天各個老人的勞動天數。每月月底進行一次匯總,給予前三名頒發月勞動積極榮譽獎狀;每半年進行一次大匯總,給予前三名頒發最佳勞動獎,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6.活動制度化。將院里一些活動進行制度化,具體如下:
(a)每天定時進行老年廣播體操,鍛煉老人身體;
(b)適時組織老人開展一些娛樂活動,如紅歌比賽、舞蹈賽、集體欣賞電影戲劇等,並給表現優秀的老人頒發獎狀。

B. 鶴上鎮的代表農村

人口3120人,戶數900戶,4個小組,黨員63人,海外160多人,轄覽廈、後園里、嶼後、過溪、新光5個自然村。
村有:2個文化中心,陳氏祠堂,光岩寺,青雲洞,華光大帝
義姑祠:義姑閨諱陳中,號孝義,碩翁公之女,兄壽文,嫂鄭氏。義姑年十二,有志操。元至正年間,不幸父史繼逝。史獨遺孤名坦,生甫三月。一門兩寡一孤,凄苦已極!可恨族人有謀產者慫恿嫂之惡習史,強挾嫂離家改適,嫂不從,含恨於途中逃竄深林,陷匿庵堂。姑悲憤矢志以贍盲母撫孤侄為已任。恨族人不才者欲謀產而屢次害姑,幸姑周密防衛,未遭其害。姑年士一及笄時,不才者又謠言:女子笄齡後即須出嫁,否則,將不利於家族。況我有母在,誰敢主吾事乎?不才者知姑志堅難移,只得低頭而退。莫知所之。
幾年後,母以壽終,姑哀痛骨立,禮葬盡孝。從此朝夕更加謹慎,邊教導坦侄讀書學劍,邊勤儉持久家,資產日裕。憶想起嫂當年被挾近情況,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適逢有老尼相助,使坦侄母子團圓後,遂為坦侄娶妻林氏,坦妻四年間連生二男,長名浚,次名灝。姑因二十多年積勞成疾,醫葯無靈,臨終含淚叮囑日:教誨子孫,當學孟母竇燕山,讀書要忠國愛民,務農勤勞勿懈;祖傳一把龍泉寶劍,應留傳勤學而有志操之子了,冀後世當有成龍拔萃之才,能榮宗耀祖者。囑畢而卒。時洪武二年已酉重陽日,享年三十八歲。全家大小團拜靈前,慟哭致哀,如喪考妣。行可公服斬衰三年,禮葬姑於雲洞山之陽。
爾後,坦長子浚育俞,俞育炳,炳育五子:時玉、時學、時厚、時益、時剛、遂派為仁、義無反顧、禮、智、信五房。繼而流衍益繁,蔚成大族,此皆姑不宇撫孤之功,恩澤蓋世,鄉人咸稱姑為孝義姑。
循至行可公長子浚之玄孫文試備表請旌於朝。文試子良琛於嘉靖丁酉率領五房眾,敬以報本之誠,建義姑祠於
觀音堂:又稱佛厝堂,始建於明代,清道光、光緒,民國年間大修,1997年重建,佔在面積100平方,座北朝西。今仍保存道光十九年,光緒廿六年石碑二方。堂中正中供奉觀世音,左祀順天聖母陳、李、林三夫人,右祀閭山法主許真君。
書記:陳依倍 村長:陳孟瑜 全村戶數970戶,人口3700人,6大小組24個小組,黨員70人,總面積達5100畝,以農業為主。轄上山厝、上店、仁房、洋中厝、鄭華厝等5個自然村。
村有:娛樂園,敬老院,禮堂,18家金城企業
雲龍寺:始建於明末清初年間,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慈航殿、齊天府、東岳堂、觀音閣、齋堂、爐王殿、大雄寶殿、慈航殿、齊天府、東岳堂、觀音閣、齋堂、爐亭等等建築物。供奉有釋迦牟尼佛、阿難、迦葉、文殊、普賢、觀音大士、地藏王、目犍蓮、三接引、伽藍聖眾、濟公尊者,十八羅漢、四大天王等菩薩。觀音閣中供有一尊玉佛。
陳復墓:在四明山燕窩里。陳復升字以見,號見庵,鶴上仙樓巷人,遷居城關文廟東。明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廣東潮州推官,升戶部主事。萬曆初任廣東按察司副使,分巡海南道兵備。萬曆四年乞歸養,時年公四十四。十五年自營生壙於雲路四明山,三十三年冬捐建鶴上玉溪陳氏宗祠,三十六年冬捐建鶴上玉溪陳氏宗祠,三十六年冬十月卒於家,年七十六。
歷史人物:鄭貞文(全國自然科學協會籌備委員會常務員兼出版組長)、陳笑石(中國婦女出任檢察官的第一人) 村民3100人,戶數800戶,小組20多個,黨員80多人。轄岐頭、上陳、金馬、石馬4個自然村。
村有:岐峰寺、李氏宗祠,老人會1個,禮堂1個
五峰山:俗稱蓮花山,乃平原地帶突兀而起的卧牛、仙冠、貴品、蓮花、雲梯五個山峰的總稱。山高124.8米。昔古木參天,藤蘿密布,土石紺紅,山青如黛。岩、龍首、卓筆、尖筆、金盆、男女鞋諸石和雙鯉潛溪;仙冠峰的仲仙、出米、中丞、蜻蜓尾、朝陽諸石和雙象環湖、三仙聚會;貴品峰的貴品、合掌、白衣諸石和鐵峰的雲梯石和仙桃盤。盤谷岩系一巨石覆蓋,岩內能容幾十人,幽靜雅緻,上刻「簽署谷飛瓊」四字。每當日光照射,五峰山映紅掩綠,絢麗如妝,「靈秀之氣,甲於吳航」,「五峰嵐橫」為吳航十二景之一。龍泉寺坐落其中,以其秀麗的山林景色、雄偉的梵宇殿闕,神奇的民間傳說,吸引不少文人墨客,遊方僧尼。
岐峰寺:早年裡當地一戶家庭堂,清咸豐年間和共和國成立以後均作不同程度的修葺。今寺宇佔地面積400萬平方米,其中觀音堂60平方。岐峰寺等供奉觀音大士,還祀道教神明。
王木尊埕:唐代高僧懷海(俗名王木尊)倡立《禪門規式》 ,後衍成《百丈清規》,宋初《百丈清規》定為天下寺院必須奉行的管理條例。其故居遭倭寇焚毀門前花崗石鋪砌的場埕仍存,稱「王木尊埕」。
書記:潘密光村長:陳榮 東平村位於鶴上鎮,下轄8個自然村,共510戶1748人,現有耕地面積1012畝。近年來,東平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以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為特色的生態農業,積極發揮農業生產基地的輻射作用,切實提高農民收入。2010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2855萬元,村財收入2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50元同期增長8.3%。2011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產值3135萬元,村財收入2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50元。與此同時,東平村緊緊圍繞提高農民文明素質這一主線,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顯著。近年來,東平村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建成了一個堅強有力的村兩委領導班子和一支具有較強戰鬥力的黨員隊伍。先後獲得福州市、長樂市、鶴上鎮授予的「先進黨支部」、「先進村黨支部」、「紅旗團支部」、「文明村」、「平安村」等稱號,村黨支部書記王梁傑被評為「2008年福州市勞模」。
東平村結合本村實際,堅持「兩手抓」方針,一手抓企業發展,一手抓重點項目建設,使新農村建設走在全鎮前列。
東平村是長樂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積極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引導農民增強市場經濟意識,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目前,全村共有中型經編廠三家以及東南米業有限公司、閩興米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十幾家。近期,東平村大力籌劃發展以水產養殖和蔬菜種植為特色的生態農業,積極引入福州花卉市場建設項目,發揮農業生產基地的輻射作用,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東平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村兩委緊密聯系老人協會,充分發揮族老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廣泛集資籌資,加大對基礎設施投入。2008年籌資10萬元,對村道環間實施了亮燈工程,方便村民出行。同年,籌資300多萬元修建了長3000米,寬7.5米的文鶴線東平村路段,後期投入20萬元對路段兩側進行硬化、綠化;近兩年還投入了20多萬元用於農用水利清淤;投入了30多萬元用於清潔家園行動,極大美化了村居環境;聘請了衛生保潔隊、治安巡邏隊,定時定點,輪班運作,確保東平村村街整潔,村居平安。2010年全村無一例刑事案件和重大民事糾紛。
在狠抓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東平村的文化陣地建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村兩委將農村祠堂進行文化掛牌,建設了東平文化中心、關愛女孩公園、農家書屋、東平健身廣場、蓮柄港休閑河道、真情老人公寓等場所,總投資近1000萬,並在農家書屋配備了2000餘冊的圖書,內容涉及到黨史、國情、科普知識、法律法規、實用技術、少兒讀物、家庭生活等方面,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時以開展「文明進萬家」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各類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群眾性活動。設立全民健身活動日、全民讀書日活動、全民衛生整治日活動等。在群眾的自娛自樂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倡導科學文化和文明之風。
東平村始終堅持把加強農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作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結合本村實際,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全面學習實施「五要」工程,把農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與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科學得結合在一起。
村委嚴格按照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健全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將「一事一議」制度進一步完善,大力推進村務公開決策聽政,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定期召開老黨員交流會,村民代表探討會等等。同時,東平村充分發揮村務公開欄功能,設立財務、計生、黨群、事務、政務等多項欄目,堅持每季度公開一次,臨時性的隨時公開,充分實現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促進黨委、村委工作效率和透明度的提高。
群眾利益無小事,東平村積極組織村民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此外,農村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效地落實了農村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項惠農惠牧政策宣傳及時,全部落實到位。黨員幹部干實事,群眾滿意了,干群關系自然融洽,每年一次的村幹部民主評議中,群眾的滿意度均保持在93%以上。

C. 寫一篇企業事件心得系統內部兄弟單位,在上級領導檢查時發現臟、亂、差、和安全隱患。在系統內通報批評。

「整臟治亂」是一項事關全社會發展的大事,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體現社會公民的素質水平,是每個公民應遵循的准則。這項工作不單單是那個部門、那個人的事,它是全民的責任。開展「整臟治亂」專項行動,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以及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要做好這項工作,民政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職責,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工作,為「整臟治亂」作出應有的貢獻。作為州民政局長,對「整臟治亂」工作負有部門領導不可推卸的責任。
「整臟治亂」不能搞形式,敷衍了事,而是要結合工作,在工作中體現。不能只是說在口上、寫在紙上、貼在牆上,更不僅僅是打掃衛生。當然打掃衛生是必要的,但絕不僅限於此。要在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一步一個腳印,抓緊抓實。房前屋後的衛生要做好,但如果連房屋(辦公室)都沒有,如何談房屋(辦公室)的衛生?如何去開展「整臟治亂」?群眾亂停喪、亂治喪,送葬隊伍亂丟「紙錢」,這不是群眾的本意。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沒有一定的治喪場所、設施造成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在綜合治理抓根本,從基礎設施上尋求突破口。為此,結合職能職責,我認為,民政部門「整臟治亂」必須做到「五個結合」。
一、要與殯葬改革相結合
加大殯葬改革力度,加強殯葬執法,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結合「整臟治亂」工作,從治理亂停喪、亂治喪入手,加強殯儀服務設施的建設,力爭每縣(市)建一個殯儀服務點。各縣(市)民政局已將公路沿線、風景名勝區墳墓治理整頓和綠化工作作為一項硬任務去抓落實,累計共投入治理資金180多萬元,基本完成了貴新高等級公路沿線兩側墳墓治理整頓工作,共建成經營性公墓3所,完成公益性公墓建設37個,為我州創建貴新高等級公路「文明大道」的建設夯實了基礎。
二、要與抓好災民建房相結合
把村容村貌的建設納入「整臟治亂」范疇,讓農民從新村建設時起就把村寨的臟亂差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要求,從始至終,從源頭杜絕「臟、亂、差」現象。當前,加大災民建房力度,在去年完成9個縣(市)16個點466戶災民房建設的基礎上,抓緊完成10個縣(市)13個點333戶災民房建設任務,努力改善災民、貧困戶特別是居住條件臟亂的災民貧困戶的生存環境,便是民政部門「整臟治亂」的有力舉措之一。
三、要與鄉鎮社會事務辦規劃化建設相結合
全州各鄉鎮社會事務辦的建設,著力改變社會事務辦無辦公地點和辦公條件差等現狀,從根本上解決系統部門單位的臟亂現狀。過去社會事務辦普遍存在辦公室狹窄,辦公條件差,職工不安心工作,很不適應工作發展的需要。為此,州民政局提出要按照「有一間辦公室、有一間婚姻登記室、有一台微機、有一塊民政工作、救助對象一覽表、有一個檔案資料櫃、有一套管理制度上牆、有一套工作程序一覽表、有一個政務公開欄」的「八個一」要求,規劃每縣(市)抓1個。據統計:去年全州採取多種渠道,共投入經費102萬元,共建成154個;今年又加大了投入,年內全州鄉鎮社會事務辦的建設將全面完成。社會事務辦辦公條件改善了,工作規范了,工作人員高興了,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民政的形象樹起來了,為適應救災救助工作的需要、推動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要與農村敬老院的示範建設相結合
敬老院的建設,是黔南民政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之一。以前全州只有3個敬老院能集體開火,有一個敬老院有老人6人,分5處生火煮飯,臟亂嚴重,曾被省民政廳列為「敬老院建設嚴重滯後」的地區。為改變這一現狀,州民政部門實施了示範敬老院建設,共投入資金125萬元,在農業、水利、扶貧等部門的支持下,共改造、新建完成9個示範性敬老院,現在示範性敬老院不僅能集體開了火,而且是圈中有豬,籠中雞、兔,園中有菜,活動室有彩電,食堂有冰箱、消毒櫃,用上了太陽能和沼氣等節能洗澡設備,老人有專人管理,敬老院告別了過去那種臟亂環境,取而代之的是整潔、干凈、有序、衛生。今年,通過外出考察學習,結合黔南工作實際,重新擬定了敬老院建設「十條標准」,從敬老院投資規模、建設規范、入住規范等方面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五、要與抓好社區示範建設相結合
社區建設,解決辦公場地和幹部報酬兩大問題,立足資源探路子社區建設。當前,按照「有一個健強的班子,有一個明確產權的辦公場所,有一個圖書室,有一支文藝活動隊伍,有一支社區服務隊伍,有一套完整制度上牆,有一個檔案專櫃,有一台電腦」的「八個一」的要求,各縣(市)正在抓好2個示範社區的建設。截止上半年,全州州、縣(市)民政部門與組織部門聯合,共投入經費26萬元,共抓了15個社區示範建設,全州已建成達「八個一」標準的示範社區31個,正積極發揮社區作用開展為民服務。下半年,我們要求12縣(市)民政局今年10月底前必須完成24個社區示範化建設。
此外,還必須加大標准化地名標牌設置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努力為城市營造良好的環境。
總之,要通過把「整臟治亂」活動與民政業務工作相結合,做到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才能在全州逐步形成了「在城市,以城市社區為工作平台,積極牽頭協調有關部門,動員社區居民和社會駐區力量,圍繞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設『和諧社區』;在農村,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出發,以村民委員會為載體,調動和發揮農村廣大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指導農村村級組織把「整臟治亂」納入民主管理、群眾監督和村規民約的內容,努力建設文明村寨、和諧村寨」的良好態勢。

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貌在校園》。
校園內,一些衣著整潔的學生邊走邊聊,隨手丟下剛剛吃剩的香蕉皮;影劇院里,有些觀眾邊看電影邊嗑瓜子,瓜子殼丟了一地;路邊的花壇里,鮮花和小草差不多要被丟的垃圾掩蓋了……親愛的同學們,當你看到這些情景時,有什麼感想呢?快快行動起來,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用我們的文明行為影響自己的家庭,影響我們的校園,讓這個世界清潔起來。
不要把「講文明、懂禮貌」當作一件小事來對待,因為它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素質,它可以提供你生活中的機遇;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提升一個民族的形象。
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常常聽到的話,它從我們上學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走到現在,然而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又有幾個同學能真正做到呢?你是否在接受了老師的幫助後,客氣地說一聲「謝謝您」,你是否在和老師碰面時,微笑的說一聲「老師好」,你是否在放學的路上見到老師時禮貌地說一聲「老師再見」,你是否在違反了學校紀律時抱歉地向老師說一聲「老師對不起」。
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善言表,也許我們很多同學不好意思正視老師的面龐,只願在心裡為老師默默祝願……孰不知,當我們把自己的感激和祝福用言行表達出來時,不僅讓我們能夠不斷進步,而辛勤耕耘的園丁們感到莫大的祝福和由衷的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展現出了我們的人格品質,折射出了我們的素質涵養!
同學們,講文明、懂禮貌,做一個文明的人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成就光輝偉業的必備條件;而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最起碼要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因此我希望:我們要把「講文明、懂禮貌」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項基本行為准則,把它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當我們得到別人幫助時,客氣地說一聲「謝謝你」,當遇到老師時,微笑地說聲「老師好」,當給別人添了麻煩時說一聲「對不起」……這些最朴實的話語,流露出的是發自丹心的真摯情感,他們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熱情!
一聲「謝謝」表達了對對方的無限感激,一聲「老師好」傳遞了對老師由衷的欽敬;同學們,讓我們用一份情感來遵守「講文明、懂禮貌」的標語,用一份行動使文明禮貌之風永駐我們的校園.

D. 民政創先爭優階段總結

自查總結

根據縣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統一部署,民政局黨組對照《關於做好創先爭優活動部署發動階段「回頭看」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對前階段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和「回頭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黨組重視,狠抓落實

民政局黨組把做好「回頭看」和開展自查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切實認真梳理,全面自查。一是高度重視。收到《通知》後,黨組及時進行了傳達,並認真學習領會文件精神,對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回頭看」和自查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開展「回頭看」和自查工作的重要意義,通過「回頭看」,切實查漏補缺,確保活動扎實有效開展。二是認真自查。按照《通知》要求,對照《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意見》,逐項自查落實情況,逐項對照、逐條分析、認真查找,進一步發現了薄弱環節,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任務。三是狠抓提高。組織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省委、市委有關文件精神,特別是對創先爭優活動開展的重大意義進行了再學習、再領會,強化調度,加強對各科室、各項目部活動開展的指導,促進了活動的協調、全面推進。

二、上下聯動,扎實開展各項活動

以「建培聯帶」為切入點,黨組結合我縣民政工作實際,緊緊圍繞縣委、政府城鄉統籌試驗區建設,四位一體,科學發展以及「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民政工作宗旨,不斷加強民政系統內的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努力推動民政事業科學發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6月28日民政局黨組立即召開黨組會議,傳達縣委文件精神,研究安排民政局創先爭優活動的有關工作。為切實加強對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了民政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為組長,黨組成員、副局長馬俐、林文斌,老齡辦主任廖軍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形成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各科室負責人具體負責的領導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主任由局辦公室主任兼任,具體負責創先爭優活動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與實施。

(二)周密部署,制訂方案。經黨組會議多次研究,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突出上級各項要求,把握民政工作實際,對活動如何開展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周密安排了各階段重點,細化了目標要求,明確了責任分工,在指導思想、主要內容、方法步驟、組織領導上做出了明確規定,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主題顯明,迅速啟動。在針對這次活動要求高、任務重的特點,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強化領導,周密部署,並於7月6日召開了民政局深入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動員大會,民政局全體幹部職工參加了會議,會議宣讀了民政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實施意見,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統一部署,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進行了動員講話,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

(四)提高認識,強化學習。按照活動總體安排,制定了學習計劃,並把學習范圍擴大到全體幹部職工,堅持領導班子帶頭學,黨員骨幹領著學。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先後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學習了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精神、劉奇葆書記在全省優秀縣(市、區)委書記表彰暨創先爭優活動推進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及《關於在全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大家自覺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細心領會,深入思考,在學習中做到「四有」,即:有學習培訓計劃,有學習考勤,有學習筆記,有一篇聯系自己思想和工作實際的學習體會文章,確保學習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明確目標,樹立典型。按照活動要求,局活動領導小組進一步確立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目標,對「五個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五個模範」優秀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做了具體的規定,並在中心公示欄上進行了公示。同時,根據縣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要求,中心黨組對學習型黨組織和王芝良優秀共產黨員典型學習活動進行了專題學習,確保把政治過硬、業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典型選拔出來。按照縣委要求,在今年全縣開展的「評選先進基層黨組、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的評選活動中,我局共產黨員楊建同志被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六)梳理問題,找准問題。從黨組、黨支部到每一個黨員都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全面自查活動,並根據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制訂明確目標。同時,與攻堅克難抓落實活動相結合,緊緊圍繞年度工作目標,制訂攻堅克難抓落實活動方案,根據每個課題進行責任分解,確定分管領導、責任科室和責任人,完成時限,集中全力攻堅克難,在項目建設、隊伍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更好地體現黨員幹部作風建設的新成效,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和保證。

(七)全面推進公開承諾。公開承諾主要表現三個注重,即注重先進性要求,注重結合民政工作職責任務和崗位實際,注重回應群眾關切和期盼。按照局黨組,每名黨員向上級組織人民群眾分別公開承諾的主要形式,經黨組研究,並徵求縣委創先爭優辦公室、民政系統工作人員、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局黨組書記、局長付昌輝代表民政局按照「三個注重」的原則,一是進一步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建設,切實保障民生;二是認真開展「慈善一日捐」愛心捐助活動;三是全面落實優撫對象的各項政策待遇;四是著力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創建和諧社區上有新飛躍;五是進一步加強為老服務設施建設,努力做好為老服務工作五個方面在郫縣電視台進行了公開承諾。

三、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民政工作扎實推進

(一)民生工程目標扎實推進

1、城鄉低保和醫療救助工作。2010年1-7月,我縣城市低保對象為4935人,完成了累計月人均補差192.8元。農村低保對象為6681人,完成了月人均累計補差102.83元。實行銀行代發率達100%。2010年1-7月,城市醫療救助5429人次,人均救助金161元。農村醫療救助9605人次,人均救助金180元。

2、陽光圓夢工程。目前已完成45名低保家庭貧困大學生貧困助學的前期資料審核工作,下一步將繼續做好此項工作,確保我縣考上大中專院校的低保家庭子女和特殊困難家庭子女不因貧困而輟學。

3、農村低保對象危舊房改造。按照市上下達70戶危舊房改造任務,目前已完成35戶改造任務,保證年底前全面完成市上目標任務。

(二)深化公共服務體制改革目標工作穩步實施

1、今年以來,我縣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民間組織,降低准入門檻,實行了登記和備案制度,上半年全縣新登記社團2家,民辦非企業單位4家,備案社區社團3團。並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的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對75家社團和79家行業協會進行了年度檢查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行業協會的的遵紀守法、機構設置、人員變動、財務運作、業務活動等情況),堅持依法行政,規范登記程序,仔細審核材料,嚴把入口關,把登記管理、培育和發展與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我縣行業協會走上了有序、健康和規范的軌道。

2、加快鎮村兩級服務平台規范化建設

(1)將低保申請、材料審核下沉至鎮、村。為充分體現便民、利民、為民服務的服務理念,充分發揮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主監督權力,按照《四川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相關規定,我縣城鄉最低低保保障程序是:由家庭戶主向居委會(村委會)提出書面申請,如實填寫《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審批表》並提供相關材料-----居委會(村委會)對申請人家庭基本收入情況張榜公布-----經居委會(村委會)入戶調查、核實後-----上報鎮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對上報材料經審查核實後,將初審意見上報縣民政局並張榜公布初審結果-----縣民政局經審核、審批後,對決定給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由鎮人民政府張榜公布。我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為月人均收入26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為月人均收入165元。

(2)實現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為進一步減少我縣醫療救助環節,更加方便困難群眾看病就醫,實現困難群眾醫療保險報銷補償與醫療救助同步結算的「一站式」服務,按照成都市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衛生局《關於減少助醫環節方便城鄉困難群眾共同做好醫療救助工作的實施意見》(成民發[2010]8號)要求,我縣制定了相關的「一站式」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目前,我局已確認救助對象身份並交與勞動保障部門,勞動保障部門已對救助對象做了救助標識工作,並在每月底前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增減人員名單完成動態標識。等待市上「一站式」服務軟體開發完備就正式運行。

3、按照《中共郫縣縣委、郫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郫委發[2009]7號)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民政局黨組高度重視,結合民政工作職能和特性,把推進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與村民自治工作結合起來,確保了村級公共服務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是今年進一步規范了村務公開格式、內容、時間和程序,統一製作、發放了「四簿一冊」,並對村務公開欄、「四簿一冊」的填寫要求作現場指導,保證了村級事務和村級公共服務的內容能夠科學、具體、系統、全面地得到真實記錄。

二是指導各村充分發揮各自治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的積極作用,在涉及村民利益重大事項、熱點難點事項、新增村級服務項目等,採取入戶發宣傳單、召開戶代表會(聯席會、村民代表會)的形式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形成初步意見後進行公示,交村民會議議決,由村委會執行、村民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監事會對村委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最後進行民主評議,村級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強化督查。我局與監察局、計生局、檔案局、農發局等部門組成督查組,採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對村務公開欄、「四簿一冊」的填寫內容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監事會、民主理財小組等村級自治組織的簽字過程進行檢查,確保按程序規范操作後,方可對村務公開內容進行公開,並以紙質、照片等方式留存。發現問題,現場糾正,並在全縣范圍進行通報,確保了村級各項事務的有序有效開展。

4、進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組織。一是成立了郫縣老年協會和老年志願者協會。二是按照2010年成都市老齡工作要點和2010年郫縣老齡工作要點的要求,我辦正在抓緊督促各鎮建立老年活動中心,全縣70%的村建立老年活動站,此項工作保證在12月底前完成。

(三)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工作不斷提高

1、以「提高服務水平,完善服務功能」為著力點,加強了6所中心敬老院的安全生產管理和業務技能培訓,1-7月份共組織安全生產檢查23次,開展業務培訓5次,不斷增強了敬老院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服務水平。全縣755名五保對象中有意願入住的575名對象已全部入住,6所中心敬老院有意願入住敬老院老人供養率達100%。

2、進一步完善了《救災應急預案》,做好各種救災物資的儲備,加強救災預案及演練工作,特別是今年防汛救災的關鍵時期,加強了局機關防汛值班工作,做到了一旦有災情發生能及時上報,並按照救災應急預案,及時實施查災、核災、救災及災情上報等措施。使受災群眾能得到及時的救助,確保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等。繼續做好市上統一調配給各區(市)、縣保管的救災帳蓬的儲存、登記、保管工作。

3、今年3月對各鎮重點優撫對象和優撫經費發放情況人員進行了全面核查,為3188名重點優撫對象劃拔2010年撫恤和生活補助各項經費1331餘萬元;按政策落實優撫對象的調標工作,1—7月份為260人次1-6級殘疾軍人辦理醫療減免35萬余元;為116人次重點優撫對象(除1-6級殘疾軍人)辦理了醫療補助審批,減免醫療費用7.6萬余元。

4、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指導14個鎮進一步規范了農村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制度,健全了縣、鎮、村(社區)服務網路,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覆蓋。目前我縣14個鎮已有8個建立老年服務中心,56個村和社區建立了為老服務站(點)。目前,我縣老年優待證辦理工作已全部下沉到鎮、村,方便了老年群眾。

5、按照《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負責做好基層工作組(紅光鎮)相關工作,組織工作組相關人員深入鎮村開展宣傳、指導和督察」的目標要求。一是成立了馬俐副局長任組長,紅光鎮管黨書記徐勇任副組長,「一村一大」大學生為成員的工作組,在紅光鎮政府設立了工作組臨時辦公室;二是指導組織工作人員加大了對有關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改革管理各項政策的宣傳力度。在各村重要道路上均設有宣傳點和貼宣傳畫、組織腰鼓隊進村、組、戶進行宣傳、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全方位對村民進行宣傳,截止目前共發放宣傳單20000餘份,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達90%以上;三是充分發揮了村級各自治組織的作用,確保了村民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權利得到體現。對涉及各項資金使用、增添服務事項、工程招投標等事務方面,先公示經村民代表會議、議事會議、民主理財小組進行討論後決議,由相關的自治組織成員答復後再進行公示無異議後才能執行,實現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目的。

四、正視差距,自我加壓,籌劃整改

近年來,我縣民政系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政政風行風有很大改觀、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有很大提升。

(一)找准差距,端正思想。活動開展以來,我局以全市作風建設年示點縣為契機,加強制度建設,推行規范管理;實施績效考核,推行量化管理;加大基礎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完善救助體系,有效保障民生;落實優撫政策,鞏固軍政團結;強化事務管理,推進依法行政,取得了一定成績,樹立了良好形象。我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民政部門政風行風建設與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創新精神、工作效率、工作落實的力度還應進一步加大;二是思想解放程度、搶抓機遇意識、開拓創新精神還有必要進一步強化;三是精神狀態欠佳,工作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四是學習風氣不濃,學習的實踐性、針對性有待進一步提升;五是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六是社會救助體系還沒有實現全覆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偏低;七是社會福利機構建設滯後,服務條件不優等。我們必須主動地通過「回頭看」活動,有效地加以克服和解決,為推進民政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一個更優的環境、更實的作風、更高的能力、更為強有力的幹部隊伍。

(二)突出重點,籌劃整改。按照縣委要求,此次「回頭看」我局把加強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與民政工作實際相結合,從「三個重點」求突破。

一是在解決和保障民生問題上下功夫。民生保障是我們的重要職責和首要任務。抓政風行風建設,必須把更好地關注民生、服務民生、解決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服務、優質服務,真正使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使針對他們的政策得到更好落實,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文明成果。

二是在幹部職工作風建設上下功夫。作風問題,是大至一個團體、小至一個人,在自己的思維和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風格,內容包括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等等。民政部門都要以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為契機,深刻認識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作風建設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三是在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我們一定要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按照《黨章》的要求,通過建立比較科學的、比較切合實際的黨員民主測評體系,績效考評體系和制度機制體系,做到目標管理、量化考核、規范運作,通過典型示範鼓舞、工作機制激勵、模範帶頭引導,按照「五好」班子的具體要求,形成制度,營造氛圍,努力建設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的黨員幹部隊伍。

E. 誰知道一個鄉鎮府有多少個部門!各部門職能大概就可以!謝謝

一個鄉政府大約有20個左右的部門,各部門大小不一。主要包括: 黨政辦、武裝部、宣統辦、組織部、鎮工會、財經辦、計生辦、紀檢辦、 信訪辦、安監辦、民政所、司法所、國土所、團委、婦聯、文化站、農綜站

民政所:主要負責老年、孤兒、五保戶及敬老院等特殊困難群權益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工作。

勞保所:主要負責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辦理轄區內失業人員的失業登記,提供職業指導、就業崗位信息,為就業困難的人員提供就業援助等就業服務;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相關工作,負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審查、待遇調整和喪葬補助支取,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組織退休人員開展文體活動

綜治辦:負責貫徹上級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平安建設的方針、政策和總體部署,精心組織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組織部: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十九大精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紀檢監察:根據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安排和鎮黨委、紀委的要求,起草鎮黨委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通知及有關規章制度等文件

宣傳部:抓好全鎮的理論教育,協助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擬訂學習計劃,當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助手和參謀

閱讀全文

與敬老院公開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與壽險哪個好 瀏覽:361
孝順兒子十勸媽媽 瀏覽:432
老年痴呆的對話 瀏覽:806
哈爾濱江北的敬老院 瀏覽:119
孝敬爹娘的歌詞 瀏覽:566
壽島血臍是長壽湖的一種 瀏覽:396
聊城東昌府區養老金繳交比例 瀏覽:649
老年痴呆誘發原因 瀏覽:223
老年痴呆與心理問題 瀏覽:52
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表格 瀏覽:874
鶴崗礦務局和市政退休工資哪個高 瀏覽:625
老年痴呆症需要每年復查嗎 瀏覽:670
吉林省17年退休養老金 瀏覽:174
老人腸癌不吃飯能活多久 瀏覽:887
70歲老村醫雲南男孩 瀏覽:560
小米養生壺怎麼取消wifi閃爍 瀏覽:247
鄭州市男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665
如何以氣養生 瀏覽:974
海南養老宜居哪個地方最好 瀏覽:233
欠賬如何向父母坦白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