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寫一篇和敬老院聯歡會的報道
提供一篇類似的草稿供你參考吧:
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工作閑暇,12月1日,由辦公室和團支部共同組織了16人到嶗山和電視塔觀光游覽。雖說來青工作四五年了,我還真沒在青島好好轉一轉,這為我們這些青島的准居民提供了一個好機會。我替同志們向公司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也切身的體會到了公司的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清晨七點半,我們在歡樂和諧的氣氛中開始了本次行程,導游的解說詼諧幽默,大家一路歡歌笑語。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本次行程的主站——嶗山。
主峰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上最高的山,自古有「海上名山第一」之說。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雲奇,名花異草,林木蒼郁,成為人間仙山,道教名山。因此嶗山成為
仙話產生地,道教傳播地。
陽光明媚,山清水秀。在這舒適的氣溫下,稍事休息,我們的登山便開始了……
在導游小姐的帶領下,我們奔向上清宮。盤山而上,山路蜿蜒曲折,登了二十多分鍾,身上開始冒汗兒了,有的同志開始氣喘吁吁,可能是由於長時間的辦公室工作,鍛煉的機會太少了吧,「加把勁,往上沖啊」,同志們相互鼓勵著,邊走邊欣賞著這大好河山,勁頭又上來了……聽導游小姐說,一般的遊客只是在山腳下看一看龍潭瀑、八水河等等,不會專門為一個上清宮再往上爬那麼遠的山路了,我們屬於那種精神十足的類型,十分佩服我們(實際上我們的同志在工作中的干勁更足),終於,我們到了目的地——上清宮。在這里,我們欣賞了前殿祠的三清,後殿祠的玉皇,左偏殿祠的三官,右偏殿的七真。
登山,我們鍛煉了體魄,鍛煉了毅力,也傳達了我們安裝人的敢沖敢上的精神意志。
從上清宮下來,我們又來到了南嶗久負盛名的太清宮。太清宮又名下清宮。位於青山村南,太清灣北岸。前臨大海,背依七峰。據《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始建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由張廉夫創建一座三官廟。二年後(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名曰太清宮。
此時的太清宮大門雖然已修繕一新,卻仍然保持了那種古老的神韻,雖說現在大家都講無神論,但宮內供奉的座座神靈栩栩如生,似乎猶顯靈氣,這不能不叫人感嘆能工巧匠的高超水平。隨處可見的千年古樹,不能不讓人對國家保護文化古跡的舉措而感動。
游完南嶗,午餐後,我們又隨車到達了中國第一鋼塔——青島電視塔。青島電視塔座落於市中心櫸林公園內116米高的太平山上。 由上海同濟大學馬人樂先生設計,青島廣播電視局電視塔工程指揮部主持修建。 於1993年元月6日奠基,1995年竣工,塔高232米, 並以其創意新、選點好、功能布局合理、 色調協調及綜合規模宏大等,1995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選入《中華之最榮譽大》,認為是「中國第一鋼塔」。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今天海邊霧蒙蒙的。望遠鏡上懸掛的溫馨提示宣告了今天不適宜觀賞遠景。不過,坐在最高層的旋轉餐廳里,靜靜地,聽著悠揚的音樂,品味著最高層的鋼塔帶來的那種美妙的滋味,卻也是一種享受……下到次高層的露天平台,雖然不能細觀風光旖旎的青島,可是,俯視著海岸線優美的弧線,依稀可見08奧帆賽基地,擁抱著朦朦朧朧的青島,倒也十分地愜意。
來到奧運大廳,若干書法、繪畫各個匠心獨運,功底深厚,各類工藝品做工精細、各具特色……不能不讓人為之感嘆;無數的志願者、前輩們的身影、頭像、事跡……不能不被奧運的氛圍感染,我們為成長在這樣一個國度而感到驕傲,為成為青島的一位市民而感到自豪!回到一層,同志們余興未盡,紛紛在奧運倒計時標志前照相,留下了美好的一幕。
一天的旅程短暫而充實。這次的周六之旅,一方面,讓我們感受了大自然的無限風光;另一方面,鍛煉了同志們的體魄;而且增強了大家的團隊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為了國家的東方崛起,為了企業的宏圖偉業,我們期待著一次次的「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