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鄒城哪些地方適合情侶約會
二中那邊也有個左岸咖啡屋,好像和星期八一樣,最低消費30,無限時,環境還不錯。
『貳』 孔子和孟子相差多少年
孔子和孟子相差179年,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孟子出生於前372年。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栗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2、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2)鄒城市愛人仁敬老院擴展閱讀:
一、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相同點
1、孟子和孔子並稱「孔孟」,都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主張是「仁」和「民本」思想。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仁政」。
二、孟子和孔子的不同點
1、在人性論方面的認識不同,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惡論」。孔子是從「人」出發闡述問題的,孟子則是從「性善」出發闡述問題的。
2、孔子具體提出「仁政」,僅有「節用愛人」「使民以時」等一般性的表述,在孟子這里則是土地制度和鄉村經濟的具體設計。孔子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人倫禮儀上,在「仁政」問題上不如孟子一針見血:所謂「仁政」,就是「正經界」,就是給民眾分配土地。
『叄』 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經歷
1、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地位。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
他主張「仁」和「禮」,即「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要實現仁和禮,必須遵循中庸之道,對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實際價值,而且對於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也有指導意義。
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提出「為政以德」,以「禮」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興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嶄新格局。
2、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他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聖,孟子被稱為亞聖。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其道,多數人稱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隨後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與其弟子的言論匯編於《孟子》一書,是儒家學說的經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1、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系,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肆』 山東濟寧出過哪些名人
古代歷史名人:
1:人文始祖-伏羲(太昊) 誕生在山東濟寧泗水縣
2: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誕生在山東濟寧曲阜壽丘
3:五帝之首-少昊 黃帝的兒子,姓已明摯,號金天氏
4:中華民族的始祖母-華胥氏 上古母系氏族時期的部落首領,山東濟寧泗水縣人
5:千古第一英雌-女媧 誕生於山東濟寧
6:工匠祖師、中國科技發明之父—魯班 姓公輸,名般。山東濟寧人。因為是春秋時魯國人,人稱魯班(班般同音,古時通用)。
7:至聖-孔子 名丘,字中尼,山東濟寧曲阜人。
8:亞聖-孟子 名軻,山東濟寧鄒城人。
9:復聖-顏子 名回,字子淵,山東濟寧人。
10:述聖-子思 姓孔名參,孔子之孫,山東濟寧曲阜人。
11:宗聖-曾子.名參,字子輿,山東濟寧嘉祥人。
12: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 名翟,師出孔子,出生地爭議,多認為是山東濟寧人。..
13:著名的醫學家、脈學創始人—王叔和 名熙,字叔和,山東濟寧鄒城人。
14:民族英雄-戚繼光 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生於山東濟寧魯橋。
15:木皮散客-賈鳧西 名應寵,字思退,右字晉番,山東濟寧曲阜人。
16:文成公主—李雪雁 山東濟寧任城人,其父任城王李道宗是李淵表侄。
17:著名史學家-左丘明 春秋末期史學家,山東濟寧人,著有<左傳>和<國語>
18:宋始祖微子 名啟,商朝人,山東濟寧微山縣人,人稱宋微子。
19:穀梁赤 儒家經典《春秋穀梁傳》作者,山東濟寧人。
20:三遷擇鄰、斷機教子-孟母 「賢良三母」之一,母親的典範,山東濟寧鄒城人。
『伍』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什麼意思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的一句話,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參考資料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 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
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譯文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假定這里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對 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 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
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 「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麼可責難的呢?』 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比如說這樣的 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 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憂 慮又怎麼辦呢?像舜那樣做罷了。至於君子別的什麼憂患就沒有 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禍患來到,那麼君子也不會感到憂患了。
參考資料愛人者人恆愛之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