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巢老人有哪些心理危機
(1)失落感:失落感是指自認為失去人生價值的一種失魂落魄的感覺。一般情況下,引起空巢老人的失落感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標。空巢老人在失去了社會角色、職業角色之後,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對子女的關心照顧上。
(2)孤獨感:孤獨感是指一種無依無靠,無奈無助的感受。人類是以社會群體中為基本生活方式的群體,所以,很少有人會喜歡孤獨。
空巢老人離退休以後,在社會大環境的生活機會減少,而在家庭小環境的生活機會增加。當
(3)衰老感: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覺體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力不從心的感覺。人生進入老年期以後,機體的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便隨著年齡增大逐漸減退,衰老是一個進行性的,不可逆轉的變化。
(4)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老年抑鬱症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抑鬱心境、體驗不到快樂、無原因持續感到疲勞、睡眠障礙以及食慾減退等。
(5)焦慮症:我們空巢老人的焦慮症多表現為煩躁不安,緊張恐懼,顧慮重重,有如大禍臨頭,惶惶不可終日,精神十分緊張;或認為病情嚴重,不易治療;或認為問題復雜,無法解決等,即使多方勸解也不能消除其焦慮情緒。可見到患者面容緊綳,愁眉緊鎖,坐立不安,搓手頓足,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常有刻板重復的、無意義的小動作。
『貳』 老人如何走出退休後的失落感
走出退休後的失落感。
最有效的辦法。
就是讓自己動起來。
參與各種文體活動
讓自己有事可做。
『叄』 怎樣消除老年人失落感
老年人失落感產生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無事可做,所以要消除老年人失落感,版就應該經常找權一些事做,找一些休閑娛樂的事情打發時間,不要讓自己閑下來。
例如我們可以多參加社會活動。進入老年,我們沒有多少具體的事可以做,所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加社區內包括街道、社區組織的各種工作,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學習新知識,而且還擴大了接觸社會面,融入新的集體中,結交新的朋友。
我們還可以豐富生活內容,培養生活情趣。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老年人應該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如種花、養魚、集郵、欣賞音樂、書法繪畫、弈棋、學電腦、旅遊等。由於過去工作忙而無暇顧及的愛好,離退休後,有了充足閑暇的時間,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豐富自己晚年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此外,我們老年人還應該堅持健身體育活動,作息有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序,有節奏規律的生活習慣可以保持離退休後的生活具有穩定良好的情緒。
『肆』 老年人出現失落感會有哪些危害
所謂失落感,指的是原來抄屬於自己的某種重要的東西,被一種有形的或無形的力量強行剝奪後的一種情感體驗或是某件事情失敗或無法辦成的感覺。
在這種失落的情緒影響下,很多過著「三飽兩倒」的生活,庸然無序,吃飯不香,見人話少,煩躁鬱悶,危害極大。
『伍』 老年人怎樣消除失落感
有的老年人整天惶惶然若有所失,情緒低落,時間長了,就會變得焦燥易怒,性格孤僻。這不但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容易加速衰老:也使兒女婦女、親屬和周圍同志不好接近。這樣,就使老年人更加孤獨寂寞。為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得從防止這種若有所失的失落心理做起。這除了有關部門和單位安排組織老年人多參加一些活動和家人多給予關心照顧外,從老年人自身方面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盡量豐富生活內容
過去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忽略了自己的才能和特長。離、退休以後,有了閑暇的時間,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滿足自己各方面的愛好。如釣魚、養花、音樂、戲劇和攝影、下棋等等,以豐富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擴大生活面
適時的探親訪友,與老友親朋談談心裡話,既可聯絡感情,又可抒發情懷。參加原單位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還可以參加住所附近的社會活動,包括街道、居委組織的各種活動,如老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讀書會,參加老年大學或老年學校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新的知識,而且擴大了接觸面,進入新集體里,那裡有許多來自各方面的同齡人,有共同的話題和生活節奏,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歡樂。
向「老有所為」方向邁進
從原來有的專業知識、工作經驗、技能特長和本人的健康狀況出發,自覺地適應社會需要,不考慮原有地位,不計較工作報酬,志在發揮作用,為社會多作貢獻,使晚年生活過得更有意義。這樣的老年人,也會受到社會的歡迎。對老年人自身來說,重新生活在集體之中,必將生活得更充實快樂。
『陸』 老年失落感是怎樣形成的
失落感是一種由多種消極情緒組成的情緒體驗。如憂傷、苦惱、沮喪、煩躁、回內疚、憤怒、心虛答、傍惶、痛苦、自責等。
老年人比較容易有失落感,這是因為許多老年人在離退休前,黎明而起,吃些早點,拎起皮包匆匆而去;傍晚回來,睡一夜,第二天再上班。天天、月月、年年如此,雖說有些機械單調,但相當充實。
而一旦退休,生活變的悠閑了,但也無聊了。往沙發上一靠,度日如年,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別是退休前擔任領導或白領階層,這種失落感尤為明顯。往日的榮耀沒有了,待遇不如從前了,辦事、說話也沒人聽了,就連生病都沒人過問。這些變化過去沒有感受過,所以常把「人走茶涼」掛在嘴上。
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在別人看來明明身體很好,自己卻感到一天天的衰老,記憶力也差了,對生活感到枯燥無味,整天唉聲嘆氣,無奈與不滿的心理日趨嚴重。
『柒』 消除老年失落感的方法有哪些
失落的機制是以哀為主體,並夾有「怒」和「懼」成分在里頭的消極情緒,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尤其是強烈的失落感會引發人精神產生不良狀況,嚴重的容易導致崩潰。所以我們老年人為了保持身心健康,還是應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莫生「失落感」,遠離「失落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調適。
(1)看淡人生名利
淡泊名利自然就淡薄了失落。有位哲人說:「人的慾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合情合理的慾望可以使人產生不懈的追求和前進的動力。然而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說,這便是「慾海難填」。一個人一旦刻意於追名逐利,永不滿足,「失落感」就會總是伴隨左右,而且還會生出許多事端,甚至葬身慾海!
離退休朋友步入老年,深知人生幾十年,餐食三兩米,夜宿五尺床,一切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再讓名利折磨自己?人一旦淡泊了名利,就會達到「事到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的境地,「失落感」從何而生?
(2)去除盲目心理
舍棄盲目必然就能舍棄失落。人們的「失落感」往往是由盲目攀比產生的,而且多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越比自己越優越,越比自己越完美,越比自己越盲目。當然,越比也就越憋氣,便產生了極強烈的「失落感」。因而怨天尤人,折磨得自己無精打采,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老年朋友盡管已經離退休,仍應注意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做到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別人,正確看待環境。上不攀,下不比,快快樂樂過自己,永遠也不會失落,那才叫「瀟灑老一回哩」!
(3)樹立「補償」心態
過去為了工作,兢兢業業奮鬥了幾十年,所取得的成績,與家人支持是分不開的,但以前我們對家庭和子女的關心可能很少,某種程度上會有一種虧欠心理。
此時,我們閑下來了,正好可以利用退休後閑暇時間較多的機會,幫助老伴做些家務,幫助子女照顧、教育孫輩。這些都是很好的「補償」辦法,還能融洽家庭氣氛,享受天倫之樂。
(4)保持胸襟坦盪
胸襟坦盪就能盪滌失落。古語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失落感」不在客觀而在人的自身。「酒不醉人人自醉,語不傷人人自傷」,道理也在於此。生活中有許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是自己讓自己陷入了失落,自己給自己製造了麻煩,自己給自己釀造了苦酒。
一個心胸狹隘的人,遇事總愛斤斤計較,想什麼都不公平,看什麼都有毛病,心理失衡,心事重重,遇事總感到失落,總也沒有平衡之時。久而久之,不折騰出病來才怪哩!如能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心理環境,「失落感」能奈我何!
(5)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才能百病不侵,所以我們老年人要消除不愉快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認識到離退休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自己應該努力適應新的生活,避免使自己總是沉浸在消極、悲觀、傷感的不良情緒之中。
(6)廣交青年朋友
與年輕人交友,建立「忘年交」,這使老少兩代人在思想上互通、道德上互敬、精神上互慰、智力上互補、生活上互助,對於老年人來說,「忘年交」的可貴之處是使自己在與青年人交往中,又能夠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第二人生」的歡樂,使晚年的生活過得更豐富、更愉快、更幸福。
總之,進入老年,我們廣大老年朋友一定要遠離名利,遠離失落,不想崗位,不去攀比,懷著愉快的心情參加各種活動,這樣才能保證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最現實的事情。
『捌』 老年人消除失落感的方法有哪些
盡量豐富生活內容
過去由於工作繁忙
『玖』 老年人離退休後怎樣才能擺脫孤獨感和失落感
孩子不在身邊卻實心裡空盪盪的~但這是自己無力改變的一個無奈!既然無法改變就應該選擇一個自己正確的生活方式,回想下童年開始的愛好一樣一樣重溫再向自己定小目標一點一滴慢慢實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視乎自己站在哪個角度!上年紀注意身體只要身子棒棒不失為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