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老年人降糖葯

老年人降糖葯

發布時間:2020-12-08 13:43:47

Ⅰ 85歲老人有糖尿病,吃了降糖葯,為什麼血糖值測不出來

您好,歡迎咨詢。這樣的描述不夠詳細。糖尿病病人,如果是用血糖儀檢測血糖,血糖儀監測不出來多見於血糖過高或過低的情況。這種情況,建議盡快就診醫院。

Ⅱ 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葯有哪些注意事項

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合並症比較多,服用葯物也比較多,並且老年人記憶回力下降,服葯的時答候容易出現意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葯的注意事項如下: 1、要注意定時服葯、按時服葯,做到服葯依從性; 2、老人服葯要按照糖尿病的要求進行服葯,有些糖尿病的治療葯物,比如磺脲類葯物是在餐前15分鍾或半個小時服用,二甲雙胍為了減少副作用,一般在餐後服,阿卡波糖一般在進食第一口飯時嚼服,不是直接吞服; 3、胰島素一般在餐前注射,在應用胰島素的時候老年患者特別注意,有的胰島素是餐時注射,需立刻進食,比如胰島素類似物注射過後馬上要進食,它是速效胰島素,有的胰島素在餐前半小時注射,比如諾和銳預混胰島素30、50R,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葯物治療要注意,要有依從性,勿漏服、錯服葯物。

Ⅲ 老年人吃的降血糖的葯一個名不一個廠家的能吃嗎

1、要看你的血糖高到多少,如果是確認糖尿病的話必須正規治療,如果是糖尿病前期(血版糖高到正常值卻低權於糖尿病診斷標準的)可以靠飲食加運動來調整。如果血糖高的話可以考慮吃苦瓜、芹菜、木耳、紫菜、洋蔥,香菇,柚子,南瓜及粗糧等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
2、血糖高,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建議用洗胰清糖素膠囊,生津止渴,甘平養胃,澀斂固陰。用於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體倦無力,尿糖及血糖升高之消渴症;輕度及中度成年型糖尿病。

Ⅳ 老年人得糖尿病要注意什麼細節

有人認為老年人的壽命又不長了,不需要治療了,甚至於血糖很高也不採取積極措施。這是不對的。這樣不但會使慢性並發症(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加速發展,而且還可以引起嚴重的急性並發症(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招致死亡。

由於人類壽命的不斷延長,糖尿病得以有效控制者可以長壽,有的可以活到85歲以上。而60歲進人老年期得病者也可以因控制較差而發生嚴重並發症早亡。因此,糖尿病的治療不應受年齡限制,應與中青年一樣積極治療,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且使其長期保持下去。

但要注意,對老年糖尿病人進行有效的控制時常有低血糖反應。低血糖對老年人危害較大,因此對老年糖尿病的治療既要做到較好的控制血糖,又要防止低血糖反應。我們的經驗是採取寬松治療方案,即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為標准。對較長時間飲食療法後,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上,餐後2小時血糖未降至12mmol/L以下,且加強體育療法亦未能達到治療效果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降糖葯,具體治療措施如下:

1.飲食療法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老年糖尿病人中約有30%的患者只需要單純的飲食療法即可控制。飲食療法的原則是:

(1)既要飲食控制,又要營養充足,以保持理想體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總熱量卡可按每公斤體重30卡左右估計。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兩)。脂肪要適量控制含飽和脂肪酸的攝人。

(2)肥胖者每日總熱量卡要低一些,以利於逐漸減少體重,達到理想體重後糖耐量往往會顯著改善。降低總熱卡逐漸減少體重可按下述公式:總熱量卡—250卡+30分鍾活動=逐漸降體重。
(3)老年人的飲食習慣難以改變,飲食治療應按病情、生活習慣、體力消耗及經濟條件個別制定。應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並能主動配合自己掌握。

(4)對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據血脂情況掌握,如膽固醇增高者應予低膽固醇飲食;對高甘油二脂者,應以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為主。

(5)對應用降糖葯物者,飲食要適應於葯物治療,特別是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2.運動療法

運動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狀況,降低血壓、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狀態。但運動療法不能操之過急,應以輕度活動開始,根據耐受能力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不要超過心肺及關節的耐受能力。

3.口服葯物療法

目前口服降糖葯有兩類:

一類為磺脲類降糖葯,這類葯物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還可增加肝糖原的儲備和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類代表葯物為D860,此類葯物幾乎完全由腎臟排出,老年人不適用,特別是有腎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來第二代磺脲類葯物已相繼問世,如優降糖、達美康、美吡噠、克糖利、糖腎平等。此類葯物的特點有:

①作用強,劑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及有一定防止微血管病變等作用。

③糖腎平95%由膽道排出,應用於老年人特別是伴有腎功能不全者最適用。但優降糖50%由腎臟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應,老年患者應用時應密切觀察。

另一類為雙胍類降糖葯:這類葯物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腸道回收葡萄糖和促進葡萄糖在組織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應,其代表葯物為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由於此類葯物副作用明顯,有些國家已不生產。但根據國內經驗,合理地應用療效還是不錯的,副作用也可減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於降糖靈,作用也比降糖靈弱。

4.胰島素療法

(1)應用胰島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說來不需要胰島素治療,但是臨床約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飲食療法及口服降糖葯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島素治療。老年糖尿病人應用胰島素指征如下:

①胰島素依賴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葯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並感染、創傷、大手術、腦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應激情況時,即使原來口服降糖葯有良好效果,也要暫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⑤飲食療法不能控制,又不宜應用口服降糖葯的Ⅱ型糖尿病人。

(2)應用胰島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個單位胰島素,故胰島素的應用劑量要低於此標准為宜,因為糖尿病人的胰島素分泌只是相對或絕對不足。在嚴格飲食控制的條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島素4單位,血糖每高於正常50mg/dL(2.98mmol/L)增加胰島素2-3個單位。如飲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飲食,則胰島素劑量應根據情況增加,短效與長效胰島素之比為2:1,每日三次劑量分配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當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時,胰島素劑量應偏小(按上述標准減去1/2-1/3),這樣會安全些。若餐後血糖高,選用短效胰島素每日3次或中效胰島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用長效胰島素。注射時間一般在餐前15-30分鍾,老年患者應注意夜間低血糖症。

(3)病情監測及控制標准:應用胰島素時的病情監測項目主要有尿酮體、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狀及低血糖症。

應用胰島素時的病情控制標准,目前國內尚無統一規定。1994年亞太地區規定的標準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狀。應當注意的是對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標准松一些為宜,我們多年來臨床經驗認為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標准,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2mmol/L為宜。因為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樣能耐受低血糖。

(4)影響胰島素作用的因素:

①飲食。當胰島素B細胞功能極差時,即基本上已無胰島素分泌,一旦飲食有了變化,血糖也隨之明顯變化。進食多,血糖就高;進食少,則發生低血糖。所以病人應做到定時、定量進餐。如發生飲食變化時,胰島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葯)用量,用時應靈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發生低血糖。

②活動。活動應定時、定量,根據胰島素作用時間和進餐情況選擇活動量和時間。如個別病人餐後1—2小時的血糖高,稍加胰島素又在3—4小時發生低血糖。此時可在胰島素不變的情況下,餐後1—2小時進行一定時間的活動,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絕大多數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大多自身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此時如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劑量稍大,則易發生低血糖。另外,因為老年人常有腎功能減退,胰島素從腎臟排出和分解減少,胰島素作用增強易發生低血糖。

5.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的治療

血糖高於27.8mmol/L,常超過33.3mmol/L(600mg/dL),血漿滲透壓≥320mosm/L,血鈉>145mmol/L,進行性意識障礙伴嚴重脫水,酮體陰性或弱陽性,即可診斷。

(1)迅速補液:當血鈉>145mmol/L,血漿滲透壓≥320mosm/L(血漿滲透壓估計公式:2(Na+K)+血糖mmol/L)時,輸人生理鹽水,補液量可先按體重10%—15%估汁,前4小時補人總量的1/2,其餘在24小時輸完,在總液體中應有400—800ml血漿,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有利於維持血壓及防止腦水腫。

(2)小劑量胰島素:短效胰島素4—6u/h靜點,當血糖降至14mmol/L時,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鹽水(胰島素與葡萄糖比例為1u:4g),在治療過程中每2-4小時測血糖1次。如用大劑量胰島素,使血糖及血漿滲透壓下降過快,則可使水迅速向細胞內轉移,而導致腦水腫、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當患者4—6小時少尿或無尿時,應考慮到發生了腎功能不全,可給速尿。

(4)積極治療誘發疾病、伴發疾病及並發症,特別是感染以及電解質紊亂、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等。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療

(1)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關鍵。因為胰島素不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還能抑制游離脂肪的釋放,抑制游離脂肪酸在肝內轉變成酮體,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應首選胰島素治療。關於胰島素的應用方法,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劑量普通短效胰島素4—6u/h肌注或靜脈點滴具有與大劑量同樣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低血糖、低血壓、腦水腫、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症的發生。如果胰島素人液體治療6小時,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則應考慮可能有胰島素抵抗,可將每小時胰島素劑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L,然後改用5%葡萄糖鹽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島素治療之。

(2)補充液體:由於高血糖、高酮體所引起的高滲透性利尿失水,及水攝人量少,加之嘔吐、腹瀉等所致的脫水,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消化道補水,當血糖降至13—14mmol/L時,可用5%葡萄糖液靜脈輸人,至於補液多少及補液速度應根據患者的脫水程度、心臟情況及年齡而定。在補液同時應注意糾正電解質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應激情況下誘發,因此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

7.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療

此並發症比較少見,但當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病、腎臟疾病或肺疾患者,由於心排血量降低、血壓下降、組織缺氧狀態下,出現呼吸深快、意識模糊、昏迷、血pH<7.35,血乳酸>5mmol/L、尿酮體陰性時,即可診斷。

(1)除去誘發因素:立即停用雙胍類降糖葯糾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積極抗感染。

(2)糾正酸中毒:輸人5%碳酸氫鈉250-500ml,輸人量視血pH情況而定。同時應補充生理鹽水糾正脫水。

(3)胰島素治療:血糖>17mmol/L,每2—4小時靜點4-6u胰島素;血糖<11mmol/L,在靜脈滴人胰島素同時輸人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

(4)糾正電解質紊亂:特別在應用胰島素情況下,注意補鉀。

(5)血壓下降時,給升壓葯,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對微循環和腎血流量影響小的葯物。

Ⅳ 適合用於中老年人吃的高血糖葯

高血糖也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要小心選用,希望以下的資料對你有用。祝平安快樂!

降糖葯種類很多,葯的好壞重在對症,重在選擇得當正確。
下面給你介紹一下如何選擇合理使用降糖葯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合理使用口服降血糖葯物?
(一)首次確診的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葯的選擇
若病人首次確診時有典型的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的症狀,不必先試用單純飲食治療。若無酮尿,可立即開始使用口服SU類降糖葯,同時配合飲食控制。
若病人首次確診後,沒有症狀或症狀很輕者,可先進行單純飲食治療一個月,此時醫護人員對病人進行教育,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及飲食控制的重要性,能自覺地與醫生配合。此段時間也可配合運動鍛煉,尤其是肥胖病人更應以運動減輕體重。
(1)非肥胖型NIDDM病人於單純飲食治療一個月後,若空腹血糖仍>11.1mmol/L(200mg/dl ) 者,可開始給予磺脲類葯物治療。初次劑量應根據有無症狀及血糖情況確定。若無糖尿病症狀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者,初次劑量:D860 0.5g/日,或優降糖1.25mg/日,或達美康40mg/日,或吡磺環己脲2.5mg/日;若無糖尿病症狀空腹血糖>11.1mmol/L(200m g/dl)者,上述劑量加倍,即D860 1g/日或優降糖2.5mg/日、或達美康80mg/日,或吡磺環己脲5mg/日,治療一周仍控制不滿意應快速增加劑量;若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一般血糖多>13.9mmol/L(250mg/dl),應選用降糖作用強的葯物且劑量要增大,優降糖7.5~15mg/日,或吡磺環己脲30mg/日。
(2)肥胖型NIDDM病人:經飲食治療1個月後,若空腹血糖>11.1mmol/L者可開始服用雙胍類葯或拜糖平,經治2周空腹血糖仍>11.1mmol/L者可加服磺脲類葯;肥胖型NIDDM病人,經飲食治療1個月後,若空腹血糖>16.7mmol/L(300mg/dl)者,應開始服用磺脲類葯治療,用葯 7~10天,若血糖下降不顯著,則加服雙胍類葯或拜糖平。
(二)治療過程中如何調整口服降糖葯
(1)調整更換或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葯的指標:實驗已證明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 時,基礎胰島素水平與正常人、糖耐量低減者沒有明顯區別;餐後胰島素分泌雖有下降,但不低於正常人餐後胰島素分泌的50%,說明此時胰島素功能尚可,不易產生酮症,可飲食控制治療,此時若不先單純飲食控制,而立即加用SU類降糖葯容易發生低血糖。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時,餐後胰島素水平明顯下降;空腹血糖>19.4mmol/L(350mg/dl)時,餐後胰島素與其基礎胰島素水平沒有明顯區別,很容易產生酮症,或轉入非酮性高滲昏迷,必須用胰島素治療。依據上述結果,一般認為調整更換或聯合應用口服降糖葯物的指標是: ①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②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治療過程中首先要求空腹血糖<11.1mmol/L,當達到這個指標後,就設法達到第二個指標即餐後2 小時血糖<11.1mmol/L。若單純控制飲食一個月後仍達不到上述指標者,應加口服降糖葯;若服用一種口服降糖葯已達最大劑量且飲食嚴格控制仍未達到上述兩個指標者,可兩種口服降糖葯聯合應用。若達到上述兩個指標後,要設法進一步調整葯物、飲食及運動量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無症狀NIDDM降血糖葯的調整:非肥胖型NIDDM和肥胖型NIDDM均應先使空腹血糖<11.1m mol/L,再使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當葯物加至最大劑量而未達到以上兩個指標時,則需加服或改用其他降糖葯。若從最大量磺脲類葯再需增加雙胍類葯或拜糖平時,則後者需從小量開始,逐漸增至最大量;反之若從最大量雙胍類葯再需增加磺脲類葯或拜糖平時,也需從小量開始,逐漸增至最大量。若已聯合用葯,空腹血糖<11.1mmol/L,但餐後2小時血糖未達到上述指標,一般先不考慮改用胰島素治療,可調整飲食及增加體力活動,進粗纖維食物及少食多餐等方法,使餐後血糖下降。當病情控制滿意後,對採用二種葯物可減少一種;採用一種葯物者可以不用,根據病人情況進行反復調節。
(3)有嚴重症狀無酮症NIDDM降血糖葯的選擇:對於以下情況:①體重明顯減輕、消瘦;②無明顯消瘦、不胖,用最大量磺脲類葯治療一周症狀未好轉;③空腹血糖>19.4mmol/L(350m g/dl)時;④如體胖或不瘦,一般情況良好、胸透及血、尿常規陰性,可用SU類最大量的1/2 開始,一周後無好轉,速加葯至最大量,一周後仍無好轉者;⑤若服用最大劑量SU類葯一周後,病情好轉,再觀察1~2周,若未見進一步好轉,仍有顯著症狀者。以上均用胰島素治療。若症狀好轉,多飲多尿症狀逐漸消失,而空腹血糖>11.1mmol/L時,可加服雙胍類葯或拜糖平。再按無症狀NIDDM處理。

Ⅵ 老年人用降糖葯應注意什麼

糖尿病是終身性疾病,多數糖尿病患者需口服葯物治療。老年人因代謝率低,神經反應比較遲緩等,用葯容易發生低血糖,而且老年人由於容易同時患多種疾病因而需同時服用很多種葯物,這些葯物或多或少影響降糖葯的療效。故老年人在應用口服降糖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掌握口服降糖葯的適應證。一般口服降糖葯只適用於無急性並發症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不適用於Ⅰ型糖尿病、有嚴重並發症的Ⅱ型糖尿病、因存在伴發病需外科治療的圍手術期及全胰腺切除引起繼發性糖尿病的患者。
(2)要了解口服葯的種類及特點。臨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葯物包括磺脲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及餐時調節劑共五類,其作用各具特點:①磺脲類(如優降糖、達美康、糖適平等)作用機制是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從而起到降糖作用。②雙胍類(包括降糖靈、二甲雙胍等)作用機制是促進外周組織(如肌肉等)對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異生和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從而使血糖降低,特別適宜於飲食控制效果不佳、體型肥胖的Ⅱ型糖尿患者。③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延遲和減少腸道對澱粉的分解消化和吸收來控制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對糖耐量異常及餐後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尤其有效,但對於進食主食較少及進食速度較快的人效果欠佳。④噻唑烷二酮類(如吡格列酮、羅格列酮)是胰島素增敏劑,可減輕胰島素抵抗,增加其敏感性且無低血糖危險,但該類葯物起效慢需兩周開始顯效,兩個月達到最好療效。⑤餐時血糖調節劑(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最大的特點是可能模仿胰島素生理性分泌,起效快、作用短,可有效控制餐後血糖亦不增加低血糖風險。現已證明,餐後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更易誘發老年糖尿患者的血管並發症,因此,該類葯物對老年糖尿患者有益,且可減輕胰島素抵抗。
(3)盡量避免低血糖。老年人代謝率低,用葯容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長效磺脲類葯物時易發生晚間低血糖。因此,老年人應用磺脲類葯應從小劑量開始,盡量選用中短效葯物。一般不可同時聯合使用兩個磺脲類葯物,同時密切監測血糖,5~7天調整一次劑量,在高血糖糾正後,應調整劑量,盡量避免低血糖發生。
(4)小心「未察覺的低血糖」。老年人因為神經反應比較遲緩,更易發生「未察覺的低血糖」,即當血糖下降到一般人有交感神經反應,如心悸、冷汗、頭暈等症狀時,老年人可能仍無感覺。一直到血糖降到出現大腦皮層反應時,老年患者才直接出現精神神經症狀,如嗜睡、昏迷等。這種情況就很危險,搶救不及時易危及生命。因此,這些老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和曾發生過「未察覺的低血糖症狀」的老人)血糖控制不宜過嚴,一般空腹血糖在7.0毫摩爾/升,餐後血糖在10.0毫摩爾/升左右即可。
(5)注意葯物的配伍。老年人往往易同患多種疾病,因而需服用很多葯物,此時應注意葯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當口服降糖葯與胰島素、別嘌呤醇、環磷醯胺、水楊酸等具有增強降血糖作用的某種葯物合用時,可能會導致低血糖反應;當具有減弱降血糖作用的皮質類固醇、高血糖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甲狀腺素、利福平等葯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6)留心服葯時間。降糖葯種類繁多,其作用機理各不相同,故其服用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如由於磺脲類葯物進入人體後需要一定的時間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因此服葯時間宜在餐前半小時左右;「一糖苷酶抑制劑用法是嚼碎後與第一口飯同服,若在餐前或餐後服用則療效會大打折扣。
(7)注意葯物對肝腎的不良反應。老年人用葯前應先查肝腎功能,在肝功能異常時,不宜用某些口服降糖葯,如雙胍類及胰島素增敏劑,否則有可能產生肝功能衰竭。許多降糖葯在肝內代謝,經腎排出,如果腎功能不良,會使葯物在體內蓄積引起中毒,因此腎功能不良時,許多從腎排出的磺脲類降糖葯及雙胍類不能用。
一般來說,同類降糖葯不宜合用,用一種降糖葯如效果不理想,可考慮聯合用葯,不同作用機理的葯物可揚長避短,避免或減少葯物的不良反應。在降血糖治療的同時,還要考慮其他問題,如控制體重、控制血壓、調整血脂紊亂等。總之,口服降糖葯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隨衰老而顯著增加,所以對老年糖尿患者的葯物治療需要特別重觀。

Ⅶ 老人降血糖進口葯有那些

降糖葯其實本來質上也沒什麼大的區自別,就是在血糖升高的時候能夠及時降低,就算是劣質的,也同樣可以做到。
雖說降糖葯這類控制的不能夠治 療 的葯不能久吃,但是血糖還是得穩定,所以在高血糖出現的時候,及時的去吃降糖葯控制就好。
九 葉 藍 它的味道微甜,能夠長時間的去喝,也適應血糖高的人長期慢性調理的要求,可以在每天的飯後去沖泡一些,對於你的身體調節幫助很大,而一段時間後,血糖會被穩定並且降低到一個正常且不會升高的范圍。

Ⅷ 老年人吃什麼樣的降糖葯好

你好,你可以服用參芪降糖膠囊,本品可以益氣養陰,滋脾補腎。主治消渴症,用於治療專Ⅱ型糖尿屬病。期間你在飲食上應該要少食:土豆、山葯、芋頭、藕、洋蔥、胡蘿卜、豬油,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閱讀全文

與老年人降糖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五福中什麼是指長壽 瀏覽:804
普通的入職體檢項目多少錢 瀏覽:436
50歲型男穿衣搭配 瀏覽:79
祝90歲外婆生日快樂 瀏覽:231
關於孝順的經典詩句 瀏覽:737
昌平區陽光之城養老院電話 瀏覽:576
養老院護工私下怎麼收費 瀏覽:260
阜寧縣養老保險 瀏覽:661
黑龍江養老金15年 瀏覽:106
父母的愛心怎麼寫 瀏覽:2
子女和父母住如何管錢 瀏覽:218
辦理佛山戶口最低退休金 瀏覽:977
老年痴呆手淫 瀏覽:261
出生到現在多少歲退休工資 瀏覽:725
想讓孩子長大給父母買東西怎麼說 瀏覽:6
重慶市養老保險領取計算 瀏覽:790
開個養生中葯材料需要多少錢 瀏覽:218
濟南養老保險去哪裡辦理 瀏覽:993
久久夕陽紅老年公寓 瀏覽:947
老年人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