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騙老人投資買畫是否構成犯罪
如果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以投資買畫為名,騙取老人錢財,則涉嫌詐騙犯罪。專
《刑法》第二百六屬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 家裡老人投資被騙
老人上當受騙的有很多,只有報警追查,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解決。
3. 為什麼老年人理財投資容易上當受騙
眾所周知,網貸理財已經漸漸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一部分與時俱進的老年人也加入了網貸投資的行列。但事物總有兩面性,一些不法分子就盯上了老年人,想想我們周圍,老年人上當受騙的例子不在少數,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容易上當受騙呢?小編為大家分析:
一、老年人缺乏投資常識
老年人之所以會掉入投資陷阱,主要是因為缺乏投資理財常識。我們都知道投資的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我國目前無風險利率(一年期的國庫券或銀行存款利率)都不到4%,那麼這些年化利率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幾的投資產品怎麼可能無風險呢?
以網貸行業為例,從來就沒有絕對安全的平台,所謂的安全都是有條件的,是建立一定期限上的,外加如今去剛兌浪潮,討論網貸投資的安全性,除了考慮平台本身因素外,還要注重標的風險。
二、子女的主動性不夠
老年人由於自身認識的局限,缺乏投資常識,這無可厚非。但作為子女,我們是有義務科普這方面知識的,思想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家中老人情願相信別人的話,也不願意聽從你的建議,這值得反思。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無外乎兩點:
1.老人覺得你不夠專業
說白了,相比於平台業務員而言,老人並不認可你的投資理財能力。對於你這種門外漢,老人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自然會下意識的隱瞞。
2.缺乏家庭關愛
那些平台業務員能得到老人的認可,除了本身的口才好外,把人說的暈頭轉向,還有關鍵的一點,他們熱情啊!對老人噓寒問暖,排憂解難,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帶著功利性的,但是老人可不一定會這么覺得,這些久違的關懷讓他們深感欣慰。再加上,資金安全回款,這種信任感會無限倍增。而作為子女的你真的有信心戰勝他們嗎?不好說吧!甚至有些老人明知會被騙,卻心甘情願掏錢買單!只因為那句關懷。
3.從眾心理作祟
據錢優客小編了解,一般投資被騙的老年人都有三個明顯特點:
一是比較空閑,退休在家,沒啥事做,對外界新事物既好奇又害怕,這種心態容易被人乘虛而入。
二是有錢,存了大半輩子的養老金,平常捨不得花,有些積蓄。
三是孤獨(空巢老人),現在老人多半不與兒女同住,日常聊天嘮嗑也都是老年朋友,偶有年輕人關懷,會倍感親切。
與此同時,老年人由於圈子小,以小區為集聚點,一來二去,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所以業務員往往採取以點破面的方法,專攻一兩個性格開朗的老人,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再加以小利引誘,輕而易舉,這些老年人就成了他們下線。三下五除二,一個小圈子的老年人就被全部拿下。
這時,人性的弱點又會隨之放大,一個人心裡不踏實,一夥人就能壯膽。人多力量大,人多好鬧事的思想根深蒂固。這種盲從甚至攀比心理,不知不覺,老人就把自己全部積蓄砸入。
風險可想而知,投資哪有靠人多壯膽的,但如此鬧劇,卻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我們不得不防。
小編說了這么多,大家了解了嗎?那我們知道原因了,要如何預防呢?請看下篇《如何預防老年人理財投資上當受騙》。大家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或建議,也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錢優客】小編心語:天氣轉涼,請注意加衣!
4. 老人投資被騙 糾結該不該報案
1,應該
2,
投資被騙了建議盡快收集證據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幾種常見的投資被騙回處理方式答:
一、投資房產被騙
去中介總部投訴。
找到中介公司老總投訴。
找建委投訴,08年新規,中介投訴不解決扣12分會被吊銷執照。
找房地產中介協會投訴。
二、購買理財產品被騙
掌握好關鍵證據
到公安部門、工商部門、證券監管等職能部門進行舉報或投訴。要攜帶好報案材料,包括投資合同、銀行憑證、提款困難截圖、網站虛假宣傳截圖和涉嫌非吸、非法集資的證據。
三、買余額寶遭賬戶被盜
找支付寶客服,支付寶按約定會應全額賠付。
報案後等待立案偵破。
如果支付寶做得不好可向銀監會投訴。
5. 家裡老人被人騙去參加各種投資這種事怎麼辦
首先是給老人做工作,讓他們了解騙局,不要被高利率所誘惑。再想法將他們做存錢加上他們不知的密碼。再用事實例子說服他們。最後報警。
6. 社會非法募資欺騙老年人
今年全國兩會上,應對人口老齡化成了最熱議題之一。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顯現更多的是老年人被騙的事件,尤其是近幾年來不斷涌現出針對老年人的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非法集資犯罪案件。
老年人被騙的錢財大多是其辛苦一生攢下的錢,譴責騙子的同時,在法律規范仍在不斷完善的同時,提高警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涉及到大筆資金投資的情況下,一定要多和子女溝通!多聽子女意見!多與子女談談!
其次,一定要去專業機構咨詢,詳細了解,詳細詢問,詳細考察!
當然作為杭城防騙普法小分隊一員的律疏君,不會就這么算了。
今天律疏君就先針對投資上一直存在的許多人始終分不清的合法私募與非法集資,給小夥伴們支個招。下面兩段是來自網路的科普,大家先看看……
私募基金是什麼?
私募基金是以非公開方式向少數特定機構和特定自然人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同時也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特定的民間投資方式。投資人一旦出資即成為基金的股東或者合夥人。募集資金一般交由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投資運用。
非法集資請留心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非法集資犯罪活動主要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為主。
……
看著每句話似乎都很好懂,但又似乎不是很明白的樣子。
那麼問題來了。
私募基金和非法集資究竟有哪些區別呢?
憋說話,律疏君先幫大家梳理一下。
↓↓↓↓↓↓
募集方式:私募基金只能採取非公開的方式募集,不得公開宣稱;非法集資採用公開宣傳、推介的方式引誘投資人投資。
募集對象:私募基金僅面向特定對象,投資者是具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機構或個人;非法集資面向社會公眾。
投資額最低標准:私募基金自然人投資下限100萬元人民幣;非法集資不設門檻。
風險承擔方式:私募基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必須向投資人充分揭示投資風險,不得承諾固定回報;非法集資規避風險提示,以高額利息或固定收益回報誘使投資人出資。
投資人數:私募基金股份制基金投資者人數不得超過200人,公司制和合夥制不得超過50人;非法集資投資者人數沒有上限。
這么一看,是不是很簡單的啦~
好了,作為普通投資人你就不用往下看了。接下來,律疏君來說說私募機構。在非法集資團隊各種包裝禍害人間的時候,普通投資人都感到害怕,合法的私募機構應該就更小心。畢竟世道這么亂,一不小心就會……
私募基金是一項新興的行業,關於私募基金的法制規范建設任重道遠,必將有一段艱難的前行道路。而私募機構需要高質量的法律服務,有能力對等的參與私募機構融、投、管、退全流程風險控制、方案設計、戰略規劃、策略布局,才是私募律師的價值所在。
然而現狀卻是:
需求端→→→大量具備一定規模的私募管理人在尋求有價值的律師服務;
供給端→→→真正可以與需求相匹配的律師服務鳳毛菱角。
私募法務人才的缺口很大,了解與精通之間還有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路。懂投資、觀大局、深研業務,有足夠精深的專業積累才能夠在私募領域游刃有餘。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但第一個懂吃螃蟹會吃螃蟹的人才是真英雄。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私募領域仍將大火,相對應的法律規范也會陸續出台。作為投資人,如何在該領域搶佔先機,規避風險,立於不敗之地?選擇一個專業的私募法務人的重要性,則是毋庸置疑的。
7. 忽悠八十歲以上老人投資屬違法嗎
以欺詐的方式忽悠任何年齡的人投資都是違法的,不限定八十歲的老人。所有民事行為都要遵循誠實、守信、自願、平等、公平的原則。被忽悠而投資就不是自願的,而對集資者來說,忽悠人投資就無誠實可言。
8. 老年人投資為什麼總是被騙
大部分老年人對社會信息攝入較少,特別是對一些新鮮事物的認識會相對片面,手段高明的騙子們常常會利用老年人更關注健康,更容易相信,崇拜所謂權威的心裡特點,請君入瓮。
9. 老人投資中騙局是怎麼回事
UC頭條報道,近日一則老人投資中騙局的新聞引發關注。由於患上腦梗塞,一年內之後半身不遂,容70歲的胡效敏躺在沙發上,身體徹底垮了。過去6年時間,她共花了80萬元先後投資了6個「項目」,按照合同,回報可達數百萬元
還要在每天「領取小禮品」的騷擾電話中,「毫無尊嚴地生活」。母親6年投資6項目至今本錢都沒收回
10. 老人投資被騙,錢怎麼要回來
我也被騙了,不過還好有保留交易憑據已經追回了。需要幫助的難友抓緊時間再拖平台跑路就追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