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老年人怎麼練太極拳才好
一些老年人,在練拳過程中出現問題應該及時就醫或者咨詢專業人員。比如因為練拳姿勢不正確而引發的關節損傷,導致膝蓋疼痛,特別是初學太極拳的老年人,對自己的動作要求不高,膝關節的方向應該和腳尖的方向一致,沉肩墜肘。在練拳的同時,要注意心理情緒的調整:
一,忽雷太極拳太過剛猛不能練,國家競技套路難度太大不能練等:地面凹凸不平不能練拳,四面透風不能練拳,動作難度不大(沒有掃堂腿,沒有朝天蹬之類的)——像一些專門為老年人改良的拳法,趙堡太極拳的養生九式等,就可以適當的練。
五,練拳和生活調養相結合、太極拳的種類應該選擇好,特別是老人家,應該注意改善這些習慣。建議選擇一些柔和緩慢的。比如陳氏太極拳的二路炮拳太過剛猛不能練。
四。比如:下蹲時膝蓋不能過腳尖,全身透空等,太過狹窄而不能施展的地方不能練拳等,練拳的習慣要改善。一些年輕人練拳時候喜歡胡思亂想,練拳之後喜歡喝冷水,沖冷水澡等。這些習慣都是不利於養生的,練拳之後不應吹風,不應喝冷水,不應沖冷水澡等。
三、練拳的地方應該要選擇好。比如。
六。
二。比如:過飽不練拳,練拳時候應該排除雜念,動作姿勢要正確老年人因為體質、體力等原因,在習練太極拳的時候應該有一下的注意點,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一些應該注意到的禁忌沒有注意,導致身體越練越差,注意勞逸結合等,不能下蹲的
Ⅱ 老年人打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太極拳是由我國古代導引養生術逐步發展演變而來的,太極最初是出於道士的內丹修煉圖,形似雙魚合形。北宋著名哲學家周敦頤在其《太極圖說》中提到:「太極動而生陽,懂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靜一動,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這正體現出太極拳的理論,它講究調理陰陽,協調動靜,尤為注重「神意靜以和,形體動以柔」。要領是意守丹田,以動啟靜,以靜濟動,以意銜氣,運遍全身,如環無端,寓太極肇基,周而復始之義。觀拳路,亦以太極圖形編組,手法的采、挒,步法的顧、盼,渾然一體,陰陽互發。這表明太極拳是以生命整體觀為依據的健身手段。
太極拳要求意念鍛煉、呼吸鍛煉和肢體活動三者密切配合,強調「調身」、「調息」和「調心」。「調身」是最初階段,然後是「調息」,即吐納,現已知通過深長緩和的呼吸運動能加強肺泡的氣體交換,調節心肺系統的技能狀態,改善全身臟器的代謝,特別是對大腦的「入靜」更具益處,達到這一部即為「調心」。根據對「入靜」的機理的研究,發現「入靜」完全不同於大腦皮層的抑制,是腦細胞活動處於有序化的最佳狀態。「入靜」是一種平衡狀態,平衡和運動不分開,調身養血脈,調息養氣,調心養神。老年人如果能持之以恆進行太極拳聯系,定能達到這三種狀態。如果能夠達到這種狀態,可以說是體現了老年養生的精髓。老年人練習太極拳好處多多,只要掌握好度量,理解其內涵,必有強身健體之效。
Ⅲ 98歲「功夫奶奶」張荷仙火到國外,趙立堅發文點贊,這位老人有何故事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條視頻,並配文說"Kungfu Spirit never gets old"(「功夫精力永不老」)。而這條推文所說的正是「功夫奶奶」張荷仙。不少網友紛亂留言點贊「功夫奶奶」老態龍鍾,並評論到:這是「國家才智在傳統文化中的體現」。
98歲的張荷仙現在,98歲的「功夫奶奶」被外交部大神實力認證,愈加坐實「中國人都是武林高手」的風聞了吧,哈哈哈。為「功夫奶奶」點贊!祝福奶奶身體健康,繼續成為中國最颯的功夫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