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
老人痴呆症越來越常見,那麼老人痴呆症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症”,簡稱AD,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中國科學家對老年痴呆症的探索也從未間斷。前不久,來自廈門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CUTA蛋白和老年痴呆症的成因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份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簡稱JBC)上的研究報告為人類未來攻克老年痴呆症又投射了一線曙光。
85歲人群中約有一半人患病
張雲武是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衰老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正是他的研究組在JBC上發表了關於老年痴呆症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介紹,雖然沒有全國系統性的統計,但有一些資料顯示,我國的AD患病人群達到了600~1000萬人。由於老年痴呆症是與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在65歲的人群中約有10%的人患病,而在85歲人群中則約有50%的人患病。因此,隨著世界及我國社會的快速老齡化,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而且,隨著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發生疾病的幾率相較以前也有所增高。
此外,很多人分不清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區別。張世忠教授介紹,帕金森症是因患者大腦中黑質的變化導致多巴胺減少,隻影響患者的運動,並不影響其智力。
老年痴呆症與遺傳有關
究竟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腦中發生了什麼改變,使得其智力發生如此劇烈的變化?
張雲武教授介紹,在人體中,主要在大腦部位,會生成一種小分子蛋白多肽,稱為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簡稱Aβ)。Aβ具有神經細胞毒性,如果Aβ在大腦中,特別是在與認知記憶密切相關的部位如海馬區和大腦皮層,發生異常積累和聚集時,就會導致這些部位的神經元細胞發生功能紊亂和死亡。當神經元的死亡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使人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從而發生老年痴呆症。
環境惡化對發病有催化作用
就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制和原因,科學家一直在持續地探索,盡管結果並未昭然,但張雲武教授說,現在已經知道造成Aβ在大腦中發生異常聚集,進而誘發疾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因素。
他介紹,生物學遺傳因素是導致老年痴呆症的一個原因,但因為這部分病人只佔總病例的小部分,因此不能算是主導因素。“一些環境因素,如重金屬污染、氧化應激壓力等,都被發現會增加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因此,我們今天日趨惡化的環境,以及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有可能對此疾病有催化作用,但這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闡明其相關性。”
張世忠教授則表示,AD和PD(帕金森症英文縮寫)都是和遺傳相關的疾病。“其實人體變化的每個步驟都跟基因相關,但我們對人體的認知還非常有限。”有老年痴呆症遺傳基因的人無疑是罹患AD的高危人群。進一步地,作為一種和基因相關的疾病,基因的負作用也可能是在某種環境下才被誘導出來。在壓力大、污染重的環境中,正基因和負基因進行斗爭,負基因較容易“跳”出來,促發疾病。
基因突變會使疾病提早發生
現實生活中有中青年患此病的案例。那麼,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對此,張雲武教授表示,現在並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雖然現在發現有年輕的發病者在30歲左右就表現出症狀,但是這種疾病的早發是由於遺傳因素所導致。”如果患者所攜帶的幾個參與Aβ產生的基因,包括APP、PS1或PS2基因,發生了突變,就會使得Aβ大量生成,在早期就有大量神經元細胞死亡,造成疾病提早發生。
張世忠教授也表示,事實上,所有的疾病都有年輕化趨勢,老年痴呆症並無不同。這也許很大程度上在於社會對醫療的關注度比過去有所提高。此外,和城市化也有關系。“過去農村人很少去看病,隨著醫療的完善,很多疾病比過去更早被診斷和發現。”
攻克:尋找治療的“靶點”
張雲武教授所在的實驗室一直致力於從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揭示引發老年痴呆症的原因,已經發現和鑒定了一些能夠通過影響Aβ生成、參與老年痴呆症發生的新基因蛋白。他言簡意賅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簡而言之,我們的研究發現,CUTA這個蛋白可以影響Aβ的生成。CUTA如果發生異常,就可能通過影響Aβ在大腦中的水平,導致疾病發生。”而他們鑒定的包括CUTA在內的多個基因蛋白,有可能成為今後開發治療老年痴呆症葯物的“靶點”,對於未來檢測及治療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義。更簡單地說,就是只有找到了與誘發老年痴呆症最為相關的那些“靶點”,才有可能使治療的“箭”更有針對性,更具殺傷力。否則,“敵人”都不知道在哪兒,更不用說如何“制敵”了。
張世忠教授解釋,CUTA蛋白是AD發病過程中的參與者,作為一個“啟動子”,通過干預CUTA有可能達成治療老年痴呆症的目的。另一方面,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抽血檢驗CUTA水平,檢測出老年痴呆症。但是,所有這些研究還都處於實驗室階段,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一個病症可以找出很多基因位點和與其他因素的相關性,但需要經年研究才能對這些因素所起到的作用進行驗證。”他說。因此,雖然老年痴呆症很早就被證明可採取基因治療,但截至目前,始終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
經常鍛煉可延緩AD
張雲武教授表示,AD有所謂的潛伏期。這是因為,只有當神經元死亡的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使得它們所參與的認知記憶發生障礙時,才表現出症狀。因此,從Aβ水平發生異常,到疾病症狀表現出來的這段時間,可以認為是潛伏期。
由於一部分患者的發病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通過基因突變檢測,可以幫助這部分病人預知潛在的風險。例如APP、PS1或者PS2基因突變的人群可能在較早時期就會發病,而攜帶有ApoE4等位基因的人群,其發病幾率明顯高於沒有攜帶的人群。“但絕大多數AD患者的發病是由環境因素誘發的,在這些人群中預測潛在風險的測試方法還不成熟。”張雲武說。一些研究發現,在AD早期,病人大腦的能量代謝和葡萄糖代謝都發生異常,因此,應用腦功能影像學方法進行檢測,或者是檢測Aβ在大腦中形成的澱粉樣斑情況,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老年痴呆症,但這還需要進行確證。“許多研究人員,包括我們實驗室,正在研究是否有其他生物學標記可用於早期預警AD的測試。”
在坊間關於預防AD的傳聞頗多,有的甚至認為可以“以形補形”,通過吃核桃、豬腦等來加以預防。但這些方法都未經科學驗證。張雲武教授則表示,目前有明確證據顯示,經常鍛煉可以延緩AD,這已經在動物模型上被證實。研究發現,與缺少鍛煉的動物相比,經常鍛煉的動物的發病時間被延緩,而且病情也輕微得多。此外,適當的腦力鍛煉和充足的休息也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認知記憶功能。因此,活到老,學到老,勤動腦,無論從精神層面還是生理層面上,對於人都是有益無害的。
展望:神經元再生技術有望能預防AD
張雲武教授介紹,目前,當AD患者表現出可以被確診的明顯疾病症狀時,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往往已經大量死亡,處於不可逆狀態,這時再進行治療就難以取得較好效果。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我們將能夠提前預測疾病的潛在風險,並在早期有效診斷Aβ水平的改變和神經元功能的異常。“通過將預防和早期治療降低Aβ水平相結合,並且通過神經元再生技術去補充受損的神經元細胞,我們將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AD的發生,並進行有效的治療。”
㈡ 怎麼判斷篩查老年人是不是患有認知症
認知功能是由多個認知功能組合而成,包括記憶、計算、理解、執行能力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會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語言功能、認知功能等障礙,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影響認知老化的因素包括社會經濟狀況、生活行為方式、教育背景、心理狀態、激素水平和遺傳、疾病等。老年痴呆及醫學上稱為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認知障礙中的常見病。金霞芳介紹道:「目前在對於老年認知障礙的篩查中,最具有影響的是mmse量表,也是常用量表之一。」如果評分分數為27-30分,則認知能力正常;如小於26分則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如果文化程度在中學以上且≤24分、小學≤20分、文盲≤17分說明重度認知障礙,即達到痴呆。
對於老年人認知障礙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是針對病因採取防治措施,如降糖、降壓、降脂,補充雌激素、服用非甾體抗炎葯,如阿司匹林。第二,合理飲食,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軟磷脂和維生素。在飲食上,提倡地中海飲食,即食用非精製穀物、水果、蔬菜、豆類、魚類和橄欖油。多補充維生素b、e、c和葉酸進行抗氧化。第三,加強鍛煉,老年人應多進行如太極拳、瑜伽、散步等有氧訓練。同時也應持之以恆地進行如拼圖、背唐詩、織毛線等認知訓練。第四,長期保持好的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也對預防老年認知障礙有很大幫助。「老年人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經常對心理不良情緒進行調節。」金霞芳補充道。
㈢ 老年痴呆醫學術語是
所謂的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層萎縮,並伴有β-澱粉樣蛋白 (β-amyloid,β-AP) 沉積,神經原纖維纏結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 NFT) ,大量記憶性神經元數目減少,以及老年斑 (senileplaque,SP) 的形成。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或逆轉疾病進展的治療葯物。也是四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它三種為亨廷頓氏病、盧伽雷氏症、帕金森氏病)。
老齡化趨勢讓老年性痴呆患者數量增多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變得年輕而又充滿了活力。但是請不要忘記: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進入老齡社會。同時伴隨著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老年痴呆症的發病率在逐年增高。
調查發現:我國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齡為75、76歲,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齡多在68歲左右。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達5%以上,而到80歲,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覺,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老年痴呆症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四五十歲就痴呆的人,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不只是老年人,50歲的女兒陪同80歲老母親看病,竟然雙雙被診為老年痴呆;47歲婦女丟三落四,同樣是老年痴呆惹的禍……這些都在顯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齡在提前。老年痴呆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血管性因素在發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實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開始有症狀和反應,如果不提早發現和治療,等發展嚴重了就無法治癒了。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專家說,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歲時就無法治療了。
最初徵兆從失憶開始
盡管最常見的老年性痴呆還沒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痴呆都是有徵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徵兆就是失憶。人入中年,看看你最近是不是特別愛忘事?如果只是偶爾忘了但事後能慢慢回憶起來,這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經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記還會忘,事後還想不起來,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最好到醫院做檢查
㈣ 老年痴呆學名
老年痴呆症,又名【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神經精神症狀和行為障礙。患病率研究顯示,美國在2000年的阿爾茨海默病例數為450萬例,年齡每增加5歲,阿爾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數將上升2倍,也就是說,60歲人群的患病率為1%,而85歲人群的患病率為30%。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權威醫療機構宣布發現有十二三歲的患者。阿茲海默氏症通常發生於60歲以上的老人。
㈤ 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常用評估量表 ——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及操作使用說明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以認知和記憶功能惡化、日常生活能力減退為特徵,並伴有神經精神症狀。此病目前尚無根治之法,故早期篩查和診斷尤為關鍵。一旦發現疑似症狀,如記憶力減退、計算力下降、語言功能下降,以及主動性、方向感、判斷力、注意力、行走能力與情感異常等,可考慮使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進行初步評估。MMSE量表由Folstein等人於1975年編制,是評估認知功能障礙的標准化工具之一。通過MMSE,醫生可對患者進行分級,如輕度認知功能缺陷者分數21-26分,中度認知障礙者10-20分,重度認知障礙者0-9分,以便了解疾病程度和葯物使用情況。
然而,MMSE量表的使用並非毫無限制,它對年齡和教育水平敏感,可能在文化程度較高的老年人中顯示假陰性,而在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中出現假陽性。此外,語言相關的題目較多,方言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假陽性。對於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MMSE可能不敏感,因此在評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如情景記憶(延遲回憶)時可能存在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醫生可能會推薦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進行評估。以下為MMSE量表的使用指南,包括判定標准、操作說明及注意事項。
### 判定標准
1. **認知功能障礙**:滿分30分,得分27-30分為正常,得分<27為認知功能障礙。
2. **痴呆劃分標准**:文盲≤17分,小學程度≤20分,中學程度≤22分,大學程度≤23分。
3. **痴呆嚴重程度分級**:輕度MMSE≥21分;中度,MMSE 10-20分;重度,MMSE≤9分。
### 操作說明
- **定向力篩查**:詢問就診日期,包括年、月、日、星期以及當前季節。如果答對一個日期,則給1分。
- **記憶力**:要求受試者記住3個無關物品的名稱,如皮球、國旗、樹木,每次1秒說出一個。首次重復正確得1分,最多3分。
- **注意力和計算力**:從100開始減7,連續5次,每答對一個得1分。
- **回憶能力**:受試者需重復記住的3個名稱。每正確重復一個得1分,最多3分。
- **語言能力**:包括命名、復述、閱讀理解、按照命令行動等項目,每個項目給出明確的得分標准。
### 使用指南
- **定向力**:每答對一個日期或星期給1分,總共5分。月、日可記陰歷。
- **記憶**:每正確說出一個名稱給1分,最多3分。如果不能完全記住,則繼續重復最多6次。
- **注意力和計算力**:每正確計算一個結果給1分,沒有1分選項。
- **回憶能力**:若之前正確回憶出名稱,則給1分,最多3分。
- **語言能力**:包括命名、復述、理解命令和閱讀書寫等,每個部分給出具體得分標准。
通過上述指南,醫生可以更准確地使用MMSE量表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並根據得分對疾病程度進行分級,為治療和管理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