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名人故事 錢學森
錢學森是一個謙遜的人,他從未稱自己是「大科學家」。然而,在他的晚年,卻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大聲疾呼自稱:「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向我講述這一有趣的故事的,是錢學森的保健醫生趙聚春。2010年5月18日下午,我在北京采訪了他。
那是在錢學森晚年,他久卧病榻,語言不多。一位醫生懷疑錢學森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又稱「阿茲海默症」。據不完全統計,在六十一至六十四歲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為百分之一;在六十五至八十歲的老年人中,達百分之五;而在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達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當時,錢學森年已九旬。
於是,趁錢學森有一回住院時,大夫對他進行老年痴呆症測試,趙聚春醫生正好在側。
老年痴呆症的表現之一,就是計算數字產生障礙。大夫按照老年痴呆症的測試「規矩」,問錢學森:「一百減七是多少?」
錢學森不假思索回答說:「九十三。」
大夫繼續問:「九十三減七是多少?」
錢學森遲疑了一下,答道:「八十六。」
大夫再問:「八十六再減七呢?」
這時,錢學森發覺大夫似乎懷疑他的思維能力,拿這種測試小學生數學水平的題目對他進行測試,頓時臉露慍色,大聲呵斥道:「你知道你問的是誰?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站在一側的趙聚春醫生先是一怔,然後忍俊不禁。
負責測試的大夫也笑了,因為這清楚表明,錢學森沒有老年痴呆症。
聽了趙聚春醫生講述的這一趣事,我特地查閱了老年痴呆症測試問卷,其中果然有一道測試題:「請受試者計算:一百減七是多少?再減七是多少?再減七是多少?依此類推,計減五次為止,每答對一次得一分。」
從2002年起,趙聚春醫生接替周順祥醫生擔任錢學森的保健醫生,直至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病逝。在2002年之前,周順祥醫生休假時,就由趙聚春醫生代替,所以趙聚春醫生在錢學森身邊工作了多年。趙聚春醫生總是稱錢學森為「首長」。
給趙聚春醫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錢學森的時間觀念特別強,非常守時。記得,有一段時間錢學森患牙病,需要到三〇一醫院補牙。
三〇一醫院是部隊醫院,正式的名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這家醫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一醫院」,在1957年6月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不過,在北京叫慣了三〇一醫院。這家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趙聚春醫生事先為錢學森約好診治時間,每一次都在上午8時。趙聚春醫生總是在7點30分去三〇一醫院南樓取出錢學森的病歷,做好准備工作。將近8時,他到樓下等候。這時,錢學森的黑色轎車會准時到達。一身軍裝的錢學森下車之後,趙聚春陪他乘電梯上樓,來到牙科診室,不早不晚,8時整!
一連看了五次牙病,錢學森都是如此分秒不差。
同樣,醫生到他家給他打針,約好8點30分,他就坐著等,但是過時不候。
趙聚春醫生說,錢學森體質不錯,中年時期幾乎不生病,不住院。錢學森的健康亮起紅燈,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次體檢時,工作非常仔細的三〇一醫院化驗員從錢學森尿液沉渣中發現了腫瘤細胞。於是,醫院對錢學森進行了嚴格的身體檢查,查出尿液沉渣中的腫瘤細胞來自膀胱。這表明,錢學森可能得了膀胱癌。錢學森不得不住院檢查。
經過用膀胱鏡進行檢查,錢學森被確診患膀胱癌。著名泌尿科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院士)吳階平非常關注錢學森的病情,親自過問錢學森的膀胱癌手術。
幸虧發現得早,錢學森經過外科手術切除惡性腫瘤之後,直至他九十八歲病逝,都沒有發現癌細胞轉移。
㈡ 網友用說唱講述阿茲海默病人故事,他講了一個什麼感人的故事
網友用說唱的方式配合輕柔的音樂講述阿茲海默病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發生在成都市龍泉驛區黃再軍醫院,這家醫院專門收治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因為患有阿茲海默病,這些老人往往很快就會忘記事情,也因此出了病房門就回會找不到回去的路了。這里的一名護士,十分有愛心,名字叫做孫小翠,她的工資本身就很低,只有4000多塊,但是卻花了自己的100塊錢在網上購買了20多盆的綠色植物,這些植物都是老人平時特別喜歡的,老人看到這些熟悉的花花草草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病房門。這樣的做法雖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卻是真實有效的,幫助老人可以快速找到病房門,解決了他們的一大煩惱。這一故事感動了不少網友,這首《花房》就記錄了這一故事。
㈢ 一個小故事——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
我們村有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這幾天晚上都在村道上走來走去,嘴裡還重復說著:「落大雨啦!吹大風啦!無出去啊!快D返來啊!」我一問得知,原來這位老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了,最近都走來走去,嘴裡一直在自言自語,有的時候還會在村裡的小廣場旁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位老奶奶的老伴在十幾年前就去世了,他們有一個兒子,長得很胖,肚子像懷胎十月一樣。他們那個兒子從小就不愛說話,後來長到三十歲左右就變傻了,看到年輕女人就會去抱人家。在他父親去世後幾年,變得越來越瘋癲,他伯父就把他關起來了。後來這個傻兒子也去世了,只剩下老奶奶一個人了。大概是想念老伴和兒子吧,現在老奶奶也得了老年痴呆了。
㈣ 關於老年痴呆病人,背後的那些故事
老年痴呆症又叫阿爾茨海默病。它是由德國一個叫阿爾茨海默的醫生首先提出來的,所以用這個醫生的名字來命名。它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其特徵性病理變化為大腦皮層萎縮。
之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致單身男女》裡面陸毅演的男主角方啟宏就是一個遺傳性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他深愛著女主程子欣,因為身患阿茲海默症,啟宏深知無法給子欣幸福,雖對子欣有意,啟宏卻只能將感情埋藏在心裡,默默守護子欣。當子欣與男友張申然因誤會而分手時啟宏默默陪在子欣身邊,子欣在啟宏的帶領和照顧下走出低谷。最終子欣和申然誤會解開了,但是子欣發現其實自己愛的是啟宏,子欣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啟宏因阿爾茲海默病情加重已經不記得子欣了,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但子欣還是選擇陪在啟宏身邊。
方啟宏就是一個典型的老年痴呆患者,他發病的表現就是不記得眼前的人和事了,只記得以前的人和事。這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典型症狀。
今天我就說說我見過的老年痴呆患者。李奶奶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她已經什麼都記不得了,甚至她女兒來看她,她都不記得她女兒了,不過她每天都樂呵呵的,特別愛笑,只要別人跟她講幾句話,好笑不好笑她都能笑出聲來,我們平時也喜歡逗她,但跟她講話她總是答非所問。其實像她這種狀態未嘗不好,至少沒有煩惱,只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別人照顧,她現在除了能自己吃飯,其他什麼都不會了。
另外一個故事是關於王奶奶的,她一開始只是記憶力不好,會忘記近期發生的一部分事情,她還記得她兒子一家移民加拿大了,整天念叨想回家。她以前很愛干凈,每天洗手洗好多遍,沒事就把自己臟衣服鞋子拿出來洗洗。後來由於她不太配合吃葯,有時候只要我們不看著她吃葯,她就會把葯給藏起來或者扔掉。差不多隻過了一年的時間,她就什麼都不記得了,她是病情變化最快的,可能是她經常不配合吃葯的緣故吧。
馬奶奶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前天她女兒和外孫女來看她,她可高興了。她女兒走後,我去查房我問她「剛才誰來看望你啊?」她說她姑媽和她女兒來看她,她還給我描述說穿黃衣服的是她姑媽,穿白衣服的是她女兒。旁邊的護工插話說,她又糊塗了,把自己女兒當做自己的姑媽,把外孫女當做自己女兒了。其實我問她只想看看她還記得多少關於她的家人的記憶。
還有個搞笑的秦奶奶,昨晚我給她監心電監護,我問她你兒子有沒有來看你,她說有啊,我又問她你老伴給有來,她說沒有老伴。明明前幾天她兒子和老伴一起來看她的,當時她也只認識她兒子,她老伴她是不認識的。看來她的深層記憶里只有兒子一個人了。
好多老年痴呆患者都是這樣的,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她們只記得過去的人和事,對近期的人和事沒有記憶的。有時候我也時常在想如果自己老了也這樣,我可能是不願意繼續活著的,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