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家老人定做好棺木需要搬運到新家有什麼講究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老家老人定做好的棺木搬運到新家確實有一些講究和習俗,這些習俗可能因地區和家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注意事項:
1.吉日吉時:選擇一個吉利的日子和時間進行
搬運,通常會請算命先生或風水師來挑選。
2.儀式程序:在搬運棺木時,可能會進行一些
儀式,如焚燒紙錢、燒香祭拜等,以表達對
先人的尊敬。
3. 搬運方式:搬運棺木時,通常需要保持莊重
和肅穆。搬運棺木的方式和路線可能也有特
定的要求,如避免經過不吉利的地方。
4.家庭成員的參與:家庭成員可能需要按照特
定的順序參與搬運過程,有時候長輩或男性
家庭成員會承擔主要的搬運責任。
5.安放位置:棺木在新家的安放位置通常會事
先經過精心選擇,可能會考慮風水因素。
6.避諱:在搬運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避諱的
事項,如不說不吉利的話等。
㈡ 紅色故事
紅軍故事1:
1934年12月20日,紅軍中央縱隊從這里離開往河口方向走,從這里到河口有20多公里路,他們21號趕到河口。紅軍在河口打過仗,准備搶渡河口,國民黨派王家烈的2個團駐守,紅軍派了2個團用炮和他們打,最終搶到渡口過河。
紅軍故事2:
當地一個苗族老人病了,毛主席去看他,還派了人來給他打針治病。毛主席要房東在山上打一種叫馬齒莧的野菜給他吃,這種菜既可以吃,又能做葯,有止泄功能。
紅軍故事3:
有一段路,最早叫冉西路,是紅軍要走的,國民黨派人給拆了,兩個村子無法通往,紅軍又把路修好,這條路叫紅軍路。
紅軍故事4:
烏下江有兩個紅軍犧牲了,老百姓把屍首埋了,這次漲水,村裡人自發把這兩個紅軍的墳往高處遷,還立了碑。(事情原委:渡烏下江時,一個首長,4個警衛員,4個民工,一匹馬。首長先過河,然後派船來接他們,馬在船上受驚跳下水,把船打翻,4個戰士落水,他們都不會游泳,最後兩2個被救,還有兩個不幸犧牲。)
紅軍故事5:
在八壽,有2個女戰士被國民黨殺了(在錦壽死了20多個紅軍戰士,有的是掉隊了,不能走的,交當地老鄉家)。被殺害的女戰士當時不知道是女的,因為紅軍缺乏營養,身體嚴重瘦弱,死後搜東西時才知道是女戰士,國民黨兵把屍首扔到河底,至今沒有打撈上來。
紅軍故事6:
1957年,八瓢村,搜集出八挑紅軍遺物,都送到了遵義紀念館,其中有一副銅筷,是當地村民捐贈給政府的。
當年長征時,紅軍的一個偵察連12個戰士,在一個叫龍稟虔的人家裡住了七天,他們給紅軍煮飯、服裝,紅軍在四周偵察敵情。當地有個叫吳蠻子的人,組織了60個地方上的人,要來收拾這12個紅軍。龍和母親就跟吳談判,吳:60個人打12個人,綽綽有餘,要把他們的武器沒收過來。龍就想辦法不讓吳成功:人家在外面不容易,也為了他們的事,請你們不要這樣(對他們)。最後龍自己出了五挑穀子,幾十斤油,送給吳,請他們打牙祭,不為難紅軍。家裡人還幫紅軍洗衣服。紅軍十分感激,離開時非常感動,當時身上沒有錢,就把一雙銅筷送給了龍,現在它在縣檔案館收藏。
紅軍故事7:
當地,保存一張署名朱德、毛澤東的傳單,大概有了400字左右的內容,非常珍貴。這份傳單只有2份孤本,一份在遵義,一份在錦屏,為了保存傳單,費了不少事。傳單最初在啟蒙鄉,保存的人家發現有(國民黨)的兵和鄉長派人來收來抄,就把它輾轉放在親戚朋友家,經歷了許多苦難,東躲西藏很久。家中的老母親,也因為顛簸而去世。1957年,政府來調查紅軍長征歷史時,就捐獻給國家了,上面有「嚮往革命」等字樣。
紅軍故事8:
楊和鈞,一個侗族青年。為了救留下的紅軍傷病員(其中有一個姓吳的排長),自己(楊和鈞)上山采葯,給兩個紅軍醫療,為了他們的安全,還轉送到兩邊的親戚家。後來,這事被國民黨鄉保衛隊長發現了,把兩個傷病員給殺了。楊和鈞寫了很多詩(自由體),有《八板壁上的指南》等作品,被收錄為黎州革命烈士詩集。後來,他按吳排長的指示,西上劍河,南下黎平廣西尋找紅軍,(為了尋找,在家裡賣田賣地,把老人的壽材也賣了)。到黎平後,聯合當地進步人士開展地下活動,最後不幸被國民黨鄉兵抓住,當天就殺害了。1936年11月遇難。82年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㈢ 做壽木的手藝人為什麼不能給自己做呢
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的習俗。這些習俗都是我們的一種盼望,蘊含的是以前的人的一種精神信念。盡管我們現在都不怎麼信了,但是還是要保持尊重。做壽木的手藝人可以給別人做,可以幫助庇護死去的人,但是也是因為這樣,自己卻無法庇護自己,只能讓其他手藝人幫忙。
所以也不是說自己給自己做就一定不行,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因為兩個人的智慧比一個總要更高的,這樣可以避免食物。二是前面提到的一些迷信的思想,自己做可能未必在陰間的時候有用,所以請別人做,然後自己在一旁參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