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痴呆可以預測了調查發現:符合這些特徵的人,更易患痴呆症
「老了最擔心什麼?」
當你向中老年人提出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也許不是「不能長命百歲」,不是「沒有子孫滿堂」,很可能是「無法自己照顧自己」。
只要能自理就好,這是多少老人的晚年心願 ,可當老年痴呆越來越高發,許多人的心願只能落空了。
近期,國際權威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了中國專刊,聚焦國內的老齡化趨勢所導致的 健康 問題。其中,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賈建平 帶領的團隊,對國內60歲以上老年人的 輕度認知障礙 以及危險因素做了全面系統的研究。
這項研究在2015年3月~2018年12月期間展開,涉及12個省市96個地點,選取了46011名60歲以上的老人。經過詳細的統計,國內的阿爾茨海默症、血管性痴呆症、其他失智症、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很高。
具體來看,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阿爾茨海默症患病率3.9%,血管性痴呆症患病率1.6%,其他失智症為0.5%,這意味著國內60歲以上的群體中,三種病的患者分別達到983萬、392萬和132萬。
從地域分布上看,西部地區的患病率最高,為7.5%。北部地區是6.3%,南部地區是4.7%。此外,60歲以上的群體中 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是15.5%,人數約為3877萬人。
從性別上看, 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從發病因素看, 年齡、遺傳家族史 是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 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 等疾病因素是可改變的風險因素。此外,農村、受教育程度低、喪偶、離異、獨居等因素也是導致發病的原因。
另一方面,多數患者沒有得到診斷和治療,缺乏專業護理。在2766名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中,1974人沒有看病, 只有14.4%的患者服用了膽鹼酯酶抑制劑、促進大腦 健康 的葯物 。65.1%的家屬有「老人健忘很正常」的觀念,19.7%因經濟困難未就診,覺得丟人而不想看病的佔到了15.2%。
在護理方面, 83.9%的患者由配偶照顧 ,10.7%的患者由子女照顧,5.4%的患者由保姆或護工照顧。 高達75.31%的護理者不知道什麼是失智症,也不清楚清楚治療方式是什麼。
認知障礙疾病不是馬上出現的,而是有一個病變的過程。 了解這個過程,對於預防和干預老年人患病非常有幫助 ,比如阿爾茨海默症,從最初發病到完全喪失記憶,中間要經過七個過程。
第一個階段是大腦內神經元開始死亡 ,由於死亡數量不多,因此不會妨礙老人的正常思維和生活,而且這個階段也難以檢測,甚至不知道是從何時開始的。
第二個階段是症狀的初始期 ,患者會出現輕微健忘或者做錯事情,而且症狀會持續並加重。
第三個階段是健忘的集中爆發期 ,患者會忘記剛發生的事,對以前的事卻有記憶。 這個階段也是阿爾茨海默症唯一可以進行治療的窗口期 。雖然該病不能治癒,但通過正規的治療能夠減緩病情進展,改善生存質量。
第四個階段是真正的疾病早期 。患者會轉眼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比如明明吃飯了,卻忘記自己是否吃過。雖然健忘是常態,但思維還不混亂,生活還能自理。
第五個階段是中期發病階段 。患者生活徹底不能自理,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麼。
第六個階段是性情改變的階段 。患者不但喪失一些基礎概念,性情也會變得喜怒無常,正常思維已經喪失。
第七個階段是疾病的終章 。患者此時什麼概念都沒有了,雖然能看到能聽到,但什麼也不懂。患者彷彿與外界隔絕,只剩下一些生理功能,認知和思維徹底消失。
2017年,《柳葉刀》雜志下屬的柳葉刀委員會,針對痴呆症列出了9種潛在但 可以改變 的風險因素,包括: 教育水平較低、高血壓、聽力障礙、吸煙、肥胖、抑鬱症、缺乏運動、糖尿病和 社會 接觸少 。在今年最新的論文中,根據此前的風險因素,又增加了三種,分別是: 過度飲酒、創傷性腦損傷、空氣污染。
全球28名痴呆症領域的權威專家的審查意見是,在個體身上, 重點針對這12種可改變的風險因素,或許可以預防以及減緩40%的患者發病。 參與專家之一,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David Ames表示,對大眾而言, 確實可以改變一些習慣來進行預防 。
1. 戒煙 ,戒煙的同時要戒酒或限量飲酒;
2.40歲後,要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的水平,收縮壓需要長期保持在 130mmHg以下 ;
3.在生活中,要避免可能導致 頭部受傷 的活動;
4.如果出現了聽力下降,要選擇使用助聽器來 降低聽力損失 ;
5.任何年齡段都要保持合理 健康 的飲食,要堅持 體育 運動『
6.要經常性地 進行社交 ,中晚年時積極生活;
7.中年過後 避免肥胖和糖尿病 。
即便是老年群體,通過改善一些生活方式,也可以減緩甚至預防痴呆,這件事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早,也不會太晚。行動起來吧!
#清風計劃##39 健康 超能團#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貳』 阿爾茨海默病:很想記住一切,卻被迫遺忘世界
人們常認為,老來多健忘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殊不知,有一小部分老年人的珍貴記憶不是變「老」了,而是被一個善於隱藏的「小偷」竊取了。這個小偷就是 阿爾茨海默病(AD) ,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別名叫 「老年痴呆」 。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總出現在不經意之間,打得人措手不及。 它很喜歡「纏上」65歲以上的老人,逐漸吞噬他們的記憶,引發精神和行為異常、生活能力下降等問題; 並且,年齡越大,碰到它的概率會越高。據統計,歐美國家65歲以上老年人中發病率為5%,85歲以上發病率則高達到30%以上。
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稱, 2018年,全球共有5000萬人罹患痴呆,預計2030年將達到8200萬人,2050年將達到1.52億人。 這份報告還提到,在世界范圍內,每過3秒鍾就會有一個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可以說是一個「大腦殺手」,它會導致大腦及特定的皮層下區域的 神經元 和 突觸 損傷,進而造成顯著的大腦萎縮。因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皮質與正常人相比,當中的顳葉、頂葉,及部分扣帶回中的溝回會消失。
同時,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也會極度萎縮,這不僅會導致不易察覺的記憶損害,讓患者難以記住新的事物,還會增加情緒病變和失智的風險。不僅如此,大腦的腦室也會擴大,造成大腦積液變多……
但是,醫學界迄今仍未找到導致大腦出現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不過,有觀點認為,Aβ的沉積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起始事件,進而引起由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高度螺旋化而形成神經元纖維纏結,這兩種異常蛋白的沉積最終導致突觸損失、神經元凋亡。
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Aβ)假說 認為,神經元細胞膜上有一種對神經元的生長、存活及創傷後修復非常重要的跨膜蛋白——前類澱粉蛋白(APP),而Aβ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片段。雖然正常人的腦子里也會產生Aβ,但很快就會被分解、清除掉。然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的Aβ的產生和清除卻失去了平衡,當APP被一些酶分解成小分子片段後,被分解出來的 Aβ會在神經元外部大量積累和沉積,並對大腦神經產生毒害作用。
Tau蛋白假說 則指出,每個神經元都有由微管組成的細胞內支撐系統,稱為細胞骨架,這些微管的作用如同軌道,引導營養物質和其他分子在細胞本體和軸突之間來回移動。而Tau蛋白質被磷酸化之後可以穩定微管,但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Tau蛋白質發生突變而過度磷酸化,進而造成微管瓦解。釋出的Tau蛋白質會聚集起來,產生神經纖維團塊並且瓦解神經元的運輸系統。變性後的Tau蛋白質將使轉座子運作異常,導致神經元死亡。
針對上述兩種假說,有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紊亂會通過腦–腸軸影響β澱粉樣蛋白(Aβ)的沉積、Tau蛋白的過度磷酸化等,進而影響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
腸-腦軸 是腸道微生物與大腦進行溝通的雙向通信系統,由免疫、代謝、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等因素構成。腸道菌群可以通過 腸-腦軸 這條途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 從而對全身的代謝和行為產生影響。
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會隨著人體的發育而發展,直到成年後會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到老年時期則會出現多樣性和穩定性逐漸下降等問題,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然而,腸道菌群紊亂則會影響吸收相關營養物質,損害人體的免疫機制及引發炎症反應等,進而導致一系列 健康 問題。
一方面 ,如果腸道菌群紊亂,有可能會導致胃腸粘膜和血腦屏障結構發生變化,滲透性增加,讓一些有害物質會更容易到達大腦,從而引起阿爾茨海默病。另外,雖然Aβ可以通過肝臟清除,但腸道菌群紊亂會通過影響腸道屏障、能量穩態等方式導致肝臟功能紊亂,進而影響肝臟對Aβ的清除進程。
另一方面 ,正常的腸道菌群可以通過產生抗氧化物質或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等物質的活性來對抗氧化應激損傷,抑制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而腸道菌群紊亂則會使這種保護作用喪失 。 腸道菌群還會通過誘發炎症和促進脂肪生成等干擾胰島素信號通路,進而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促進 Tau 蛋白的過度磷酸化。不僅如此,細菌分泌的脂多糖還會進入血液,促進全身炎症的發生,進而加速 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進程。
雖然科研人員發現了腸道菌群與阿爾茨海默病存在著相關性,但按照當前的醫學手段,只能通過相關手段減輕患者的痛苦,並不能完全治癒。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提前預防才是最好的辦法,具體可通過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動腦、讓心情愉悅及堅持 體育 鍛煉等方式進行: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三定、三高、三低和兩戒」。「三定」即定時、定量、定質,「三高」即高蛋白、高不飽和脂肪酸、高維生素,「三低」即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兩戒」即戒煙、戒酒。同時,作息上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會造成β-澱粉樣蛋白積累。
常動腦做有趣的事情可以鍛煉腦細胞的反應速度(如:玩數獨、玩視頻 游戲 等);業余愛好可以活躍腦細胞;多思考新事物可以刺激腦神經活動,這些都是延緩大腦老化的有效措施。
通過集體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既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心情保持開朗,又可以依靠外來的有益刺激,延緩腦功能衰退的速度。
堅持 體育 鍛煉可以釋放不良情緒、保持大腦正常運轉,讓腦神經細胞延緩老化。
【參考資料】
1、世界老年痴呆日 | 關愛老人,請注意阿爾茨海默病
2、維基網路:阿爾茨海默病
3、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菌群的關系
4、對抗阿爾茨海默症是持久戰
5、科普 | 當心!老年痴呆不光只有記性差
6、腸道菌群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7、腸道菌群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中的作用
8、人人 健康 :人到老年該怎麼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慕恩生物:以微生物重建綠色未來
『叄』 老年人的老年痴呆的幾率有多大
目前老年痴呆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全世界大概有4000多萬的老年痴呆患者,而在中國老年痴呆的患者會在600萬以上,而且每年平均會有30萬人的新增病樹,中國老年患者患有老年痴呆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的增多,65歲以上的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的患病率為5.2%,而75~85歲之間的老年人患病率,通常會達到15~ %,8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很有可能就會達到30%左右,相當於每三個人就會有一位老年痴呆的患者。老年痴呆的患者會有明顯的記憶力減退,一旦出現了症狀就要及時的就診。老年痴呆是老年期的最常見的一種病,學名叫阿爾茨海默病,這個病的發病率實際上是非常高的。這個病有個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發病率會急劇的上升,到80歲的時候,老年痴呆的患病率會高達20%左右,85歲左右的老人可能四五個老人里邊就會有一位痴呆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