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老人家健在

老人家健在

發布時間:2024-05-15 03:35:47

Ⅰ 六旬老人父母健在,為何是苦難,怎樣看待呢


如今這個社會好像對於老人不再像傳統社會那麼依賴,因為我們依靠的更多是科技而不是經驗去生活。但是老年人曾經為這個家庭付出過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如今他們老了,需要照顧了,那麼作為兒女自然是有逃脫不掉的責任。在每個人疲憊的時候,不妨多想一想,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如今你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麼以後你的孩子們就會怎樣對待你。想到這些,也許你的心態就會平和很多了。

Ⅱ 「父母九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為什麼許多人相信這個謬論

九旬父母還健在,很多情況下,真的未必是好事。

下面我就說說我的一個鄰居,她們姊妹幾個,因為侍候老母親而反目成仇的事。

我的這個鄰居,幾年前老母親去世了,去世時96歲高齡。但是,自從老母親去世後,她們和最小的弟弟,卻斷絕了來往,形同陌路。據這位鄰居說,已經有幾年不來往了,相互之間也沒有了任何聯系。

本來鄰居的老母親是和她的小兒子住在一起,但是,在其他幾個姊妹去看望慧薯老母親的時候,發現老母親手脖子上和小臂有青紫瘢痕,他們就認為小弟和小弟媳對老人不好,這些瘢痕都是他們給掐的。再看看老人,感覺老人一天比一天消瘦。在詢問了老人之後,老人說是小兒子他們給捏的,於是,這些姊妹變便始聲討老弟和老弟媳。但是,他們的老弟卻不承認他們虐待了老人,根本就沒有捏老人的手臂。

其他的姊妹經過研究,就決定把老母親轉移出來,送到老妹家養老。還讓老妹辭去工作,其他幾個姊妹每月出錢,老妹出力。就這樣,老母親轉移到了他們的老妹家裡,這時候,老母親就90多歲了。

到了老妹家裡不久,老塵碧隱母親因為膝蓋的問題,兩腿不能站立,就徹底卧床了。為了不讓老母親得褥瘡,幾個姊妹出錢買了一個能翻身的護理床,總之,一開始照顧的還可以。

老母親到了他們派廳老妹家裡,第三年就去世了,殯儀館來拉屍體的人將老人屍體抬出來,發現老人的兩腿已經彎曲僵硬,難以入棺,在徵得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老人兩腿掰斷,才放入紙棺。

當時殯儀館的人說,老人的腿變成這樣,可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說明了老人生前這是遭了多少罪啊!

據說,他們老弟的兒子結婚,都沒用通知其他的姊妹。看來是真的恩斷義絕了。

我的這個鄰居姊妹幾個,為了侍候90多歲的老母親,最後撕破了臉,這事怨誰呢?

九十歲如果可以自理,當然是好事,不能自理對老人很痛苦,對子女來說九十歲一百歲都是好事,不能嫌棄。因為有老人在,你總覺得自己很小,對你保持年輕心態大有好處。

有的人之所以這樣說,其實心裡是對父母的嫌棄,覺得連累他們了,覺得打亂了他們自己的正常生活。我能理解他們的牢騷和抱怨,畢竟面對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付出的很多,但我覺得,這決不能作為嫌棄和虐待老人的借口,父母養我們小,我們給老人養老送終,是理所當然的,不能推脫的,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病的那一天,都有需要晚輩關心和照顧的那一天,將心比心吧,如果你老的時候,希望孩子怎麼關心你,怎麼孝敬你,那麼,也麻煩你,對自己高齡的老父老母,多一些責任,多一些擔當,為自己的晚輩,做個好的榜樣。

父母長壽,是一個家庭的福氣。因為老人長壽,不光是家庭條件,老人的 健康 生活方式,也同子女是否孝順直接相關的。有厭棄長壽老人思想的人,他無法體會人過六旬甚至七旬還有父母愛護的幸福。所以說,父母長壽雖累尤樂,雖苦尤樂。

是好是壞要以生活能否自理為標准。不能自理了活著也沒有尊嚴了,自己痛苦,好人也拖累。

父母在,人生還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不管父母多大年記,只要我有能力照顧他們,我會拼盡全力去愛護和照顧他們。我知道,年齡大了特別是老年痴呆,會很折磨人的,只有盡孝了,在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才會無悔無怨,去天堂里再會我的父母。

我們村莊有位今年99歲的老奶奶,老爺爺78歲就去逝了,一生養了四個兒子,二兒子49歲因肝癌去逝,三兒子54歲因公傷去逝,二媳婦56歲因子宮癌去逝。現在的大兒子都有八十歲了,小兒子近七十歲了,現兩個兒子和媳婦們自身難保,孫子和曾孫子們孫媳曾孫媳們有放下職業在家裡養幾頭豬,雞鴨種點菜,收入甚微,但他們的晚輩個個好樣的,沒有怨氣怨言。這在 社會 上有的人看來,歲數大了未必是好事,但在這一家,生死正常事,活著的能動的人,為活著的不能動的人努力做好一切服務,不爭你我做多做少,只求和睦相處。不求家境如何,只求共渡難關!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父母在一天,就盡孝一天,這是子女的天職,子女無法選擇父母的壽命。

鄰居王爺爺今年90歲,被我們發現時已經有三天沒有吃飯了,但王爺爺並不是沒有子女,他一共有5個兒女。 所有人都覺得他老有所依,可以安詳的渡過晚年,可兒女的做法卻讓所有人不理解, 這或許就印證了這句話把,父母九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

王爺爺今年90歲,這半年他一直是一個人住,他老伴在5年前去世了,老伴去世後他就住進了養老院,最近因為身體不好,不適合再在養老院居住,所以子女不得行才把他接回家來住的。

王爺爺一共有5個子女,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老大今年70多歲了,老小也有50多歲了,起初剛從養老院回來的時候,孩子們說的是一個人過來照顧他一周,剛開始還能看到子女過來給他做飯,後來就經常聽到有爭吵聲。

因為子女年齡也都到了當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年齡,還有小孩子要照顧,所以經常會看到他的子女帶著孩子一起過來,老人年齡大了,喜歡靜,小孩子又比較頑皮,王爺爺就要求子女過來的時候能不能不帶孩子,可不帶的話小孩又沒人帶,就經常聽到有爭吵的聲音。

有的子女是過來做完飯就走,有時把老人推到樓下,就不管了,其實老人是孤獨的,他們想要跟子女說會話,聊聊天,但子女卻總是有自己的一攤子事,老人就經常一個人在下面一坐就坐一下午。

最近一直沒看到王爺爺出來,好心的鄰居就敲門看看別有什麼問題,敲了半天門才打開,王爺爺顫顫悠悠的出來,明顯可以看出他臉色特別難看,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已經3天沒吃飯了。

這周是該大兒子來照顧,不知道為什麼大兒子一直沒來,鄰居們給王大爺做了碗面條,然後嘗試給他聯系,可電話一直沒人接,後來又給其他子女打電話都說忙著呢,來了也是費力不討好,沒時間來。

鄰居們只好又跟其他子女要了大兒子子女的電話,打過去,這才知道原來大兒子前兩天看看孫子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沒法走動了,當問道父親怎麼辦時,他卻說:「我現在自己都動彈不了了,怎麼去照顧他,我跟其兄妹說了,誰有時間誰去照顧一下。」

最後在人們的勸說下,老人由小女兒先照顧著。

人們都說多子多福,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可對於年過九旬的老人,子女也已近古稀之年,顧及自己的一大家子怕是還會力不從心,對老人的照顧就變的不那麼上心了,有句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年齡大了身體就會不斷的亮紅燈,出現各種問題,有時候子女就變得麻木了。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為子女辛辛苦苦的付出了一輩子,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當我們做了父母以後,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父母從來沒有嫌棄我們,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更不應該嫌棄父母。

百事孝為先,雖然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照顧老人又要照顧小孩,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但父母辛苦了一輩子,可以說大半輩子都是在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奔波,在到晚年的時候也應該享受生活,作為子女也要盡到孝心,讓他們度過一個安詳的晚年。

一般情況下,85歲以上老人即使生活上基本上自理,即自己穿衣吃飯大小便自己有法解決,身邊一樣需要有一位兒女陪護照顧,更不要說九旬老人了,壽齡過高的老人,或多或少自己要遭些罪,也或多或少要拖累到此時或許也是老人的兒女們,對於普通百姓家庭來說,「父母九旬還健在,未必是好事」的說法,一定條件下基本上符合一定的實際情況。

以我家的實際情況為例,2013年前哥嫂先父母而去,那時父親正九旬,母親也86歲了,而我們家總共姐弟三人,哥嫂不在了,照顧老人的責任主要落在了原本在外工作成家定居的我的頭上,那時候我被迫轉讓掉生意不錯的小店鋪,顧不上多少正在讀大三的女兒,隻身回到老家來。

父親在80多歲時不幸得了前列腺病,後來病情嚴重導致小便失禁,剛換上的褲子過一會兒味道就很大,他又不肯穿紙尿褲,還不肯勤換褲子,弄得他遭罪我們也難受,就這樣過了好多年,在九十七歲時才去世,這么多年整體上來說說不上多少生活質量的事。

母親當下也是九十多歲了尚健在。母親一生德性不好,一輩子總會與人吵架,包括在身邊的親人。這些年來,小便幾乎在睡房裡解,早上我要提出去倒了清洗好,如此照顧她也總是不滿意,還經常發脾氣罵人,弄得我身心都非常受累。母親那麼多年來對待身邊的孫男孫女也不好,他們與母親之間根本就沒有多少親人感情在裡面,譬如讓孫女幫她洗澡孫女們也不願意,經常是70多歲的姐姐幫她洗。

老話說人上了一定年紀「要栽花莫栽刺」,九旬父母尚健在還盡栽刺,確實不是什麼好事,帶給兒女的是無盡的身累心累。

Ⅲ 父母一方健在,春節子女可否在自己家擺貢品祭奠已逝老人對家人健康是否有影響

父母一方健在,春節子女是可以家擺設貢品祭奠已逝老人的,子女行孝是一種美德,擺設貢品祭奠過逝老人以表達思念之心,這樣做對家人的健康是沒有影響的。

Ⅳ 老年人活著的意義

#你認為老年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老年人是人生最後的輝煌,雖然如同夕陽,卻依然可以讓天空增添萬丈霞光,亦可以讓天上的雲增添一道道溫暖的金邊,卻仍然可以讓前行的人們得到光亮。 老年人是生命存在的見證,曾經經歷的歲月和過往,此時對於兒孫們如同一部部精彩的電影傳奇,此時的人生智慧與家學淵源得到最好的傳承。老年人 情感 維系最後的關鍵,無論是兒女孫兒,無論是遠近親戚,無論是旁支直系,相互還在來往與掛念也是因為老年人的存在。老年人活著的意義很多,也最容易被人忽視。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老年人活著最大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有更多。

一、是子女還可以回去的家

老年人健在,子女兒孫還有那個可以回去自由自在的家, 情感 和靈魂還有一個嚮往的歸宿。

老年人健在,無論子女兒孫多大歲數了,他們都還有自己的爸爸媽媽陪伴,還有那個可以隨時回去的家。在這里,可能沒有錦衣玉食,但卻有著人間最為溫暖真實的 情感 ,那是一種父母於子女最為單純、真實的愛。在這里,可能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庄園別墅,可能很少,可能很亂,但在這里仍然有一家人圍坐一桌的歡樂和開心,仍然有不用戴上面具時的防備,只有真心的面對。在這里,子女還可以感受到自由,還覺得自己是個孩子,還覺得自己有一個可以回歸的家庭。

父母在,兒女就永遠有一個可以回去的家。父母離,兒女從此流浪天涯,心無歸屬。父母在,子女還是曾經的兄弟姐妹。父母去,子女成為了陌生的親戚 。

二、個人價值的繼續發揮

人活著就是不斷地發揮自己的個人價值,證明生命的存在,這才是活著真實的意義。

老年人和其他人一樣,其活著的價值仍然在繼續發揮著。無論是月收上億還是月入幾百萬元,無論是身穿名牌還是只披蓑衣,每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但又都是值得尊重的。老年人也許只是領著固定的養老金或是退休金,也許自己仍然有一份不錯的工作,也許還在為文化傳承、手藝創新或是家鄉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也許老年人還在街上做環衛工作,也許還在不斷地在散步時收集那垃圾桶和各種的塑料瓶或紙板,也許在科研所里教導新一代專業人才,雖然分工不同,每個老年人都在努力發揮著自己的余熱。

老年人活著不僅是家庭 情感 的維系,更是中國華傳統道德、技藝、品質的散播和傳承教育,也 是自己個人領域力所能及范圍內的能力展現。個人價值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財富,在於他留過後人、後世留下了什麼,不是財富,而是一種精神。

三、孫兒對長輩隔輩親的體驗

老年人活著,更大的是與孫兒輩們的一種 情感 體驗,那是生命延續的一種喜悅。

兒女長大了,心離父母越來越遠了,因為父母家永遠是兒女的家,但兒女的家一定不是父母的家。而孫兒輩與老年人那奇怪的隔輩親讓老年人知道自己生命的延續,在孫兒輩身上能看到曾經自己和兒女們的影子,那是一種人生的回味,也是一種 情感 的回歸。與孫兒輩們的相處也許是融洽親密的,也許依然冷漠無依,卻還是 情感 ;與孫兒輩們努力的共處,不僅是家庭 情感 ,更是想從他們身上學習最新的時代潮流和信息,努力讓自己與孫兒們、與時代同步,感受時代變化帶來的新體驗。

孫兒輩也許不一定非要親生,那是新一代的公民,那是新世界未來的主人,那是新時代潮流的引領者。與他們的親近是與時代的親近。活著與他們共同前行,讓新時代攜領自己一起前行。

活著,讓生命繼續,讓腳步向前,曾經的遺憾才會有彌補的機會,曾經的未競事業還可以繼續的機會,曾經與子女孫兒的那些疏離還可以繼續接近,那些還未體驗過的美好還有機會去感受。

活著,一切才有可能,即使是老年人,未來仍然可期。

推薦閱讀:

1、老年人生活中這些事情上請多長個「心眼」

2、 老年人如何找到一位可以過日子的如意老伴

3、老年人養老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啊

4、老年人如何培養自己的愛好,過有生氣的晚年生活

5、中老年人也應該讓自己的生活更具質感

閱讀全文

與老人家健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貓咪空運前體檢需要多久 瀏覽:109
養生壺多少瓦燒水快 瀏覽:727
我國對老年人醫療保障 瀏覽:755
學校受了委屈父母很傷心怎麼表達 瀏覽:838
淮安老年大學教學樓 瀏覽:920
四川養老金上調比例是多少呢 瀏覽:243
重陽節調查報告作文400 瀏覽:125
茉莉花怎麼養老莊 瀏覽:690
50歲的女人離婚了小伙 瀏覽:628
30多歲怎麼辦理退休金 瀏覽:35
上海租房養老哪個地方經濟實惠 瀏覽:548
養老院護士都做什麼 瀏覽:201
父親姓唐的父母姓什麼 瀏覽:206
工作20年的退休金多少年 瀏覽:748
發放退休工資的卡注銷了怎麼辦 瀏覽:894
在外地交了社保退休怎麼辦手續 瀏覽:420
孝順父母跟媽寶男的區別 瀏覽:861
政府重陽節慰問老人活動 瀏覽:498
長壽到石柱多少路程 瀏覽:680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