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老年大學 > 瑞昌黃金鄉老年公寓

瑞昌黃金鄉老年公寓

發布時間:2024-03-28 12:08:11

① 瑞昌的民俗民風

剪紙
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瑰寶之一,瑞昌素有「剪紙之鄉」的美譽。剪紙是開在瑞昌的一朵民間藝術奇葩。1992年和1993年,瑞昌市先後被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授予「剪紙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光榮稱號。
採茶戲
瑞昌採茶戲,舊稱茶燈戲,進入半班以後更名為採茶戲,民間俗稱茶戲。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洪水橫溢,江堤盡潰,災民外出,逃荒而來的黃梅采 茶戲三角班,便在贛北又與瑞昌茶燈戲揉合一起,從而形成了瑞昌採茶民間小戲,後稱採茶戲。1986年,瑞昌採茶戲被更名為「九江採茶戲」載入《中國大網路 全書》[(戲曲·曲藝)第146頁]1999年出版的《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西卷》又將更名的「九江採茶戲」更正為「瑞昌採茶戲」入編。
瑞昌民歌
瑞昌民歌豐富多彩,體裁多樣。主要有山歌、田歌、燈歌、小調、勞動號子、兒歌、風俗歌等等。題材也頗廣泛,有對革命的頌揚,有對勞動的贊美,有表現對剝削和壓迫的反抗與斗爭,也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其中還有不少的情歌,控訴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表白青年男女的愛情,並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個側面。這些民歌都是在勞動人民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發展、豐富起來的。早於上世紀80年代初,瑞昌文化館對全縣的民歌進行了一次搶救工作--全面收集、整理並編成《瑞昌民歌集》,因而使瑞昌民歌得以傳承和保護,成為寶貴的地方文化遺產。
喪葬習俗
老人臨終,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須趕回家中,守候床前,謂之「送終」或「送老」。氣息後則化紙錢,稱燒「起身錢」。然後向親友報喪,親友則送以花圈、炮竹或現金等喪禮,並參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紗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漸少。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多由所在單位主持發訃告,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鄉死者都由棺葬改為火化。但多數在火化之後仍土葬,只是棺木換成了骨灰盒。也還有些人將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內土葬(這主要是原先已置辦了棺木的)。
壽誕習俗
瑞昌民間盛行壽誕慶祝,年輕人謂「過生日」,老年人謂「做壽」。嬰兒出生三天,即宴請親友,謂之「做三朝」;一月再請親友,謂之「做滿月」;周歲亦如是,謂之「做周歲」。年輕人過生日還時興外來風俗,唱祝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等。老人到60歲時作興做60大壽(此後每五年或十年做一次),邀請親友聚會慶祝或合家歡聚,共吃長壽面,共飲長壽酒。舊時,晚輩要向壽星行拜壽禮,而今已少見。但晚輩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當地電視台為壽星點歌祝壽則常見。
嫁娶習俗
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舊習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已成主流。舊時表兄妹近親通婚習慣,今已不存在;而今遠程婚姻相對增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與外地青年結為夫妻的已不少見。
民間婚嫁仍注重聘金、彩禮和嫁妝,且日漸講究豐厚、豪華。嫁妝有彩電、冰箱、摩托車已常見,富戶嫁女陪轎車、陪住宅的也開始出現。迎親用花轎已罕見,用轎車迎親、全程攝像者已很普遍。結婚新房裝飾日漸講究豪華,傢具講究高檔,家電要求齊全。 舊時新婚之夜盛行鬧新房,除撒帳(爆米和棗、糖等)、祝賀詞外,還用各種方式戲弄新人取笑,而今改舊習,講文明,興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藝節目等。

閱讀全文

與瑞昌黃金鄉老年公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各地退休工資水平 瀏覽:806
老年文體活動中心機構設置文件 瀏覽:355
東華小區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378
重慶自助體檢機哪裡有 瀏覽:113
在幼兒入學前父母如何分工 瀏覽:870
60歲女人頭暈 瀏覽:709
如何勸父母不改志願 瀏覽:106
何鴻燊長壽秘訣 瀏覽:105
老年人吃香煙有什麼好處 瀏覽:291
社區老年協會舉辦活動 瀏覽:64
太姥姥祝壽詞90歲 瀏覽:839
長沙市老年協會活動工作部 瀏覽:512
重陽節經故事 瀏覽:949
社會養老壓力太大會造成什麼影響 瀏覽:861
老人一般一小時走多少公里 瀏覽:263
冬季養生聊膏方聽聽葯師怎麼說 瀏覽:755
天津民政局招標養老院 瀏覽:355
軍人父母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996
九九重陽節意義 瀏覽:503
退休金怎麼變少了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