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到老年,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學會得體的退出
人到老年,退居二線,家庭成了生活的重心。
那麼這個時候,如何與兒女相處,又成了一門重要學科。
作為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幸福與否,和子女的相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聰明的老人,都早早明白了這兩個字——放手。
父母與子女一場,終究要學會得體地退出。
學會放手,退出孩子們的生活,放手讓他們去做自己的決定,過自己的日子,是為人父母必修的功課。
不得不承認,人到老年,和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就是放手。
把孩子當成溫室里的花朵一樣保護起來,事事都要幫孩子做決定,永遠學不會放手,那麼你的孩子,就永遠也長不大,永遠都得活在你的羽翼之下。
等到你年老力衰,無法再護著孩子幫著孩子的時候,可能你才會發現,原來兒女早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喪失了在這個 社會 生存和拼搏進取的能力……
老話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對兒女最好的成全不是事事把關、件件過目,而是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懂得放手,讓他學會自己做決定,學會對自己負責,長大後更是要放手,讓他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學不會不放手,不相信你的兒女自己也可以很棒,那麼對於兒女來說,父母的愛無疑就像是鳥籠,是一種禁錮。
相反,父母懂得放手,兒女就能在跌跌撞撞之後,找到自己的路,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也能在 探索 和成長的路途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就感。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放手,就是一種最好的成全。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說,自己做點小生意,兩個兒子兒媳都不願意把小孩給他帶。
那麼他也很看得開,反而落得個清閑,一個人自由自在。他說,兒子兒媳還是很孝順的,過年過節就把孫子帶回來給他看,他已經很知足了。
不得不說,跟那些喜歡抱怨兒子兒媳這不是那不是的老人比起來,這位老人很聰明,也很睿智。
永遠不要覺得你的孩子不能沒有你,相反,不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他們需要的時候就幫忙,不需要的時候就得體退出,那麼對於自己來說,就是最大的恩賜。
到了一定年紀,心思就不要一股腦掛在兒女身上了,自己要多為自己著想,多留出一些時間來取悅自己,把精力花在興趣愛好上,花在能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上,花在煲湯 養生 、鍛煉和照顧自己上。
對兒女學會放手,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恩賜。兩代人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關系反而更融洽,相處更舒服。
人終有一老,我們沒辦法陪孩子一輩子,終究要讓孩子學會自己去面對生活的風雨,自己去過好自己的人生。
有些老人習慣了做家長,到老都還喜歡控制自己的兒女,一旦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就喋喋不休,其實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嚴重的話還可能激發兩代人的矛盾。
孩子們長大成後,最好不要住在一起,可以盡量住的近一點,想他們了可以多去串門,但最好不要長期住。
所謂距離產生美,不是沒有道理的,同一屋檐下總會小摩擦不斷。
對於小家庭的各種決定,對於兒女夫妻之間的矛盾,老人也不要去過多的干預,兒女問到了,就幫忙參謀參謀,給點意見,但具體怎麼做,還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不要要求兒女非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因為承擔責任的也不是你,孩子們會有自己的判斷。
在帶孫子方面,不要和兒媳婦對著干,不要以「有經驗」自居,兩代人相差幾十年,沒有代溝是不可能的,唯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計較,多點包容,一家人才能和氣生財,
在居住空間和 情感 上、大事小事上,都給足兩代人空間,不過多去干預兒女的生活,就是父母最高明的「放手」。
人老了,要捨得為自己花錢,可以適當的花錢去 旅遊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林則徐曾說過一句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讀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意思是:子孫如果像我一樣,那沒必要留錢給他,以免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就更沒有必要留錢給他,以免增加他的過失。
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在長大後給他留下多少財富,給他存多少錢,而是一路以來,在成長過程中對他的教誨、鞭策,幫助他養成的良好習慣和品格。
那些才是他在這個 社會 立足的根本。
否則,孩子如果優秀,也不需要你的錢;如果不成器,給再多錢,也會給他敗光。
俗話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對孩子「狠心」,放手讓孩子去靠自己的勞動力賺錢,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從而懂得努力與珍惜。
別把一輩子都在為孩子的中國式父母,前半生的付出已經足夠了,剩下的路得讓孩子自己去走。學會放手,換種方式去愛他們,對自己和孩子都是更好的選擇。
一位父親寫給即將出生的孩子的信,曾刷爆了網路。
這位父親說:
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父母的希冀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們這一生,為家庭為兒女,付出很多,最期盼的不過「 健康 」、「團圓」四字。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必奢望太多,放寬心,放開手,孩子們自會長成令你驚喜的模樣。
這篇文章說得很有道理,建議大家一定要發給身邊所有的中老年朋友們看看!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路
# 情感 ## 情感 事務所##父母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