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區別
血管性痴呆/VD老年性痴呆/老年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AD發病特點突發或逐漸起病逐漸起病
進展方式階梯式、波動性漸進性加重
執行功能障礙有無或輕
情緒不穩無有
尿頻有無
記憶損害常有,不一定是首發症狀常有,一定是首發症狀
精神症狀可能出現經常出現
步態早期即可出現直到病情嚴重時出現
神經系統症狀有局灶症狀局灶症狀可缺如
影像學多發性梗塞灶無梗塞灶,但可見萎縮
B. 老年痴呆有什麼徵兆
走路不穩。走路不穩通常出現在患病初期,此時首先要防跌倒。建議走路時使用助行器,日常要藉助扶手、床欄等慢起慢坐。常做協調性訓練,日常可練慣用右手摸左耳或左小腿,然後做對側練習,可促進全身協調,訓練認知功能和空間位置辨識能力,減緩功能退化。
多疑猜忌。這是早期痴呆患者常見症狀,如懷疑兒女、老伴偷東西,反映的是老人對自己生活環境的安全感在喪失,對他人的依賴度會更高。家人可幫助老人記著東西都放在哪兒,需要時幫助找出來,讓老人安心。
容易走丟。這是早期認知功能障礙的表現之一,最好別讓老人單獨出門。日常相對固定的路徑,可以讓老人記幾個標志性路標,如圖形、顏色、數字等,依據老人的記憶特點選擇。楊萍建議,為老人佩戴定位手環、衣兜里裝上個人信息,可在走丟後幫助尋找老人;但若走丟超過6小時,老人會把身上一些東西扔掉,往往不容易找到。
記不起熟人。這是記憶力下降的表現,可通過面孔識別訓練,延緩功能退化。具體方法是:拿出老照片與老人一起回憶曾經做過的事、去過的地方,鼓勵患者把過去的經歷講出來或首槐顫畫出來。
拒絕吃葯。病情發展到中重度後,有些老人會因精神疾患覺得自己沒用,進而拒絕吃葯。楊萍說,家屬可以把葯放在水裡或飯里,哄老人吃下。此時,要多誇獎、耐心鼓勵老人,重新建立與患者的信任與親密關系。
當老人出現異樣表現,如性格變化、飲食變化、睡眠變化等,要早發現、早干預、早就醫。功能的衰退不可逆,但進行非葯物性干預可延緩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要鼓勵老人多運動者敗,即使是按摩、腿部按壓明高等被動運動;不要過度照顧,鼓勵老人在安全范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臉、漱口、穿衣、吃飯,即使他們做得不夠好,也不要包辦;多與他們交流、擁抱,家人的關心能喚醒老人的感知、記憶和其他功能。此外,還要鼓勵老痴患者參與社會活動、注意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睡眠。
C. 老年痴呆的症狀有哪些
一、老年痴呆的症狀分類表現
1.記憶障礙。老年性痴呆發病最初的症狀是記憶障礙,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的健忘,如同一內容無論向他述說幾遍也會立即忘記,剛放置的東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時已放過鹽過一會兒又放一次,剛買下的東西就忘記拿走,剛剛被介紹過的朋友,再次見面時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現尷尬的場面。而對過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過去曾經經歷過的戰爭、參加過的某種政治活動、失去的親人等則記憶較好,即所謂遠期記憶保持較好。但是,隨著疾病發展,遠期記憶也會喪失,會出現錯構、虛構及妄想。如把過去發生的事情說成是現在發生的,把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串在一起,張冠李戴,甚至會從頭到尾地述說一件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記憶障礙最嚴重時,表現為不認識自已的親人,甚至連鏡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認識。
2.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逐漸喪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門就找不到家等。
3.計算能力障礙。輕者計算速度明顯變慢,不能完成稍復雜的計算,或者經常發生極明顯的錯誤。嚴重時連簡單的加減計算也無法進行,甚至安全喪失數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表現為對周圍的事物不能正確的理解,直接影響對事物的推理和判斷,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質的還是非本質的東西,因此不能正確地處理問題。
5.語言障礙。輕者說話?嗦內容重復、雜亂無章,重者答非所問,內容聞題千里,令人無法理解,或經常自言自語,內容支離破碎,或緘默少語,喪失閱讀能力。
6.思維情感障礙。思維呈常出現片斷性,大事被忽略,瑣事卻糾纏不清,同時伴有情感遲鈍,對人淡漠,逐漸發展為完全茫然而無表情,或小兒樣欣快症狀很突出。有的則出現幻覺,如幻聽、幻視等;有的出現片斷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竊妄想、誇大妄想等。
7.個性和人格改變。多數表現為自私、主觀,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慮、多疑。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缺乏熱情,與發病前相比判若兩人。
8.行為障礙。早期表現為以遺忘為主的行為障礙,如好忘事、遺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現為與思維判斷障礙和個性人格改變相關的行為異常,如不分晝夜,四處遊走,吵鬧不休;不知冷暖,衣著紊亂,甚至以衣當褲,以帽當襪;不講衛生,不辨穢潔,甚至玩弄便溺;不識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慾亢進的傾向。
9.行動障礙。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偏癱,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時食,終至死亡。
二、老年痴呆的症狀分期表現
第一期:遺忘期。此期表現為特別健忘,並在記憶障礙的同時,漸漸出現計算能力、認識能力和定向力障礙,活動范圍減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幫助。此期是本病持續最長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錯亂期。此期痴呆持續加重,病情急轉直下,認識功能進一步減退,伴有失認、失語和失用,思維情感障礙及個性人格改變明顯,行為明顯異常,部分患者可出現少動、假面具臉和肌張增高,也可見偏癱癇發作,日常生活已難自理,需他人幫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嚴重痴呆,處於完全緘默,完全卧床,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狀態。常伴有惡病質、肌強直和大小便失禁。
首先確定是否痴呆
1.痴呆診斷的標准(DSM一班一R)
(1)有證據表明有近期和遠期記憶障礙,
(2)至少具備下列一條:
①抽象思維障礙;
②判斷力障礙;
③其它皮層高級功能損害,如失語、失用、失認等;
④人格改變。
(3)前①②項障礙,影響工作、日常社交活動和人際關系;
(4)不只是發生在澹妄狀態下;
(5)下列中任何一項:
①特異的器質性因素有關連;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質性精神疾病所解釋。
2.詳細採集病史與以往智能和行為等進行對比
3.神經心理學測驗
對一個可疑痴呆病人,首先要評定有無認知障礙,障礙累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礙的嚴重程度,這就要進行神經心理學測驗。它包括注意與集中、定向、記憶、計算、語言、抽象思維、空間知覺、結構能力、運用、認知靈活性和速度等,此外還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和生活能力以及個性上的改變即所謂行為評定。心理學測驗就是對這些心理現象所表現出的行為樣本進行客觀的標准測量,它把心理現象進行數量化的描述,是採取一套嚴格設計的問題或作業(即標准程序)由被試者回答或完成,然後對回答的情況進行評定。其優點是資料的收集與解釋是標準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診斷的准確性,同時對不同來源的資料可以比較借鑒,是確定痴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測驗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羅萬象,故需多種量表檢測並結合臨床所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幾種:
(1)簡短精神記憶量表(MMSE):總分為30分。文盲X17分,小學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學文化程度簇24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2)長谷川簡易智能測量表(HDS):總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學程度,19分,中學或以上蕊23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3)精神認知能力30題(CCSE):總分30分,感20分有認知功能缺損。
(4)常識一記憶一注意測驗(1MCT):總分36分。文盲-<;19分,小學蕊23分,中學以上蛋26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分20分為正常,總分>;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兩項以上功能喪失或總分>;26認為日常生活能力缺損。
(6)社會功能活動調查(FAQ):總分范圍0一20分,該項活動能力減退評1分,能力喪失評2分。有2項或2項以上活動能力喪失即有社會功能缺損。若以總分計,多5分為社會功能缺損。
(7)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臨床上判定抑鬱狀態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項目採用5級評分法,少部分項目按三級評分,根據精神狀態檢查及臨床觀察後綜合評定,總分超過35分可能為嚴重抑鬱,超過20分可能為輕或中等抑鬱,小於8分沒有抑鬱。
(8)總體衰老量表(GDS):評估痴呆的嚴重程度,共分七級,每一級的評定均有詳細描述性定義。
(9)臨床痴呆評定表(CDR):評估痴呆的嚴重程度,只有當損害由於認知功能缺損時才記為CDR0.5(可疑痴呆),CDR1.0(輕度痴呆),CDR2.0(中度痴呆),CDR3.0(重度痴呆)。
(10)哈金斯缺血評分(HIS):用於區分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總分18分,}7分為血管性痴呆,,4分為非血管性痴呆,主要為AD.
4排除貌似痴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別注意和假性痴呆相區別。假性痴呆指抑鬱症病人,也有人把它做為廣義的名詞,即包括繼發於精神病具有明顯認知損害的所有病人,均稱假性痴呆。
(I)症性假性痴呆(Ganser綜合征):通常突然發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問題,但作出極為荒廖的回答,給人一種好象故意開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現功能性神經症狀,多見於強烈精神創傷或壓力下產生,暗示性強。
(2)童樣痴呆:充滿稚氣,學著幼童說話的聲調,自稱才5歲,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見於癮病。
(3)抑鬱症:即假性痴呆,與早期痴呆鑒別困難,特別當痴呆伴有抑鬱色彩時尤為困難,基本症狀是工作能力下降,興趣減少和待人冷淡,並有憂郁、後悔和絕望等情緒,但細心傾聽病人談話可以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細節記憶得很清楚,檢查過程通過鼓勵,可以短時間內表現出良好的記憶、注意力和計算力。抑鬱症特點是迅速發病,病程很少進展,病前有明顯的誘因。可通過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測驗確定。
(4)澹妄狀態:老年人常在軀體性疾病損傷,手術後出現澹妄狀態,記憶力和定向障礙貌似痴呆,但澹妄狀態突然發生,症狀波動,夜間較重,對環境刺激或幻覺的反應快速、強烈,與痴呆的淡漠、呆滯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遺忘症或生理性腦老化:是生理性增齡過程,非進行性,對記憶減退和遺忘有自我評價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義務和責任,保持職業工作能力,性格沒有突出的變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徵,精神活動完整,堅守倫理道德觀念,能謀求自身與環境完善。
(6)失語症:失語症病人可表現語無倫次,焦慮、抑鬱,但通過檢查,病人除語言功能障礙外,亦無行為、判斷異常,而且多伴有局灶神經體征。
5.判定痴呆的程度
痴呆可分為輕、中、重。可根據總衰老量表(GDS)、臨床痴呆評定表(CDR),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一10)診斷標准確定。
D. 老年痴呆初期會有哪些表現老年痴呆為什麼治不好呢
痴呆是由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所導致的一種神志異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其輕者可見神情淡漠,重則表現為終日不語,或閉門獨居,或口中喃喃,言辭顛倒,行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數日不知飢餓等。在早期也就是記憶力的減退,對近事遺忘突出,比如剛吃過的飯、剛說過的話,但是對以前的事記憶還是清楚的。判斷思考能力下降,可能也就是感覺來老人變笨了。
E. 老年痴呆症有什麼表現
1、多疑猜忌
多疑猜忌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狀之一,懷疑家中的兒女或老伴偷東西,這說明老年人對自己生活環境沒有安全感,更依賴於子女和老伴。家庭成員應給老年人記著把東西放在哪個地方了,需要時應幫忙找出來,這樣才能讓老年人安心。
2、不記得老熟人
不記得熟悉的人,這是記憶力下降的一種症狀。家人可以通過面孔識別訓練,這樣能延緩老年人功能退化。不妨拿出以前的照片,跟老年人回憶以前共同做過的事情,去過哪些地方,鼓勵他們把以前的事情講出來,也可以通過畫畫的方式畫出。
3、走路不穩
大部分老年痴呆症病人早期會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這時候需積極預防跌倒。走路時可以用助行器,利用扶手和床攔等緩慢起來或坐下。經常做協調性訓練,可以練習由左手觸摸右耳朵或右小腿,然後再換另一側練習,堅持下去能促進全身協調,幫助訓練認知功能,而且能幫助訓練空間位置辨識能力,減慢功能退化速度。
4、容易走丟
有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易出現走丟的情況,不能記得回家的路,因此不能讓老年人單獨出門。固定的回家路徑可以做標志性路標如數字和顏色等,根據其記憶特點來選擇。另外要給老人佩戴定位手環,在衣服兜里放上個人信息,走丟後能第一時間尋找到老人。
5、拒絕服用葯物
老年痴呆症發展到中重度後,部分老年人因為精神性疾病,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家庭的累贅,進而拒絕服用葯物。家庭成員盡量把葯物放在飯中或水中,糊弄老年人吃下去。另外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支持和誇獎,重新建立其信任和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