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如何診斷
什麼是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如何診斷?
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主要從症狀認知尺度評估和影像檢查來判斷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狀是記憶力下降明顯的症狀,而且對最近發生的事情的記憶下降也很明顯。 患者容易忘記剛發生的事,但還記得很久以前的事同時患者的計算力、方向力、執行能力、視空間能力均有所下降。 例如,患者經常算錯錢、找不到回家的路、忘記關水龍頭。
Ⅱ 什麼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病,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回病,指的是答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空間辯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們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不認識配偶、子女,穿衣、吃飯、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還有幻聽、幻視,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老年痴呆病的平均生存期為5.5年,老年痴呆症繼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之後,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復方手參益智膠囊有增加腦循環,健腦增進記憶、提高免疫力、安神益智、固本養生的功效,對於老年痴呆症有很好的療效。
Ⅲ 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標準是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退行性變性疾病, 病因至今不明,具有特徵性神經病理和神經化學改變,常漸漸起病,起病可在老年前期,但老年期的發病率更高。在65歲以前起病的類型常有痴呆家族史,病情進展較快,有明顯顳葉和頂葉損害的特徵,包括失語、失用等,錐體系症狀也較多。65歲以後起病者病情進展較慢,以廣泛高級皮層功能障礙(即記憶障礙)為主要特徵,腦部特徵病理為神經元數量顯著減少,其病理學改變表現為大腦皮質萎縮。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遠近的記憶力障礙,分析判斷能力衰退、情緒改變、行為失常等。
目前對AD的臨床診斷主要基於以排除為主結合神經心理學量表測試,加上相應臨床表現。1993年我國制訂的診斷標准如下:1、智力檢測證實痴呆;2、至少有2項識別功能障礙;3、記憶及識別障礙進行性加重;4、無意識障礙;
5、40~90歲起病;6、無其他軀體或腦部疾病能解釋上述病情。支持條件:1、進行性加重的失語、失用、失認;2、日常生活及行為障礙;3、家族中有相似患者;4、腦脊液正常,腦電圖無特異改變,CT及MRI有腦萎縮,且進行性加重。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尚且無法治癒,但隨著醫學條件的進步已有相應葯物可以幫助延緩病情發展,甘露特鈉膠囊是我國新上市的原創阿爾茨海默病葯物,用於輕中度病情治療,改善認知功能。
Ⅳ 判斷判斷老年人是否老年痴呆
如何判斷老年人是否得了痴呆症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12個判斷老年人是否得痴呆症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1、看患者的症狀
通過患者的症狀也可以進行疾病的診斷,但是不能只看一種症狀,至少有下述症狀之一①抽象概括能力明顯減退,如難以解釋成語、諺語,掌握詞彙量減少,不能理解抽象意義的詞彙,難以概括同類事物的共同特徵;②判斷力明顯減退,對同類事物間的差別不能作出正確判斷;③高級皮層功能的其它障礙,如失語、失用、失認、計算、構圖困難等。
2、看患者的智力表現
老年痴呆症的主要表現就是智力出現問題,智能缺損,其嚴重程度足以妨礙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輕度(工作學習和社交能力下降,尚保持獨立生活能力)、中度(除進食、穿衣及大小便可自理外,其餘生活靠他人幫助)和重度(個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生物標記
醫學家發現,有幾種生物標記與認知障礙症有關,包括脊髓液或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質和大腦成像所檢測到的突變。在這種疾病發作25年前,大腦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4、存在睡眠問題
老年痴呆症患者睡眠質量往往很差,他們每天花很多的時間躺在床上但沒睡著,也會頻繁地打盹。
5、飲食中缺乏果蔬和香料
缺乏果蔬的飲食會加速認知功能衰退的進程,盡管所有類型的蔬菜都有幫助作用,但筍瓜、西葫蘆、茄子、甘藍和藍莓都是增強認知功能的超級巨星。某些香料(肉桂和姜黃)也會起到顯著作用。
6、受教育程度低,智力鍛煉少
接受正規教育的年限較少和對智力功能缺乏訓練,也會增加人們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經常參加志願者活動、旅行和猜字謎的人智力水平較高,較少患上老年痴呆症。
7、方向感差
由於認知障礙症起病於海馬體,因此迷失方向是這種疾病的一個標志性特徵。這就解釋了老年痴呆症患者經常迷路和走失的原因。
8、抑鬱症和社交退縮
研究成果顯示:老年痴呆症診斷與人們在過去一年中的抑鬱症症狀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系。
9、法邊走路邊說話
日益惡化的步態和無法同時邊走路邊說話可能預示著認知障礙症的發病。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步態上會表現為步速緩慢、行走路線不規則、難以完成邊走路邊數數的任務。
10、高血壓
特別是在中年時期患上高血壓會讓人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增加;有心臟病史的`人也是如此,曾經有過心臟病發作的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風險會增加2倍。
11、糖尿病和肥胖症
糖尿病患者得認知障礙症的可能性增加2~4倍。肥胖症也會增加人們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特別是女性。與身材較瘦的同齡人相比,肥胖女性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會增加3倍;肥胖男性患此病的風險會增加30%。體育鍛煉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於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
12、頭部受過創傷
拳擊運動員的腦脊髓液中所含有的認知障礙症的標志物水平會有所升高。65歲前頭部受過創傷的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幾率也會明顯增加。因此,在參加身體對抗性很強的接觸性運動時,最好能戴上防護帽。
Ⅳ 怎樣判斷是否得了老年痴呆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年痴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測試有沒有記憶力減退
仔細觀察下最近自己有沒有總忘事,老年痴呆患者對當天發生的事不能進行記憶,剛剛做過的事或是說過的話也會不記得,就算是熟悉的人名也完全記不起來,很多貴重的物品放在什麼地方,也都記不起來,如果發現這些問題,就要警惕起來了。
2.測試能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
老年痴呆患者就算是日常的家務也不能勝任,因為會對做飯的順序還有穿衣服的次序搞錯,測試後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就可能是老年痴呆了。
3.測試有沒有語言上的障礙
如果有老年痴呆的話,可能會經常忘記一些簡單的單詞,雖然老年痴呆患者會用不經常用的單詞來代替,但是說出來卻總是讓人無法理解,日常物品的名字也會經常忘記,口語量會不會斷減,測試下這方面有沒有問題很重要。
4.測試計算能力有沒有減退
老年痴呆的計算能力會減退,如果經常算錯帳或是付錯錢就要注意了。
5.測試在時間和地點上有沒有定向障礙
測試下有沒有忘記今天是幾年幾月幾日,在熟悉的地方有沒有迷路,測試後發現有這樣的問題,就要考慮老年痴呆了。
6.測試有沒有空間定向力障礙
老年痴呆測試在穿外套的時候會不會伸不進袖子,有沒有迷路或是認不得家門的情況,讓畫幾何圖形試試,看看能不能畫出來。
7.測試判斷能力是不是受損
有老年痴呆的人會反應變的遲鈍,很難跟別人在交談的時候跟上別人的思路,測試下這樣的判斷力很重要。
8.測試有沒有情緒或行為上的改變
老年痴呆患者的情緒會變的很不穩定,往往會感覺很抑鬱、淡漠或焦燥不發,注意力也會變的渙散,測試下這方面的情緒是否穩定很重要。
9.測試是否有人格上面的改變
老年痴呆的為人處世跟病前是不同的,測試下患者有沒有人格上面的改變很重要,如果發現患者會懷疑家人把錢財等物品藏起來,就要注意了。
10.測試有沒有興趣上面的喪失
老年痴呆有了以後,會變的很消極,沒有主動性,長時間的坐在電視機前消磨時光,如果有了這樣的情況,就要開始注意是否有老年痴呆了。
Ⅵ 老年痴呆的症狀有哪些
一、老年痴呆的症狀分類表現
1.記憶障礙。老年性痴呆發病最初的症狀是記憶障礙,主要表現為近期記憶的健忘,如同一內容無論向他述說幾遍也會立即忘記,剛放置的東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時已放過鹽過一會兒又放一次,剛買下的東西就忘記拿走,剛剛被介紹過的朋友,再次見面時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現尷尬的場面。而對過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過去曾經經歷過的戰爭、參告羨好加過的某種政治活動、失去的親人等則記憶較好,即所謂遠期記憶保持較好。但是,隨著疾病發展,遠期記憶也會喪失,會出現錯構、虛構及妄想。如把過去發生的事情說成是現在發生的,把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串在一起,張冠李戴,甚至會從頭到尾地述說一件根本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記憶障礙最嚴重時,表現為不認識自已的親人,甚至連鏡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認識。
2.對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逐漸喪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門就找不到家等。
3.計算能力障礙。輕者計算速度明顯變慢,不能完成稍復雜的計算,或者經常發生極明顯的錯誤。嚴重時連簡單的加減計算也無法進行,甚至安全喪失數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斷力下降。表現為對周圍的事物不能正確的理解,直接影響對事物的推理和判斷,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質的還是非本質的東西,因此不能正確地處理問題。
5.語言障礙。輕者說話?嗦內容重復、雜亂無章,重者答非所問,內容聞題千里,令人無法理解,或經常自言自語,內容支離破碎,或緘默少語,喪失閱讀能力。
6.思維情感障礙。思維呈常出現片斷性,大事被忽略,瑣事卻糾纏不清,同時伴有情感遲鈍,對人淡漠,逐漸發展為完全茫然而無表情,或小兒樣欣快症狀很突出。有的則出現幻覺,如幻聽、幻視等;有的出現片斷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竊妄想、誇大妄想等。
7.個性和人格改變。多數表現為自私、主觀,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襪鉛慮、多疑。還有一部分人表現為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缺乏熱情,與發病前相比判若兩人。
8.行為障礙。早期表現為以遺忘為主的行為障礙,如好忘事、遺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現為與思維判斷障礙和個性人格改變相關的行為異常,如不分晝夜,四處遊走,吵鬧不休;不知冷暖,衣著紊亂,甚至以衣當褲,以帽當襪;不講衛生,不辨穢潔,甚至玩弄便溺;不識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慾亢進的傾向。
9.行動障礙。動作遲緩,走路不穩,偏癱,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時食,終至死亡。
二、老年痴呆的症狀分期表現
第一期:遺忘期。此期表現為特別健忘,並在記憶障礙的同時,漸漸出現計算能力、認識能力和定向力障礙,活動范圍減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幫助。此期是本病持續最長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錯亂期。此期痴呆持續加重,病情急轉直下,認識功能進一步減退,伴有失認、失語和失用,思維情感障礙及個性人格改變明顯,行為明顯異常,部分患者可出現少動、假面具臉和肌張增高,也可見偏癱癇發作,日常生活已難自理,需他人幫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嚴重痴呆,處於完全緘默,完全卧床,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狀態。常伴有惡病質、肌強直和大小便失禁。
首先確定是否痴呆
1.痴呆診斷的標准(DSM一班一R)
(1)有證據表明有近期和遠期記憶障礙,
(2)至少具備下列一條:
①抽象思維障礙;
②派賣判斷力障礙;
③其它皮層高級功能損害,如失語、失用、失認等;
④人格改變。
(3)前①②項障礙,影響工作、日常社交活動和人際關系;
(4)不只是發生在澹妄狀態下;
(5)下列中任何一項:
①特異的器質性因素有關連;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質性精神疾病所解釋。
2.詳細採集病史與以往智能和行為等進行對比
3.神經心理學測驗
對一個可疑痴呆病人,首先要評定有無認知障礙,障礙累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礙的嚴重程度,這就要進行神經心理學測驗。它包括注意與集中、定向、記憶、計算、語言、抽象思維、空間知覺、結構能力、運用、認知靈活性和速度等,此外還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系和生活能力以及個性上的改變即所謂行為評定。心理學測驗就是對這些心理現象所表現出的行為樣本進行客觀的標准測量,它把心理現象進行數量化的描述,是採取一套嚴格設計的問題或作業(即標准程序)由被試者回答或完成,然後對回答的情況進行評定。其優點是資料的收集與解釋是標準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診斷的准確性,同時對不同來源的資料可以比較借鑒,是確定痴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測驗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羅萬象,故需多種量表檢測並結合臨床所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幾種:
(1)簡短精神記憶量表(MMSE):總分為30分。文盲X17分,小學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學文化程度簇24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2)長谷川簡易智能測量表(HDS):總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學程度,19分,中學或以上蕊23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3)精神認知能力30題(CCSE):總分30分,感20分有認知功能缺損。
(4)常識一記憶一注意測驗(1MCT):總分36分。文盲-<;19分,小學蕊23分,中學以上蛋26分,為認知功能缺損。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分20分為正常,總分>;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兩項以上功能喪失或總分>;26認為日常生活能力缺損。
(6)社會功能活動調查(FAQ):總分范圍0一20分,該項活動能力減退評1分,能力喪失評2分。有2項或2項以上活動能力喪失即有社會功能缺損。若以總分計,多5分為社會功能缺損。
(7)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臨床上判定抑鬱狀態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項目採用5級評分法,少部分項目按三級評分,根據精神狀態檢查及臨床觀察後綜合評定,總分超過35分可能為嚴重抑鬱,超過20分可能為輕或中等抑鬱,小於8分沒有抑鬱。
(8)總體衰老量表(GDS):評估痴呆的嚴重程度,共分七級,每一級的評定均有詳細描述性定義。
(9)臨床痴呆評定表(CDR):評估痴呆的嚴重程度,只有當損害由於認知功能缺損時才記為CDR0.5(可疑痴呆),CDR1.0(輕度痴呆),CDR2.0(中度痴呆),CDR3.0(重度痴呆)。
(10)哈金斯缺血評分(HIS):用於區分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總分18分,}7分為血管性痴呆,,4分為非血管性痴呆,主要為AD.
4排除貌似痴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別注意和假性痴呆相區別。假性痴呆指抑鬱症病人,也有人把它做為廣義的名詞,即包括繼發於精神病具有明顯認知損害的所有病人,均稱假性痴呆。
(I)症性假性痴呆(Ganser綜合征):通常突然發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問題,但作出極為荒廖的回答,給人一種好象故意開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現功能性神經症狀,多見於強烈精神創傷或壓力下產生,暗示性強。
(2)童樣痴呆:充滿稚氣,學著幼童說話的聲調,自稱才5歲,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見於癮病。
(3)抑鬱症:即假性痴呆,與早期痴呆鑒別困難,特別當痴呆伴有抑鬱色彩時尤為困難,基本症狀是工作能力下降,興趣減少和待人冷淡,並有憂郁、後悔和絕望等情緒,但細心傾聽病人談話可以發現,病人對疾病的細節記憶得很清楚,檢查過程通過鼓勵,可以短時間內表現出良好的記憶、注意力和計算力。抑鬱症特點是迅速發病,病程很少進展,病前有明顯的誘因。可通過漢密頓抑鬱量表(HRSD)測驗確定。
(4)澹妄狀態:老年人常在軀體性疾病損傷,手術後出現澹妄狀態,記憶力和定向障礙貌似痴呆,但澹妄狀態突然發生,症狀波動,夜間較重,對環境刺激或幻覺的反應快速、強烈,與痴呆的淡漠、呆滯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遺忘症或生理性腦老化:是生理性增齡過程,非進行性,對記憶減退和遺忘有自我評價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義務和責任,保持職業工作能力,性格沒有突出的變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徵,精神活動完整,堅守倫理道德觀念,能謀求自身與環境完善。
(6)失語症:失語症病人可表現語無倫次,焦慮、抑鬱,但通過檢查,病人除語言功能障礙外,亦無行為、判斷異常,而且多伴有局灶神經體征。
5.判定痴呆的程度
痴呆可分為輕、中、重。可根據總衰老量表(GDS)、臨床痴呆評定表(CDR),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ICD一10)診斷標准確定。
Ⅶ 老年性痴呆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雖然老年性痴呆患者腦組織有其病理特徵,但生前尚無可靠的診斷標志,故目前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症狀符合痴呆的診斷標准,緩慢進行性發展的特徵,結合CT、MRI 等輔助證據綜合分析,排除可引起痴呆的其他軀體和腦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腦炎後遺症性痴呆、腦外傷後遺症性痴獃等。
目前常採用1992 年第十次修訂(ICD-10)的關於老年性痴呆的國際疾病診斷標准。
(1)存在痴呆。
(2)潛隱起病,緩慢變化,通常難以指明起病的時間,但他人會突然察覺到症狀的存在。在進行性發展過程中,可出現一個相對穩定期。
(3)無臨床依據或特殊檢查的結果能夠提示精神障礙是由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腦的疾病所致(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高血鈣、維生素B12 缺乏、煙酸缺乏、神經梅毒、正常壓力腦積水或硬膜下血腫)。
(4)缺乏突然性、卒中樣發作,在疾病早期無局灶性神經系統損害體征,如肢癱、感覺喪失、視野缺損及運動協調不良(但這些症狀會在疾病晚期出現)。
我國中華醫學會於1989 年也制定了老年性痴呆的診斷標准。
(1)符合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的診斷標准。
(2)符合痴呆的診斷標准。
(3)起病緩慢,痴呆的發展也緩慢;可有一段時期不惡化,但不可逆。
(4)不是腦血管疾病所致的痴呆。
(5)通過病史、體檢或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痴呆。
(6)通過病史和精神檢查,排除抑鬱所致的假性腦器質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尚可通過各種痴呆量表如MMSE、HDS、HIS 以及ADL,並結合臨床表現確定是否存在痴呆或可疑痴呆,是阿爾茨海默型痴呆還是血管性痴呆?痴呆的程度和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等情況。
美國國立神經病語言障礙卒中研究所和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疾病協會成立了一個工作組,提出了一個內容詳盡、具體的診斷標准,稱為NINCDS-ADRDA 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標准,將阿爾茨海默病根據診斷方法和把握度分為明確的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性大的阿爾茨海默病、可能的阿爾茨海默病。此標准也較常用。還有其他一些診斷標准,都大同小異。
Ⅷ 什麼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就是人老了變痴呆,由於腦部衰退引起的,簡稱就是失憶,記憶可能只有幾秒。
建議給老人買一個銳峰匯智GPS定位器,防止迷路走失,不然走丟了找起來很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