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和我老公沒孩子,我婆婆對他弟的孩子特別好,寵溺的跟皇太後似的,我看了心裡就不是滋味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同時你更應該理解婆婆的心。
首先,「隔輩親」這是亘古不變的。每個奶奶爺爺都會比愛自己的孩子還愛孫子輩。你的婆婆也不例外。且不說寵溺對孩子成長多麼不好。但是老人就是無法控制愛孫子。從情感請你應該理解老人。
另外,還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如果你是婆婆,那麼9是兒媳婦經常問候婆婆,還是要婆婆經常問候你。所以想要婆媳關系好,作為晚輩你應該主動聯系婆婆。這和你有沒有孩子沒關系。
所以,你心裡不舒服可以理解,但是你要寬容大量一些。這樣婆媳關系就會好一些。
Ⅱ 為什麼家裡的老人老是喜歡溺愛孩子,這樣真的好嗎
有句諺語叫「愛之深,責之切」,很多長輩往往容易陶醉在這種「給予」的幸福中,殊版不知這又進入另一權個極端,變成了「替代父母」。剝奪孩子的獨立性,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其背後的心理基礎是恐懼和不信任。很多家長有說不完的「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表面上看,是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實質上則是事無巨細地剝奪了本屬於孩子的自由。在教育上,「溺愛」恰恰是反「愛」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規律的,會阻礙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會讓孩子失去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的原因。沒主見、窩里橫、沒有同理心……一切教育的症結,都在於成人只考慮如何打造和控制這個孩子。
Ⅲ 老人溺愛孩子,孩子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一,耐心說服老人。爺爺,奶奶和父母是兩代人,除了在年齡上有較大的差異外,思想方法,生活經歷,個人愛好,生活習慣,社會條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教育晚輩方面持有不同的意見,態度和方法是正常的;因此,父母要看到老人溺愛孩子的」必然性「,可以先肯定老人的慈愛之心,尊重老人的勞動成果,對老人哺育之情表示由衷感激。然後,向老人陳述正確教育孩子的責任以及溺愛孩子的危害性,希望老人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例如,不偏袒孩子的短處,不嬌慣孩子,孩子來看望時,不要給孩子零花錢或嘮叨」你媽不會照顧你「之類的話。如果採取了講道理的方法解決矛盾,老人一般會通情達理,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重擔。
二,採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為也好,雖然與老人的溺愛,嬌慣有關,但父母應看到自己未盡教子責任的一面,因此,父親,母親在向老人說理的同時,可通過一些必要的教育手段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要堅持下去,不妥協。但切忌沒耐心,態度粗暴,更不可打罵孩子。另外,父母如經常帶孩子出外遠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便可加深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意見。
Ⅳ 老人對孩子過度溺愛,家長應該怎麼做
“隔代養娃”是中國社會非常普遍的家庭現象。通常是因為父母忙於工作,不能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所以不得不請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
但是大多數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因為非常愛惜孫輩,無微不至的照料孩子,導致“寵壞”了他們:不許孩子做一點簡單的家務,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即使父母在教育孩子,老人也常常會出面“護著”孩子。
如果遇到被寵壞的孩子,應該對孩子有更多的耐心。可以指導孩子的個性。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問題,父母不應太急於停止或責備,而應先學會使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教孩子如何面對情緒,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再去對孩子進行教育。
Ⅳ 老人溺愛孩子,老公不理解怎麼辦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個詞:隔輩親。其實說白了就是家裡的老人在對待自己家的小孩的時候,會格外的疼愛寵愛,在他們的眼裡,孩子無論做什麼都是好的,即便是犯了錯誤他們也不會去斥責更不會去教育孩子,這樣長時間下來孩子身上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毛病,這樣的一來長輩對於孩子的疼愛就屬於溺愛了。
畢竟習慣這個事情是從小養成的,一旦小的時候養成了不好的習慣,想要改正就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定要跟自己的老公提前說好,畢竟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的,不能說因為老人溺愛孩子就回來孩子的一生。這樣孩子以後長大是會恨我們的。所以這一切都要提前跟老公商量好,讓老公去跟家裡的長輩說,這樣他們可能會聽從一些他的建議。
Ⅵ 老人太寵溺小孩了怎麼辦不是我家的是小叔子家的!
孩子如果這樣下去,肯定有一天讓他的家人頭痛的,一旦到了他們頭痛的時候,他的家人就沒有能力解決孩子的的問題了。俗話說從小看大,三歲至老;這句話過去認為是迷信,無科學依據,而現在心理學卻證明這句話卻包含有豐富的科學道理 心理學把歲以前的孩子看作是人生長和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孩子最為基礎的階段),而其中三歲以前的成長和教育又是基礎中的基礎,關鍵中的關鍵,一旦三歲以前的基礎教育被忽視,到六歲就需要花數倍的努力來糾正孩子的問題 就提到的孩子而言,屬於典型的放任、驕縱型 教育學給出的觀點是,對寶寶的教育既不能過於嚴厲,又不能不能溫和或放縱,三歲以前的寶寶,一定要教會他知道對錯,懂得規矩、秩序、禮貌等等 現在中國已到了老齡化社會,老人多小孩子,老人由於自身能力的下降,有很多期望通過對孩子的寵愛,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再加上現在小孩少,更加進一步強化老人的這種心理 但孩子是教育的結果,只要自己教育得當,孩子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所以,關於孩子的想法,最好別受那些教育不當孩子的影響。
Ⅶ 家裡老人太過溺愛孩子,作為父母的自己該怎麼做
不能一味的指責老人,應該和老人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一:應該認識到老人的辛苦
二:坦言孩子的缺點,和老人一起改善
三: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四: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老人的不是
Ⅷ 為什麼老年人溺愛孫子
答-在中國古時就有血緣就是傳種接代的說道,所以在每個家庭里的老人如有孫子就喜上眉梢。如今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就沒有這說道了[男孩女孩都一樣---常說女孩是父母的貼身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