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期照顧痴呆老人會不會抑鬱
一言難盡!心酸!需要24小時陪伴,家人都有工作的情況下,請護工是很有必要的,然後就是吃穿住,多吃點好的,這種病程時間不會太長,後期會有很多並發症。所以盡可能讓他們過的舒服些!
② 老人痴呆症抑鬱症的症狀是什麼怎樣配合治療啊
1)情緒低落:為最主要的症狀。起初可能在短時間內表現為各種情感體驗能力的減退,表現無精打采,對一切事物都不感興趣。病人感到『過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紛紛湧上心頭,縈回不去。瞻未來渺茫暗淡,歡樂之情完全消失,漸萌發厭世之念。沉重的情緒憂郁總是帶來自責自罪,病人感到自己已喪失了工作能力,成為廢物或社會寄生蟲。有的把過去的一般缺點錯誤誇大成不可寬恕的大罪,一再要求處理。病人可能因罪惡妄想而拒食或只肯吃白飯。情緒極度低落時可自殺或自我懲罰。 (2)思維聯想緩慢:語速饅,語音低,語量少,應答遲鈍,一言一動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嚴重時,可呈木僵狀態。激越型抑鬱症病人,言語動作都明顯增加,焦慮恐懼,激動自傷,危險性很大。 (3)動作尤其手勢動作減少,行動緩慢:少數抑鬱狀態嚴重者,可緘默不語,卧床不動,稱抑鬱性木僵狀態。自殺企圖和行為是抑鬱症病人最危險的症狀。可以出現在症狀嚴重期,也可出現在早期或好轉時。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計劃,行動隱蔽,以逃避醫護人員的注意,因而自殺往往成功。 (4)軀體症狀:病人面容憔悴蒼老,目光遲滯,胃納差,體質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減少,便秘,性慾減退。女病人常閉經。睡眠障礙中以早醒最為突出,這也是抑鬱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病人往往較以前早醒2—3小時,醒後不能再入睡,充滿悲觀情緒等待這一天的到來。此症狀在診斷上有重要意義。 (5)「隱匿性抑鬱症」:某些抑鬱症病人,軀體症狀明顯,常表現為反復或持續出現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全身無力、心悸、便秘、胃納失常、體重減輕等。而抑鬱性症狀常被掩蓋。軀體檢查常無相應的陽性發現,這類病人往往長期在內科就診,常被誤認為神經官能症等疾病。這類病人對症治療無效,而抗抑鬱葯物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因此稱此症為「隱匿性抑鬱症」。 (6)抑鬱症狀晝重夜輕:尤其情緒消沉以清早為重。 避免方法: 1、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幫助,不要默默承受。 2、循序漸進。 3、將大事分割成小塊,一次只做一件。 4、多參加有益的活動。 5、抑鬱時,關注自己的思維和觀念。 6、記下你的觀念,以便更好地澄清它。 7、努力識別那些典型的抑鬱觀念,特別要注意你評價自己、標識自己的方式。你要提防內部折磨者,因為它只能使你深陷,而不能幫助你擺脫抑鬱。 8、注意找出你抑鬱的主題(例如,尋求贊同、羞恥、不幸福的人際關系、不現實的理想、完美主義),找到後向它們提出挑戰。 9、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維方式挑戰自己的觀念,你越是同情自己,放棄認為自己很糟糕,沒價值等觀念,你越可能從病症中恢復。 10、挑戰消極觀念,建立新的行為模式。對挫折與失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 治療方法: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大多數治療方法多通過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整合起作用,其中包括抗抑鬱葯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 抗抑鬱葯治療:是目前治療抑鬱症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比較便捷易行的方式。抗抑鬱葯雖然種類繁多,作用機制不盡相同,但每一種葯物大約只對三分之二的患者有效,總還是有一部分患者是無效的。抗抑鬱葯的起效時間通常在2~4周,因此選擇一種葯物治療後至少使用4周以上再判定無效,試著換用作用機制不同的另一種葯又有可能有效。兩種以上作用機制的葯物足療程治療仍然無效的抑鬱症稱為難治性抑鬱症,這樣的病人可以試著合並葯物治療,包括兩種抗抑鬱葯合用、抗抑鬱葯與情感穩定劑合用、抗抑鬱葯與非典型抗精神病葯物合用。抑鬱症是容易反復和復發的病,一個有效的葯物治療在三個月後通常已經達到症狀消失,社會功能恢復,即臨床痊癒了。但是此時停葯,許多患者症狀可以反復,達到臨床痊癒的首發抑鬱症患者應當繼續鞏固期治療4~9個月,而復發的患者還應當進行維持期治療1年以上。 物理治療:各種原因不適合服用抗抑鬱葯或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接受一些物理治療,如電針治療,針刺選擇印堂、百匯穴,以類似腦電α波頻率的低壓電流刺激局部穴位,臨床對照研究證實電針治療對抑鬱症患者與抗抑鬱葯阿米替林和氟西汀的療效類似。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也是近十年來在國外使用較多的物理治療,它是給放置於顱骨外的線圈通電後產生垂直磁場透入顱骨達到大腦皮層,調整皮層的功能,對於抑鬱症也有肯定的療效。對於症狀特別嚴重的難治性患者,尤其是有嚴重自殺觀念和有過自殺行為的患者還可以接受電休克治療。目前較多使用的電休克治療是經過改良的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使用麻醉和肌肉鬆弛劑安全性高,治療過程沒什麼痛苦,而且療效相當肯定。 心理治療:也能對抑鬱症患者有一定幫助,已有研究資料顯示心理治療合並抗抑鬱葯治療能夠提高抗抑鬱葯的療效。
滿意請採納
③ 什麼是痴呆所致抑鬱症
世界人口正以空前的速度走向老齡化,到2000 年,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數大約為4.23 億,其中一半居住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會由於健康水平的提高而明顯加快。
有關部門2001 年統計,目前上海60 歲以上的人口約234 萬。人口的老齡化必然帶來老年期痴獃人數的增加。據上海20 世紀80 年代末調查發現,60 歲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為3.46%;65 歲以上為4.61%,且隨年齡增加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
老年痴呆按照病因大致可分為四類:老年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和其他性痴呆(如外傷、腫瘤、軀體疾病等引起的痴呆)。據臨床觀察,老年性痴呆在還沒有出現痴呆的前驅期,就可出現程度不同的情轎斗感、興趣、人格、行為改帆敏、睡眠方面的改變。情感方面障礙可表現為:核枝抑鬱、悲傷、感情淡漠、不安、焦慮、消極觀念、急躁、疲勞感等現象。這些症狀的存在,不僅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同時也會加速痴呆病情演變。
④ 老年痴呆症與抑鬱症
請補充一些情況。比如她的睡眠狀況,意志狀態(對曾經感興趣的事物是否依舊感興趣?情緒穩定性如何?是否易激惹?是否低落?),食慾如何,體重是否明顯減輕,有無輕生表現,她所描述的事件是確實發生的還是她自己的幻想,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以上用來確定抑鬱症。
但是從你的描述感覺她是抑鬱症的可能不大。老年痴呆早期的表現可能並不是只有健忘,而且早期的健忘只表現在短期記憶的下降,患者長期記憶反倒表現的非常好(比如對很久以前甚至他們小時候的事情念念不忘經常提起),總是反反復復提起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等等,不知她是否存在這種情況。
建議您還是帶她到醫院去看一下,確定老年痴呆有一套正規的流程,醫生會針對她本人問一些問題讓她親自回答,畢竟您的觀察是不能代替她本人的反應的。
補充:醫院里確定老年痴呆會有一些相應的題目給患者做的,以此確診並判斷病情輕重。感覺從你的描述來看她是老年痴呆的可能不大。但是如果她所敘述的事情從未發生過的話,她就是出現幻覺了,幻覺的出現有可能是由於一些重大事件的刺激,或者是壓力過大,但這樣的幻覺在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之後會自行減退消失,不會持續很久。幻覺也有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精神疾病的症狀,所以希望你們能及時將她送往精神科做檢查。當然,幻覺的出現也有可能是一些器質性的疾病導致的,並非只有精神出現障礙才會產生幻覺。但是這也只有到醫院才能夠確診。建議盡快就醫。
再補充:看醫生
⑤ 怎樣區分老年抑鬱症和老年痴呆症
在老年人特有的精神障礙疾病中,除了老年痴呆症外,還有老年抑鬱症。據報道,約有7%~4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可出現抑鬱症狀,尤其在疾病早期,臨床表現與抑鬱症很相似。抑鬱症的臨床表現有思維緩慢、行動遲緩、對周圍環境和生活不感興趣等,這些症狀與老年痴呆症的表現很容易混淆,甚至誤診。所以,對這類病人,尤其要注意鑒別「假痴呆真抑鬱」情況的存在,以免貽誤病情,貽誤治療,影響康復。 1.總體來說,老年抑鬱症起病較快,發展迅速;而老年痴呆症則起病緩慢發展也緩慢。 2.大部分老年抑鬱症患者常有情感淡漠,憂郁寡清基歡,無精打彩,興趣減少,對外周環境興趣下降,意志消沉,孤獨感,自覺悲觀和絕望,易產生消極自殺行為等表現。而老年痴呆症是大腦退行性病變,起病非常緩慢,患者往往在出現抑鬱症狀之前就有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定向力障礙。認知損害呈進行性加重,而大多數病人在就醫時往往無認知功能障礙的主訴,呈無痛苦的表現。智力檢查,如記憶能力、答盯謹語言能力、判斷能力、計算能力和定向力都會相繼發生障礙。對問題的回答,往往則返含糊不清或答非所問。腦CT檢查可發現有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或(和)腦梗塞的表現。 3.用了抗抑鬱葯物後,老年抑鬱症病人會很快改善症狀,恢復病前談笑風生、談吐自如的神態;而對於老年痴呆症患者來講,抗抑鬱葯物的治療效果就不是那麼迅速和明顯了。當然,有部分老年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現抑鬱症狀,頗像「老年抑鬱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痴呆症的「廬山真面目」。對此尤需警惕。
⑥ 老人得了腦萎縮,後來就抑鬱了,怎麼辦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腦萎縮≠老年痴呆,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不同程度的腦萎縮的存在幾率是非常多的,但並不都是老年痴呆,但不論是腦萎縮還是老年痴呆都是可能出現抑鬱症狀的,甚至老年抑鬱症的出現幾率本身就非常高,而很多老年抑鬱症患者本身的認知功能損害也都會表現為進行性加重,並逐漸出現痴呆症狀。所以老年抑鬱症患者積極治療也是預防出現老年痴呆的方法。
其實在醫學上,對於不管是單純的老年抑鬱症,還是伴有痴呆症狀的抑鬱症,選擇抗抑鬱葯物都是最好的選擇,甚至有時候表現出精神激越,易激惹,猜疑的老人,在經過抗抑鬱葯物治療後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比如之前有個老年患者因為總是找不到東西就認為家裡一定是進了小偷,因此反復到派出所告狀,因為得不到滿意的解決結果所以整日什麼都不想做。後來就診後服用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自己說覺得輕鬆了很多,雖然還是忘事,還是找不到東西,但不會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這上面了,也不會因此耿耿於懷了。
老年人的抑鬱症狀大部分時候並不典型,甚至有時候表現的類似於躁狂似的易激惹,但我們可以通過老年人的睡眠問題,軀體化症狀,社交興趣,思維聯想速度等等專業的方面來判斷老人是否達到了抑鬱症的診斷標准。
抗抑鬱葯物的種類眾多,但如果說到使用到老年人群身上,我想,應該還是SSRI類葯物更好一些,因為相對而言,SSRI類葯物的不良反應更小,更容易老年人所接納,比如我上面說過的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就是新型的SSRI葯物,對於老年人群常常非常多見的葯物不良反應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影響一定是最小的。我們說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可能引起的血壓升高是最小的,所以有高血壓病史的老年患者,原則上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抗抑鬱葯物的首選。
當然,其它葯物的選擇也是可以的,不過仍然要注意葯物不良反應,比如長時間服葯對肝腎功能的代謝負擔,比如一些帕羅西汀、黛力新等容易出現依賴性或停葯時的撤葯反應的可能性。
腦萎縮是中老年人常見多發病,發病率逐年上升。腦萎縮發病比較緩慢,臨床表現與腦萎縮發生的部位和程度有密切關系。彌漫性大腦皮質層萎縮,以痴呆、智能減退、性格改變、行為障礙為主,有的會伴發偏癱和癲癇病發作;局灶性腦萎縮以病人的性格改變為主;
小腦萎縮則以語言障礙、共濟失調以及手足需用震顫等為主。總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大腦機能衰退,表現為頭暈、頭痛、失眠、手足麻木、情緒抑鬱等;
另一類是智能減退,表現為認知能力和 社會 適應能力出現障礙,比如,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計算能力減退、甚至發生痴呆。 腦萎縮病的全身症狀,在早期會出現頭暈、頭痛、失眼、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等,進一步發展會出現瓜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老年痴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腦內β-澱粉樣蛋白斑(簡稱腦蛋白斑)的形成,β-澱粉樣蛋白在形成斑塊前就開始破壞突觸,突觸的「虧損」使神經細胞死亡,神經細胞更無法通過「虧損」的突觸將信號傳遞到另一個神經細胞,也就是神經遞質的缺失,從而造成記憶障礙、行為障礙等老年痴呆症狀。
PS納豆,是專門用來補充大腦神經元缺失營養素PS(磷脂醯絲氨酸),激活受損神經元、復原腦痴呆的生物復合制劑。PS(磷脂醯絲氨酸)是大腦神經細胞內專門用來維持蛋白功能正常的營養素,所以要解決老年痴呆就得補充PS。這是國際醫學界在老年痴呆方面的一個最新突破性成果。
老年抑鬱症效果最好的方法
一、調整心情
治療老年抑鬱症調整心情的方法,在臨床上我們稱之為心理治療法。主要包括了行為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短程心理動力治療和回憶治療等。這些方法的過程各有不同,但是最終都是要達到使老年抑鬱症患者調整心情的目的。
二、行為療法
在對老年抑鬱症的治療方面,行為治療強調情緒和行為之間的關系,認為抑鬱產生的原因是存在太多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缺少令人愉快的事件。因此,在行為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教會患者監控自己的情緒,記錄下生活中令人愉快和不愉快的事件。
在使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抑鬱症時,還需耐心傾聽患者各種不適,鼓勵患者表達抑鬱情緒,在此基礎上幫助患者分析自己對環境和自身的認識,讓患者明白自己的認知模式存在問題,從而矯正自身的錯誤認知。然後督促患者練習更換自己的錯誤認識,建立起 健康 正確的態度。
三、動力治療
短程心理動力治療一般應該遵循的標準是病人能夠察覺到自己有焦點沖突,能夠從感情關繫上理解思考沖突,有強烈的求治動機。病人在生活中至少能與一個人建立密切的關系,在治療中就較易與治療師建立治療關系,也能容易耐受因治療激發的焦慮重視。嚴重的抑鬱患者一般不適合採用短程心理動力治療。
四、回憶療法
回憶療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心理干預方法。國外專家針對老年抑鬱患者實施回憶性干預的效果進行了系統評價,認為回憶療法是一種可實行的、有價值的干預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的抑鬱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你作為子女的,一定要多陪陪老人。子女對老人的關愛和陪伴,比很多葯物管用的多。
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後可能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等各種心理精神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研究表明,65歲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齡存活人口中的26%。國內曾有大型社區流行病學調查和北京市的調查均顯示,65歲以上人群抑鬱症患病率約4.4%,重度抑鬱者有1%至5%;70至85歲及以上老人患病率則增加一倍。
早診斷、早治療對患有抑鬱症的老人來說意義重大。而且抑鬱症的臨床治療效果非常好,90%以上都能治好。
在這提醒大家,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識別率很重要!很重要!
抑鬱的核心是動力下降、精力下降、興趣喪失。很多老年抑鬱患者的表現形式隱蔽,症狀更多集中在對身體或晚輩的過度關註上,表現出易怒、焦慮和身體症狀。資料顯示,約80%的老年抑鬱患者存在記憶減退的主訴,有明顯認知障礙者佔10%~15%。
如果一個老人擔憂的事突然多了,喜歡做的事不做了,跟外界交流少了,總說身體不舒服,在排除了軀體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抑鬱症。一旦情緒變得極端,自我封閉,不跟人說話,怕別人瞧不起,自殺風險就高了,需要趕緊去精神科就診。
1.子女陪伴和電話是解壓劑和暖心劑。
老人就是「老小孩」,他們會更依賴孩子。「臨床上,如果一個患病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統較好,他的預後就會很好。如果子女的關愛到位,老人甚至不會得病。」 對於老年人來說,家人的陪伴也是一味「良葯」。
做兒女的要多關心老人的思想和心情,更得了解老人需要什麼,提供老人最需要的關心,建議子女每周給父母打2~3次電話,一個問候的電話猶如暖心劑,會讓父母感受到愛的溫暖。
年輕人有時間要多陪陪老人,不僅是吃飯,還可以帶著老人看看電影、外出遊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動猶如解壓劑,能緩解因孤獨帶來的抑鬱感。
2.社區花樣活動是強心劑。
「如果家裡人實在沒人陪伴,到社區去獲取陪伴也是可以的。」在社區,老人的心理 健康 能被管理起來,獲得面對面的 情感 交流和社交活動,還可以組織益智 游戲 活動,如象棋、圍棋、書法、繪畫、手工、 健康 舞蹈、合唱團、京劇等,老人的孤獨感就能得到顯著緩解。這種社區支持猶如一劑強心劑,讓老人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3.多學習多培養愛好,多活動不諱疾忌醫。
想要預防老年抑鬱症,我給你提這么幾個建議:其一要性格完善,老年人要盡量開朗、合群、多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在生活中要盡量自立,不要過度依賴別人。
其二就要在能力范圍內多活動,要經常曬太陽,注意飲食均衡。
其三就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軀體,有其他軀體疾病要及時去治療,讓身體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抵抗不良情緒。
其四要跟上時代,多學習新知識,不要被 社會 淘汰。
4.醫療幫助和 健康 宣教是鎮靜劑。
正確的 健康 教育和宣傳猶如一針鎮靜劑,可以讓老人平靜地生活。注意,自殺是能夠預防和干預的,如果老人的情緒變得糟糕,表現出厭世心態和自殺想法時不要害怕,盡早陪老人就診和接受正規心理治療最關鍵,千萬別諱疾忌醫。
我去年做體檢,做完後,醫生說:你的小腦有些萎縮了!去三甲醫院再做檢查吧,我沒有把醫生的話當一回事,我想,要是檢查出我真的是小腦萎縮我怎麼辦?我現在就是順其自然啦!
難好了,只有順其自然啦。